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文学期刊《作品》改版引发争议

2014-05-26 来源:深圳特区报

◎ 深圳特区报记者 钟润生

都说文学边缘化,但文学的任何一些变化都会牵动读者的心。最近,广东省作协主办的文学刊物《作品》就是一例。3月开始,《作品》出现“手稿”栏目,先后刊登了作家李浩、刘醒龙、荆歌的手稿。6月的“手稿”栏目将刊登陆天明的手稿。有读者反映这个栏目就像一个行为艺术。《作品》此次改版动作如此之大,如何解读?为此,记者专访了《作品》杂志社社长、广东省作协专职副主席杨克。

“《作品》从2014年3月号开始全新改版。杂志的容量扩大到128页,从封面设计、内文版式、栏目设置到内容提供上,都焕然一新。”杨克谈到,传统的文学期刊内容无外乎诗歌、小说、散文三大板块,加上评论、报告文学等等,也脱不开传统文学期刊的窠臼。《作品》改版时在栏目设置上匠心独运,除了传统文学期刊必备内容,设置了“跨界”、“手稿”、“博士论”以及“民间诗刊档案”和“钩沉”等栏目。

对于备受争议的“手稿”栏目,杨克说,在保持作品高品质和纯粹性的同时,拓展文学的边界,突破文学刊物的固有版图,呈现文学表达的多样性,树立刊物自我风格,是《作品》此次改版追求的目标。改版推出的几个新栏目,都具有创新性、探索性。其中,“手稿”用10个页码发表作家的手写稿,复古的装帧风格和拉页的制作方式,心思独到,不仅为读者提供不一样的阅读体验,还可以作为富于文化气息的藏品,为这个时代的文学创作留存印记,“在数码化、标准化的电脑时代,完全颠覆当下阅读习惯,提醒大家把心静下来,慢下来。”杨克还说:“‘手稿’栏目,我们发了李浩、刘醒龙、荆歌的手稿,他们个人化的书写不仅是文字的盛宴,也是艺术的视觉享受。”

“文学不应只是小说家、散文家、诗人手中的活计,而是每个人与世界对话的载体。”除了“手稿”栏目外,杨克还介绍了另外几个既有创新性,又有探索性的栏目: “跨界”、“博士论”。 “跨界”3月号刊发了汉学家、诺奖评委马悦然用中文写的小说,让读者从另一个侧面了解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文学;4月号,推出了小说家哈金的中文诗歌《诗四首》等等。至于“博士论”,并不限于文学博士之论,还会有工程博士、音乐艺术博士、法学博士、社会学博士的文章,或关注社会民生,或立足人文历史,或穷究地理天文,“当然,还有另一种的‘博士’,他们没有博士学位,但他们是‘博学之士’,他们的高论,自然也是‘博士论’。”

改版效果如何?记者了解到,仅改版后的第3、4两期《作品》,已有多篇被各大选刊选载。3月号杨少衡短篇小说《酒精测试》被《小说选刊》转载;乌鸟鸟的诗歌《狂想曲组诗》被《诗选刊》转载;谢有顺《要文艺复兴,先复兴文学》被《光明日报》选载;4月号少一小说《山村猪事》被《北京文学·中篇文学选刊》及《海外文摘》转载,娜彧小说《将军的美人》及蓝燕飞散文《一个医生的日常手记》被《中华文学选刊》转载,陈汉《一人战争》被《长江文艺·好小说》转载。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