【作 者】徐星:上海教育报刊总社
【摘 要】自媒体时代,主流媒体的生存与发展受到严峻挑战。不过,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主流媒体在重大公共事件报道中的独特优势与价值得以凸显。在新时代,对重大公共事件的优质报道,将是传统专业主流媒体在时代变幻中彰显自身价值的突破口。为此,要善抓重大公共事件,重塑权威性;多维视角深度探讨,坚守专业性;着眼未来思考方案,凸显建设性;媒体融合立体传播,探索时代性。
【关键词】专业主流媒体;重大公共事件报道;权威性;专业性;建设性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广泛运用,媒体生态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人皆媒”“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可成为主播”的自媒体时代,更多人掌握了话语权,不间断输出纷乱的信息与多元的价值观。在自媒体的冲击下,主流媒体精英化、权威化的特性遭解构、话语体系受冷落,曾经拥有的受众也严重分化、流失,主流媒体的生存与发展受到严峻挑战。主流媒体的从业者们也都在努力思考与探索未来发展的出路。
2020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作为一次极其重大的公共事件,相关的报道铺天盖地,受众应接不暇,也出现了假新闻、标题党、偏激观点等不良现象。不过,主流媒体在此次疫情报道中的表现格外亮眼,主流媒体从业者全力以赴,不顾生命安危走近一线,围绕疫情防控提供了诸多有信度、有温度、高品质的报道,担当起主流媒体的职责使命,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可以说,此次抗“疫”报道充分彰显了主流媒体在重大公共事件报道中的独特优势与价值。
疫情给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带来巨大影响,包括教育事业。疫情导致全国大中小学延期开学,教育部要求开展“停课不停学”,由此开启了人类历史上、人类教育史上最大规模的在家学习试验、在线教学试验。自教育部发布“停课不停学”通知,全国2亿多学生和千万教师陆续开始了在线的教和学。如此大规模实时、互动、异地、分散的在线教育实践,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次,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也引爆了教育界的大讨论。
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上海教育》杂志作为专业主流媒体,积极应对疫情对教育事业带来的影响,牢牢抓住疫情中“停课不停学”这个引发全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话题,从专业、深入的多维视角,以特刊的形式全面剖析了这一历史性教育事件带来的影响和深远意义,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这次经历让我们再一次认识到了专业主流媒体存在的价值与意义,特别是在重大公共事件报道中的优势,也让我们对专业主流媒体在新时代的生存与发展有了新的思考。
一、善抓重大公共事件,重塑权威性
主流媒体要善于抓住重大公共新闻事件的报道,充分发挥其权威性、综合性强的优势。
自媒体时代,任何人都可以使用新媒体传播自己的声音。信息海量、观念多元,这是时下媒体业态的真实写照,但同时也存在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的现实情境。每个人都仿佛身处茫茫的信息海洋中,如果没有指南针、领航灯的指引,难逃迷失方向、“撞上暗礁”甚至“陷入漩涡”的困境。主流媒体就应该担负起指南针、领航灯的角色职责:呈现事实,还原真相,明辨是非。
特别是类似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每一分钟都有无数的文章出现,抢占受众的视线。在主流媒体和自媒体之间,竞争在发稿的速度、质量、数量及影响力传播力等多个维度上展开,出现了失实报道、假新闻、标题党、偏激观点等丧失新闻职业道德的不良现象。此时,主流媒体的权威性、综合性、公正平衡就显得格外重要。在众声喧哗中,受众往往还是比较信赖主流媒体。
教育部宣布“停课不停学”的初期,由于来得过于突然,令人措手不及,甚至一开始乱象丛生。第一次遇上这样的情况,教育人急需思想上的引领和行动上的指导。2020年2月底,在总编辑的指导下,《上海教育》编辑部迅速召开了多次线上选题会,全体编辑、记者围绕该选题的策划做了充分的讨论,并形成最终报道方案——以“未来学习的一场预演”为主题制作一期特刊,全面呈现“停课不停学”的整体实施概况,深入介绍上海地区区域、学校、教师、家长等不同层面的应对之策,权威分享专家对在线教学、未来学习的思考与探讨。特刊推出后受到广泛好评,再一次证明了专业主流媒体的权威性与影响力。
二、多维视角深度探讨,坚守专业性
专业媒体要坚守、深耕专业性,在纷繁乱象中指明前进方向。
此次疫情期间,人们居家隔离再叠加“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力量,极大加剧了信息混乱、声音嘈杂。对教育方面“停课不停学”的报道也是如此,数量铺天盖地,有传统媒体、也有自媒体,有现象呈现、也有观点阐述。但我们发现,这些报道几乎都是现象的呈现,缺乏专业且深度的探讨。真正的教育人显然不会满足于此,此时正需要我们这样的教育专业媒体拨开云雾,发现现象背后的本质;发挥专业优势,引发专业而深入的探讨,给予教育人士更专业、更深刻、更精准的指导。
