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是笔者在文案编辑工作岗位上工作经验的积累,主要从文案编辑的视角介绍数学类稿件的编前审读工作。首先介绍图书组成,编辑加工流程,然后从不同视角剖析各类数学图书的编前审读工作开展的重点,以及审读小结的形成,从而凸显编前审读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关键词】编辑;审读;国家标准;审读报告
1 图书的常见组成部分
一部图书通常由以下部分组成。正文、辅文、附带的光盘、图片等。辅文包括文前辅文和文后辅文。一般的图书构成如图1所示[1]。作者交稿时,应该检查这些部件是否齐全,是否定稿等。

图1 一般图书构成
2 编辑加工
书稿的编辑加工时图书出版的重要一环,一般由文案编辑也称加工编辑负责稿件的编辑加工,并与校对和排版通力合作保证书稿的质量和周期。编辑加工过程是文案编辑使用出版规范,加工稿件的过程,编辑、校对、排版等工作人员合作规范出版物。图2是传统编辑加工的一般流程。

图2 传统加工流程
3 为什么要开展编前审读工作
对于任何图书来说,出版质量为先,但也要兼顾效率。编前工作做好了,就从源头上确保了产品质量,并将质量节点提前。后续编辑加工中的隐患就会相应地减少,质量也就能随之提高。同时,语句通顺了,格式规范了,加工速度自然也就提高了。因此,做好编前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之间的矛盾。可以说,编前工作的有效开展可以确保来稿质量。
4 如何开展编前审读工作
4.1 策划编辑的视角
来稿第一站是策划编辑的书桌,策划编辑的审读形式可以是纸稿可以是电子版形式。策划编辑编前审读的目的:检查书稿是否“齐、清、定”,以为后续审稿做准备。其中,齐,是指文稿(包括正文和各种辅文)齐全、图稿齐全,并且从头到尾标明页码。其他附件,如光盘等也一并交齐。清,是指稿件整洁、清楚。每个字、字母、标点符号等应能单独辨认无误。现在,稿件大部分是用计算机录入的,需要注意的是外文符号录入的正确性,包括文种、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应区分清楚,公式、数字及其书写格式等均符合国家规范或行业惯例。定,是指作者确认稿件已无疏漏、错误之处,交稿后除非出版社提出修改意见,作者不再进行大篇幅的增删、修改,无遗留问题或项目(索引例外,但交稿时须说明)。
4.2 文案编辑的视角
文案编辑主要审读稿件的内容结构等稿件的具体内容,但又不同于正式的编辑加工。它的基本要求是对书稿的内容和形式做一般性的认识和了解,主要是弄清这本书稿的篇章结构以及这些篇章的互相联系和内在涵义,主要侧重对结构、文字两方面的审查。结构上:书稿主题突出、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各章节内容量应相对均衡,不宜相差过大;标题级别应等级鲜明;标题的蕴涵面与其下述内容相一致。文字上:准确、严谨、严密。
5 数学类的编前审读
5.1 数学类稿件的特点与分类
针对不同类型的稿件,可以有不同的审读重点。就数学类稿件而言,可以有专业基础教材、数学教育。数学史数学文化类、计算机类、各个方向的研究专著等。教材要重点审查字数、图表质量、文字水平、抄袭等。字数会影响定价,图表质量会影响排版周期,文字水平会影响教材的易读性。对数学教育类的;对数学史数学文化类的;对计算机类稿件:要重点审查是否有网上摘抄、原样拷贝、抄袭等。对学术著作:要重点审查项目背景、参考文献、图表质量、文字水平。对首次写书作者的稿件,对年轻作者的稿件,对未经过校内试讲的教材,对多作者的稿件等要重点审查。
5.2 形式:电子版审读
文案编辑一般是以电子版形式审读,并在前期使用多种审校软件,如黑马、方正、文献、括号匹配等。首先对书稿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主要侧重对结构、文字两方面的审查。它的基本要求是根据出版方针和编辑思想的要求,对书稿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全面的审查与评价。对于学术性很强的稿件,如果编辑无法把握其内容,还要请专家进行外审。
5.3 审读重点
一是统一性工作,二是校订性工作。统一体例、格式最主要的统一工作,即浏览各章节的层次结构,确定各级标题的层次和体例;图表、公式的序号编排方式;字母的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黑白体;图片质量是否符合印刷要求;对于多作者的书,更要着重审查各章之间的写作风格是否统一。参考文献的编排是否规范。统一名词、术语、人名、地名。如汉译的外国人名、地名前后必须统一,如果是比较常见的并已约定俗成的译名,更应当要求一致。这里一般参考术语在线以及辞海。统一数字和引文。至于书稿中的引文及其注释也应统一,是采用夹注、脚注、还是尾注,都应有统一规定。这里一般参考数字与量等使用的国标[2-3],并提供给作者。
审读时应该照顾全面,关于字体、文件、文献、公式、术语等,还有关于不同作者等,都要有针对性地、宏观而又细致地从不同方面展现审读工作。如针对PDF电子版文件整体的标注,出现乱码和不可搜索情形;针对数理类稿件中的变量字体的一个规范;针对文献的格式、准确性以及条目重复提出建议;规范一般情形下的数学公式格式;规范术语的使用,建议作者使用术语在线的审定名词术语等;审读时还会发现的夹杂英文时的使用不规范现象。
如下面的图3是在审读时发现有一些数据计算问题,并且在可修改范围内时,会提醒作者注意,并检查类似问题,以方便后期稿件正式进入加工流程后的数据准确性。图4是针对一般的公式格式提请作者注意,便于后期加工、排版、校对。

