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文化自信视域下主题出版“走出去”路径探索

2021-07-29 来源:《青年记者》
  【作 者】苏静怡: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摘 要】近年来在出版领域主题出版“走出去”成为一个热门现象。以文化自信为切入点,探寻文化自信与主题出版的逻辑关系,分析主题出版“走出去”的路径,对助力主题出版“走出去”、展开中西文化的对话与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主题出版;文化自信;“走出去”

  文化自信根植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是中华文化对自身主体地位的彰显,使其具备文化属性;文化自信源于与其他文化对话、交流中体现的能动性,使其具备实践属性。文化对话、交往、传承需要一定的媒介载体,而出版业以出版物为载体、以文化为内核、以知识传承和文化交流为目的,具有鲜明的文化事业属性;出版业涵盖策划、出版、发行、分销、零售等业务环节,具有鲜明的文化产业属性。出版业的文化事业属性、文化产业属性与文化自信的文化属性和实践属性不谋而合。

  一、文化自信与主题出版“走出去”的逻辑关系

  主题出版工作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于2003年开展的重要工程,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的完善,主题出版成为出版业的重要工作,不仅包含党和国家的重大理论思想阐释,而且覆盖中华传统文化、优秀典籍,及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主题出版是文化自信在出版领域作为文化实践的表征;而主题出版“走出去”则意味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重大理论思想主动走出国门与世界其他文化展开对话、交流与互鉴。

  (一)文化自信是主题出版“走出去”的理论基石

  1.文化自信是主题出版“走出去”的理论根基。


  坚定文化自信,要正确理解“文化自我和文化特殊性”[1]。中华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特殊身份,而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进行对话、交流、互鉴时,便超越自身特殊性,成为一种公共性、世界性的文化。文化自信以自我文化或文化的自我性为根本,它是对话性的文化;文化自信的自我性须借助“他者”完成自身建构,“因而‘文化自信’就必然涉及如何看待外国文化或异质文化以及因为他者的出现而如何重新打量和定位自身的问题”[2]。

  文化自信是建立国家、民族自信的根基,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产业、出版产业发展的理论根基。强大的文化自信不仅能滋养国家、民族文化的发展,而且能广泛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促进本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并带动世界文化的繁荣与交流。

  2.文化自信是主题出版“走出去”的动力来源。

  费孝通先生指出,文化自觉是“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3],能自主进行文化转型从而适应新时代的文化选择。建立在文化自觉基础上的文化自信,使其能在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中,对自身文化优势、文化地位保持清醒的认知。出版领域的“文化自觉”意味着出版人对中华文化的关切及责任。一方面,出版人充分意识到中华历史文化所富有的文化财富和文化资源,自觉主动地加强对文化资源的挖掘与传播;另一方面,出版人以全球化视野理解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增强文化之间的对话与交往。主题出版“走出去”即意味着,出版人应明确自身文化特色在世界文化版图的地位,清醒地认知自身文化传播者的角色,并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对话、交流。

  (二)主题出版“走出去”是文化自信的表征方式

  1.主题出版“走出去”是文化自信的表征方式。


  文化的发展繁荣是一个国家文化自信的基础,出版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文化为主要内容,以出版物的流通为主要形式,以传播文化、传承文明、促进文化交流为使命,出版产业的发展将促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作为文化自信表征方式的主题出版“走出去”,应自觉担负起传递中国方针政策、传达中国价值观念、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责任,以主动对话的姿态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可以说,主题出版“走出去”既是文化自信的表征方式,又最终服务于文化自信。

  2.主题出版“走出去”搭建文明互鉴的平台渠道。

  文化具有流动性,不同文化间的对话、交流通过出版物进行流通、传播,而文化对话、交流的成果又以出版物的方式进行扩散及传承。出版物是文化的载体,主题出版“走出去”搭建了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平台渠道。不同国家、地区的文化以出版物为载体进行传播与交流。读者阅读出版物,无形之中与作者进行跨时空的对话与言说。主题图书包含的文化观念、价值理念以出版物为载体,传播到更广泛的时空,为全球读者倾听中国声音、了解中国故事、理解中国形象建立渠道,为不同文明搭建对话与互鉴的平台。

