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高校学术期刊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2021-08-01 来源:《科技传播》
  【作 者】刘素菊、刘琳琳:哈尔滨理工大学期刊社

  【摘 要】结合高校学术期刊在发展中出现期刊内容影响力低,新媒体建设时效性差,办刊人才队伍配置不合理等问题,给出相对应的建议:高校学术期刊应抓住政策机遇,健全管理机制;提升刊物内容质量,加强专题策划及组约稿件,强化编校质量管理;建立多元化的新媒体传播平台;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组建愿意参与期刊工作的“老中青”结合的编委队伍,培养专业水平较高的青年审稿专家,培养稳定性、专业性更强的编辑队伍。

  【关键词】高校;学术期刊;新媒体;编辑

  高校学术期刊是我国期刊界的中流砥柱。有数据显示,高校学术期刊数量占所有学术期刊的比例已经超过的1/3。高校学术期刊在高校独特的学术环境中成长,是广大师生和科研工作者学术交流和成果展示的平台,也是各个高校对外交流的学术窗口和名片。近年来,我国媒体融合发展势头迅猛,成效突出,高校学术期刊面临着媒体信息融合时代新媒体技术发展和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进程所带来的双重压力[1]。虽然大部分高校学术期刊的办刊人员、办公地点、办公设施配备均为主办高校负责,但学术期刊出版工作在高校中处于边缘部门,存在资源配置不合理等现象。本文探析了高校学术期刊当前存在的发展问题,并针对相关问题给出了建议。

  1 高校学术期刊发展面临的问题

  1.1 期刊内容影响力低


  虽然高校学术期刊数量较多,但是精品期刊和优质期刊较少,相当一部分期刊处于低水平重复出版的状态,严重满足不了读者的需求,缺少有效供给。直接表现为国内大量的优秀论文流向国外一流期刊,造成国家丧失论文版权[2]。另一个直接的表现就是高校类学术期刊在各个检索机构的影响因子排序中在其领域内较难位居前列。大部分高校都有以自己高校名称命名的综合性学报,同质性较强,综合性学报刊登范围广,受众读者面窄,缺少精准定位,导致了大部分期刊稿源一般,影响力低,被引频次相对不高,也较难实现将所刊登的技术成果转换成为生产力。

  1.2 新媒体建设时效性差

  目前大部分期刊自身对新媒体认识和学习不够深刻,适应力不足。对高校学术期刊来说,新媒体建设主要是在于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建设及管理。根据对陕西省高校学术期刊网站建设在线访问显示:大部分期刊都有官方网站,但是90%以上只设置了在线办公、投稿须知、期刊简介、期刊目录、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且有相当一部分网站的信息更新时间比较久远,难以得知其准确性[3]。大部分网站信息对读者的需求体现不够,难以实现与用户的互动。有的网站建立初期设置了英文网页,时间久远,疏于维护,英文网页内容更为久远。大部分高校学术期刊申请了自己的公众号,但是很多公众号处于“僵尸”状态。很多期刊的公众号建立时间短,所展示的板块单一。对当期目录和文章内容等信息涉及较少,对期刊的热点论文推送更是少之又少。多数期刊处于摸索阶段,缺少重视和投入,由于编辑部事务繁杂而没有专门的人员管理微信公众号,未能发挥微信公众平台传播的时效性和广泛性。

  1.3 编委发挥效能低,审稿专家数据库规模不够大,编辑人才队伍不稳定

  编委是学术期刊的灵魂,放眼中外期刊,优秀期刊都有认真履行职责的编委队伍。目前大多数高校学术期刊的编委会专家均是挂名,而在期刊发展上并未做出实质性贡献。而且随着时间推移,编委会存在着成员年龄偏大、学术活跃度降低,无暇顾及期刊发展等现象。大部分高校学术期刊的编委会成员更是遍布全国,全体编委会召开及联系工作有一定困难,有的高校学术期刊数十年没有编委会换届和召开过全体会议。

  大部分高校学术期刊都是编辑部初审,同行评议专家外审。审稿专家是稿件质量的把关人。目前大部分高校学术期刊的审稿专家数据库动态更新性较差,导致审稿速度较慢,部分审稿质量不高。因为大部分期刊编辑部都要为审稿专家支付审稿费,根据财务流程管理,需要审稿专家提供身份证号以及银行卡号等信息,部分审稿专家也会担心自己个人信息被泄露而不再愿意审理稿件。审稿专家人员及数量动态更新才是学术期刊高效出版的保障。

