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科技期刊专业化、特色化、数字化发展实践

2021-08-01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
  【作者】李科: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从科技期刊时代特征的角度,浅析科技期刊发展过程的理论演进与实践探索,概括归纳科技期刊时代化特征,并详细分析专业化、特色化、数字化时代特征下的发展过程,结合国内外科技期刊的发展现状,总结科技期刊急需解决的发展瓶颈,就专业化、特色化、数字化专业发展方向为未来科技期刊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专业化发展建议从充分调动编辑部的积极性、努力培养和引进高端编辑人才、积极引导审稿老师在审稿时充分了解期刊专业化定义入手改善目前科技期刊专业化不足的现状;特色化发展主要从创新入手,建议从主力栏目的创新、审稿人的严格把关、办理有分量的主力期刊等为切入点;数字化发展建议借助大数据平台、搭载5G网络等推动发展。

  根据统计调查研究,我国科技期刊经过数十年发展,在规模和总量上已到达全球第二的水平。从科技期刊发展历程及分类角度来说,科技期刊的系统是比较庞大的,期刊种类不胜枚举有多种分类方式,如:以刊登内容进行分类、以主管部分分类、以出版周期分类等。以刊登内容分类,科技期刊可分为:学术性、综合性、技术性、检索性、科普性期刊;以主管部门分类,科技期刊可划分为:全国性、地方性期刊;以出版方式分类,科技期刊可划分为:正式、非正式期刊;以出版周期划分周、旬、半月、月、双月、季、半年刊。众多划分方式不同,科技期刊划分类型不同,但是从时代特征角度划分,我国的科技期刊近几年呈现出专业化、特色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我国的国际期刊虽然已经步入国际期刊行列,但是专业化、特色化、数字化水平不高,同等科技期刊与国际相比处于中等以下水平。总结科技期刊发展瓶颈,给出合理建议是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

  1 科技期刊专业化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科技期刊专业化特征,即期刊主办方根据区域定位、专业发展情况、强势学科建设,将含有多类型内容的期刊变为专业化极强的期刊,不断提高专业稿件的质量,创造出别具一格的专业特色。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两种类型的综合性期刊,即文科、理科综合性期刊,到如今的几百上千种文理综合期刊,这一模式的转变与期刊特色化、发行量、读者细分市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科技期刊专业化是未来科技进步、发展、突破瓶颈的重要手段,也是基本前提,然而众多期刊的专业化发展在质量和经营上难以突破,研究其深层次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编辑队伍的专业素质不高,服务能力不强;高端编辑人才稀少,许多技术问题难以攻关;审稿老师水平有限,稿件质量参差不齐。提升期刊的专业化水平,乐意采取以下措施:(1)充分调动编辑部的积极性,提高编辑的服务能力和专业水平。具体需要提升办刊与业务能力,捕捉敏锐的科研动态,推广优质的专业学术交流,提高对高质量稿件的审核能力,对优质稿件进行编辑、排版和出版。(2)努力培养和引进高端编辑人才,充分发挥期刊部的主体作用,建设更具高质量、专业化的高端编辑小组,积极学习国际优秀期刊的建设经验,将其运营和编辑理念运用在国内科技期刊的编撰上。(3)积极引导审稿老师在审稿时充分了解期刊专业化定义,将属于本领域内的优质期刊进行筛选,期刊审核以公平公正角度进行。审稿过程中对于过程不详细、存在争议之处一定要仔细审阅,审稿过程做到详而实,确保稿件的高质量、吻合性。

  2 特色化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相对于其他期刊而言,特色化特征即区别其他、突出特色、能够长期赖以稳定发展的独特风格与个性,是期刊出版板编辑水平的综合表现。

  由于科技期刊是科学交流与传承、学术传播与评价的专业载体,其学术的先进性、理论的坚实行、较强的时效性为广大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了时代的前针对性理论和前言的科技阐述。因此由于科技期刊的专业化和特色化,科技期刊必须对其所处的科技领域进行明确的界定,使其主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且应该和时代特征进行匹配。

  2013年,国家广电总局发布文件《2013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指出2013年中国的期刊种类为9877种,其中科技期刊高达4944种。面对如此庞大数量的科技期刊,打造期刊的特色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立足意义,是每一个科技期刊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每一种期刊从办刊至今都形成了较为稳定的、能够赖以长足发展的特色与个性。以医学综述类科技期刊为例,就定期出版物有如《中国中医药年鉴》、《医学综述》、《中国医用期刊》等;也有不定期出版物如《生理科学进展》、《心血管疾病进展》等多种类型的期刊。《医学综述》主要研究分子生物医学、肿瘤医学、临床医学、综合征、麻醉医学等类型的综述,也会出版关于论著、临床研究。《中国医用学期刊》主要是关于论著、药物与临床、误诊及诊疗分析与技术、临床护理实践报道类综述等,由研究类目而言,两个期刊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也有交集,如都会刊载关于临床医学、临床报道类相关领域的文章,期刊间的相交性越大,则特色性越小。如何缩小交集,彰显特色性成为科技期刊长期稳定发展的主要手段。

