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内容为本科技赋能:AR科普童书出版与发展策略

2021-07-29 来源:《中国出版》
  【作 者】上官大堰: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摘 要】AR出版物因其沉浸式互动学习体验广受关注。文章通过问卷调查、文献调研、电商平台检索等方式完成AR童书与纸质童书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比对。从内容、技术、市场三个层面剖析AR科普童书的出版问题,进而提出以科学的精神来做科普的理念,设计符合儿童认知发展的科普内容,打造优质IP,激活童书信息属性,以期开辟AR科普童书发展的新途径。

  【关键词】AR科普童书;出版问题;发展策略;儿童认知

  童书是国内出版行业发展最快的图书品类,据《出版商务周报》报道,即便在受疫情影响的2020年,童书销量依然逆势同比增长1.96%,稳居全国零售图书市场第一。[1]由于儿童好奇心强、情感丰富、兴趣广泛,这让童书在设计上主题突出、色彩鲜明、形象生动、富有趣味。优秀的童书往往能够让儿童接收到更多的感官信息,培养视觉审美和动手能力。增强现实(AR)图书显著特点是让静态图文“动”起来,凭借智能移动终端将纸质图像增强扩展为全方位的视听体验,实现与虚拟信息的交互。童书的产品特点使其天然具备了与AR技术相结合的属性。目前AR童书已成为AR出版产业中的最大实体。[2]根据市场调研公司赛迪顾问《2018年VR/AR市场数据》显示,2021年VR/AR市场的规模将达到544.5亿美元,年增长率95.2%。[3]面对如此迅速成长的市场,传统出版业怎样凭借AR东风实现变革发展特别值得我们深思。

  目前,国内AR童书尚处于探索阶段。能否让儿童读者保持持久的兴趣,是AR童书出版的核心问题,某种程度上这种思考也关乎童书数字化发展的方向。下文将从内容、技术、市场三个层面剖析AR科普童书的问题,并提出对应的策略。

  一、AR科普童书的出版瓶颈

  1.内容同质、缺乏细分,优质作品匮乏


  据亚马逊、京东、当当三大电商平台最新数据显示,160种在售AR童书中,科普、文学和低幼启蒙三种类型的图书占比为69.3%。其中,科普类有70种,占总数的30.3%;文学类58种,占25.1%;低幼启蒙类32种,占13.9%。[4]经比对发现,这些图书中内容同质化严重。如,70种科普类AR童书近半数以上以三叠纪、侏罗纪的恐龙为主题内容。反观传统纸质童书,在科普内容上已经细分至各个领域,从生物世界、人文地理、人体奥秘、科学技术,可谓琳琅满目、百花齐放。与传统童书相比,AR童书存在内容同质、缺乏细分的问题。这不但限制了儿童读者及家长们的选择范围,更影响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笔者通过对51款AR童书的调研发现,这些书籍设计上良莠不齐,内容浅尝辄止。一些书籍无法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特征,由表及里地策划科普内容。许多AR童书在功能设计上流于形式,充当幼儿的简易电子玩具。在内容创作上有失严谨,难以反映严肃的科学精神与知识深度,优质作品乏善可陈,暴露出AR童书原创力能力不足的问题。

  2.技术堆砌、交互雷同,AR效果流于表面

  AR阅读无疑可以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但这种兴趣源于对信息设备的操作,而非作者的思想和书籍内容的本身。片面追求AR技术所带来的视觉冲击与刺激容易让儿童的阅读流于表面,缺乏阅读的延伸。这样的图书无法将儿童的注意力聚焦在提升感知力与思考力上,所提供的内容仅在读者阅读的那段时间里展开,阅读完毕后就像烛火熄灭一般,迅速地消失殆尽。此外,产品设计上重复的技术堆砌和缺乏引导的目标设计也会让儿童读者感觉乏味与无所适从。[5]为了进一步了解童书购买者的用户体验,笔者设计了题为《AR童书消费者情况调查问卷》的腾讯问卷。在回收的132份问卷中显示:31%的家长认为AR书籍对动画与3D模型的展示部分过于夺目,阻碍了儿童阅读整体的连贯性;26%的家长认为AR的交互设计上形式雷同,与内容本身结合不够紧密,影响了阅读的效率;43%的家长认为难以形成深度阅读是造成AR童书“叫好不叫座”的原因之一。调查获悉,利用增强现实技术助力童书本身实现知识深化的佳作尚属少数,大部分AR童书比较平庸,AR效果流于炫技。作为童书购买者的家长们担心的是:AR技术更像一个与书籍关联配套的电子玩具,对儿童理解图书没有实质上的帮助。

