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新湘评论》:发扬优良传统续写新的荣光

2021-08-01 来源:《传媒》
  【作者】任晓山、吴金: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

  在推进党刊融合发展过程中,面对体制机制、平台建设、人才技术等现实难题,《新湘评论》一方面合力建平台,形成了“一刊一网三微多平台”的宣传矩阵。另一方面,入驻大平台,借船出海,扩大自身影响。近两年来,《新湘评论》相继入驻头条号、人民号、一点资讯号,其中头条号粉丝5.3万,累计阅读量超过1400万。

  一部党刊出版史,就是一部革命奋斗史、思想传播史、理论宣传史、社会发展史。在党的百年历史中,党刊忠实地记录了党的发展历程,传播了党的思想理论,与党的事业、党的工作、党的发展息息相关,其地位与作用不可或缺、不可替代。《新湘评论》作为一份地方党刊,因其历史渊源深厚、历史地位独特而格外引人关注。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在全党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时刻,回顾总结《新湘评论》在党的关怀下诞生成长、与党同向同行的历史,对于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续写党刊人新的光荣与梦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珍视光荣历史,发扬党刊优良传统

  《新湘评论》是中共湖南省委机关刊,它的诞生凝聚了一代伟人毛泽东的亲切关心和深情期许,1960年由毛泽东同志亲自圈定并题写刊名,其精神源头还可上溯到1919年青年毛泽东创办的《湘江评论》。正因为如此,《新湘评论》一直以来尤其重视发扬革命传统,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

  1.1 注重刊史资源挖掘。

  从《湘江评论》到《新湘评论》,这段传承赓续的历史几乎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同步,《新湘评论》这份刊物也忠实见证并记录了新中国、新湖南70多年和改革开放40多年的辉煌历史。在办刊实践中,《新湘评论》始终将《湘江评论》视作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不断深入挖掘刊史资源,组织编写了《从〈湘江评论〉到〈新湘评论〉》一书,编发了《题字定刊名殷殷寄深情——纪念毛主席为〈新湘评论〉题写刊名60周年》《百年薪火耀新征——纪念〈湘江评论〉创刊100周年》等多篇文章,赓续红色基因、弘扬优良传统,大力继承和发扬《湘江评论》所蕴含的坚定革命意志、高尚爱国主义情怀和永远追求真理的精神品格,认真学习《湘江评论》非凡的气度和风骨,挖掘其中蕴含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1.2 注重刊史学习教育。

  1919年7月14日,青年毛泽东在长沙修业学校创办并主编《湘江评论》。2019年《湘江评论》创刊一百周年之际,在长沙市修业学校修复还原了《湘江评论》编辑部旧址,开设了湘江评论专题陈列展。《湘江评论》是《新湘评论》的精神源头、基因根脉,也是新湘评论杂志社和长沙市修业学校共同的历史传承、宝贵财富。为了用好这一宝贵的红色资源,新湘评论杂志社与长沙市修业学校共建红色教育基地,将之作为杂志社进行党史、刊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基地,纳入采编人员学习培训范围。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中,组织采编人员参观《湘江评论》编辑部、印刷处旧址,接受红色文化的教育与熏陶,增进党刊自信与自觉。

  1.3 注重红色基因传承。

  2019年7月,在《湘江评论》创刊一百周年之际,《新湘评论》全新改版,以此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良传统,把《新湘评论》办得更好。改版后,《新湘评论》自觉继承和发扬《湘江评论》的光荣传统,进一步明确了“姓党名理字新湘”的基本定位。“姓党”就是进一步强化党刊的根本属性、突显党刊的红色气质;“名理”就是进一步明确政治理论刊的办刊方向,深入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字新湘”就是进一步坚持立足湖南、认真履行好省委机关刊的职责。

  2 高扬理论旗帜,履行党刊职责使命

  一百多年前,受五四运动的感召,《湘江评论》应时而生,青年毛泽东高擎真理的火炬,以“宣传最新思潮”为宗旨,立誓要“让浩浩荡荡的新思潮奔腾澎湃于湘江两岸”。一百年来,传播马克思主义真理、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始终是党刊的核心职责和光荣使命,也是《新湘评论》始终如一的坚守。

