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探析新时代背景下怎样做好报刊校对工作

2021-07-31 来源:《传媒论坛》
  【作 者】谢培红:《中学生学习报》社有限公司

  【摘 要】随着现代报刊业的高速发展,报刊的版面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不仅内容更具专业性、针对性,对刊物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校对作为报刊出版流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担当着报刊质量把关的重要角色。在新时代背景下,怎样适应新形势做好报刊校对工作,是摆在编辑校对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新时代;报刊校对;策略研究

  一、引言

  校对是出版物在出版前质量保证把关体系的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甚至关系到出版社的声誉、生存以及社会影响。在当今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各行各业或多或少发生了技术革命,校对工作也不例外。同时随着技术革命在校对工作当中的深入推行,校对工作得到了极大地发展,而要想进一步推进技术革命在校对工作当中的开展,这就需要校对工作者紧跟时代脚步,勇于改变和创新,从工作实际出发,具备现代校对所需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不断提高自身校对水平,做好校对工作。同时校对工作质量的提高需要多层面共同努力,多方面发展。

  二、明确校对工作的重要性

  校对是编辑的延续和完善,无论是一篇文章还是一本书的成功出版,都离不开校对工作。在报刊业刚兴起的时候,校对和编辑是同时出现的,起着互相补充的作用。随着报刊行业的发展、提高效率模式的出现,校对工作逐渐走向专业化。校对作为刊物出版印刷的最后一道工序,是对刊物质量的最后把关,在之前任何环节所出现或存在的错误或纰漏,都应该在此环节解决掉,否则会造成无可挽回的失误,直接影响报刊的发展。比如,如果错字连篇,语言表述不符合常理,甚至出现文章前后表述自相矛盾的错误,即使内容再有可读性,读者阅读的兴趣也会大大降低,甚至会由此影响其对报纸后续的订阅。因此,做好校对工作十分重要,能为报刊的更好发展保驾护航。

  三、校对不忘本质,树立编辑意识

  “编辑由校对做起,校对时刻向编辑学习”,讲的便是编辑和校对之间的重要关系,二者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微妙联系,而这其实是在阐明要想做好校对工作,需要校对工作者树立编辑意识,在进行校对工作时不能够仅仅局限于校对工作者的视角进行文章的修改,也需要适当地以编辑的视角去审视文章,修改文章,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升校对工作的实效性。在新时代,报刊的编辑出版基本实现了采编全程电脑化。这时,校对工作就发生了大大的变化。采编网络化促使校对的编辑职能,所带来的优势是校对程序的简化;而从工作的重心来看,由原来的校异同到校是非,后者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大大提高,需要校对工作者具有正确的是非观,尽可能地发现文章中的是非对错,提出疑问、错误。借此可知,在判断文字、语句、语法、标点等常规的常识方面的要求不变外,校对工作者还担任着查找编辑的工作,寻找编辑工作中存在的漏洞,编辑职能明显增强。同时,校对工作者的信息批判力、媒体驾驭力和知识架构力并不是孤立的,它们是一个整体,一个好的校对员需要都具备这些东西,缺一不可,做到“三力齐发”,把它们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合力,才能让校对员从容地面对复杂多变的媒介环境。

  四、熟悉相关刊物法律法规

  报刊作为面向大众的读物,并非一般的商品,与它的商品属性相比,其精神属性更为重要,对社会的影响不容小觑,所以出版物要对报刊的内容和细节严格把关。这就要求校对工作者要熟悉相关的语言文字、编辑出版和报刊出版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时刻防范出现差错,尤其是在涉及新闻类、政治类的报刊中,更是万万不能出错,因为此类文章的素材内容都是较为严肃的。因此,在校对工作中,校队工作者要严格把好政治关,在平时要主动多看新闻,多了解时事政治,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从而在校对时堵住一些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相符或不准确的提法、观点。否则,这些错误一旦见诸报端,造成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低估的,有时甚至会决定这一份报纸的生死存亡。其次,还要时刻关注出版条例的修改修订、出版管理条例等等,不断学习,加深理解认识,并用于指导实际的校对工作中。还要把新学习到的知识加入知识架构树,然后进行深入的专研和融会贯通。

  五、明确校对职责,丰富知识储备,善于查找资料,不耻下问

  传统校对,一般是校异同,即要发现和改正录入稿、清样与原稿不一致的地方,对原稿存在的是非问题提出而不是自己修改。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新时期背景下,校对工作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发展进步,这就进一步促使了校对工作登上一个新台阶,校对工作者得到了更多的自主修改的权利,这里指的是校对工作者除了部分没有把握和重大问题需要请示外,其他的一般问题可直接改正。因此,校对工作者平时要多注意学习,对文稿中出现的文字错误、标点符号错误、词语错误、语法错误、事实性错误、知识性错误等问题,要勤于了解并汇总,进而形成自身的校对改正经验,提升校对工作者校对工作的正确性。

  新时代背景下的校对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它要求校对人员既要有把关意识和对读者负责的精神,又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有时刻保持的质疑精神,多查工具书和资料。新时期的校队工作者,一定要涉猎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政治、经济、法律、科技等多方面的知识,因为稿件的内容五花八门,无所不包,内容更是千奇百怪,所以,一名优秀的校对人员更应该是一个杂家,对各种各样的知识都有所涉猎。