图3 数据问题

图4 一般格式
对于专业课程类,又都有其各自的学科特点,高等数学类,线条图较多,刻度不规范,比例不一致,常见的如圆周率π与数字1的大小关系,在绘图时往往被忽略图文不对应等常在图中出现,有时作者来稿时,图为截图不可编辑,需要作者重新提供或者排版重新绘制,计算机类,时效性,软件更新,程序代码与正文及图的对应,软件有无版权问题。数学建模类的也归于此类。如审读时发现的一些数据问题,提请作者注意。
数学教育类,主要涉及中小学数学课程改革,教材比较,教育论文,案例分析等,根据作者不同,又可以分为教育线写数学和数学线写教育,近几年接触到的教育类稿件体系更完整研究更深入更系统,文字表述也更流畅。但是另一方面数据的分析,例题的引用还是会出现一些问题。
数学史,古代史近代史,国外的国内的,以及以上分类的排列组合,如近现代数学史,某一学科某一时期在中国的发展,在中国的源与流,有时会涉及一些敏感性问题,讲述地域传播时又会涉及地图问题,这都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数学文化类的稿件,往往会有元数学、哲学类的元素,这不是理科人的强项,可能要和文科编辑共同审读,各有侧重,合作交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数学教育数学文化类稿件隐形的交叉学科。按学科性质与内容又可以分为专业课程类,计算机类,数学教育类,数学史数学文化类。交叉学科比较明显的交叉学科,如生物数学类,医学统计类等。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些审校软件在编前审读阶段介入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括号是否配对,方正审校,黑马审校,文献核对等等可以作为编辑的外挂。
5.4 形成审读小结
在对正文进行审读后,一般要以书面形式写成审读报告或者审读小结,以便后续工作的开展,并在作者修改交稿后核对修改,研读作者回复意见。图5是审读结束后形成的审读小结,对不同类问题分条列出,一目了然。

图5 审读小结
文案编辑可以在有针对性的审读之后可以形成审读小结。审读小结应该按照以下原则: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分清主次:详略得当。审读报告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事无巨细,一律罗列,也不能只抓关键而不顾其他;照顾细节,审读报告有时还需注意从细节上把握书稿。
6 结语
编前审读是编辑工作的中心环节。无论是编辑组织的稿件还是自发寄来的稿件,都需要审读。根据一定的编辑出版方针、一定的编辑指导思想对书稿进行评价和选择,从所在出版单位的特点和需要出发,衡量书稿的社会价值、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并尽可能帮助作者掌握更多的社会信息、更多的思想材料,争取最优化的社会效果,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要。而编辑加工则是更具体地帮助作者,使他们的产品更加完美。
参考文献
[1]汪继祥.科学出版社作者编辑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0:177.
[2]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语言文字规范标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Z].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