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新媒体时代学术期刊的困境与编辑突围之策——兼谈学术期刊编辑的四重境界

2021-08-05 来源:《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作 者】钟晓红:江西开放大学

  【摘 要】新媒体时代,我国学术期刊当前处于“一流稿件批量外流、末流稿件无立足之地、一般性稿件撑起多半边天”尴尬困境。学术期刊编辑依状态及追求不同可归纳分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等四重境界,处于较高境界的学术期刊编辑可从走出习得性无助心理困境、提升“编辑力”、加强与作者在学术语境中的互动、提升服务作者水平等途径来实现突围,从学术活动的“旁观者”逐渐成长为学术活动的“引领者”。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学术期刊编辑;“编辑力”;学术语境的互动;习得性无助

  编辑这一行业历史悠久,编辑人员对于人类文化的传承作用巨大。学术期刊(academic journal)是一种经过同行评审的期刊,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文章通常涉及特定的学科。学术期刊展示了研究领域的成果,并起到了公示的作用,其内容以原创研究、综述文章、书评等形式的文章为主。[1]学术期刊编辑对于推动科技创新、学术发展功不可没。董燕萍曾撰文说“编辑是帮助那些科学垂钓者们摇船、交流、收网、见证收获的人,也顺便看了一路的风景”,该描绘既肯定了学术期刊编辑工作的付出,又指出其复杂和甘甜,显得雅致、生动。[2]

  根据原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规范学术期刊出版秩序促进学术期刊健康发展的通知》和《关于开展学术期刊认定及清理工作的通知》精神,我国于2014年开展了学术期刊认定工作,目前通过第一、二批认定的学术期刊共计6449种,按内容包含科技类学术期刊、社科类学术期刊、科普类学术期刊等三大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以及我国科技进步学术发展,学术期刊编辑的作用日益突显。学术期刊编辑由原来传统时代学术的“旁观者”逐渐发展为学术的“追随者”。目前一些有远见卓识的学术编辑大咖甚至提出学术期刊编辑要成为学术的“引领者”,这无疑标志着新媒体时代学术期刊编辑正面临着新问题、新挑战。

  一、新媒体时代特征

  新媒体(New Media)是指当下万物皆媒的环境,它不是指具体哪一种或哪几种媒体,而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泛指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严格地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3]

  到了新媒体时代,学术期刊的一大变化是改变了以往传统纸媒时代以纸质版为主的发行方式,取而代之是以网络出版和发行为主。纸版的印刷量和发行量明显减少,但阅读量和影响力大为增加,尤其是传播方式、传播速度、互动性的变化前所未有。可以说,新媒体带领学术期刊走进刊网融合新时代。学术界比较认可的学术期刊刊网融合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初始阶段,那时刊是刊,网是网,两者仿佛为不相交的平行线;第二个阶段属中级阶段,此时是刊中有网,网中有刊,两者相互有了交合,但只限于浅表的简单联系;第三个阶段则进入到高级阶段,此时是刊与网相互支撑、共同发展、共同提升,是共生共赢、互惠互利的关系。[4]目前大多数的学术期刊仍处于第二个阶段,只是依赖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超星等大型电子期刊数据库将自己的纸质资源移到了网上,在刊物上会写明每篇文章的电子资源标识码,网上同样也会将文章的纸质版本的来源标注清楚。但这一切都只是一个形式的转移,内容并没有任何实质性改变。目前,刊网互动融合已是大势所趋,两者融合能有效扩大刊物的阅读量、扩大学术影响力、实现刊物的数字化转型,因此,学术期刊社要克服体制机制困境,克服编辑部人少专业技术能力不足等现实,找到适宜的新途径,实现学术期刊发展的数字化、特色化、规模化、品牌化。[5]新媒体时代呼唤且推动学术期刊即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随着刊网的深度融合,学术期刊编辑在新媒体时代肩上责任更重了,正如刘跃进在“中国文艺评论传播联盟”成立仪式上所说的“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进步,新媒体迅速发展,以期刊为代表的传统传媒面临着空前的挑战”。[6]这种挑战一方面来自外界,另一方面来自自身。市场呼唤有创新内容、有实用价值、有精神引领的学术作品,但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如何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何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尤其是面对历史问题、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学术期刊编辑必须保持高度警醒,不能有丝毫差错。

