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红沙发访谈 为少年儿童打好精神底色而书写

2021-07-30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郝天韵
  主题:赓续红色传统 书写阳光少年

  嘉宾:山东省作家协会原副主席、儿童文学作家 刘海栖

     儿童文学作家 郭凯冰

  主持:《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 郝天韵

  红色儿童文学作品应如何从文学性、艺术性等方面提升品质?从儿童本位出发,这些作品应该传递给当下的孩子们一个怎样的儿童观、战争观,以及精神价值取向?《风雷顶》和《我们的宣言》两部作品给出了很好的答案。7月17日下午,两部作品的作者——山东省作家协会原副主席、儿童文学作家刘海栖,儿童文学作家郭凯冰做客“红沙发”系列访谈,他们从各自的新作出发,分享儿童文学作品的创作心得。

  是挑战:把红色故事讲述好

  红色故事应该怎样讲,才能更容易被现在的孩子所接受、理解、喜爱?两位作家一一给出了自己的看法。《风雷顶》取材于抗日战争时期山东胶东革命根据地,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山东胶东半岛的一个普通农村孩子为主角,通过他和他的家庭的质朴回忆,记录了那段融汇历史血泪和民族新生的战火岁月,将个人史、家庭史和民族史融为一体。作品坚守儿童立场,精准把控孩子与战争的关系,也有对胶东农村民情风俗与风物的精细刻画,展示出对战争主题儿童文学创作的创新努力。

  “写作就是要突破自己。这本《风雷顶》就是我突破自己的一个契机和切口。”刘海栖表示,作为自己首部抗战题材儿童文学作品,他在结构、语言上都作出尝试和探索。

  对于这次写作的突破,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高洪波称其进行了一次“中国式童年的另类书写”,并用了5个关键词来评价这本书,“这是一本向父辈与艰苦岁月致敬的书;这是一本兼具家族史与风俗史意义的书;这是一本非常真实、真诚、真切而且非常朴素的书;这是一本中国式童年历史性书写的书;这是一本纪实风格的书。”

  《我们的宣言》以全国最早的农村党支部之一——中共广饶刘集党支部为原型,以《共产党宣言》首译本的保护与传承的真实经历为蓝本创作而成。谈及创作过程中的困境和难点,郭凯冰坦言,以儿童视角来表现革命历史题材、塑造出灵动又可信的少年形象,对自己来说都是挑战。

  她说,《我们的宣言》创作前期,年代带来的陌生感让她下笔时感到生涩、艰难,自己也曾一度想过放弃。然而,当她看到疫情期间那些抗疫英雄时,百年前那些胸怀信仰的人也慢慢浮现在眼前,“那一刻我体会到,信仰的力量是超越时空的,现实生活中的英雄让我联想到了家乡的那些英雄,也就有了熟悉的感觉”。

  同时,在采风中她也意识到一个问题,故事可以不局限于刘集村,也不局限于广饶县,更是整个广饶甚至鲁北的革命。于是郭凯冰就把这个背景放大到广饶县城。

  “地点一变换、思路一转换,我写起来就比较顺手了,两个来月的时间就把初稿完成了。”郭凯冰说。整整两年,她阅读查证了大量史料,经过广泛的实地采风,灵感不期而至,木松、良大爷、四姑姑等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和一幕幕动人的场景也都跃然纸上。

  通过创作这部作品,让郭凯冰对儿童文学写作有了新的认识。她认为,首先是采风和采访很重要。“写作需要想象,可是想象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真实的生活。如果只翻阅资料,我永远得不来这么多这么好的素材。”二是人物言行要紧贴人物的身份写。“让孩子说孩子的话,让庄稼人说庄稼人的话。”郭凯冰表示,小说要表现大主题,她时时提醒自己人物要接地气,不能人为拔高,更不能跟人物的身份和个性脱节。三是写自己熟悉的内容,“我把小说背景放到刘集村的时候,下笔非常艰涩;当我把背景放到乐安城(广饶县城古称),一切都变得顺畅起来。后来我才明白:对于刘集村,我仅仅了解与它相关的历史事件,写场景和细节时容易心虚;而对于乐安城,因为更熟悉,下笔时那些场景、细节历历在目,更容易把握。”