  如上所述,我国同一细分领域的不同期刊,大多数期刊很少能展现出自己真正的特色,科技期刊在细分领域的前提下,如何能聚焦到独有的特色,是每一位期刊工作者应该注意和思考的地方。从基础知识、发展现状中推陈出新,结合时代特色与科技前沿,将新技术、新理论、新的实施案例刊载出来是每个期刊工作者需要厘清和关注的地方。向科研工作者提供较为系统的研究综述、较为清晰的研究脉络、能够落地的技术路线的特色期刊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期刊。为此,创办高质量的科技期刊应该做到:

  (1)主力栏目的创新

  栏目雷同是期刊特色性发展的最大瓶颈,如上所述,两大综述类期刊都含有临床医学和临床实践两个栏目,要想将期刊的特色型得到极大展现,必须发挥主力栏目的创新,这些创新性具体体现在:所在栏目的论文在高质量的同时,必须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即:落地。能让大多数科研工作者具有可挖掘的落地性,可实行的实际性,一切应该从读者角度出发,让读者能够研读有分量的好文章。

  (2)审稿人的严格把关

  除了将主力栏目创新,使期刊主题更加鲜明,而且要把握稿件质量,稿件质量不仅与撰稿人有关,而且与审稿人与审核力度大大相关。

  为了提高稿件质量,首先向业内专家或一线技术人员进行约稿,紧接着需要组建一支高质量的审稿队伍,即“外审专家”,外审专家不仅要专要精,而且需要有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知识。要经常组织外审专家参加相应的学习会议,对基础理论、基础现象有深刻认识,对国外科技期刊有相当深度的认识,防止一稿多投,国际国内期刊双投。对于主力栏目的少看刊载期刊要由原来的“三审三校”升级为“多审多校”,增加外审专家及审核次数,保证优质期刊刊载。最后要增加编辑排版审核的次数,确保科技期刊的图表、图标等准确无误,内容通顺性认真校核,目前出现科技论文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标点符合错误等问题,严格对细节问题进行把握,保证发表高质量期刊。

  (3)主力栏目要有分量

  不同级别的科技期刊一般要求的项目来源不同,如影响因子较高的国家重点期刊要求投稿期刊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或其他类型的国家、省、市、高校资助资金项目。

  要想办好特色性,首先需要对主力栏目的来稿期刊提高门槛要求,如:须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撰稿人须为国家杰出青年、千人计划等,提高期刊的特色性;第二需要对行业热点、社会热闻进行重点刊登,如2020年年初爆发的新冠疫情,不仅可以从医学领域,也可以从交通、物流、制造业等角度看待问题,组织论题进行客观描述,主力栏目的选题要内容审核、意义深远、吸引读者,随着时代脉搏调动。

  3 数字化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目前,由中国科协及其他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可以看出,网络首发(Online first Publish)是科技期刊编辑的发展趋势。

  网络首发实行以来,论文阅读呈现多种形式。网络首发将论文中出现的与参考文献相关的表、图、公式推导过程等以附属材料形式进行呈现。

  (1)借助大数据平台

  传统的出版编辑多采用某种单一搜索引擎,然而大数据平台的搭建,为期刊出版提供了全新的思维模式,为期刊运营提供了全新的思维理念,为期刊交流提供的广阔的框架平台。

  科技期刊借助大数据平台可以获得更多的投稿资源,更多的外审专家,更广泛的审核方式,更全新的思考与交流平台,更加全面的资源整合,更深层次的传播交流。大数据平台能够将自身及相关单位的数据、对内管理及对外收集的数据进行垮平台编辑与数理,融合新技术,创办新的编辑流程;制定更加全面的方案、细则,对出版编辑形成深远的影响。

  (2)搭载5G网络

  5G网络拥有更快的传输效率与更高的资源共享率,作者、编辑、读者能够更快的实现科技领域相关知识技术的交流,为技术传播、科技成果转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7-8]。5G网络提供全新的期刊传播方式,传统的期刊论文给读者提供了简单的题目、摘要、关键字等信息,5G网络在此基础上提供了更加语音介绍,在内容组织和形式表现上给予一定的创新。在系统搜索引擎上,相应的期刊在内容组织上不再仅以内容和图片为主的形式,还要添加相应的过程动态视频,如神经网络训练过程,深度学习特征可视化动态视频,充分利用5G网络的传输特点,为读者提供更为详细的期刊论文过程文件,让读者能够进一步理解新形势下5G网络为科技期刊阅读带来的优势和便利,更深层次、更加快捷、更加全面地提供科技期刊论文。

  4 结语

  通过对科技期刊专业化、特色化、数字化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现状进行总结和思考,得出目前科技期刊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阻碍和瓶颈,分别从专业化、特色化、数字化特征进行了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的论述和建议。从论述过程可以看出,专业化、特色化、数字化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需要共同发展。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