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新中国成立前夕英模事迹出版的策略与意义——以东北书店为例

2021-07-29 来源:《中国出版》
  【作 者】尤云弟、黄娟琴:浙江大学

  【摘 要】新中国成立前夕,东北书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出版英模事迹。作为中国共产党在东北解放区进行党内教育和社会动员的有效方法,东北书店的英模事迹出版在选题策划阶段始终把握真实性、标杆性、特定性和情感性的原则,在编辑加工上注重多种体裁、通俗语言、生动细节等技巧的运用。中国共产党通过英模事迹出版,不仅诠释了革命年代英模人物的引领力量,明确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英雄主体地位,强调了坚守唯物史观的重要性,最终达到深化形塑与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先锋队形象的效果。

  【关键词】新中国;出版策略;英模事迹材料;中国共产党;东北书店

  中国共产党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涌现出一大批革命烈士、英雄人物和先进模范。善于发现和总结这些英模人物事迹,进行多种形式的宣传,来引导更多人向英模人物学习,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方法,在党的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发展时期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毛泽东同志尤其注重发挥英模人物的先锋模范作用,依靠宣传教育的办法达到激励党员、引导人民群众的作用。1945年1月10日,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大会上,曾提到英模的三个作用:“带头、骨干、桥梁。这三个作用合起来,便是激励作用。”[1]宣传英模事迹,必不可缺的手段是以纸质媒介出版发行英模事迹材料,在党内和群众中进行广泛的传播和宣传教育。

  1945年11月,中共中央东北局宣传部在沈阳成立东北书店。创立伊始,该出版社承担着出版、发行、经销进步书籍尤其是中国共产党领袖著作的重要任务,被称为“红色出版的摇篮”。[2]东北书店在解放战争期间,共建成200多个分支店,发行网点遍及东北全区城镇,累计出版发行书刊近800种,超过1500万册。[3]为配合革命形势的发展,东北书店策划、编辑、出版和发行了一批英模事迹材料,在东北解放区的群众中产生了较广泛的影响和号召力,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发挥了巨大作用。本文以东北书店为案例,论述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共产党英模事迹出版策略。

  一、英模事迹选题:显著呈现真实性、标杆性、特定性、情感性

  策划选题,是出版工作的第一环,也是关键一环。当时,东北书店策划的英模事迹选题,显著体现出真实性、标杆性、特定性和情感性的特点,不仅直接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宣教目的,也明确反映了东北书店政治宣传的任务导向。

  真实性。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一贯强调真实性原则,这是中国共产党开展党的新闻宣传工作遵循的基本原则。保证英模事迹内容的真实性是此类出版物的基本要求。东北书店是在中国共产党宣传机构的领导和监督下开展工作的。东北书店在出版物扉页主动注明材料来源。譬如,《杨靖宇和抗联的第一路军》是根据《东北抗日联军斗争史略》、《知识》半月刊、通化省警务厅“极秘”文件、《九一八以来国内政治形势的演变》等书籍、杂志、档案、论文文献进行创作的。[4]参考资料类别多样、新闻素材来源真实可靠,有助于增强英模事迹在读者中的公信力。

  标杆性。

  英模人物大多是某一领域的标杆。东北书店选定的英模中具有典型性、影响力大、带动效应强的特点。如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学习赵占魁运动。中国共产党通过此次运动号召所有工人向农具工厂翻砂工人赵占魁学习。《解放日报》进行了专题报道。[5]工人群体里迅速掀起学习劳模赵占魁的热潮。学习赵占魁运动提升了边区工人的思想觉悟和投身生产的工作热情。这是一次成功、典型的英模人物引领下的全民动员。东北书店依据新闻报道材料,策划《工人的旗帜赵占魁》[6]选题,在东北再次掀起学习赵占魁运动。再比如《杨靖宇和抗联第一路军》选取东北当地人人皆知的抗日英雄杨靖宇和东北抗联的案例,详细记录抗联第一路军从诞生到加入抗日的英勇战绩和杨靖宇从组织游击队抗日到最后殉国的英雄事迹。[7]中国共产党通过号召向抗日英雄杨靖宇学习,激励更多民众加入到解放战争中来,具有标杆性意义的英模事迹在宣传教育方面,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特定性。

  鉴于解放战争的军事背景,东北书店针对特殊的医护和儿童群体,以旅顺当地的医护人员和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儿童作为案例,策划选题。东北书店在护士节这个特殊的日子,出版《人民的护士》,宣传旅顺的5位模范医护人员和2家模范医院,提出医护群体应当学习白求恩、阿洛夫,“要真正为劳动人民服务,把病人的痛苦当成自己的痛苦”,贯彻“一切为了劳动人民的健康”。[8]《人民的护士》还专门在扉页印上毛泽东的题词“尊重护士、爱护护士”,激励医护人员以实际行动为人民服务。再如《英雄小好汉》专门选取著名的儿童团体——新安旅行团,描绘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少年先锋队和儿童团,[9]引导东北解放区的儿童学习该团事迹,激发儿童对党和国家的朴素情感。

