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媒体融合背景下学术期刊的突围之路

2021-08-01 来源:《科技传播》
  【作 者】杨雪:《国际商务财会》杂志社有限公司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和受众需求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学术期刊如何建设自身的媒体形态与传播格局,以适应媒体融合时代的步伐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文章简要叙述了学术期刊现阶段所面临的挑战,并从办刊人的角度出发,结合工作实际,在总结《国际商务财会》杂志社与媒体融合方面所做的尝试的基础上,谈谈学术期刊创新与发展的关键要点,以期为其他学术刊物的突围之路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媒体;媒体融合;学术期刊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正在重塑世界。以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为标志的信息时代已经到来,学术创新呈现大融合、大协同、大汇聚的趋势。作为传播交流和研究成果展现的主要载体,学术期刊如何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利用新的技术手段,结合自身特点实现转型升级,继续成为传播知识的战略阵地和创新突破的前沿窗口,是当前学术期刊界亟须回应的紧迫问题。

  1 媒体融合时代学术期刊的发展现状

  长久以来,学术期刊多注重学术成果与编校质量的提升,很少考虑传播载体的变革,且在与新媒体的融合方面起步较晚。然而随着信息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读者、作者的异质性分化以及知识生产和传播方式的变革,新兴媒体已经在学术期刊出版及运营的各个关键环节展现出了竞争和替代效应。学术期刊自此进入到了多元化的竞争时代,面临诸多挑战,其变革已成为遍及全球的发展趋势。

  1.1 媒体融合对学术期刊的编辑队伍提出了挑战

  现阶段,随着融合的深入,出版业需要以信息技术为依托贯穿工作全流程。然而无论媒体怎样融合、技术手段怎样更新,归根到底还是要由编辑人员来操作完成,因此编辑的综合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期刊的内涵深浅以及与新媒体的融合程度。这就要求编辑人员不仅要有敏锐的学术眼光、出色的学术表现、熟练的编辑技巧以外,还要加强对新媒体传播领域发展的观察与思考,熟悉数字出版技术手段与框架流程,并在实践中逐步积累和提高创意能力、运营能力,利用不同媒体间的互补和协同作用,组织优质稿源,生产出更有价值、更有影响力的期刊,以提高期刊出版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1.2 媒体融合对学术期刊的传播效果提出了挑战

  媒体融合背景下,传播者与受众的角色不再泾渭分明,媒体的边界越发模糊,网络搜索、在线阅读、资源共享等技术日趋成熟,使人们得到了全新获取、传播信息的方式。学术期刊以往作为学术论文等研究成果展现的重要载体和传播渠道的主体地位正在受到挑战,新媒体凭借传播渠道的多样化、立体化,使读者获取信息的注意力逐步向网络、手机移动端方向转移,单一媒体的受众市场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学术期刊无论是办刊模式还是影响范围,都较新兴媒体有较大差距,传播效果受到极大冲击。

  1.3 媒体融合对学术期刊的产品形式提出了挑战

  传统媒体时代,信息传播过程单向且狭窄,受众只能被动接收媒体发布的信息,无法主动选择产品,更无法与信息产品实现互动。而媒体融合后,新媒体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拓展了信息的内涵和外延,致使媒体的形态发生了改变,传媒产品开始具有了双向互动的功能,受众既可以选择多种信息来源与信息类型,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生产内容,很多著名的专家学者都开始尝试在网站专栏、博客论坛、微信公众号上发表自己的成果。

  作为传统平面媒体的学术期刊,单薄的产品形态与受众丰富的需求很难匹配。受众同样需要更方便地阅读方式,以及与读者的分享学术意见并参与讨论的需求,但目前,期刊的融合产品普遍存在形式单一、内容匮乏、交互性差、体验感弱的缺陷,与线下丰富的场景难以匹配。所以媒体的融合不应是简单的堆砌和平淡的摆放,而应是通过新媒体跳出自己的媒介限制,吸引更多的读者,创造更大的价值。从这一角度来看,学术期刊的新媒体运用还停留在传统媒体的附庸或辅助机制阶段,因此,学术期刊应在新旧媒体的共生过程中,不断调整变革,探索出最佳平衡点和连接点,构建符合学术传播规律的新型传播形式。

  2 媒体融合时代学术期刊的提升策略

  媒体融合时代,学术期刊不仅要打破既有思维惯性,突出学术性、专业性,还应采取多种策略,来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传播之路。笔者以自身工作经验为契机,结合实际谈谈《国际商务财会》的创新与发展之路。