  优秀的编辑队伍建设非一朝一夕之功。进入编辑岗位,首先通过全国出版专业资格(中级)考试,才能取得执业证书,以后每年都要进行继续教育学习(自2021年起,不低于90学时),才能保证责任编辑证书的有效性。要培养精通策划、组稿、审稿、编辑、推广等业务的优先编辑人才更是需要长年累月的学习与实践。而高校学术期刊所在部门大部分为高校边缘部门,校内相关政策支持较少。大部分编辑部达不到国家规定的人员配备,经常一人承担多岗,薪资待遇不高,职业发展前景受限,年轻编辑转入高校内其他岗位的情况较多。高校学术期刊编辑人才流动过大。

  2 高校学术期刊改革的途径

  2.1 吸引更多政策支持


  近年来为了实现“科技期刊强国梦”,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项目支持期刊发展,如《关于准确把握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作用的若干意见》和《关于优化学术环境的指导意见》等,这些意见的实施,能大力扭转国内科研论文流向国外的形式,能有效引导科研工作者将优秀的成果发表的中国期刊上。

  此外国家相关部门还组织了“国家出版政府奖”“百强科技期刊”“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等重大工程项目,切实支持了学术期刊做大做强。虽然国家级的奖项入选比例较低,非一般编辑部能够成功获奖,但是各个高校学术期刊编辑部应该像强刊学习,在准备材料的过程中也能深度挖掘自己的短板,不断补齐短板,夯实期刊质量,才能将期刊最终办成学术出版和编校质量过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的期刊。另外,我国各个省份也有相应的“出版政府奖”等项目,各个高校学术期刊编辑部也应该格外关注并积极申请,努力争取本省政策支持。

  高校学术期刊的发展离不开其主办单位,也就是高校的支持。一方面编辑部可以在经济方面寻求自身高校的支持,另外一方面也要呼吁高校在编辑部管理上要激活和创新管理体制,才能让高校学术期刊有很好的激励机制和竞争力。高校学术期刊编辑大部分还跟高校教师一样,属于事业编制人员,为了稳定编辑队伍,提高核心竞争力,管理人员也应积极与主办单位根据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一道谋划激励政策。目前各个高校都非常重视“双一流”建设,而各个学术期刊编辑部也要以此为契机,根据“双一流”建设需要一流大学出版的目标要求,提高期刊质量,将期刊发展纳入“十四五”规划的版图。

  2.2 提升刊物内容质量

  高校学术期刊要“打铁自身硬”,在严格遵守国家相关出版政策前提下,牢牢把握质量这个生命线,全面深耕内容建设,创新办刊思路,准确定位,突出自身刊物特色,加强选题策划和组织热点选题,严把质量关,为社会经济全面发展提供高质量的科研成果。

  2.2.1 加强选题策划和组约稿件

  专栏在“双一流”建设的大格局下,高校学术期刊应该根据本刊稿件领域,抓住优势学科发展,策划相关专题稿件,依托主办单位学科优势,提升行业和前沿方向的引领力。编辑部也应该紧盯校内优势学科的前沿成果,利用地理上的优势,做好沟通工作,使得约稿工作成为良性循环,一方面带动了学校前沿学科的宣传,另一方面也切实提高了期刊的稿件质量。

  一方面高校学术期刊要大力争取留住本校、本地区的优秀稿件,另一方面高校学术期刊要采取“走出去”的策略,与行业内协会建立相关联系,积极协办学术会议,并将学术会议中的高水平稿件吸收到期刊中发表。学术期刊编辑部还可以采用走访高校重点实验室、科研院所等,与广大科研工作者建立联系,熟悉他们的专业领域,邀约高水平稿件。

  2.2.2 强化编校质量管理

  编校质量是学术期刊质量管理的基础。编校质量也是大部分编辑入行最先接触的编辑业务,有些编辑也从心态上存在着“轻编校质量”的现象。2020年5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了《报纸期刊质量管理规定》[4],强调“期刊质量包括内容质量、编校质量、出版形式质量、印制质量四项,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两个等级,其中有一项不合格的,其质量为不合格”。因此强化编校质量管理既是行业基本要求,也是期刊生存的基础。高校学术期刊应严格强化稿件中出现的量和单位、图表、数字、外文、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等。