  情感性。

  情感动员是一种重要手段,更是一种政治仪式。中国共产党利用革命意识与农民传统观念的契合之处,鼓动农民通过诉苦,公开表达心中的愤怒等感情。[10]让农民在内心世界中塑造农民与国家关系的基础,激发农民内心对自身主体性的觉醒。《从奴隶到英雄》通过刊发农民、木匠、妇女、儿童等代表人物的诉苦材料,使读者与书中的人物产生情感共鸣。[11]如此一来,农民产生迫切想要“翻身”当家作主、当“英雄”的想法,从而产生革命的认同,将解放战争、土地革命转为全民运动。农民积极参军支前,热情高涨,为革命的最终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综上所述,东北书店英模事迹的选题策划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真实性原则,又凸显了东北解放区的标杆性人物特色;既记录了特定群体的英模事迹,又以情感性选题激发了庞大的农民群体参军参战的热情。因此,出版物不仅达到激励和鼓舞党员学习英模人物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在东北解放区产生了良好的中国共产党与社会民众的互动效果。

  二、英模事迹编辑:贴近大众,凸显可读性、感染力

  解放战争时期,英模事迹的读者主要是普通大众尤其是农民。农民文化程度低,且生产生活忙碌,没有空闲时间逐字逐句阅读长篇巨作。毛泽东熟谙这个特点,他强调面向人民群众的宣传“文字必须浅显、生动,短小精悍,要根据事实说话,不可专谈空洞的大道理”。[12]因此东北书店出版英模事迹大多以单册、小开本的方式发行,每本大约100页。如何在如此精炼的小册子里保障英模事迹的可读性和感染力?这需要高超的编辑加工技巧。东北书店通过旧报刊摘录、新文艺创作、实时新闻记录、收集民众投稿等方式组稿。英模事迹的创作者众多,其中不乏刘白羽、董均伦、纪云龙、丁玲等著名作家。

  体裁丰富多样。

  英模事迹出版物不仅采用了纪实、口述、小说等体裁,还结合大众所需采用诗歌、歌谣、戏剧、插画等形式,重塑英模人物。譬如,《马德全立大功》采用以诗歌、旁白解说结合歌谣的方式,[13]《刘志丹》使用了多幅形象生动的插画[14]。即使文化水平低的农民和工人,也能从插画了解一些基本信息。劳动者在繁忙的生产生活之余,口口相传英模事迹,使宣传效果事半功倍。

  语言通俗易懂。

  东北书店出版的英模事迹语言通俗易懂,读者读起来觉得不拗口、很亲切,能迅速有效地扩大宣讲教育范围。譬如,《人民的好儿子》“编者的话”第一句是“咱们东北的儿童”。[15]“咱们”一词一下子拉近了编辑与读者的距离。文字材料尽管没有使用复杂、华丽的修饰辞藻,大多为平常的短词语,但是画面感和可读性强。

  细节形象生动。

  英模事迹出版物的细节不仅包括人物行为举止的细微描绘,还包括很多当时生活环境的细节。形象可感、具体生动的细节,能够起到还原人物本身,加深阅读者印象的效果。《人民的好儿子》描绘战士与敌人枪战时候的场景,多处使用枪声和炮弹轰炸的象声词,[15]让英模人物与敌人搏斗的画面显得更加生动。

  点题恰到好处。

  英模事迹出版尤其讲究有的放矢。对英模人物的思想内涵提炼及恰到好处的点题,可以提升英雄事迹的思想高度,起到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如《人民的护士》强调模范医疗队长李蓝丁“懂得任何细小的具体工作都有着重要政治意义的”,认为“医务工作是一件崇高事业,每一个医务工作者都该忠心耿耿地为人民服务”。[16]把医务工作者的工作性质与中国共产党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联系在一起,医护群体的思想境界和人格魅力在寥寥数语中得到升华,英模人物的高大形象跃然纸上,使得宣传教育效果大大增强。

  三、英模事迹出版:注重思想内涵的输出

  新中国成立前夕,英模事迹出版成为中国共产党夺取革命胜利的强大精神武器之一。中国共产党宣传英模人物的崇高理想和道德风范,激发了人民群众向英模学习的热情。英模事迹出版发行传播过程中,展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的工作经验、根本宗旨等思想内涵,构建和宣传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形象。

