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我与浙版传媒的故事

2021-07-30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作为国内出版发行业领先的文化集团,浙版传媒拥有着众多慧眼识珠的人才,他们或是以专注、专业之心,兢兢业业做好每一本书的一线编辑。或是运筹帷幄、高屋建瓴的管理人才。个性不失沉稳,活泼不失严谨,骄傲不失谦逊。无论在哪个岗位,正是由于他们的对书业的坚守、对文化的坚持,一本本浙版好书频频现世,成为人人手捧的“圣经”。他们是谁?有着怎样的坚持?又与浙版传媒有着怎样的故事?(扫描二维码,通过视频了解更多编辑故事)

  严谨负责 借集体之力推进项目发展

  ■舒  晴(浙江教育出版社集团副编审)

  舒晴2002年起担任义务教育国家课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负责人(2016年起更名为《道德与法治》),多年来,顺利完成教育部数轮组织编写、送审、出版任务,以及推广、培训、研发等教材延伸工作。教材使用范围覆盖浙江、山西、云南等省,并研发了配套教师使用的数字产品和学生使用的学习活动册。教材系列产品每年创利近2000万元。此外,她还担任浙江省编德育地方课程教材及省编书法系列教材的组织协调和编辑工作。在教材组织编写过程中努力寻求和拓展学科权威作者资源,发掘优秀教师资源。20年来,舒晴及其团队在德育、书法学科建立了全国范围内从国家级专家学者到优秀教师等各层次的作者队伍,具备长期而稳定的内容资源编创群体,并在数字教材的应用上开展了诸多有益尝试。

  我于2002年进入教育社,主要从事教材编辑工作。回顾自己的编辑之路,教育出版人那种深深的出版情怀、浓厚的学术氛围、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从领导到编辑对出版由衷的热爱、对工作高度负责的职业素养,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我。作为浙版品德教材的责任编辑,我参与了教材编写、送审、推广、调研、培训的全过程,其间的耕耘收获以及酸甜苦辣,成为我一生的宝贵财富,令人回味。

  记得2004年小年夜,杭州体育场路出版大厦6楼的灯光依然亮着。教育部要求编写国家课程标准教材《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各家出版单位,正月十五后就要将新编的四册教材送审,作为责编的我,深感“压力山大”。国标教材的编写要求高、时间紧、责任重,一个个夜晚外加双休日,我和教材的编写者们不是在讨论框架就是在修改文稿中度过。每到教材送审前,我都会在排版公司加班加点连续工作。终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12册教材全部通过教育部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后来《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更名为《道德与法治》,浙教版教材修订后再次全部通过教育部审定。

  在教材编写和修订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集体的力量以及我个人的成长与收获。一套教材的送审通过是很多人努力的结果,这一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重要的人,他们既有我的故交也有新友,总是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在我面前,伸出手,从容而坚定地伴我前行。正是在教材主编朱小蔓教授以及编写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教材得到了教育部评审专家的高度评价和广大师生的充分肯定。

  收获荣誉 更收获编辑力、判断力、执行力

  ■潘玉凤(浙江人民出版社编辑)

  潘玉凤荣获浙江出版联合集团2017年“年度人物”,浙江省出版工作者协会第四届浙江优秀编校工作者奖。2018年受到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通报表扬。所责编参与的《毛泽东著作辞典》一书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提名奖,《“两山”重要思想在浙江的实践研究》等获浙江省“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等,“他重塑了中国”丛书入选2020年全国重点主题出版物。

  我和浙江人民出版社已经共同走过了近20个春夏秋冬。大学我读的是法学专业,虽然参加了公务员考试且已入围面试,但收到出版社的录取通知书后,我毅然进入出版社,并就此与浙江人民社结缘。

  在这里,我结识了一群可爱的人。他们抑或是领路人,手把手带我进入出版的大门。记得策划“司法文丛”时,我初出茅庐,加上第一次和多位大学知名教授对话,心里难免紧张,他们总是鼓励我给我打气。不仅帮我斟酌约稿函的用词,还帮我谈稿费、起印数等一些关键事项;不仅帮我把关书稿内容,还介绍优秀设计师。他们抑或是朋友,从不吝啬伸出援手。大约有4年的时间,我一直受腰痛的折磨,工作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他们总是宽慰我,让我安心休养。急的、重的活,能不安排的不安排,能帮忙的就帮忙。在这里,我逐渐走向成熟,并有幸参与了《毛泽东著作辞典》《“两山”重要思想在浙江的实践研究》等一批优秀图书的策划编辑工作。一次次的历练、付出,我收获的不仅是荣誉,更是编辑力、判断力、执行力的提升,逐渐成长为一名成熟编辑。

