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新媒体时代出版社编辑“存在感”探析

2021-07-27 来源:《科技传播》
  【作 者】王红燕:郑州大学出版社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传统媒体不再是人们获取信息的唯一渠道,出版行业的优势逐渐下降,有如石下之芽,成长艰难。而出版社编辑的存在感及职业认同感也随之削弱,存在感削弱背后更意味着编辑的社会参与感,自我获得感,职业成就感缺失。作为新媒体时代的编辑应积极寻找提升自我,破解困局的新途径。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传统出版社;编辑;存在感;认同感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多元化的阅读方式和载体纷纷出现在大众面前,也使得每个人都可以登上传播的舞台,纸质媒体则一落千丈,“纸媒已死”的声音不绝于耳,作为传统媒体的典型代表——出版社自然深陷泥淖。而编辑作为出版社中的重要一环,在社会中也越来越缺乏存在感,但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不能被动地接受这一现状,应该主动地去探究背后的原因,找出解决的方法,最终提高出版社编辑的存在感、获得感、成就感。

  1 出版业行业概况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国民的阅读习惯与知识获取方式都发生了改变,2014年国民数字阅读率首次超过图书阅读率,且传统纸质媒体阅读率呈现降低趋势。据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中国36.7%的成年国民倾向于阅读纸质图书,较2018年下降了1.7%;43.5%倾向于手机阅读,较2018年上升了3.3%。传统出版行业也因此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和制约。

  2 编辑存在感现状

  2.1 现实生活中存在感现状


  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是传统出版行业的黄金期,出版社编辑有着较好的薪资福利及社会地位,进入出版社工作是相当不错的选择,情景喜剧《编辑部的故事》也风靡一时。时移世易,传统出版行业的优势正在逐渐消失,曾经备受尊重,一岗难求的出版行业如今受到了很大冲击。

  2.2 网络生活中存在感现状

  2.2.1 微博中体现的存在感


  微博作为现阶段最流行的自媒体之一,其传播具有即时、有效、裂变等其他媒体无法企及的优点,用户规模和影响力也在迅速上升。至2019年12月,微博月活跃用户达5.16亿,日活跃用户达2.22亿,微博已成为网络时代不可忽视的信息平台[1]。

  微博的影响力大小主要体现在:

  1)拥有的粉丝数量。

  在新浪微博中,粉丝过10万的出版社只有10家左右,其他出版社微博的粉丝数量多在5万以下,有一些出版社才拥有几百个粉丝。

  2)与粉丝的互动。

  微博的多种互动方式(包括评论、点赞、转发等)给出版社提供了很好的与读者沟通的机会,但大多数出版社忽视了互动的重要性,对读者的互动也很少给予反馈。现列举几家知名出版社与报刊的官方微博做一比较,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出版社与同属于传统纸媒的报刊相比,粉丝数、发表微博数有较大差距,单条评论数和单条转发数更是差距甚大,从整体上看,这也说明了出版社官方微博存在活跃度不够,缺乏与粉丝的互动,对读者需求挖掘不够等问题。


表1 知名出版社与报刊官方微博对比
机构 粉丝数 微博数 单条评论数 单条转发数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118万 40000 <20 <20
人民文学出版社 95万 9578 <20 <20
北京大学出版社 44万 9332 <20 <20
报刊 博物杂志 1269万 10000 >500 >300
人民日报 1亿 13万 >1000 >500
中国日报 1449万 3万 >20 >20

  2.2.2 微信平台中体现的存在感

  据腾讯公司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第一季度,微信每月活跃用户接近12亿,用户基数庞大的微信,正成为企业与受众沟通的工具与平台,微信平台具有利于信息传播,便于与受众互动等特征,为了提供丰富和快捷的读者服务,出版机构在转型的压力下纷纷创建微信公众号,并利用这一平台直接面向潜在读者进行图书宣传。

  虽然微信公众号的作用十分巨大,而且出版机构极其重视,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但出版机构所拥有的“大号”十分稀少。统计数据显示,出版社微信公众号整体排名落后,活跃度较低,整体影响力较弱。而由编辑个人所创建的微信公众号更是少之又少,很难听到他们的声音。