  诠释英模人物的引领力量。

  中国共产党倡导尊重和学习英模精神,以此进行党员的政治教育和社会动员。东北书店的英模事迹出版,向社会展示东北解放区模范军人的形象。如《我们的连队》在行文中多次强调解放军某连的模范人物“誓为人民立功勋”的精神,提到“像这样一类的宣誓书,如果从各连集结到团指挥所,其分量可以过秤的”。[17]通过英模的榜样力量,将共产党的发展理念传播到全党、全军、全社会,从而唤醒和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参军参战。如农民出身的军人马德全,不仅自身英勇善战,而且引导其他翻身农民参与解放战争,耐心教育新兵遵守军队的八项纪律。[18]马德全不仅本身就是英雄模范人物,同时是学习英模运动的自觉实践者和积极动员者,由此很好地诠释了英模人物在党内外的引领作用。

  明确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英雄主体地位。

  英模不限于大人物,而是广泛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19]群众是历史活动的主体、主人,也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动机。中国共产党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作为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党多次发起表彰和学习英模运动,而英模来自于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最广大和深厚的依靠力量。在解放战争时期,陈毅提到“数十万野战军的立功运动与英模运动相结合问题”。[20]野战军的立功运动是此前战斗英雄与模范工作者运动的扩大,最后发展到农村群众的立功运动。只有激发人民群众的精神力量、凝聚民心,解放战争才能获得胜利。

  强调坚守唯物史观的重要性。

  中国共产党在出版英模事迹的过程中,强调树立实事求是的良好榜样,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历史书写。出版者应当“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和记述历史,把历史结论建立在翔实准确的史料支撑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之上”。[21]英模事迹以真实历史材料为支撑,既不人为地拔高英雄人物,也不贬抑、消解和颠覆英雄人物。出版英模事迹不仅记录了革命历史,也达到传播信息、满足东北解放区人民文化需求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让读者在潜移默化中建立正确的唯物史观。

  形塑和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先锋队形象。

  中国共产党以出版英模事迹、宣扬英模精神为契机,形塑和宣传先锋队的形象。经统计,东北书店英模事迹出版的高频词汇是“人民”。这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放在第一位,是真正代表和捍卫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利益。中国共产党在党内挖掘和树立模范典型、营造学习英模人物的氛围,从而起到对党员同志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党员以英模人物为榜样,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22],以实际行动形塑和宣传党的先锋队形象。

  因此,英模事迹出版在党内和社会中起到政治教育、社会动员、话语建构等作用。英模事迹出版,不仅助推党内形成学习先进、奋发向上的良好风气,而且使学习英模精神、英模榜样和英雄思想成为社会民众的自觉行动。

  四、结语

  新中国成立前夕,东北书店以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英模人物事迹为基本素材公开出版发行相关读物,自上而下进行广泛传播。英模事迹出版不仅明确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英雄主体地位,而且诠释了英模人物的引领力量,在实践上形塑和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先锋队的形象。可以说,新中国成立前夕,东北书店的英模事迹出版成为中共在东北解放区宣传革命、动员民众的有效手段,是中国共产党宣传教育工作的一个宝贵历史经验。

  参考文献:

  [1]孙国.毛泽东兵法举要[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3

  [2]王玉利.东北书店红色出版的摇篮——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五周年[J].黑龙江史志,2006(11)

  [3]逄增玉,孙晓平.解放战争时期的东北书店及出版事业[J].现代出版,2014(5)

  [4][7]纪云龙.杨靖宇和抗联第一陆军[M].沈阳:东北书店,1946

  [5]学习模范工人赵占魁![N].解放日报,1942-09-08 [6]李衍白.工人的旗帜赵占魁[M].沈阳:东北书店,1948

  [8][16]旅大妇联总会.人民的护士[M].大连:大连东北书店.1949

  [9]范政.英雄小好汉[M].沈阳:东北书店,1948

  [10]李宇.中国革命中的情感动员——以1946—1948年北方土改中的“诉苦”与“翻身”为中心[D].上海:复旦大学,2008

  [11]胡宗锷.由奴隶到英雄[M].沈阳:东北书店,1948

  [1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13][18]黎蒙.马德全立大功[M].沈阳:东北书店,1949

  [14]董均伦.刘志丹[M].沈阳:东北书店,1948

  [15]吴蓟.人民的好儿子[M].沈阳:东北书店,1948

  [17]西虹.我们的连队[M].沈阳:东北书店,1948

  [19]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0]陈毅.华东一年来自卫战争的初步总结(1947年12月30日-1948年1月1日)[A].陈毅军事文选[C].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6

  [21]习近平.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深入开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研究[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5(9)

  [22]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