  3.定价昂贵、盈利单一,市场接受率低

  AR童书是“APP+书籍”的形式,较之于传统纸质书籍,其出版流程更复杂。因为技术难度与研发成本,致使其价格偏高。从2021年京东图书、亚马逊、当当三大电商平台销售前10名的数据来看,AR科普童书单册售价平均在55元左右,按口碑排名靠前的AR童书售价在三四百元不等。笔者在图书市场发现,一本售价70元的AR童书仅有2页图片可供扫描。这种情况在AR图书中不是个案,真正使用AR技术将虚拟信息与纸质书籍进行紧密融合并获得好评的图书甚少。据《AR童书消费者情况调查问卷》显示,有62%的家长对AR童书定价表示抗拒,认为“物非所值”。家长们在乎的是书籍内容本身,不想为技术买单,市场接受率低。

  较之于传统纸制童书,AR童书从面世以来,便面临严峻的市场挑战。AR童书从资本青睐到饱受争议,难以形成稳定、长期、具有规模的用户群体。同时,AR童书在经营模式上还是继承了传统出版行业“作者—出版机构—代理商—读者”的单向形式,由于较长的研发周期与高昂的制作成本,也导致很多出版机构对AR童书望而却步。

  二、AR科普童书的发展对策

  AR科普童书需突破当下的出版瓶颈,为儿童带来科学、严谨、符合认知、富有趣味的AR阅读体验,最大化地满足儿童科普学习需要。笔者从内容、技术、市场、品牌等多个层面提出针对性策略。

  1.以科学的精神来做科普

  科普童书的内容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细分庞大的体系,不但要注意书籍的美观性与阅读的趣味性,更要注重内容的严肃性。在选题上,要做到表述严谨,准确传播科学知识,充分利用AR技术的形象化、沉浸感优势,将抽象的科学知识进行具象化呈现。以科学的精神做科普,打造金牌产品,重点在于培养优质作者,这一点可以放眼于那些传统的畅销童书。

  《种子的旅行》在当当网上好评率达99.6%,作者玛格丽特·华纳·莫利既是美国著名的植物学家,同时也是家喻户晓的教育学家,她以专业的视角、如诗歌般的语言与插画,让孩子们去发掘种子传播的严肃科学知识。再如,由享誉全球的脑科学家大卫·伊格曼撰写的《大脑的故事》,是艾美奖提名节目的同名图书。这些优质童书的共性在于作者都出身于专业科研领域。

  国家及主管部门可通过政策引导,激励国内科研院所的学者们参与AR科普童书出版;出版机构应着力培养AR图书作者队伍,吸收复合型数字出版人才。同时,作为作者个体也要树立并坚持科普的严肃性观念,这是以科学的精神来做科普的重要保障。

  2.遵循儿童认知发展规律

  AR童书内容设计上要遵循儿童认知发展的科学规律。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群体其认知发展过程可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分别对应于不同的认知需求。AR童书的消费群体分布在0~15岁区间。针对目前AR童书缺乏细分的现状,可将AR童书市场根据儿童群体认知发展过程划分为婴幼儿期(0~2岁)、学龄前期(3~6岁)、学龄初期(7~11岁)、学龄后期(12~15)四个阶段,结合不同阶段,侧重不同读物。如,婴幼儿期的AR童书偏重对事物的感知;学龄前期偏重简易知识的认知与参与;学龄初期注重对知识内容的学习;学龄后期关注复杂问题的解决、科学素养的提升。

  坚持以儿童认知需求为研究中心,结合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笔者以不同认知阶段作为划分,从儿童的感官与动作、智力与认知、情绪与人格三个维度进行分类,剖析了儿童认知发展的特征。从AR童书的选题内容、视听呈现、互动特点为方向,设计出适合不同儿童年龄阶段的AR童书分阶表(见表1)。


