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张佳妮:青岛出版社
【摘 要】作文图书一直是教辅图书市场竞争激烈的一个板块,严重的同质化导致市场悲观,亟需进行一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新阶段,作文图书出版要有新思路、新内容;要以差异化的读者定位寻找市场空白,以新颖独特的产品设计深挖细分市场;充分借助媒体融合技术手段,附加后续增值资源与服务,构建精准知识服务模式,满足读者的多维需求。
【关键词】作文图书;新课改;融合出版;大语文观;写作能力
作文图书是教辅图书市场上比较特殊而重要的门类,不仅一直受到出版者的重点关注,还是图书市场中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之一。先看供给层面。根据开卷数据显示,2020年作文选题零售码洋8个多亿,动销品种1.7万,上百家出版社涉足这一市场。再看需求层面。有调查结果显示91.2%的孩子写作文有困难;高达89.3%的孩子直接表示厌恶,甚至害怕写作。各级各类语文考试中,作文分所占比重都是最高的,可谓“一篇作文定乾坤”,作文成为拉开学生成绩区分度最大的推手。在升学指挥棒的作用下,老师、学生、家长急需内容丰富的作文书的助力。供给充足、需求强烈。供需两旺的市场现状下,这一出版领域却存在结构性供需失衡的矛盾。对于出版方来说,高质专业类图书的“束之高阁”与大量同质化范文书的泛滥,让他们不知何去何从;对于使用者的学生来说,他们需要在“看作文书无用”的想法和“不得不买”的现实之间做出抉择。如何为作文图书进行差异化定位?如何进行策划创新?如何建立起有效的消费与供给的沟通机制?这些问题又摆在了我们前行中的十字道口。
1 作文出版要求新:新机遇下要有新思路,新时代要赋予新内容
1.1 新机遇下的新思路
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进入了在大语文观指导下进行教学的阶段,对孩子语文素养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关于写作的教育观念在很多方面都产生了改变。新课改倡导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个体性。作文教学应以完善学生精神人格的教育主旨,放宽作文限制,鼓励学生“我手写我心”。一支笔带给孩子的,应该不仅是写作能力的提升,还有精神的滋养、思维的升级以及灵魂的成长。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历史潮流不可逆转,这是创新型国家发展的需求。出版人应该敏锐感知大环境的变化,准确把握时代脉动,传播“写作即成长”的先进作文指导理念,与时俱进地调整出版方向,挑起社会责任、教育使命。
“作文大法”“满分作文”“作文宝典”这种书密密麻麻全是字,十几年不变的优秀范文加点评的成书方式已不跟时代需求。“高效课程”“作文速成”等风靡一时的套路书、快餐书,将痛点营销做到极致,没有循序渐进的教学内容,没有日积月累的阅读沉淀,没有痛并快乐着的生活体验,让孩子误入歧途,一步步毁掉其写作天赋。
观念是开关,思路是出路。笔者认为,当代中小学生写作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书面写作,而是将写作放到实践当中,放到生活当中,放到情景当中,实现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的三位一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好的作文辅导书应引导学生以审视的态度认识生活并用批判的眼光去辨识真假是非,而非以固定的套路对学生进行写作技巧的训练,导致满篇“假大空”。一本与时俱进的写作辅导书不应该一味地提倡独特的视角、新颖的选材、华丽的辞藻,而应提高站位与眼界,跳出“作文”来指导作文,树立“大作文”的思想,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深层次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思辨能力、全局观等各种能力水平和素养。
1.2 新时代赋予新内容
时代在大踏步向前,各种新事物、新现象、新技术、新词汇层出不穷,我们的社会结构也发生的很大的变化。作文书在追逐辅导训练价值的同时,也应追逐文化价值。一本拥有良好口碑的作文书应该能够从不同侧面反映当下学生群体的真实生活状态和生命体验,呈现别出心裁,不拘一格的锦绣佳作。所选文章应紧扣着时代的脉搏,紧追社会的热点,引导读者学会把自己摆在时代社会发展这样一个宏大的情境当中来思考、来写作。
从课内到课外,从题海到书海,从知识到应用,语文教学改革已经下沉。作文图书在选择范文时,要学会放弃那些“你有我有大家有”的“同类项”,避免素材撞车。要革故鼎新,不落窠臼,选新材,走新路,选他人之所未想,编他人之所未见。像“家国情怀”“生逢伟大时代,传承先辈精神”“关注自我成长”的精神内核,“环保”“新能源”“登月”“疫情时代”的新词热点都是一本与时俱进的作文书应该具有和呈现的内容。