  2.2.3 直播平台中体现的存在感

  网络直播作为一种新兴互联网传播工具,近5年来用户规模一直保持稳步增长,社会逐渐进入“万物皆可直播”的时代。出版直播是网络直播与出版行业相互融合的产物,出版机构通过直播平台与用户进行全方位交流与互动,从而达到图书推广、知识传播、文化服务等目的。

  3 背后原因

  3.1 行业优势下降


  传统出版行业的优势逐渐下降,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也随之下降,主要体现在薪资待遇和身份认同两方面[3]。

  3.1.1 薪资待遇

  随着出版行业优势下降,出版从业人员的收入也随之下降。考虑到出版行业对编辑素质的高要求,编辑工作的高强度及工作压力,出版业的薪资待遇性价比明显偏低。

  3.1.2 身份认同

  长期以来编辑出版工作备受尊重,不少人以成为一名编辑为荣。但近年来随着社会地位的变化,作为编辑的职业认同感也随之弱化,编辑工作也不再是优秀人才的首选行业。

  3.2 人才建设困局

  3.2.1 出现人才断层的现象


  黄金时期进入出版业的优秀人才现在都成了出版社的中流砥柱,但由于缺乏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优秀编辑流失,出版社没有建立起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等原因,很多出版社出现了人才断层的现象,这一现象也制约了出版社的发展。

  3.2.2 出现人才困局的原因

  1)性价比较低。

  编辑岗位专业性极强,不但要具备一定的编辑技能,还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想要做一名好编辑,需要相当大的付出,而同时工作上的高强度,精神上的高压力,长期较低的收入水平使得编辑工作性价比偏低。

  2)上升渠道窄。

  目前很多出版社存在晋升渠道不畅通、不合理的情况,年轻人进入出版社后缺乏良好的成长环境,对职业晋升持较为悲观的态度。

  3)缺乏成就感。

  特别是对于一些中小型出版社,好的书稿所占比例较低,一些粗制滥造的稿件给后期的编辑带来极大的困难。正所谓“麻布上绣花”,编辑付出再多的时间与精力也难出精品,长此以往,编辑渐渐失去了兴趣与热情,缺乏荣誉感,成就感。

  3.3 工作压力巨大

  3.3.1 责任重大,工作繁重


  《出版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出版单位实行编辑责任制度,保障出版物刊载的内容符合本条例的规定。编辑作为一本书的负责人,不但要把好政治关,内容关,质量关,还要负责对编辑、校对排版、印刷等各个环节进行监督。而在现实中,出版社每年图书出版量与编辑人数比例失调,从而造成编辑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既要保质,又要保量,身心俱疲,无暇其他。

  3.3.2 程序复杂,分工不清

  图书出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一本书的出版,在出版社走的流程包括而不限于:选题策划→书稿三审→发稿(申请书号、条码、CIP?数据)→三校→封面设计→开具印制单→下厂印刷→入库。编辑每天工作很琐碎,需要花很多精力保证各个环节正常运转等。

  4 解决方法

  4.1 树立编辑品牌


  图书编辑之于图书,就好比导演之于电影。导演选剧本,挑演员,把控整个拍摄过程,后期进行剪辑、配乐、成片。策划编辑挑选图书选题,责任编辑挑选心仪的校对人员,把控整个图书出版流程,后期进行排版、配图、成书。过去出版社一般不宣传编辑,编辑不容易形成品牌。其实宣传编辑比宣传图书更有效,图书品种经常更换,而编辑一般是很少变化,编辑品牌一旦形成,就会形成强劲的读者黏性。

  4.2 合理分工协作

  编辑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是个体和集体创造性的结合,只有严密分工,规范各自的职责和关系,才能高效率运转。美国著名编辑学家格罗斯在《编辑人的世界》一书中指出,在美国,编辑分工很细,具体分为:选书编辑,策划编辑,文稿编辑,文字编辑,编辑顾问,编辑助理。这些分工的出发点是承认人的能力和精力是有限的,让每个人做他最擅长的事。在出版流程中,合理的分工协作能够把编辑从繁重而忙碌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去做更有创造性,更有“存在感”的事情[4]。