  2.1 开阔视野,加快与新媒体的融合步伐

  1)了解关注国内外出版业的热点与新技术的发展。


  世界出版强国无一例外地把出版当成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作为展示国家形象、提高国际传播能力的有效途径。我国新闻出版业也从扩大经济规模转向高质量发展,新技术、新平台、新业态不断涌现形成,为我国文化强国战略的有效推进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办刊人,我们要开阔办刊思路,把握办刊定位,兼具国际视野,吸收学习国外的先进理念。在新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上,尝试进行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在感受到诸如喜马拉雅、悟空、知乎等知识服务新业态带来良好体验的同时,看到其背后一系列的知识服务链条,即通过对图书产品全媒体渠道运营传播,产生的巨大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进而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新路径,寻找和巩固刊物在学术领域中的独特定位。

  2)从受众者角度分析需求,争取全方位媒体融合。

  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包括学术期刊在内的传统媒体在舆论生态、受众对象、传播技术等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国内很多学术期刊出版机构都借助互联网的传播优势,升级出版流程和传播机制,最终达到抢占先机、扩大影响的目的。以往“媒体-受众”的单向型传播模式已不再适应媒体融合时代的发展,新媒体更倾向于高效、互动的传播方式。

  为此我们也紧跟潮流,大力探索“互联网+学术期刊”的发展模式,从“传播者本位”向“受众者本位”转变,加强与新媒体开展融合。我们除丰富网站相应板块的内容外,还尝试利用好“两微一端”等自媒体传播互动平台,引导作者在个人的社交平台上发布期刊信息,与读者展开互动。作者不再仅是被动地等待发表文章,而是可以积极参与到期刊整个出版过程中,与编辑一起完善文章内容,强化了作者的主体意识。这样做不仅拓展了期刊的受众范围,强化了期刊的传播力度,还为期刊的学术交流增添了活力,并扩大自身在行业领域内的影响。

  2.2 大胆实践,在摸索中快速成长

  1)坚持“内容为王”“质量至上”的原则。


  新时代纸媒仍将是专业化阅读、深度阅读的读者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优质的刊物借助新技术,将会加倍放大内容核心资源的效应。所以拥有优质内容和优秀编辑队伍的学术期刊社要夯实内容优势长板,深耕内容,补好市场运营的短板。

  作为综合性学术期刊,《国际商务财会》是以外经贸财务专业为主导,以一见长带动多学科、多研究的特色刊物。多年以来,《国际商务财会》杂志社刊载的学术成果既有实践的力量,又有理论的厚度,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对于制定、调整和完善外经贸政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参考。我们的文章坚持问题导向,综合运用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实践进行深入调研,探讨外经贸行业完善发展中亟待解决的财务问题,反映了商务财会研究工作在传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创新的经验和理论支撑。未来我们将结合刊物的特点,顺应时代的变化和读者的要求,在保证内容的前提下,不断调整,以开放的心态去学习,不断提升期刊的学术质量。

  2)提高服务理念,开辟快速传播渠道。

  学术期刊是服务于知识推广、知识创新和知识应用的媒体,其价值体现在信息传播的时效性上,信息传播越快,时间越早,价值就越大。从国民经济统计的角度来看,出版属于服务业范畴,而以往出版业靠“卖书”实现利润,以产品交付为终点,却是制造业的逻辑。传统出版业要与新兴出版相融合,就必须回归到服务业的底层逻辑,即以解决用户需求为最终目标。

  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大众接收信息的模式已从被动转变为主动,学术期刊要想在此背景下更好地发展,就要掌握读者与作者需求,为其提供专业、全面、符合预期的服务,提高他们的满意度。所以在工作中,我们从读者的角度出发,以读者的需求作为取舍稿件的标尺,选择时效性强又赋予创新性和学术性的文章。在服务作者方面,我们放眼于各网络平台,尝试以最新的媒体传播方式来进行期刊的发布、更新与共享。2021年,我们将与知网开展深度合作,以“网络首发”的方式加快学术期刊新型数字出版工作。这样做可以使得经过同行评议的最新学术成果,以篇为单位优先出版,同时支持作者将研究的过程材料以增强出版、数据出版等新型数字出版模式来实现,进而快速、全面、深入、立体的传播学术研究全过程。