表1  基于儿童认知发展特征的AR童书分阶表
阶段/年龄 维度 儿童认知发展特征 AR童书设计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感官与动作 ·喜爱鲜亮色彩有利于视觉的发展
·还未建立视觉的深度信息
·喜爱有节奏的声响
·感官迅速发展期,仅是触摸与观看
·对比度强、纯度高的色彩
·平面感强、动态图形
·富有节奏感、悦耳动听的声响
·声音、触摸进行简单互动的AR内容
智力与认知 ·注意力短暂
·认知基本概念与事物,不能推理
·偏好运用声音来玩游戏
·开始语言学习
·内容简短,陈述单一问题的AR内容
·学习图形、颜色、大小等AR内容
·可供互动的有声AR内容
·亲子对话AR内容
情绪与人格 ·开始建立对他人的基本信任感
·尝试学习自理与自我防护的技能
·有关人、事、物基础概念的AR内容
·有关爱、情感、习惯的AR内容
(前运算阶段)3~6岁 感官与动作 ·手眼协调能力增强
·肌肉协调能力增强
·开始对立体、复杂的造型感知
·提供侧重手眼配合的AR内容
·提供互动性稍强的AR内容
·提供可供独立阅读的AR内容
·书籍美术由2D转向3D画风
智力与认知 ·开始象征性符号思维
·开始有数字、时间的概念
·通过直接经验建立概念
·泛灵论,认为万物有灵
·注意力短,好奇心强,语言迅速发展
·强化基础知识的AR内容
·了解时间顺序的AR内容
·内容简短,涉及日常经验的AR内容
·书中角色拟人化设计的AR内容
·伴有简短文字的有声AR内容
情绪与人格 ·以自我为中心,寻求安全人际关系
·能够对事物对错进行判断
·开始发展社交技巧,对集体有归属感
·对未知事物感到不安
·提供单一的AR角色作为内容
·提供可以进行简单判断的AR内容
·寻求促进友伴发展的AR主题
·探讨恐惧情绪的AR主题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感官与动作 ·学习更细微的动作技能
·身体迅速发育,女孩早于男孩
·提供更加复杂交互设计的AR内容
·提供体现了解发展过程的AR内容
智力与认知 ·有能力进行逻辑思考、但局限于某种情境
·能够分辨真实与想象的世界
·除自我认知外,对外部世界更加好奇
·专注力增加、语言能力持续加强,说、读、写能力增加
·提供仿真3D扫描AR场景
·提供基础逻辑推理、判断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AR故事
·提供运用知识来拓展经验的AR内容
·提供文字内容更加复杂的AR内容
情绪与人格 ·开始产生关爱心和共情能力
·对性别差异产生好奇
·追求独立性、重视他人的观点和评价
·希望有独立的能力和空间
·体验关爱或产生共情的AR内容
·描绘两性差异心理学主题的AR内容
·提供独立人格塑造的AR内容
·结合科普内容,提供一些可供读者独立判断,具有复杂情境的AR内容
(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感官与动作 ·开始进入前青春期或青春期 ·男孩倾向冒险、具有悬疑情节的AR内容
·女孩偏好描写细腻叙事的AR内容
智力与认知 ·利用文字进行想象和思维,通过重建事物和过程来解决问题
·具有假设演绎推理,命题推理,组合推理三大能力特征
·设计开放式,可供读者互动选择来驱动复杂剧情发展的AR内容
·设计具有缜密逻辑,具有推理环节的AR内容
情绪与人格 ·脱离自我中心,学习不同观点
·建立社会观,开始关心社会
·提供可以看到不同观点的AR内容
·探讨世界重大议题的AR内容,如环境保护、大气污染、疾病与医疗、物种进化、人类发展等国际性问题

  3.打造AR图书品牌,深耕AR童书IP

  做优质AR童书,还需要深耕AR童书精品IP。优质的图书品牌能够引领市场,如英国多林金德斯利公司(简称DK,DorlingKindersley)以精美的图片、与时俱进的知识、生动有趣的讲述方式,已成为世界儿童科普出版领域图书品质的旗帜与象征。

  图书一旦具备了IP属性,就不再是单纯的文字载体,可以文字为支点,衍生出多种多样的产品形态。如创刊多年的《东方娃娃》开始通过承办绘本奖、举办美展、创作文创产品,跨界打造图书IP;《故宫里的大怪兽》与腾讯公司合作着手开发网络大电影。据此可见,品牌的构建与产业延伸源于忠实的读者与粉丝,出版物IP的跨界输出可让出版机构精品IP实现收益最大化。

