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高校科技期刊服务于本校工作的思考

2021-07-28 来源:《传媒论坛》
  【作 者】刘素菊、刘琳琳:哈尔滨理工大学期刊社

  【摘 要】高校科技期刊主办单位大多数为学校,在高校主抓"双一流"学科建设的大环境下,高校科技期刊编辑部应不忘初心,发挥自身优势,服务于学校整体工作,建立和强化期刊品牌意识,服务学校相关学科建设,培育作者团队,参与学术交流,承办或者协办学术会议;充分利用新媒体等便利条件,服务于本校科研工作者,为本校科研工作者在学术道德防范、日常沟通中的人文关怀、论文写作规范、科研能力引导等相关方面提供服务工作。

  【关键词】高校;科技期刊;学科;科研工作者

  一、引言

  高校科技期刊是广大师生和科研工作者学术交流和成果展示的平台,也是各个高校对外交流的学术窗口和名片。大多数高校科技期刊中,学校为其主办单位。虽然办刊人员、办公地点和硬件设施等均为学校负责,但是当前,高校的首要任务是“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科技期刊大多处于边缘部门,这与期刊的受众群体是面向全国乃至全世界有关。但是高校科技期刊不能“妄自菲薄”,应该主动融入学校整体工作,应强化刊物与高校之间的联系与作用,根据自身优势在学校中间开展服务工作,服务于本校整体工作,服务于本校师生,为学校“双一流”学科建设做出贡献。

  二、服务于本校整体工作

  首先高校科技期刊有服务于本校整体的工作的责任和义务,一流学科建设需要一流出版,为此刊物应该努力提升编辑部的服务能力,在提升刊物质量的基础上,打造刊物品牌建设,为学校的一流学科建设、学生培养等工作添砖加瓦。

  (一)建立和强化刊物品牌意识

  高校科技期刊应该在准确把握期刊的宗旨和定位的基础上,做好期刊品牌建设工作。期刊在业界拥有良好的口碑,这本身就是对学校的贡献。期刊品牌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过程,这就要求期刊的学术质量和编辑出版质量均须较高。已经有品牌的期刊,如被重点数据库收录的,如“SCI”“EI”“北大中文核心”“CSCD”等更要守住自己的品牌,所谓“打江山不易,守江山更难”,科技期刊的影响力更是如此。高校科技期刊牢牢把握“建设高素质编辑队伍,办特色精品期刊”的工作思路,以提升期刊质量为核心,开拓创新、强化管理、凝练内涵,努力践行“将科技人员撰写的优秀论文及时发表在祖国期刊上”使命担当,大力推进学术成果现实转化,夯实科学技术研究理论基础,将期刊办成学术质量与编辑出版质量皆高、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均好、读者与作者都喜爱的“双高”“双效”“双爱”期刊,为实现“科技强国梦”助力。高校科技期刊可以在相关封面(如封二、封三)、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对学校和相关专业进行了推介。

  (二)服务于学科建设工作,培育作者团队

  学科建设是每个高校的立校之本,是学校的中心工作,高校科技期刊是学校的学术窗口和学术阵地,其学术出版和学术传播属性决定了它在学科建设中的重要职责。当下,在各个高校建设“双一流”的大环境下,科技期刊有责任出版和传播一流学科中的科研成果。如期刊的栏目设置应围绕学校的办学定位、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等;校内用稿比例等要与学校的重点学科相关联;跟踪各个高校的重大科研课题,重点报道相关科研成果。高校科技期刊与学科之间是互相作用和互相促进。期刊一方面推介了重点优势学科,在促进学科建设的同时,提高了科技期刊的综合质量和核心竞争力。期刊也要积极向校内学科带头人、知名教授、基金项目主持人等约稿,并对此类人员在本校科技期刊发稿有相关政策支持。各个高校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引进了高层次人才,期刊要积极配合学校的政策,与高层次人才建立长期互动关系,吸引他们将高水平论文发表在本校科技期刊上。另外,适当地将他们的导师和同学有效地引入到科技期刊的作者或者审者队伍。笔者所在高校学报采取了吸收校内优秀青年学者组建学术顾问团队,为学报组织了一批优秀稿件。同时学报也对学术顾问的优秀稿件予以相关政策支持。

  (三)参与学术交流,承办或者协办学术会议

  科技期刊承办或者协办行业内学术会议,将会议中高水平稿件吸收到期刊中发表,也是目前组稿的一种新的途径。每个高校每年都会有很多场次的学术会议。每个高校的优势学科不同,科技期刊可以依托本校优势学科资源,与学校或者学院一起可以承办或者协办学术会议。或者期刊编辑部带头分享专家学术讲座,或者特约编委来校学术讲座,为校内科研工作者带来前沿学术信息,烘托全校学术氛围。会议嘉宾中的高水平专家和同行,也可以纳入期刊的同行评议专家。期刊编辑在组织学术会议或者讲座的过程中,不仅自身能力得到了锻炼,还能与专家及潜在作者等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及收获对期刊发展有益的建议。

  三、服务于本校科研工作者

  本校科研工作者包括相关研究领域教师及专业研究生,他们是学报主要作者群的一部分。提高作者群的学术水平,也有利于提高期刊办刊质量。下面主要从以下两大方面介绍了高校科技期刊服务本校科研工作者的内容。