  3)捍卫学术尊严,坚决杜绝学术剽窃。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屡禁不止的学术剽窃行为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工作中《国际商务财会》杂志社严格遵守学术研究规范,反对各种形式的粗制滥造,坚决拒绝抄袭剽窃行为。技术层面,我们采用社科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SMLC)进行反抄袭检测。他可以将用户上传的文档与后台数据库里的文章进行比对,得出一个相似度比例和涵盖大量相关信息的“原创性报告”,从而对文稿整体的原创性作出判断。针对比较结果,《国际商务财会》杂志社选用重复率在20%以下的文章,背靠背进行选稿。在审稿层面,我们严把质量关,聘请相关专家、学者作为杂志的顾问及编委会成员,根据稿件内容进行审阅,这些专家熟知本领域的研究进展,对论文研究结果的来源及可行性具有较高的辨识能力。这样可以对学术失范行为进行强有力的防范和约束,从而在技术与人为两个层面上杜绝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4)积极探索,打造学术传播的高端平台。

  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人才济济,是做好理论研究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自2012年以来,《国际商务财会》杂志社的理论研究部就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一同成立学术委员会,开展以学术年会和学术论文评选为载体的学术研究活动。

  历届年会得到了承办院校的大力支持,以及来自学术界和实务界的积极响应,年会邀请商务主管部门和高等院校领导就时点、亮点问题发表主旨演讲;邀请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外经贸企业的学者、专家就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学术交流。我们组织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的商务财会评选活动,甄选出的论文学术质量高、题材范围广,涉及财税、金融、审计、内控、管理会计等多个领域。在评选中我们注重学术论文的传播效果、影响层次及影响范围,使理论研究上质量、出成果,努力开创学术研究工作的新局面。今后我们继续会在提升和巩固学术影响力的同时,着眼于将杂志的出版工作与高校的科研活动、人才的培养活动和教师的学术传播相结合。在挖掘高水平论文的同时注重具体专业服务对象和成果转化,以及在“产学研用”有机结合的框架内发挥平台作用。

  5)培养学科敏感性,争取特色稿源。

  权威的作者与优秀的学术成果是学术期刊赖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与高校学报相比,学术期刊会有许多“先天”的不足,要想争取到一流的稿源,必须另辟蹊径。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守株待兔,要有办刊的学科敏感性,在学术研究的“静与动”之间发现亮点,从而抓住读者的眼球。

  在工作中,我们一方面积极调整办刊策略,通过提高期刊影响因子等硬指标,以及提高编辑服务能力等软指标来吸引作者投稿;另一方面通过加强选题策划意识,发挥编辑的主观能动性与作者开展双向互动,帮助作者结合自身的研究领域找准文章定位,提升文章学术质量。并通过打造自身学术传播平台、参加行业学术会议、走访科研院校,来扩大知名度,发现、培育和造就自己的作者队伍,鼓励引导作者在不同学术层面上进行研究。比如,在2020年初,在我国抗击全面新冠肺炎之时,我刊第一时间向专家约稿,这篇文章发表之后,便成为很多人了解新冠疫情对我国进出口影响的第一手材料。

  6)保持清醒的职业精神,勇于进取。

  《国际商务财会》创办于1987年,属于社科类的学术型期刊,相较于其他类型刊物,专业性、严谨性更强。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刊在学术水准、文章质量以及品牌沉淀方面有着一定的高度和广度,然而在学术影响上,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仅为0.616,和经管类核心期刊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对此,我们积极进取、认真总结,从载文量、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和即引指标等表征进行分析,查找差距原因,并从战术角度提出经营战略整改的具体措施:即通过精准定位、及时推送、增强互动、深度合作等方式,来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传播之路。

  3 结语

  随着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逐步推广,学术期刊的融合发展已是时代进步的大势所趋,新技术给传统出版发行业带来的压力,将逐步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对此无论我们是否愿意,都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作为办刊人,我们要及时跟踪学习新技术的发展趋势,拓展特色优势,坚守学术出版,积极探索新技术与刊物有机结合的运作模式,不断提升自身的学术影响力,推动学术期刊为知识的传播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郑迦文.全媒体传播格局下学术期刊新媒体建设问题及对策[J].阅江学刊,2019(6):104-109.

  [2]柳丰.我国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与传播力提升策略研究[J].出版广角,2019(22):25-27.

  [3]曾建林,杨嘉檬.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学术期刊转型升级思考[J].出版广角,2019(24):10-13.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