  在当今社会,由于校对工作的不断发展,对校对工作者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这就需要校对员不忘本质,在校对工作中时刻专注,敢于和善于发现刊物中的各种问题,及时纠正并加以指出。校对时一定要注意细节,无论是文字、用词,还是语法等都要严格把关,杜绝错误和纰漏的出现。在校对工作中,要学会做到静下心来,认真专注,切忌心浮气躁。遇到问题时,要学会追根溯源,善于查找资料,以辨其真伪。要对错别字具有独特的敏感性和极高的辨析力,灵活高效地从字里行间寻找细微的差错。对基本技能更应该无比熟悉,并能灵活运用,坚持校对的基本原则。校对时清楚为何需要改,如何改,怎样改好等等,将校对工作做到细致认真,保证校对工作的质量。

  校对工作极具知识性、复杂性、单调性的特点,这就对校对工作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校对工作者有坚定的毅力和良好的心态,精力和智力要时刻保持较好的状态。同时,校对工作还要对原稿和读者负责,由从作者手上得到的原稿开始,发现原稿存在的错误漏洞,解决之前出现的种种问题,掌握了解什么内容需要做出修改,掌握作者的写作规律,从而高效快速地完成校对工作。还要形成个人的开放树状的知识架构力,校对员要以专业知识为“中心”,并结合与其工作紧密相关的知识,不断向外延伸,形成类似树状的知识架构。在知识架构树中,以专业知识为树干,自然学科、社会学等等为生长出来的树枝,不断完善发展。

  新时代背景下,即使校对工作可以个人完成,仍需要具备不耻下问、虚心求教的心理素质和品质。在校对工作中,来自他人的指责和质问是在所难免的,校对工作者要放下成见,将自己的满腔热血与激情投入校对工作中,获得校对工作中的主动。对待原稿上的错字、别字、病句马上修改并加以告知编辑;对于一些疑难点,自己无法下定夺的,要保持虚心求教的态度,寻求他人的帮助,并加以核查,一一解决。一个人的能力始终是有限的,校对工作者要勇于向同行学习,以弥补自身知识的欠缺,并敢于接受他人的批评,纠正自身的错误,从而保证出版物的高质量。

  六、善于运用现代科学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专门的校对软件应运而生,它能对录入的稿件进行快速分析处理,找出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比如黑马软件,就可校对错别字以及对文稿中存在的疑似错误进行显示。这时,校对员对校对软件显示出来的错误或者疑似错误进行分析处理,加以修改便可,一个人就可以完成耗时耗费人力的查找工作,并极具效率和保证质量,亦解决了校对工作者在查找错误时出现纰漏的概率,能很大程度上确保报刊的质量。另外,现代科学技术还可以剔除一些过于陈旧的内容,有利于确保报刊的时效性和内容的新颖性,帮助校对工作者较好地完成校对工作,比如黑马软件就对一些地名或者权威表述进行实时更新,校队工作者在校对时若遇到此类情况,可以参考其给出的修改意见。但是我们也不能完全依赖校对软件,因为它有时是一种机械校对,所给出的一些提示性建议并没有结合具体的语境,只是固定的词语搭配,因此,校对工作者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结合稿件的具体内容决定改或者不改。

  七、正确处理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坚持质量第一的理念

  量是衡量一名校对工作者校对工作的重要指标,但校对工作者作为印刷前质量把关的最后一道关卡,应当始终把质量放在第一位,尽可能把消灭一切错误作为工作的重心,精益求精,提高出版物的质量。但由于市场工作的原因,大部分校对工作者被迫在保证质量的同时追求数量,这就要求校对工作者在数量与质量之间寻找一个平衡,保证质量的同时追求数量最大化,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的。所以,校对工作不单单是一份工作,更是一门艺术,但责任如此,校对工作者要尽个人的能力追求极致,做到完美无缺。站在出版单位的角度,应当进一步完善校对工作者的薪酬制度,让校对工作者在保证质量的时候没有后顾之忧,保障他们的利益;同时,出版单位不能盲目追求经济效益而不顾报刊的质量,应当把质量摆在首位。可尝试建立健全的报刊质量保证体系,比如多部门联审、责任校对制度、三校一对制度等等,对报刊出版在制度层面上进行完善。在报社与校对工作者等多层面共同努力,切实提高报刊的出版质量。

  八、结语

  总的来说,在现代社会,要将校对工作完成好,需要出版社和校对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校对工作者要时刻保持认真负责的态度,精准把握校对工作的定位,日常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形成高效的工作方法,丰富自我的知识储备,健全自己的技能,做到能够胜任各种校对任务。出版社应当本着质量第一,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初心,切勿过度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报刊的质量。在校对报刊的质量和数量,报刊的经济效益与质量之间保持一个动态平衡。所以,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做好校对报刊,需要多方面做出努力,协调发展,这样才能做好校对报刊。

  参考文献:

  [1]董微.新时期背景下如何做好报刊校对工作[J].魅力中国,2013(1):39-40.

  [2]焦枫.浅谈新时期报刊编辑工作的特点[J].活力,2010(012):238-238.

  [3]李鑫.浅析新传播环境下报纸校对的转型[J].新闻研究导刊,2017(019):190.

  [4]安杰艺.浅论基于新技术条件的报纸校对[J].商,2014(001):246.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