  品牌的树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少年儿童在幼年就开始接触AR童书更利于品牌构建。诸多经典童书中的形象结合AR技术也会让他们栩栩如生,通过视觉的刺激建立友好关系,形成新的买点。从书籍产品、出版市场到出版生态,逐步培养儿童读者AR阅读习惯,培育持久AR科普图书市场。

  4.发掘AR人机交互叙事技术,驱动深度阅读

  AR科普童书的科学属性让其更加注重交互的逻辑与情节的设置。目前的AR童书存在技术堆砌、展示效果流于炫技、交互形式单一等普遍问题。究其原因,是未能将AR交互性特征与童书叙事进行紧密连接。正如中宣部出版局研究处处长蒋建民在2019世界VR产业大会上所说的:VR/AR出版物的核心与传统出版物一样,是讲故事,而不是炫效果。[6]要让视觉特效与优质内容深度整合,以技术为驱动,以叙事为中心。传统书籍通过翻动书页进行线性阅读,AR阅读是人机交互的阅读方式。图书出版方要关注人机互动的双向性,不但要有引导、指令与提问,还要有针对反馈的精确设计,提升人机交互的真实感,发掘促进幼儿阅读的交互节点性设计。

  AR通过交互与显示技术能够驱动深度阅读。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在《面对浅阅读时代——儿童文学应有的观察和体悟》中认为:浅阅读的愉悦来自于阅读的同时,深阅读的愉悦则来自于思索。[7]深阅读可以锻炼儿童读者的深入思考的能力。阅读过程中可以通过系统语音与模型展示增强儿童理解故事的角色、主题、情节、过程、观点等。深阅读形式的探索应着眼于多种形式融合,通过阅读、交互、记录、分享等一系列行为,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获得体会书籍内容的深层次阅读体验。

  5.线下阅读、线上引申,激活AR童书的信息属性

  AR童书市场认可度低的原因较多,笔者经问卷调研发现,55%的用户认为付费购书后未能得到相应的知识价值。如何让用户觉得物超所值,从技术的维度来看,笔者认为有如下几点:①激活AR童书与生俱来的信息属性,从墨守成规的传统出版到互联网思维的嬗变。从线下阅读,引申到线上学习。每个AR对应的是背后的APP,APP让AR图书成为线下与线上的驿站。形成手机与纸书的双向互联,结合云书店、云科技馆、云博物馆等5G场景,营造新形态下的少儿科普阅读空间。②通过大数据对采集的用户行为数据进行采集与分析,让AR出版机构更加精准地了解用户画像,对AR书籍进行迭代升级,为读者提供个性化阅读体验。出版流程将由单向“产品—受众”转化为双向的“受众—产品—受众”的形式。引导AR出版从普适性到定制化方向转变。③AR童书要拥抱新媒体营销,借助于淘宝直播,抖音、快手、微视等短视频图书垂直类账号的合作,实现儿童阅读与粉丝经济等多种基于互联网运营逻辑的多元盈利模式。在互联网精准发行的基础上,开展亲子读书、宝妈宝爸阅读社群营销,培养深度用户,提供AR童书延伸服务,用营销差异的方式培养各自的流量品和利润品。

  三、结语

  AR科普童书是传统纸媒科普融合创新科技的有益尝试。打造优质的AR科普童书需秉承科学精神,策划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科普内容,发掘AR人机交互叙事的深度体验、深耕优质IP、激活童书信息属性。随着AR阅读进入5G时代,单纯的线性状态已不适应出版物的发展,以符合儿童认知的科普内容为核心,结合创新科技形成双轮驱动模式,共同助力儿童科普阅读新场景的搭建。科技发展驱动阅读向沉浸式延伸,利用5G+云上科技力量,开启AR科普童书新篇章。

  参考文献:

  [1]李玉景.童书出版面临的困境及改进对策[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7)

  [2]万新娜.增强现实技术在儿童出版物应用的困局与突破路径[J].编辑之友,2020(5)

  [3]姚作芳,赵广立.从技术专利管窥中国AR产业发展[N].中国科学报,2020-04-17

  [4]陆建平,叶淑宁.基于电商数据的我国AR童书发展研究[J].中国编辑,2020(7)

  [5]陈京炜.AR童书的游戏化设计[J].现代出版,2019(6)

  [6]尹琨.VR/AR出版的瓶颈在哪儿[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10-22

  [7]曹文轩.面对浅阅读时代——儿童文学应有的观察与觉悟[J].中国儿童文化,2010(00)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