目前作文书内容同质化严重,这是因为之前对青少年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够。多数跟风作文图书的出版者在选文时有恃无恐,剪刀加浆糊,东拼西凑,在成本无几的情况下有空间采用降低折扣的恶性竞争手段,在市场上以劣币驱逐良币。但是,2021年民法典的颁布,开启了最严格知识产权保护新时代。出版者对原创的鼓励,会让更多的孩子从自己的原创作品中发现真善美、认识真善美、感受真善美、创造真善美。
对于作文图书的出版者来说,在选文征稿中,应扩大征稿范围;组织作文专家、语文教育专家进行认真评选,保证评选过程的公平公正,杜绝套作、避免抄袭,让展示真我,包含思辨、发自肺腑的好文章露出。同时按照国家现有稿酬支付标准向小作者支付稿酬,以示对小作者劳动成果的尊重,让孩子在写作中收获荣誉、传递希望、坚定自信。这才是新时代出版者传播知识、传递幸福的使命担当。
2 作文出版要立异:读者定位差异化,内容定位差异化
2.1 读者定位差异化
纵观近30年的作文图书市场的发展,作文书的读者定位主要瞄准在学生身上。诚然,学生是作文图书最大的读者群体。但是,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新版部编版语文教材的全面启用,孩子不知道如何学的同时,老师和家长也面对不知如何教的难题。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要有一桶水。作文教学在学校教学中处于软肋的薄弱境地,它缺少一套可操作的程序,这套程序尚未挖掘、整理,形成一个比较科学的体系。教师只能凭借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文学底蕴,苦苦支撑,疲于奔命。教师们急需一本解决学生怎么写,教师如何教的全息化实战型作文兵法书。
而家长人群已经变为网生一代的“80后”“90后”。他们受教育程度较高,普遍具有本专科学历,认同写作将成为让孩子未来脱颖而出的重要技能这一观点,希望在孩子写作中助一臂之力,渴求一套可帮助自己孩子切实提高写作能力的参考资料。
在俯拾皆是的以学生为读者对象的作文图书市场中,以学生家长为阅读对象和以老师为阅读对象的作文辅导书还寥若晨星。笔者对现有的作文图书的调研中,发现了个别出版社已经感知到了这一市场空白,先人一步,开始试水这一细分市场。
中信出版社出版的《我们1班的作文课》,以作文教学回顾集的形式编纂,收录了王悦微老师班里43个孩子在3年的时间里所写的133篇优秀范文。插画精美,版式舒朗,字里行间充满趣味性。不仅教会孩子如何写,也为家长和老师们提供了如何指导孩子写作的优秀范例和指导。花城出版社出版的《作文课》,蒋方舟妈妈尚爱兰写给小学3~6年级的作文指导书,用丰富的真实教学案例揭开作文的真相,提供针对小学生作文的“综合解决方案”。家长阅读可以建立起正确的写作思维,帮助孩子打通读写的任督二脉。
这些书都以一线教师或者家长的身份,向读者揭示写作教学的秘诀。没有套路,没有速成法和拔苗助长,书中不断鼓励学生进行长期的阅读积累,并给与符合学情的指导。家长和老师结合书中训练的点去给孩子进行辅导,鼓励孩子踏踏实实的阅读积累,扎扎实实写真人真事,抒发真实情感,书写独特感悟,把阅读、写作当成一种习惯,就能够让孩子从不会不熟不精不爱,到会写能写善写爱写。
2.2 内容定位差异化
1)作文书中加入趣味性元素。
传统的作文辅导类图书多为范文的集合加以教科书式的讲解,近年来随着教辅类图书市场化程度的加深,越来越多的趣味性与创意性的元素被引入到这类图书之中。比如人民邮电出版社的《作文笑传》系列,虚构了小阿木这一孩子身边常见的人物形象,通过在他身上发生的64个幽默故事,引起孩子的阅读兴趣,用故事讲清楚作文秘诀,让孩子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写作渐入佳境。同类的还有适合低年级孩子看的作文童话《小莲藕学作文》、化用名著故事讲解作文痛点的《最西游作文》《最三国作文》等。
2)作文书与一般书融合出版。
将作文图书与一般图书相结合,会在孩子旧有认知的枝节上生出新认知。如21世纪出版社集团利用超级畅销书《不一样的卡梅拉》的资源,策划出版了《卡梅拉作文》,图书以《不一样的卡梅拉》的原角色进行作文情境设置,即使没读过《不一样的卡梅拉》的读者,也能在这样有趣的情境中快乐学习写作秘诀。青岛出版社即将出版的《从绘本到写话》,从以往的畅销绘本中精选好图,针对一二年级的孩子进行写话精讲,培养孩子的写话兴趣和成就感。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绘本中的图更吸引孩子,画风细腻具有启发性。二是题目有亮点,更吸引小学低年级受众读者。本书从创新性角度撰写,不设传统框架,不拘一格。
3 作文出版要附加后续增值资源与服务:构建精准知识服务模式,实现“互联网+”