《上海教育》充分利用平时积累的学校资源和专业资源等,通过记者的深入采访,获取大量一手信息与专业观点,从多种视角、以96页的篇幅,为教育人呈现了全方位图景,指引了前进方向。特别是专家探讨板块邀请到了24位专家、学者和校长代表,包括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苏州大学教授朱永新、国务院参事汤敏、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等多位在上海和全国教育界有影响力的教育人士,围绕五大议题展开专业而深入的探讨,有效帮助教育人更好更快地适应全面在线学习,并为将来注定到来的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做好准备。
三、着眼未来思考方案,凸显建设性
主流媒体要注重增强新闻报道的建设性,不仅要发现问题,还要着眼未来、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对社会建构发挥积极作用。
近年来,“建设性新闻”在国内外学界和业界受到广泛关注。这个概念发端于西方,西方学者认为,同传统新闻报道相比,建设性新闻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角度”:不仅发现、揭示问题,而且要寻找解决方案。二是“观点”:寻找能够获得的最佳事实真相;保持观点平衡,避免过度渲染负面信息。三是“角色”:媒体不仅观察和记录社会,还要主动参与并促进社会讨论。中国的新闻界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这一概念,但在实践中一直把“建设性”作为核心的价值追求。而在公共传播时代,越是众声喧哗,主流媒体越有责任发出鲜明的主导声音,引导讨论理性化,使意见表达更具有建设性。
“停课不停学”开展初期的确乱象丛生,负面消极的观点不绝于耳。《上海教育》编辑部牢记以正面宣传为主的基本方针,将重点放在引导教育人士积极地看待“停课不停学”,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我们认为,疫情暴发对人类来说当然是一次大灾难、大危机,但从教育角度积极地看,“停课不停学”为教育界重新反思教育问题、变革教学模式、构想未来学习图景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契机。
为此,《上海教育》“停课不停学”特刊分“放眼未来,思考与展望”及“立足当下,实践与行动”两大板块,从思考和行动两个方面重点回答了“怎么办”的问题,为广大教育者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发。思考板块围绕五大议题:疫情本身如何成为教育资源?从本次在线教育实践可推测怎样的教育未来图景?在线教学究竟走到了怎样的程度?在线学习进入新时代,学校该如何顺势而为?如何从学习的本质来思考未来的学习?邀请24位专家、学者和校长代表撰文,发表富有建设性的观点建议。行动板块介绍了上海7个区县、7所学校的应对策略,同时分享了两位教师与四位家长的教育智慧。
四、媒体融合立体传播,探索时代性
传统媒体要利用好融合契机,积极开展媒介融合的研究与探索实践,发挥各类媒体优势,实现全媒体立体传播。
在全媒体时代,各级各类传统媒体都在积极探索融合转型。传统媒体如果能够抓住媒体行业生存发展的根本规律,同时利用好技术红利,加强对新媒体资源的整合,利用好媒体融合契机,充分挖掘自身优势,一定能在重大公共事件报道中获得瞩目,并在新时代找到自己的定位、重新彰显自身的价值。
《上海教育》“停课不停学”特刊杂志面世后,因为疫情不能及时送到读者的手中。为了能尽快将这期杂志的内容及时地传递给读者,更好地服务于当下的在线教学,服务于疫情结束恢复面对面教学后的积极行动,我们通过自有的“第一教育”微信公众号进行了推广,扩大了传播范围与影响力;并与上海教育报刊总社旗下的新媒体平台上海教育新闻网、第一教育App合作,在出版日将这期杂志的全部内容在线上发布,供读者免费阅读,获得了良好的受众口碑和社会效益。
尽管媒介变革带来了个性化时代,但在重大公共事件的报道中,具有更高权威性、专业性、建设性的主流媒体的作用,更显得弥足珍贵。如果能利用好自身优势,对重大公共事件的优质报道,将是传统专业主流媒体在时代变幻中彰显自身价值的突破口。
参考文献:
[1]耿军.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主流媒体专业价值的审视与思考[J].视听界,2020(5).
[2]李长津.自媒体时代主流媒体的责任担当[J].中国传媒科技,2017(8).
[3]李仁虎,文建.论新闻建设性的理论基础及价值追求[J].中国记者,2020(1).
[4]唐绪军.建设性新闻与新闻的建设性[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9(Z).
[5]王鸽.媒介融合环境下,传统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报道优势[J].中国地市报人,2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