  刚工作时,出版社施行的是事业管理体制。如今,浙江人民出版社的规模扩大了3倍,浙版传媒即将登陆资本市场,数字出版的发展趋势亦不可挡。中国共产党刚刚庆祝了她的百岁生日,初心不改、风华正茂。浙版传媒在此时上市,亦是坚守出版初心,在更大的舞台起舞。我坚信,未来的日子里,我与她依然携手同行,共同成长。

  打造《中国绘画史图鉴》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杨海平(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

  杨海平先后编辑了《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中国民间美术全集》(玩具卷)、“中国博物馆漫步”丛书、“中国版画名家作品集粹”丛书等。这些图书先后获得国家图书奖、全国优秀艺术图书奖、浙江树人出版奖等。编辑的“青瓷要览”丛书列入2017年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2013年,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推出了《中国绘画史图鉴》(上、下卷)。图书出版后多次重印,并在国家“经典中国”“丝路书香”等对外推广项目中翻译成多国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

  作为《中国绘画史图鉴》的责任编辑,当年与美术史论家、中国美术史学泰斗王伯敏讨论书稿的情景仍历历在目。他说:“近代以来,随着传统人文理想的解体,其意义的表现失去了方向。我们需要对人类的神圣文化传统做出继往开来的传承工作;需要向古人学习,在与古人的‘对话’中,找回中国画作为中国人意义世界体现的精神内涵。”还有一次,他握着我的手说:“小杨啊,十分感谢你,现在很少有你这样执着而又负责任,把职业看成事业来做的编辑了。中国美术史是研究中国画精神内涵及其传承的课题,书要编得既内涵丰富,又通俗易懂;既要让文字说话,更要让图片说话。”听了王老的话,我深感他对图书所寄予的厚望,也感到自己需要担当的分量。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于时序。新时代的艺术需要契合时代的气息,新时代的图书同样需要适合读者的需求。《中国绘画史图鉴》既以“史”的角度观照整个中国绘画史,不失史论的专业特色;又采用大量高清图版,全面展示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让读者徜徉于绘画史时光的长廊,领略中国艺术之美。有幸承担了这套大书的编辑工程,犹如演了一场大戏,见了世面,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提升了我对图书出版价值的认知。图书出版,尤其是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图书,其目的就是追求具有较大贡献的社会作用,这也成为我编辑工作的永恒动力。

  主持整形美容板块 销售总码洋4000余万

  ■刘  丹(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医学编辑)

  刘丹主持整形美容板块编辑工作20余年,从一个产品到线再到集群,走出了品牌创建发展之路。其责编的《整形外科学》获中国图书奖,策划主导的整形美容系列图书,2012年以来获评国家出版基金项目6个、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1次。编辑出版了全国首套将中医药文化知识纳入中小学地方课程体系的《中医药与健康》。

  浙科社医学编辑部选择从专业小、发展快的整形外科入手,组稿多部由国内头部作者主编的高端学术专著。经过了一系列努力,《整形外科学》终于“花落浙家”。入社不到2年的我有幸担任责编。自1998年6月开始,书稿一章章接踵而至,并同期被确定为国庆50周年献礼书,也意味着要在15个月内完成300多万字的排、编、审、校,还有近千幅线条图的手绘和数千幅图片的扫描。为此,我们制订了周计划、月计划,并专门安排专职排版人员流水作业。在所有篇幅用电脑完成编辑改样、复杂表格需诸多排版命令不断试错、彩插只靠剪刀尺子加浆糊手作设计的年代,团队成员忘我投入、朝乾夕惕、一丝不苟、通力合作,使出版周期大大缩短,还创造了将近1000条索引在不到1天时间内完美提取的纪录。

  1999年,《整形外科学》获得中国图书奖,逐渐成为临床实践、晋升考研的权威指南,行销至今共2.8万余套。有了该书的基础,伴随着学科的飞速发展,《中国整形外科学》等系列实用技术类著作相继问世,取得了多个国家级奖项和资助,销售总码洋达4000万。此外,以强大的专家资源为基础,借助现代互联网技术,如今,新搭建的整形数字出版平台建设正步入发展快车道。