在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互联网和新媒体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媒体格局、传播方式等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新媒体、新技术应用日益向传统出版渗透并相互融合,这对作文出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当代的特色作文图书,不止是一本纸书,而应该是与新生活新技术紧密融合的出版物;不止是简单呈现内容,而应该是设计更人性化,阅读体验更好,并能实现与读者互动的出版物。
3.1 嵌入视听内容,打造全新阅读体验
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传统图书出版与视听内容的融合也在不断加深,文字、图片与视频、音频在图书这一载体上交互、交织、交融,正在催生更加多元和丰富的传播形态、交流语境、审美意趣。具有视听和文字双重体验、双重价值的图书更容易在读者大脑中形成清晰印象,让读者更方便地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在作文书中加入扫码即看、即听的微课,可以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减少外在因素的干扰,解决读者对纯粹的文字内容较难理解的难题,创造出使学习者全身心投入的沉浸环境,为学习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2 引入AI作文批阅系统,将人工智能与传统出版相结合
习作评批是学生练作起步的拐棍,凭借这根拐棍,学生才能逐步靠近写作的殿堂。及时准确、恰当、前面的评阅能够激起学生练作兴趣,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但是大部分家长是不具备这种评批习作的能力的。而老师工作繁重,不能承受大量的作文批阅工作。
人工智能作文批改系统不仅及时、成本低廉,而且可以得到持续的、积极的反馈,这种批改没有地理空间的限制,被批改作业的人可能散布于各地,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作文图书如果有了AI批阅系统的加持,不仅能给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还会给传统出版业注入新的活力,带来新的盈利模式。
3.3 名师一对一,打造收费新模式,满足个性化需求
作文教学改革在教学前线进行得如火如荼,教师是最熟悉改革情形的战士。邀请名师进行在线一对一收费批阅和辅导,释疑解惑,解决家长不能辅导的燃眉之急。如果说AI批阅是提升写作能力的客观辅助工具,那么一对一名师在线辅导,则改变传统的静态营销方式,突破线下营销中的时空限制,增强图书与读者的互动,使读者拥有全新的购书体验,更能满足个性化需求。
3.4 建立读者群,分析成员的阅读偏好,实现精准营销
组建读者群,能够最大限度利用网络社区,扩大图书的影响力,建立自己的读者圈子。作文图书可开放长期征稿平台,这样做一方面吸引学生家长关注投稿、评选、印刷、出版各个环节,通过评论、点赞、分享营造舆论环境,影响更多的受众;另一方面借助公众号、投稿网站实时监测读者的信息反馈,并对下一步的宣传方案作出调整,将大部分潜在目标读者转化为实际购买力。
4 结语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在全媒体时代,作文图书的竞争将更加激烈。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曾经说过:如果出版者只是一般的拷贝,那么在作者那里出版者就没有权威性和助推力,在读者那里没有了公信力和吸引力。不要让图书的同质化和内容的低劣化,让读者逐渐对作文书失了信心。作文图书出版要求新立异:与人不同,与众不同,与以往不同;要思变思危:打通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壁垒,明确什么样的作文书适用于什么读者的需求,什么样的读者需要何种作文书。这样,读者和出版者之间才会是一场充满诚意的双向奔赴。
参考文献
[1]贾为敏.作文图书出版现状与突围策略[J].中国出版,2006(3):18-20.
[2]万华锋.作文辅导类图书出版思路初探[J].科技传播,2019(21):169-170.
[3]孟绍勇.作文图书出版:在困境中寻求突破[J].编辑之友,2009(10):65-66.
[4]谢明礼.试议编辑视野下的教辅图书融合出版能力[J].出版参考,2018(12):64-66.
[5]洪琼.全媒体时代传统出版业的融合发展之路[J].中国编辑,2021(2):78-82.
[6]折青霞.编辑在打造特色作文图书中的作用,科技传播,2020(16):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