  2.1 提高政治站位,增强理论宣传的主动性。

  党刊作为党的理论宣传的重要平台和阵地,应高扬党的理论旗帜,主动宣传阐释党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主动引导党的理论工作者研究、阐释党的创新理论,主动为广大党员干部搭建理论学习交流的园地和平台。为履行好这一根本职责,《新湘评论》持续开设“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专栏。改版之后,升级改造的“学习”栏目聚焦新思想的宣传和阐释,刊发省委主要领导及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中央党史文献研究院等理论大家学习宣传新思想的重头文章,约请各市州委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名义撰写思想性、理论性和实践性兼备的重磅文章。同时,升级改造“岳麓讲坛”栏目,先后推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发展和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邓小平理论的坚持发展和创新”等重大理论研究成果,力争为党的思想理论传播发挥作用、做出贡献。

  2.2 注重传播效果,提升理论宣传的创新性。

  传播最终要靠效果说话,党刊的理论宣传是否有效,最终要看能不能以干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飞入寻常百姓家”。理论宣传本身具有政策性、理论性、逻辑性强的特点,在流量为王的时代,要将这些大道理有效传播出去,让人能听得懂、听得进并乐于听,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要求党刊工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创造性地开展理论宣传工作,不能只是简单地阐释、复制、传抄,不能说一些“车轱辘话”,而必须在牢牢把握导向的前提下结合丰富多彩的实践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为了创新理论宣传形式,《新湘评论》长年开设“经典赏析”栏目,紧扣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内容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的最新重要讲话精神,组织约请省内外有关部门领导专家撰稿,结合党的经典历史文献进行联系解读,以这种“穿越+对接”的链接方式增强理论解读的深度、丰富理论宣传的形式,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

  2.3 增强阵地意识,加强理论宣传的战斗性。

  党刊是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是阵地就必定有交锋、有争夺、有较量。在党的理论宣传阵地上,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就会去占领;正确的东西不去占领,错误的东西就会去占领。这是每一个党刊工作者都应有的清醒认识,这也就要求党刊除了要主动做好党的创新理论的宣传阐释,还要对思想理论上涉及重大政治原则和大是大非的错误观点、论调敢于交锋亮剑,最大限度地消除杂音噪声,让党的声音成为时代最强音。近年来,针对“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论”“宪政民主”等错误思潮,《新湘评论》挺身而出、主动出击,策划组织了一系列文章,旗帜鲜明地与之进行斗争。这一系列文章以理论为基础,以事实为依据,以笔墨为武器,直接交锋,进行深入剖析和批驳,其最鲜明特征就是战斗性强、批判有力,体现了鲜明的政治性、有力的战斗性。

  3 彰显评论特色,打造党刊内容品牌

  《湘江评论》创刊后,在内容上,发扬了中国近代报刊长于政论的传统,以评论为主。主要栏目有“东方大事述评”“西方大事述评”“湘江大事述评”“世界杂评”“湘江杂评”“放言”等。青年毛泽东以如炬眼光、如椽巨笔,在《湘江评论》四开四版的方寸天地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其痛快淋漓、生动犀利的评论文风震动世人、影响深远。李大钊称它为“全国最有分量、见解最深的刊物之一”。《每周评论》评价它“眼光很远大,议论也很痛快,是现今最重要的文字”。从《湘江评论》到《新湘评论》,“评论”两字始终紧紧跟随。作为一本以“评论”为刊名的地方党刊,《新湘评论》自觉继承和发扬青年毛泽东创办《湘江评论》的光荣传统,特别是2019年改版以来,将评论作为内容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凸显并放大评论特色,在“评”字上下功夫,在“论”字上求深度,始终把评论作为一面旗帜高高举起,评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形成了一些特色,自2019年以来已有多篇原创评论被《求是》等主流媒体转载。

  3.1 创新评论工作机制,强化评论地位。

  真正要让评论成为媒体重器,就必须让评论走上前台,当好主力,发出强音,而不能把评论当作党刊内容拼盘的配料、点缀。对于评论工作,《新湘评论》在地位上“看重”、在版位上“尊重”、在数量上“侧重”,通过多项措施为评论工作凝力蓄势。改版以来《新湘评论》进一步强化评论的地位,作为“一把手”工程,社领导亲自抓评论工作,成立了评论工作小组;把加强评论作为一项重要的改进内容,开设了“卷首”“放言”“湘江时评”等多个评论专版专栏,在丰富评论品种的同时,评论的刊发数量、发稿频率也大大提升。正是这些调整机制和保障手段,提高了评论的地位,为评论工作提供了条件,为放大党刊声音积蓄了气势。