  20余年的执着坚守、慎之又慎的审稿态度、尽心尽责的服务意识、积极诚挚的换位思考、和衷共济的团队精神,造就了浙科社整形外科学术出版的“风景这边独好”。

  独具慧眼 推出名家系列产品线

  ■李  灿(浙江文艺出版社上海分社编辑中心主任)

  李灿担任莫言、阿来、马原、格非等重点原创文学产品线责编和统筹编辑,为浙江文艺出版社预先拿下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的作品系列版权,多次拿下布克奖得主、龚古尔奖得主、芥川奖得主作品版权,策划出版外国文学图书10余种。《温柔之歌》荣获第10届傅雷翻译出版奖;编辑出版的图书多次入选浙江树人出版奖、浙江优秀出版物奖等。

  2016年5月的一天,我走进了位于上海市淮海中路的一间小小的办公室。通知我去面试的是浙江文艺常务副社长兼上海分社社长的曹元勇。分社成立后,在积极筹备选题的同时,最大的期望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全部作品的独家出版权。经过一次次反复测算、沟通、谈判,终于成功。11本长篇作品在2017年1月出版,并在北京召开了一场大型发布会。在发布会上,我也第一次见到了莫言。

  回想起来,短短4年半的时间,仅是莫言作品项目,我们就出版了70多个品种。于我个人而言,如果不是做莫言的项目,大概很难有契机在短短几年内,几乎遍读莫言的全部著作,让我跳出曾经狭隘的文学观,在一个个鲜活的人物,通过如《丰乳肥臀》中的母亲、《蛙》中的“姑姑”、《四十一炮》里的炮孩子、《檀香刑》中的刽子手等,感受乡土文学的魅力。

  在莫言的项目之外,我们的当代中国作家队伍也在不断扩大,陆续出版了茅盾文学奖得主阿来、格非,中国先锋小说领军人物马原等当代作家的作品。而在出版中国原创文学的同时,我也在积极策划外国文学的选题。2018年3月,邀请法国作家、龚古尔奖得主蕾拉·斯利玛尼来到中国。一年多后,我又遇到了另一位对我影响深远的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并在她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前就引进了她的两部代表作:《怪诞故事集》和《糜骨之壤》。

  转眼间,上海分社已成立5年,出版了200多个新品种图书,开展了数百场线上线下文学活动,我也拥有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可爱的小伙伴。大家赤忱、天真、热情,为一本本书做着最平凡的努力,为文学出版事业贡献着自己一分微薄的力量。

  践行初心 聚焦少儿阅读引领童书市场

  ■楼  倩(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文学出版分社社长)

  2021年,楼倩荣获第5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编辑奖,成为浙少社唯一获此殊荣的图书编辑,此外还获得了“2020年书业年度评选·年度编辑”、2019年度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有限公司“年度人物”等。策划或编辑出版的图书,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1项、国家出版基金项目4项等,及年度“中国好书”、“农民喜爱的百种图书”等。策划编辑的图书曾连续多年位列开卷畅销书排行榜少儿榜前列,并荣获“书业年度评选(少儿类)年度畅销书”等奖项。曾带领团队实现年销售码洋4.6亿。

  1990年代初,在外经商的父亲送了我一套书——《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这套浙教社出版的少儿畅销书带给我的惊喜和快乐,至今难忘。那种通过阅读取之不尽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让我对童书和童年阅读有了刻骨的印象。踏入出版行业后,我毅然选择了少儿出版。

  新时代的青少年,知识面越来越广,可选择的图书也越来越多,但大家的阅读口袋里,似乎都少不了一本浙少社的好书。如00后孩子的童年阅读中一定少不了沈石溪的动物小说、任溶溶《没头脑和不高兴》这样的经典作品。浙少社自2003年开始,连续10多年位列全国少儿图书市场占有率前茅,开卷少儿图书排行榜上总是能看到浙少社图书的影子。央视新闻联播曾报道,全国每10本图书中,就有1本出自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正是一代又一代的浙少人,出版了一批又一批的好书,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少年的童年阅读。