  2.3 建立多元化数字传播平台

  2.3.1 重视网站建设


  网站是作者和读者访问期刊的窗口。作者在查阅期刊相关信息和投稿的过程中,首先看到的就是期刊网站。为此,学术期刊要在保证期刊基本信息及时更新的基础上,深度开发网站,注重特色栏目建设,定时推送热点论文,保证所有刊文开放获取(open access,OA),使网站做到特色,让人耳目一新。未来着眼于国际化发展的期刊和被国外检索机构收录的期刊,要按照国际惯例设计网站英文版。

  2.3.2 重视微信公众号运营

  期刊媒体融合发展是未来的趋势,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进步,科研工作者获取学术文献的途径已经发生了从纸质到互联网再到移动互联网的转变。微信公众号受众广,时效性强,要充分利用这个特点,精选刊物内容,针对高水平稿件精心策划,推送文章,借助新媒体技术提升自己的影响力。编辑部内部的青年编辑对新事物比较敏感,在管理公众号方面可以对这样的编辑委以重任。

  2.4 分类建设办刊队伍

  2.4.1 组建高效编委队伍


  高校学术期刊想要长远发展,在组建编委会方面,一定要选择真正能够为编辑部切实工作的专家。中青年专家一般在学术圈较为活跃,学术联络的意愿也较强。而资深专家则能在期刊的稿件质量及期刊发展的方向上把关。“老中青”组合的编委会才能给学术期刊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同时,各个学术期刊编辑部还应该建立编委管理制度,比如可以适当请编委参与组稿,也要相应地建立编委服务奖励制度,以此激励编委工作积极性,促进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自从2020年的疫情以来,我国的视频学习、视频会议数量得到迅猛发展,高校学术期刊编辑部也应顺应潮流,经常召开线上编委会,加强沟通,及时将编委会中中肯的建议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2.4.2 培养学术水平较高的青年审稿专家

  学术期刊的审稿速度决定了稿件的排发周期,而较短的排发周期才能为刊物迎来良好的口碑。在编辑的工作过程中,稿件出现拒审和超期未审理的情况较多,一方面编辑要熟悉审稿专业专业知识范畴与稿件的方向是否匹配,另一方面期刊要经常地动态调整审稿专家,这样出现拒审和超期不审理的情况的时候,也更能容易为稿件找到下一个适合审稿的专家。高校一方面可以利用自身学科优势,选择校内学科带头人等为期刊审稿,这样因为“地理上”的优势,在催审的时候也会带来沟通上的便利。校内教师资源毕竟有限,在这时候要大力拓展全国高校、科研院所等相关领域教师资源。针对选择审稿专家的问题,我们一方面是通过访问各个高校的网站,通过学科来查找到相关邮件和电话资料来给审稿专家发送审稿专家聘用函的形式;另一方面就是通过知网数据库及同行期刊查找相关领域的专家,判断专家的研究领域及在科研团队中的位置和年龄等信息决定是否给发送审稿专家聘用函。

  2.4.3 培养专业性更强的编辑人才

  高校学术期刊编辑要积极进取,踏实严谨,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和编辑素养。科学知识不断推陈出新,编辑更要提高自己的专业学术知识,让自己朝着“编辑学者化”方向发展,比如可以经常组织和参加学术会议,不断提高专业素养,逐渐缩小与发达国家办刊人才配置的差距。编辑尤其是青年编辑不仅要做到专业知识精通,还要懂得经营和运作,要向先进的期刊社或出版社学习相关新媒体、新技术、新平台的应用能力。学术期刊编辑在重视自己专业知识和新的出版传播知识的能力的同时,也要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地守住编校质量关。

  人社部、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了《关于深化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5],各个省、单位也应以此指导,充分调动和引导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积极性,促进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更好发展。

  3 结束语

  随着国家在出版方面的政策的支持和完善,高校学术期刊应该顺应时代潮流,提升刊物质量,吸引更多的科学家把成果发表在国内,让高校学术期刊朝着世界一流期刊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欣.学术期刊媒体融合新体系构建与运行机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9,30(7):693-698.

  [2]吴永华,陈华平,吴益伟,等.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几个瓶颈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编辑学报,2017,29(3):226.

  [3]刘佳倩,袁天峰,吴涛,等.媒体融合背景下陕西省高校学术期刊网络化现状及对策[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9,30(12):1311-1315.

  [4]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印发《报纸期刊质量管理规定》的通知[EB/OL].[2020-12-24].http://www.nppa.gov.cn/nppa/contents/279/74416.shtml.

  [5]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新闻出版署[EB/OL].[2021-02-24].http://www.mohrss.gov.cn//xxgk2020/fdzdgknr/zcfg/gfxwj/rcrs/202102/t20210223_409998.html.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