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组稿模式与期刊发展

2014-05-26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上海市委党校 谭力

  创办一本优秀的期刊,是所有办刊人的追求。

  当今中国期刊界的一流期刊,无一不是经过相当时期的发展,累积了深厚的学术积淀,才能达到高学术水准,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取得很高的学术地位。但是,对于一本初创的期刊来说,如何才能发展成一本优秀的杂志,是一个具有重要而现实的课题,值得办刊人去认真研究。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运行规律,刊物也不例外,一定有其规律可循。《上海行政学院学报》创办以来对组稿和刊物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和实践,就是我们对办刊规律的探索过程。实践证明,处理好组稿和刊物发展之间的关系,对于刊物的发展进步是至关重要的。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十四年的办刊实践与探索证明,刊物的定位确定之后,稿件和作者队伍就是刊物水准的决定因素。对《上海行政学院学报》这样年轻的刊物,优质的稿件和一支优秀的作者队伍,是支撑刊物发展的两条腿。而组稿,就是如何让这两条腿站起来,迈开步伐,走得扎实的具体实施方法,是刊物起步发展的初始推动力。

  从2000年创刊开始,《上海行政学院学报》踏上了漫漫的组稿之路,把组稿作为抓手,开始了向优秀期刊努力的第一步。十四年来,我们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我们的组稿模式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四处出击,广种薄收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创刊伊始,我们认识到,要真正办好一本高学术标准、高学术品味的学术刊物,仅仅依靠学院近百名教研人员撰写的学术文章,是远远达不成目标的,必须放眼全国学术界,通过广泛的组稿,努力寻找到一大批学术界的知名学者为本刊撰文,才能使新生的刊物逐渐在学术界产生影响,提高知名度。为此,我们利用学校广泛的学术资源,四处奔走,先后约请到刘国光、周叔莲等一批学术界的一流专家学者为本刊撰文,使本刊的学术追求和学术影响在学术界传播开来,进而引起其他学者对本刊的重视。

  但是,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上海行政学院学报》毕竟是一本初创的学术期刊,单靠有限的人脉去寻求高学术标准、高学术品味的学术文章,只能是杯水车薪,远远满足不了刊物对优质稿件的需求。因此,必须进一步主动出击,开展广泛的约稿工作。于是,我们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的名单与联系方式,广泛发出约稿函,表达我们的约稿诚意,提出约稿的方向,并得到了部分专家学者的积极响应,收到了一些成效,为开拓稿源,取得优质学术文章,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组稿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难的任务。随着各家学术期刊对学术要求的提高,学术期刊间争夺优质稿源的竞争日趋激烈,持续采用粗放式的组稿方式,显然不符合高学术标准、高学术品味的学术追求。寻找一种新的、行之有效的组稿方式是达成高学术标准、高学术品味学术追求的根本出路。

  第二阶段:强化策划,责任到人

  经过几年时间的实践,我们的组稿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对办好《上海行政学院学报》发挥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在学术界开始产生一些影响,得到了同行的好评,也得到了一些学术评价机构的关注。2007年,《上海行政学院学报》首次进入南京大学学术评价中心评定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

  随着学术界对C刊名录期刊的日益重视,期刊间争夺高质量学术文章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决定刊物生命的关键是学术品味和学术质量。要做到这一点,尽一切可能约请全国的知名专家在本刊发表学术文章,是重中之重。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遇到很大的困难。一是名家的约稿特别多,很难约请,二是即使名家答应撰稿,也未必把最好的稿件投给本刊。这就需要做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以诚感召名家,以情打动名家。

  我们认真总结了过去几年积累的组稿经验,也找到了工作中的一些不足,主要是对学术界的专家学者了解不够,组稿方式停留在粗放型,组稿效率不高。要弥补这些不足,提高组稿效率,必须采取更加卓有成效的措施。从2007年以后,我们动员全校教研人员,通过参加学术研讨会、学术讲座等途径,帮助宣传我们的办刊宗旨和学术要求,诚心组稿,耐心组稿,不断扩大高质量的稿源;特别是创造了“人盯人”的约稿办法,即:把全国划分成几个片区,事先明确约稿对象,然后由学院领导和主编带队,到一个一个片区去,召开专辑组稿会,向约稿专家说明组稿要求,确定来稿时间和用稿办法,把约稿工作落到实处,不流于形式;我们在上海和北京等地约请了6名和学术界有广泛联系的学者帮助约稿,并且做到要求明确,任务具体,责任到人,也收到了显著的成效;我们还利用各地专家学者来我院参加学术会议,或者本校教研人员参加各类学术会议的机会,帮助我们约稿。通过上述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为本刊约到了许多高质量的文章,为提升刊物的学术质量,提供了坚实的稿源,扩大了《上海行政学院学报》在学术界的影响力。

  第三阶段:按题组稿,精确稿源

  通过几年持续不断的努力,我们基本建立了由全国各地著名高校和其他有较高知名度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150多名教授组成的作者队伍,使《上海行政学院学报》有了充分的优质稿源。我们指派专人,与这些作者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了解他们的学术研究情况,及时跟踪发现他们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并发表在我们的刊物上。

  今年,我们进一步认真总结了过去的组稿工作经验,寻找工作的薄弱环节。在讨论中,我们发现,优质稿源问题解决以后,又面临着一个新的问题,即:如何进一步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减少组稿的被动性。这几年,尽管组到了不少优质稿件,但是,我们事先并不非常清楚,每一期刊物想突出的重点是什么,刊物的主打栏目是什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从今年开始,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组稿思路,即:改变过去来什么稿件,发什么稿件的被动局面,现在我们要特别注重事前策划,实现想要什么稿件去组什么稿件。形象地说,就是从看菜做菜转向买菜做菜。

  根据新的组稿思路,我们先后去了几所重点高校,根据事先拟订的组稿要求,选找相关领域的研究专家,出选题,提要求,再请一名资深教授领衔,负责邀约相关专家撰稿,约定时间交稿。按照这样的操作思路,我们已经组织了几组稿件,涉及政府治理能力、网络治理、社会群体性实践应急管理和大数据等学术前沿问题,落实了今后几期重点稿件的稿源。

  总结十四年的组稿实践,我们切实体会到,组稿,并非是一件简单的工作,组稿的过程不仅是对优质稿件的追求,也是建立了优秀作者的队伍的过程。正是不断发展壮大的优秀的作者队伍,支持着《上海行政学院学报》不断地进步。组稿是取得优质稿件、集合优秀作者的最佳途径之一。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创办十四年来,我们孜孜探索组稿规律,探索组稿和刊物发展之间的关系。实践证明,组稿模式要随着刊物发展不断变化。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刊物起步需要组稿,刊物发展更需要组稿。只有紧紧抓住组稿这一关键,刊物才能不断跃上新的台阶。反过来看,刊物发展了,就能组织优质的稿件和优秀的作者,提供优质的平台和载体,也会对组稿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就这样,组稿,发展,提高,再发展,再提高。如此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组稿和刊物良性互动。便是办好刊物的规律之一。《上海行政学院学报》的成长经历,正是这种良性互动的很好证明。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