  是责任: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风雷顶》是刘海栖根据父亲的口述史撰写的儿童读物。疫情期间,刘海栖在陪伴父亲时听父亲讲述了当年儿童团的故事,当看到父亲随手在茶几上的药盒里抽出一张药品说明书,一字不差地写出了当年流行胶东抗日根据地的《抗日儿童团歌》时,他内心萌生创作冲动,便根据父亲的口述史,撰写出了《风雷顶》。

  刘海栖表示,无论是出版人还是作家,都有着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和担当:“要通过真实情感的书写,传递给少年读者一种正能量的价值观,引导孩子们去学习真善美、正义勇敢、坚韧不拔,以及面对苦难不畏惧等这些红色基因里的优秀品质。”

  “写父辈,写山东,写抗日,写传承——我觉得这是我的使命,我要把红色的基因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刘海栖谈道,自己在写作时也在通过不同的方式把红色基因中的精神内涵渗透到作品里,他认为儿童文学要有一定的引领作用。

  对此郭凯冰也深表赞同,她表示,在多年来创作儿童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更倾向于儿童文学作品要有教育的功能。因为对孩子来讲,承载教化功能的有趣故事,能让孩子们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接受。

  《我们的宣言》便是通过早期共产党员的鲜活形象,引领今天的小读者回到那个洪流滚滚的革命年代,从而理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深刻含义。“无论在小说中还是历史上,革命者都把《共产党宣言》当作北斗星,跟随着它,保护着它,带领群众抗争,喊出了属于自己的宣言。这正是我创作《我们的宣言》的根本要义和精神指向。希望通过这部作品,能让如今的孩子们相信信仰的力量。”郭凯冰说。

  是使命:把红色资源运用好

  山东作为革命老区,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将这里的红色资源运用好,赓续这里的红色经典,是山东作家的任务和使命。

  作为深耕儿童图书领域40余年的山东籍出版人、作家,刘海栖深有感触:“对山东的儿童文学作家来讲,我们的强项其实是从山东的乡土中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此前的比如《苦菜花》《铁道游击队》《少年爆炸队》《闪闪的红星》《三月雪》《大刀记》等,都是红色经典作品,我们山东的作家要将这个传统接续下去。”

  同为山东籍作家,郭凯冰表示,自己在创作《我们的宣言》时,也是通过古县城的不同侧面来全景呈现那段历史。革命烈士吕致斋卖地办学的事迹,广仁堂的“七品御医”张元良,点心铺三义和,热闹的西关大集……因为这些讲述,古老的县城在郭凯冰的笔下复活,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越来越清晰、鲜活。

  浙江师范大学教授、儿童文学评论家方卫平曾说:“当写作与作者的生活和血肉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在文学性上就会有一种天然的优势。”《我们的宣言》的创作让郭凯冰对这句话深有感触。

  对于《风雷顶》中蕴含对家乡、父辈浓厚的情怀,高洪波感叹道:“读这本书,让人一下回到胶东地区的烽火岁月,回到父辈们所经历的难忘的童年,同时也更让我们珍惜当前的和平幸福的生活。”他还特意写了一首小诗《读〈风雷顶〉有感》来总结心得:“风雷顶上风云走,故乡情浓喜回眸。胶东父子童心热,峥嵘岁月笔底流。”

  创作过程中,刘海栖也没有停下对当下儿童文学的思考。他认为,首先是儿童文学作家需要深入思考、阅读经典,用经典来给自己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我在写《风雷顶》的时候,再次读了《战争与和平》《静静的顿河》《西线无战事》《永别了武器》等有关战争的作品。我要通过这些经典作品去感受书中人物的气魄,感受作者的战争观,从而思考如何通过我的作品传递给孩子一个正确的儿童观、战争观。希望我们作家要写一些能被孩子记住、能被时代记住的作品。”刘海栖说。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