  二、学术期刊编辑的四重境界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曾提出人生的四境界学说:四境界亦是人生的四种心态、四种人生,由低到高分别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7]在新媒体环境下针对学术期刊编辑的实际,学术期刊编辑也可以对应找到四重境界。在第一重境界——自然境界层面的学术期刊编辑,他主要是依循动物本能或者社会规则及社会习惯而生存。处于自然境界的学术期刊编辑一辈子浑浑噩噩、茫然或者焦虑,对于如何提升学术期刊质量、个人价值与学术期刊发展怎样互相促进提升、自己的学术生涯如何规划、职业追求是什么、怎样寻找职业的尊严等问题都没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处于第二重境界——功利境界的学术期刊编辑对人生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譬如追求事业的成功,甚至追求光宗耀祖,但其立足点和出发点都是“利已”,虽然客观上有利于学术期刊的发展,但其本真的目的是为自己,所以这个境界的学术期刊编辑由于格局限制很难有大作为。处于第三重境界——道德境界的学术期刊编辑,“了解到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有这种觉悟,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他所做的各种事都有道德的意义。就把别人的生命和我的生命看得同等重要,正所谓‘正其义,而不谋其利’。”[7]处于道德境界的学术期刊编辑能主动意识到自己的工作是文化产业的一部分,有编辑主体意识,[8]对工作有激情有责任心有幸福感,愿意做出一番事业和成就。第四重境界——天地境界则是最高的境界,一般人很难企及。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愿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有天地境界的学术期刊编辑有信仰,不计得失,不惧生死。不仅为自己国家社会的学术进步服务,更胸中有大乾坤,为了全宇宙和全人类未来的学术而努力。有此境界的编辑,想不做出成绩都难。

  很显然,处于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的学术期刊编辑基本是学术活动的“旁观者”或“追随者”,他们受限于自身眼光和格局,不可能引领学术发展和进步。而到了道德境界尤其是天地境界的学术期刊编辑,则心中有使命,眼中有光芒,他们当中会涌现一些“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编辑大咖引领学术发展。

  三、学术期刊困境及编辑突围之策

  目前我国学术期刊都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一流稿件批量外流;末流稿件无立足之地;一般性稿件撑起多半边天。[9]学术期刊编辑需有效作为、巧妙作为才可能改变我国学术生态环境,促进学术期刊质量提升。编辑工作是一个创造性工作,需对原生信息进行智化活动,要剔除无效或错误信息,最大限度地优化、提升有效信息的质与量。好的文章是作者与编辑双方倾心付出共同智慧的结晶。在作者将自己的网状或树状思维进行线性表达的过程中,作者对于文章中的政治方向与学术质量、学术规范及行业法规、篇章结构及文字表达中的错误或表述不规范很难自我发觉,这时候考验的是编辑的眼光和学术鉴赏力、更体现编辑的文字功夫。好的编辑,文章在手里,第一步“扫雷”,消除政治错误(包括疆土国界和某些名称提法的“无心之过”);第二步“扫地”,消除文章中逻辑混乱、语句不通的地方;第三步“修饰美化”,与作者一起加工完善,甚至帮作者写出文章的点睛之笔。为提升我国学术期刊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新媒体时代学术期刊编辑可从以下途径进行突围。

  (一)走出编辑的习得性无助心理困境

  “习得性无助”是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提出的一个心理学概念,“指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造成的听任摆布的行为。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是指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它常常用来形容“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的心理困境。[10]学术期刊编辑无论如何细致勤勉敬业,待到刊物出刊,总能找到或多或少的一点遗憾和不足,于是某些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的编辑对自己近乎苛刻。但在这种亚健康的心态的下,越要求完美可能越是的自己声望,有的不知不觉陷入习得性无助的怪圈。还有的学术期刊编辑受社会上不良思潮影响,也认同“学术期刊(尤其是社科类期刊)里好多文章是学术垃圾”,于是对自己的职业自轻自贱,看不到自身价值,走不出职业迷茫。如何走出习得性无助心理误区?首先,编辑要认识自己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意识到自己的工作是社会文化大产业的一部分,自己的工作是推进学术进步、培养学术新人、传播学术成果、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其次,既然认识到学术期刊(尤其社科期刊)高质量的学术文章不多,自己就更应该多找到并刊出一些思想有价值有创新的学术精品,多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事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为中国文化走出去、融入甚至引领国际文化潮流服务。再次,要充分认知科学研究的过程是一个动态且不断进步的探索过程。只要符合实际状况,具有科学性,且资料收集过程严密,数据真实,结论真实可靠,自己也做到了最大限度的注意和细心,严格按“三审三校”的工作流程规范进行,即使后来有了新的学术观点,推翻或修改了原来的提法,也是有意义的事情。有一种观点“试错越多,就离真相更近”。编辑要学会接受自己的局限性,接受不完美,正如接受自己的原生家庭、接受自己的专业和职业。很多时候,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只能学会适应,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在平凡平淡中找到学术期刊编辑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二)提升“编辑力”