  二、主题出版“走出去”的发展路径

  在文化自信视域下,主题出版“走出去”,向海外读者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成为提升文化软实力、增进中国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现实选择。当前主题出版“走出去”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

  (一)主题出版的商品输出

  商品输出是主题出版“走出去”最直接的方式。2003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提出中国出版业“走出去”战略,主题出版开启“扬帆出海”的国际传播局面。尤其是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发出后,我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增多,出版业交流、合作也更加频繁。

  为更好地进行主题图书推介,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家新闻出版署及国内多家出版单位通过在国外重要城市举行图书首发式、图书展销月等,集中展示、推介主题图书。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家新闻出版署已举办多场“中国主题图书展销月”活动,活动足迹遍布埃及开罗、捷克布拉格等重要城市,对加强海外读者对中国的了解、促进中华文化的全球对话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主题出版的版权输出

  版权输出是主题出版“走出去”的深化模式。从国家版权局公布的数据看,出版业“走出去”战略实施以来,我国图书版权输出数量呈现逐年稳步递增的态势。2015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启动“丝路书香出版工程”,促进了我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出版业的合作与交流。

  与此同时,各地出版企业也积极与国外出版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版权贸易。山东出版集团在海外设立尼山书屋,推动7000多种图书走向海外,并通过国际出版合作项目形成版权贸易的良性互动,取得较好的社会效应。

  (三)设置海外编辑部

  设置海外编辑部、建立海外分支机构是实现主题出版“走出去”的深度合作模式。中国出版集团旗下多家出版社与13家海外出版商签订成立20家海外编辑部的协议,双方共同开展中国主题图书在海外市场的选题及发行工作。

  设置海外编辑部,将中国出版企业的分支机构延伸至海外市场,有利于深度把控海外出版市场脉搏,了解海外读者阅读需求,挖掘适合中外出版市场的选题,将中方的内容优势与海外的渠道优势相结合。

  三、坚定文化自信,助力主题出版“走出去”行稳致远

  从长远来看,主题出版要从“走出去”发展为“走进去”,使中国声音不仅传播得更远,而且使中国故事讲述得更加生动,这项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一)主题出版“走出去”应以文化自信为根基,以弘扬中华文化为内核

  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和生命力使其在世界文化体系中占据重要一席,这是主题出版“走出去”具有文化自信的根本原因。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出版人要充分理解中华优秀文化,珍惜中华文化的深厚资源,立足中华文化的特殊性与普遍性、差异性与对话性,深挖中华文化富矿,使主题出版“走出去”行稳致远。

  (二)主题出版“走出去”要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开展对话

  主题出版不仅要“走出去”使世界“看见中国”,而且要“走进去”使世界“理解中国”,在理解中国制度差异、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展开中西文化的对话与交流。从“走出去”到“走进去”是主题出版走向国际市场的必然要求,要融入国际市场,首先,应摒弃“内宣思维”,了解当地的政策法规、市场环境、风土人情等内容,考虑海外读者的接受心理和接收习惯,结合当地文化与中华文化的交叉点、结合点、碰撞点,用国际化视野和世界语言讲述中国故事,降低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折扣”;其次,在选题方面,逐步将主题出版的选题由理论性、学术性转向通俗性、普及性,使主题出版的海外读者群由精英群体转向大众群体,使中国理论成果、历史文化典籍惠及更多全球读者;再次,积极探索主题出版“走出去”的多样化路径,加大与国际出版机构的版权贸易与版权合作,培养中国出版企业的海外合作伙伴,借助数字出版及互联网传播渠道,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范围、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出版是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桥梁与纽带,在主题出版“走出去”的过程中,只有坚定文化自信,超越中华文化的独特性,让中国价值观念深入人心,才能真正实现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使中华文化融入世界文化的星河中并散发璀璨的光芒。

  参考文献:

  [1]金惠敏.文化自信的对话性建构.[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

  [2]金惠敏.文化自信与星丛共同体[J].哲学研究.2017(4).

  [3]费孝通.关于“文化自觉”的一些自白[J].学术研究.2003(7).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