  4.3 吸引优秀人才人才

  是企业的第一资源,谁拥有了高素质人才,谁就拥有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于出版社来说也是如此。想要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建立人才激励机制。

  创建合理的薪酬及考核机制,调动编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理顺员工上升渠道。

  员工通过自身的努力工作能够获得晋升并提高收入是出版社留住人才的重要举措。

  3)营造员工的认同感。

  除了提高薪资待遇,还要营造出版社的文化氛围,让编辑有认同感,获得感。

  4.4 借力新媒体

  出版社编辑经过合理的分工协作,提高工作效率等之后,可以把自己从繁忙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利用新媒体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直播平台,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展示最新出版的图书,与读者互动交流,深度挖掘市场及读者的真正需求,形成提升图书内容,用好书回馈读者的良性循环,这不但提高了编辑的存在感,参与感,并且也远胜于单纯地坐在办公室闭门造车。

  4.4.1 创建个人微博账户

  微博是一种实现双向互动效果的网络平台,用户可随时随地上传文字、图片等信息,然后通过转发和评论等行为进行交流与互动。其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1)信息发布及时,互动性强。

  高互动性是微博作为新型社交媒体所具有的显著特点,通过粉丝,评论,转发等功能,打通人与人之间的传播界限。进一步打破互动的时空界限。

  2)兼具开放性和便捷性。

  微博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传收双方的界限,每一个人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同时又是信息的传播者。并且内容编辑和传播手段十分便捷,不拘泥于特定的时间和地点,随时随地发布微博和进行评论互动。

  3)“裂变式”的传播模式。

  当用户对某一条微博感兴趣时,会转发给其所有粉丝,一部分粉丝同样会转发此微博,这样层层传递和散播会使传播速度呈几何级数增长,从而信息被大范围快速传播。

  4.4.2 创建个人微信公众号

  随着互联网的逐步发展,微信公众号凭借其灵活性、便捷性、个性化等特点,在内容传播中所占比例也逐渐增加。各行各业的人也都加入了这个阵营,但要想真正做好公众号,不仅要重开通,也要重运营。

  1)深耕行业内容。

  编辑要将精力持续地放在内容的长期输出上,突出自己的原创性,特色性,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读者,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2)做好读者互动。

  积极回复粉丝的留言及评论,定期举办线上及线下活动,增加读者的好感和黏性。

  4.4.3 积极参与出版直播

  出版社编辑作为生产者从台后走向台前,有着其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不仅了解图书内容,还可以引导读者从编辑角度认识图书,向读者展示他们的工作状态。传统出版机构选择直播带货正是出版机构工作人员互联网思维的体现。

  1)实现精准营销。

  长期以来,消费者选择网络购书只能通过静态平面图、内容简介等方式了解图书,容易出现与实际期望不相符的情况。出版网络直播从大而全的受众市场转为特定的受众群体,能在真正意义上获得消费者的阅读偏好从而进行准确的分析。

  2)选择直播平台。

  目前出版社可以进行直播的平台主要是:出版社自己的官网或者微信公众号;淘宝、当当等电商平台。出版社自己的网站直播平台有利于为本社打造品牌,增加用户黏性,培养出版社自己的忠实粉丝群,但搭建直播平台需要一定的经济和技术实力。电商销售平台技术成熟,比较容易有效地促进消费行为的实现,但出版社获得的利润也会较低。

  5 结语

  虽然出版行业在发展中暂时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是在历史长河中,最耀眼、最闪亮的那颗星永远是文化,出版人就是文化的继承者、发展者。作为编辑,我们仍要坚守使命,坚守质量,坚守情怀,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参考文献

  [1]欧阳菲.出版社如何借力微博营销?[J].出版广角,2014(15):52-54.

  [2]刘亚平.出版直播的兴起与发展[J].中国传媒科技,2020(6):42-44.

  [3]韩敏.出版社人才建设问题及策略思考[J].出版与印刷,2019(3):63-67.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