  面对天真可爱的小读者,回望自己童年的阅读,我在从事编辑工作时,天然地带着一个愿望,希望自己做的书能成为孩子们童年的美好记忆。因而,约稿时反复思量的忐忑、编辑加工时纠结不定的磨砺、图书下厂前的夜不能寐、拿到样书时的欣喜不安、营销推广时恨不能掏心掏肺的词穷等常常伴随着一部图书的整个出版过程,时常感到信心满满又心存不安,折磨难耐又乐在其中。略羞以情怀示人,亦不唯市场马首。社里一位前辈曾谆谆教导,“要有自信,你们就是国内最好的儿童文学编辑,编辑出版的书是要引领阅读,引领童书市场的”。尚未能时时有这自信,但不敢忘前辈之叮咛。在纷至沓来的读者来信中,我们更有动力时常鞭笞自己做到更好。

  专注古籍文献整理 用认真对待选题

  ■路  伟(浙江古籍出版社编辑)

  2011年起,路伟主要承担浙江重要出版工程“浙江文丛”的编纂工作,所策划《高士奇全集》《职官分纪》《袁昶全集》《毛奇龄全集》《论衡集证》等先后获得全国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所编辑图书屡次获得重要奖项,如《宋荦全集》获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一等奖等。

  2008年南京师范大学古典文献专业本科毕业后,我进入浙江大学古籍所读研。毕业后,恰逢浙古社招聘,于是投考。这是我人生第一次正儿八经找工作。入职之后的这些年,我从当年的“青瓜嫩枣”成长为“老江湖”,心性得到了磨炼,能力得到了提升,并在专业出版领域做出了差可称道的成绩。

  刚入行时,难免还有些其他想法,直到一位熟识的学者说:“你在出版业比在高校里能发挥更大的价值。”我想,他可能是对的,不如且坚持下去,随处皆有好风景,“螺蛳壳里可做道场,故纸堆中别有洞天”。我在《姚燮集编集侧记》一文中这样写道:“每当有人问起我为何甘心于埋首故纸堆中,向古人讨生活时,我便会说:‘为古人出书,亦是超度亡灵之一法。’毕竟,子曰诗云的时代已去不复返了。古籍注定是少数专家和好古者的‘奢侈品’、普罗大众的‘禁脔’。做古籍的除了自己是学这个的,做好是分内事外,更多的觉得这是一项良心事业。宁可古人负我,留下很多没价值的东西;我不可负古人,不可使其心血枉费。”这段话可算我的心声。

  深度思考 以专业眼光实现出版“走出去”

  ■程  禾(浙江摄影出版社摄影编辑中心主任)

  程禾主持的重大出版项目包括2019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二十世纪以来的中国摄影》等。《历程:徐肖冰、侯波镜头下的峥嵘岁月》是其近期责编的重点图书,该书近距离、完整地记录中国共产党人从延安到北京的“赶考”历程,从带领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到建立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光辉历程,以影像重温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是献给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大型摄影画册。

  不知不觉,我在浙江摄影出版社工作已有13年。犹记得刚进社时,社里极具前瞻性地策划了一套介绍世界摄影大师生平与创作的“世界摄影大师传记”丛书,并让我负责这套书的版权引进工作。时至今日,该书仍是国内唯一一套成规模引进出版的摄影大师传记丛书,为摄影爱好者和研究者所津津乐道。

  通过这套传记丛书的出版,我发现国内的摄影读者往往只能通过摄影通史型读物零星了解摄影大师的作品,于是便策划了“摄影大师传世佳作”系列。我们精心挑选摄影史上重要的大师,甄选国际顶尖艺术出版机构出版的权威版本,采用收藏级的印刷与装帧标准,出版了一系列高品质的摄影画册,为爱好摄影的读者学习、欣赏、理解大师的摄影创作提供最理想的读本。

  推介世界摄影是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国摄影的发展,我们的目光始终不离中国摄影,因此当我策划《二十世纪以来的中国摄影》这个系统梳理百年来中国摄影发展脉络的选题时,立刻得到了社里的全力支持。这本书也得到了国家出版基金的资助,并成功输出英文版版权,由国际一流的艺术出版机构比利时吕迪恩出版社出版,实现了浙摄社“走出去”新的突破。

  回望13年从业生涯,我不时会想起那个喜爱在杭州杭大路的三联书店淘书的少年,因为那个少年在一排排书架间曾暗暗许下心愿:“如果有朝一日我也能编书,我一定要做对读者有价值的书。”现在,我想对那个少年说:“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