  “编辑力”这一概念由日本著名出版人鹫尾贤也提出。在其所著的《编辑力一一从创意、策划到人际关系》一书中,编辑力被描述为编辑主体的一种必备能力,包括编辑策划力、编辑组织力、编辑审读力、编辑加工力、人际交往力、出版营销力等,是编辑主体综合素质的体现。编辑力的高低不仅决定了编辑主体能否胜任编辑工作,还决定了编辑主体生产的出版产品的品质和社会价值,更决定了编辑主体的编辑劳动是否能够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在数字出版时代,编辑力的构成必须要适应时代的要求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具体来说,数字时代的编辑力构成,可以细分为信息力、创新力、整合力、新媒体传播力、思维力五个方面。[11]

  传统出版时代的“编辑六艺”,是指“编辑的主要工序,包括选题、组稿、审稿、加工、成书发排、校改付印六项。”[12]显然这已不能适应新媒体时代编辑人员的能力要求。在数字技术普遍应用的当下,可以说,现在的学术期刊编辑离开电脑离开网络几乎无法高效工作。学术期刊编辑需树立敏锐的信息意识,培养快速检索、筛选、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编辑的创新能力则体现在改变传统的“等米下锅”为“找米下锅”,不再是被动等待,而是通过创设新栏目、引导新的学术热点,推动科技创新与学术争鸣。编辑的整合力则是将优质的内容、优秀的作者、优良的渠道、优异的人脉资源汇聚起来形成好的学术作品,提升学术期刊的质量和传播范围。同时提高编校效率,将“优化”理念注入日常工作。[13]在新媒体时代,学术期刊的传播不再是以往传统纸媒时代的以纸质传播为主,相反,纸质传播范围越来越小,而主要是通过网络传播为主。在全国的六千多种学术期刊中,绝大多数是通过“知网”“万方”“维普”等大型学术网站进行传播的。而学术期刊编辑要提升自己刊物的影响力,还可以通过学术期刊编辑的“微博”“微信”“学术朋友圈”“开设工作QQ”等途径实现。这些途径虽然影响范围有限,但因为是熟人圈子为主,受众更有针对性,反而常常更能实现“精准传播”“精准服务”的效果。新媒体时代学术期刊编辑要树立数据思维能力,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形势下,既要尊重作者的表达欲,同时更要学会指导作者选择适宜的研究问题,守住底线、引导热点,充分发挥“政治防火墙”的积极作用,使学术期刊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三)加强与作者在学术语境中的互动

  学术期刊编辑与作者在学术语境中的互动包括三个内涵。一是编辑成为作者的“良师”。新媒体时代,对于“学术期刊编辑必须是学有专长的学者”大家已达成共识。学术期刊的文章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学理性,编辑的工作显然不限于让文章文通字顺、使之符合出版规范等方面的简单加工,而是要深入到文章内容,对文章的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等作出科学公正的评判,初步筛选出符合栏目设置和刊物质量要求的论文。这就要求编辑有很好的“眼力”,甚至正因为某栏目编辑是某方面的专家,了解该学科的前沿热点问题,才能在大量来稿中挑出优质的稿件。编辑兼任作者“良师”的角色,对选出的符合要求的文章指导作者核实相关信息、数据,调理、梳理相关内容,对文章进行修改、补充、完善。好的编辑能培养作者,甚至引导作者调整学术研究的方向。对于目前的作者一稿多投、抄袭剽窃、不当署名等各种学术伦理失范问题,编辑要“善为人师”,通过在稿约中声明学术不端行为及惩戒方法、利用相关系统进行文章查重、隐匿审稿专家身份、让作者签订学术诚信“承诺书”等多种手段加以监督和防范。[14]二是编辑成为作者的“益友”。在新媒体时代,学术期刊编辑在工作中必须“走心”[15],即具有公正之心、细腻之心、柔软之心、感恩之心,充分认识作者对于办好刊物的重要且关键作用,提携学术新人,尊重作者,服务作者,在工作中处于作者“益友”的角色,敢言、善言,能巧妙处理作者与审稿专家的不同意见,指导作者“复修”甚至“多修”。优秀的学术期刊编辑将作者当成自己的朋友,在工作中不仅坚持原则、公正严谨、一丝不苟,同时又真诚热情、细致高效、礼貌和善。既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又体现出浓浓人情味,如此情商高的学术期刊编辑通过工作的用心付出必然收获作者的认可和尊重。三是甘当作者的“学生”。编辑与作者各有所长,这是由所处的不同位置和不同知识体系造成的。编辑每天处理大量稿件,信息量大,知识更“博”,而作者由于长期处于某一领域深入思考和探索知识专注于“精”,因此编辑要充分尊重作者专业领域的话语权,不要在甄选稿件时有个人成见,而应该“海纳百川”、博采众长,甘当作者的“学生”,虚心接受“再学习”“再教育”,多以作者为师,汲取学术养分扩充自己知识内存。编辑“以作者为师”还可以通过广泛听取作者意见、谦和真诚与作者交流沟通、不妄改作者稿件等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来体现。许多作者是专业底蕴深厚的学者,有心的编辑在与作者打交道的过程中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及时更新知识储备。新媒体时代学术期刊编辑只有对自己要求唯高唯严,才能充分发挥学术期刊推动科技创新知识进步的作用,不辱传播使命。