  (一)学术道德培养

  1.学术不端防范


  防范学术不端是科研工作和期刊生存的基石。近年来,学术道德问题已经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广泛关注,国家和科研机构也出台了一些防范措施和规章制度。但是在科研工作者中依然存在着弄虚作假等现象。主要有以下问题:①实验数据造假;②一稿多投;③署名不严谨。针对这种问题,期刊编辑部要保证自身审稿的严谨性,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科学、客观、公平、公正地录用稿件,也要制定相关制度如作者署名变更制度,规定论文录用后,不允许再变更作者人数、署名单位和署名顺序及更改通信作者等,如果发现问题,要第一时间与导师取得联系,核实并对相关人员进行批评教育。同时,可以通过电话及新媒体等方式向老师及学生开展学术道德教育,告知相关法律法规及文件精神,列举鲜活的实例,告知其相关的后果,以提高其学术道德意识,培养其求真务实、严谨自律的良好科研态度和作风。

  2.日常沟通中的人文关怀

  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有本校的作者会质疑:“为什么我的论文被退稿了”“为什么录用通知不能重开”“为什么每期不能都发校内作者的论文”等等问题,针对此种情况,期刊编辑部在对待校内作者在内的所有作者时,要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进行平等、真诚、有效沟通,对待作者的疑问要给出有理有据的解释,同时对待作者的合理要求要予以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与其建立一种平等、亲切、融洽、和谐的关系,使编辑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压力,同时也增进了作者对期刊的“好感度”,也培养了作者良好的心态,成为他们科技论文写作上的知音,进而提高他们驾驭文字的能力,做到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表达简洁,文笔流畅。编辑日常工作繁杂琐碎,充分耐心的有效沟通也是编辑职业能力之一。

  (二)科学能力培养

  1.科技论文写作规范培养


  如今大部分论文都是导师指导,研究生执笔,对于写作初期的人来说,对科技论文写作规范不了解,难免会发生以下问题:①论文题目不够简洁;②摘要写作不规范,表述不能反映论文内容。英文摘要翻译时态混乱;③论文中图表形式不规范;④未能使用国标单位,正斜体不分;⑤标题分级不清;⑥参考文献著录不规范等。

  针对以上问题,科技期刊编辑部可以借助初审返修、清样校核等环节有针对性地指导作者,帮助其掌握相关规范,提高其写作水平和能力。此外,还可以将出版相关规范、国家标准展示在期刊网站、微信作者群等宣传阵地。还可以深入学院内部定期举办“科技论文写作”等相关培训指导本校科研工作者,或者利用移动APP开展论文写作规范、参考文献检索等网络课程。

  2.科研能力引导与培养

  根据笔者所在期刊的论文显示,有的作者因为缺乏相关科学素养,撰写的论文会出现以下问题:背景及前沿状况不够了解、科学术语使用不规范、实验过程不详细、实验数据不充分、逻辑结构不清晰、重点不突出、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归纳总结缺乏高度等等。

  针对以上问题,编辑部要指导校内作者如何查找参考文献,熟悉领域内相关背景和起源,指导作者要关注前沿动态,跟踪重大课题。同时指导其如何利用图表准确表达实验和结果,如果做到实验数据充分,逻辑推论科学。确实对审稿意见有疑义的,帮助其搭建与审稿者的桥梁,共同寻找和探讨解决科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四、结束语

  高校科技期刊的定位和功能决定了其服务于学校的属性,在期刊改革的洪流中,高校科技期刊应主动融入学校相关工作,建立和强化刊物品牌意识,服务学校相关学科建设,培育作者团队,参与学术交流,承办或者协办学术会议。另外,高校科技期刊为本校师生熟悉,有“地理”位置上的优势,因此高校科技期刊网站、微信公众号、作者群,各种移动APP等都为作者和编辑部之间交流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可以采用学术讲座等方式深入服务本校广大科研工作者。总之,高校科技期刊编辑部应不忘初心,在保证刊物质量的基础上,为学校整体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陈浩元,郑进宝,李兴昌,等.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的功能及实现措施建议[J].编辑学报,2006,18(5):323-327.

  [2]卓选鹏,王梦杰,黄崇亚.关于高校学报服务于本校中心工作的思考[J].编辑学报,2016(04).

  [3]刘莉.“非暴力沟通”在科技期刊编辑与作者沟通中的应用[J].编辑学报,2020,32(3):338-341.

  [4]陈春平,周田惠.高校学报服务于本校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思考[J].编辑学报,2019,31(1):102-105.

  [5]陈春平,孙丽莉,林琳,姜丰辉,周田惠.高校学报编审流程环节对研究生作者科学素养的指导及意义——以《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例[J].编辑学报,2017(S2).

  [6]赵大良,孙岩,张丛.亮点与困惑——对《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出版工作的意见》的解读[J].编辑学报,2015(02).

  [7]桑海.学术编辑:学术传播新模式的灵魂——以“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和“域出版学术平台”为例[J].传媒,2016(19).

  [8]朱剑.构建互联网时代学术传播的新秩序——以高校学术期刊发展战略为中心[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6(02).

  [9]朱渭波.高校社科学报专业化发展探析——以《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为例[J].学报编辑论丛,2017(00).

  [10]朱剑.如影随形:四十年来学术期刊编辑的身份焦虑——1978—2017年学术期刊史的一个侧面[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2).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