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不做“文化搬运工”,出版人的铮铮誓言

2021-07-08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赵强
  编辑不是简单的文字清道夫和文化的二传手,有定力、有人生大格局的编辑,是在整个民族乃至人类文化的历史进程中起着重要传承作用的推手。

  出版界曾有人自嘲自己的工作为“文化搬运工”,也就是做了一些没有什么策划含量、没有深层次加工和市场推广的出版物。其实,这类读物,只是林林总总的出版物中很少的一部分。如果将“文化搬运工”视为出版业普遍的现象,不但是对整个出版业的严重误判,也是对出版工作社会使命、历史使命的一种误解。

  近日,浙江大学出版社总编辑袁亚春在一个研讨会上发言认为,有些出版人把“文化搬运工”往自己身上套,并不合适。他以学术出版为例来说明出版人的价值:“事实上,学术出版应该具备的社会功能远非如此简单。就知识体系而言,按中国古代做学问的传统,一般是将典籍分为经、史、子、集四个方面,即所谓‘四部’,其思想或知识体系构建也与此密切相关。学术出版在促进知识整合、学科分类的进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此,笔者深表赞同。之所以目前有人以“文化搬运工”自嘲,说明在前些年出版物品种过多的背景下,出版门槛有所降低,以至于一些缺乏策划、选题严重同质化、内容平平的读物混迹于出版市场。如此一来,出版人的价值被不同程度地弱化,也影响了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

  近年来,随着出版业提质增效的快速推进,出版物的整体质量有了大幅度提升。精品书纷呈,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特别是围绕建党百年这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一大批主题出版物纷纷出版,带动了全国读者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如今,出版人如果还以“文化搬运工”来自居,显示的是对出版工作不负责任的一种态度。

  笔者以为,袁亚春提出的这个问题,有一定警醒作用,全国出版界要充分认识自身的历史使命,增强大局意识、文化定力、社会担当,特别是在我国到2035年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进程中,出版业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核心作用。出版人在这一进程中,不是“文化搬运工”,而是起着主力军作用,要一手牵着读者的阅读需求,一手牵着文化精英,为读者量身定制各类适合的文化产品。

  作为在出版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编辑,绝不能满足于简单的加工稿件、和作者日常的接触,以及机械的、模式化的工作程序,而是应当在自己所耕耘的领域力争成为一个大家或专家,甚至是所在领域里的旗帜和先行者。这个在常人看来是一个很高标准的设定,是基于我国近现代编辑史而得出的结论。鲁迅、郭沫若、郁达夫、茅盾、巴金、叶圣陶、郑振铎、周振甫、赵景深等,哪一个不是引领那个时代思想风骚、学问风骚的编辑出身?他们在编辑之余,笔耕不辍,将我国的文化推向了一座又一座高峰。他们不但不是简单的文化搬运工,而且还是文化界的符号和旗帜,是引领时代潮流的巨擘。因此,完全可以说,编辑不是简单的文字清道夫和文化的二传手,有定力、有人生大格局的编辑,是在整个民族乃至人类文化的历史进程中起着重要传承作用的推手。

  从一般的书稿到出版物,出版人的价值是十分重要的。我们看到,很多优秀出版物,从酝酿到成为精品出版物,都经历了漫长过程,其中蕴含着出版人的奋力创新和巨大的智慧付出。可以说,一部书稿的编辑含量越多,其出版质量就会越高,越有可能跻身于精品书行列。那些有影响力的畅销书,无不体现出版团队的策划力、判断力、包装力。

  可见,不做文化搬运工,不能仅仅是一句口号,还应当化作广大出版人日常工作理念。因为出版不单是一种选择,还应当是一种创造。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