  (四)提升服务作者水平

  服务作者方面可从以下具体措施落实。一是及时回复。站在作者角度换位思考,作者投稿后希望及时收到是否录用的消息。编辑在初审通过后将稿子交给审稿专家盲审,在综合多方意见后将编辑部最后的结果及时通知作者。二是有效沟通。对稿件中的问题,需要核实或修改的,在尊重作者的前提下必须请作者核实或修改,以达到刊发的质量要求。三是发现培养。录用稿件坚持质量第一,不唯作者职称、学位或是否基金项目。有的作者学历不高(甚至是在校本科生),没有职称,但热爱科研,善于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对这些学术新人的作品,编辑要爱护加培养,激发作者的学术潜力。四是谨慎修改。有经验的编辑从内心尊重作者的学术劳动,只改有把握及必须修改的地方,绝不“妄改”甚至“误改”。对于同一意思的不同表述方式,文章中可改可不改的地方,编辑要坚持一个原则:只要不影响文章意义表达,尽量尊重作者文风,不作修改。四是帮助提高。对于作者而言,不太熟悉编辑方面的标准和规范。编辑在和作者沟通时,可同时传授一些新的学术期刊出版规范或参考文献著录规范方面的新知识,帮助作者提升学术文章规范写作能力。

  四、结束语

  新媒体时代给学术期刊编辑带来更多困扰和挑战。比如,常使编辑陷入“遨游在信息海洋却迷失在知识孤岛”怪圈,面对学术失范与研究无力[16]也会迷茫和困惑。尤其感觉信息与知识分离之后,如何进一步打开视野、开放式办刊,如何进一步发挥学术期刊编辑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管作用,如何关注学术期刊编辑心理健康,对他们加强人文关怀,这一系列问题都是新媒体时代学术期刊编辑如何从学术的“追随者”成长为学术的“引领者”同步而来的现实问题。面对问题,寻找对策,心中有梦,眼中有光,才会脚下有路。相信,只要始终踏实、勤勉、敬业、专注,学术期刊及学术期刊人的明天都会更美好)

  参考文献:

  [1]360百科.学术期刊[EB/OL].(2018-11-04)[2018-11-08].https://baike.so.com/doc/5332775-5568142.html.

  [2]董燕萍.编辑——与"科学垂钓者"打交道的人[J].编辑学报,2016(2):198.

  [3]360百科.新媒体[EB/OL].(2018-08-26)[2018-10-29].https://baike.so.com/doe/5389242-5625822.html.

  [4]阮剑,唐红波,王晓醉,等."互联网+"环境下学术期刊刊网融合新探[J].科技与出版,2015(12):132-134.

  [5]钟晓红,朱爱莹,杨荣星.刊网融合形势下高校期刊编辑素养提升探析[J].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17(5):100-104.

  [6]光明网.重视新媒体,实现刊网融合,促进合作共赢[EB/OL].(2017-10-25)[2018-11=05].http://topics.gmw.cn/2017-10/25/content_26612700.htm.

  [7]人民网.人生四种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EB/OL].(2018-06-27)[2018-10-29].http://bbs1.people.com.cn/post/1/1/2/167995384.html.

  [8]360问答.主体意识是什么[EB/OL].http://wenda.so.com/q/1369618800068938?src=130,2013-05-27/2016-06-19.

  [9]陈静.学报编辑与作者在学术语境中的互动[J].编辑学报,2016(6):525-528.

  [10]360百科.习得性无助[EB/OL].(2014-06-21)[2018-10-29].https://baike.so.com/doo/5411502-5649610.html.

  [11]曹世生.数字出版时代的编辑力构成研究[EB/OL].人民网,(2016-05-31)[2018-10-29].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6/0531/c404395-28398507.html.

  [12]360百科.编辑六艺[EB/OL].(2018-06-20)[2018-10-29].https://baike.so.com/doo/28319411-29739509.html.

  [13]张琳,刘晓涵.提高编校效率:将"优化"理念注入日常工作[J].编辑学报,2016(4):359-361.

  [14]李艳红,彭超群,袁赛前,等.论科技期刊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管作用[J].编辑学报,2016,28(5):421-423.

  [15]钟晓红.刊网融合形势下做一个"走心"的高校学术期刊编辑[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8(2):117-120.

  [16]刘庆昌.学术失范与研究无力[EB/OL].(2018-06-07)[2019-03-06].http://www.360doo.com/content/18/0608/16/451431_760727734.shtml.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