  3.2 着力打造重磅评论,形成评论品牌。

  经常策划重头评论,在重大主题宣传中让评论“开路”造势,用评论带动主题宣传,是《新湘评论》在办刊实践中形成的一大特色。如在每一期主题策划中,都坚持配发一篇“本刊评论员”文章收尾。自2019年开始《新湘评论》创设长篇署名评论“辛湘言”,一是聚焦重大事件,在重要节点权威发声,如在“五四运动”一百周年时推出《新湖南,正青春》,在《湘江评论》创刊一百周年时推出《百年薪火耀征程》等;二是聚焦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发声,自2019年以来已聚焦创新引领、开放崛起、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重大主题刊发近30篇“辛湘言”长评。这些评论主题厚重、视野开阔、气势恢宏,不仅得到了社会各界和读者的认可,也发挥了重要的引导引领作用,有的“辛湘言”评论还被省直单位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作为学习辅导材料。

  3.3 优化评论品种结构,形成评论矩阵。

  《新湘评论》在加强评论策划组织,做好组合评论、系列评论的同时,着力打造“辛字牌”系列署名评论,初步构建了前有“辛湘平”、中有“辛湘言”、后有“辛声”的评论品种结构,形成了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的立体评论矩阵。“辛湘平”位于卷首位置,重大题材,政论风格,着眼大事大势;“辛湘言”居于中间,长篇评论,述论结合,力争评深评透;“辛声”处于最后一版,千字短评,题材多元,追求思想性可读性,读来能给人启示,引人思考。正是这种层次清晰、互补结合、逻辑严密的评论板块构成,让《新湘评论》的评论声势更大、气势更强。

  4 坚定融合方向,推动党刊转型发展

  一百多年前的《湘江评论》之所以具有登高一呼应者云集的影响力,就在于青年毛泽东深谙传播之道,在刊物上发表了一大批文风新颖,通俗易懂,气势磅礴的“爆款”文章,而且用当时最先进、最新潮的手段传播出去。从《湘江评论》到《新湘评论》,传播环境、传播观念、传播技术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的不断发展,随着5G时代的到来,传统期刊出版业面临的困境与挑战日益加剧,融合发展成为摆在党刊人面前的一项紧迫课题。近年来,《新湘评论》结合自身实际,在内容、平台、用户等方面谋出路、探新路,推动融合发展取得一定的进展和成效,让这份有着悠久历史的党刊在融合传播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和光彩。

  4.1 突出主流、深耕内容,掌握传播主动权。

  《新湘评论》积极应对全媒体时代挑战,不断强化互联网思维,统筹全社各类宣传任务的报道、重大选题的策划及相关资源的调度,做到统一部署,高效融合。以内容创新为根本,逐步实现移动优先,丰富舆论信息供给,持续推出高质量原创内容。同时通过全媒体融合、一体化推进,将最核心的生产力放到最活跃的互联网生产线,扩大优质内容产能,发挥内容的引领优势,创新内容传播手段,改进内容表达方式,占领新兴传播阵地。如在全国两会期间策划制作了《动“词”达“词”——政府工作报告热词榜》,在党史学习教育时推出了《百份红刊见初心》等一批新媒体产品,收到较好的传播效果。

  4.2 拓展平台、加强合作,扩大主流影响力。

  在推进党刊融合发展过程中,面对体制机制、平台建设、人才技术等现实难题,《新湘评论》立足实际、着眼实用,借船出海、借力推进。一方面,合力建平台,网站、微信、微博同步发力,形成了“一刊一网三微多平台”的宣传矩阵。在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的指导和支持下,承建“指点”微信公众号,整合社科理论专家和党政干部资源,努力打造理论宣传微平台。另一方面,入驻大平台,借船出海,扩大自身影响。近两年来,《新湘评论》相继入驻头条号、人民号、一点资讯号,其中头条号粉丝5.3万,累计阅读量超过1400万。在各平台推送的有关文章中,阅读量超过10万的篇目大幅上涨。

  4.3 贴近用户、多元传播,实现效果最大化。

  强化用户体验,在网站、微信等平台上科学设置栏目,在网站页面开设杂志电子版,开发新湘评论电子刊,让纸质内容网络化、平面内容立体化;挖掘用户活力,在新媒体平台适时推出有奖答题、读书交流、手写书法等活动,加强与用户的互动;强化用户黏性,建立读者微信群、QQ群,及时将精彩内容进行分享,认真听取读者建议和意见,借助“指点”平台,相继建立了省内文艺、理论、社科等专业工作群,通过交流提升用户黏度,利用作者、读者的二次传播,拓展用户资源。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