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结合5G发展浅谈音乐史图书的融合发展——以《申报》里的音乐史料为例

2021-07-06 来源:《新闻传播》
  【作 者】成怡:安徽文艺出版社

  【摘 要】《申报》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其记载资料对于研究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重要性,是研究分析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重要参考材料。本文从《申报》史料融合发展的意义、形式,简单讨论在5G背景下这样的史料书能够采用哪些融合发展模式。

  【关键词】申报;融合发展;音乐史

  在科技发展的前提下,传统纸质出版者,如何在融合发展的环境,利用移动终端,对图书进行数字化整合?音乐类图书的编辑制作如何加入数字化内容?这些数字化手段能否增加音乐类图书的销售效益?一直是音乐类图书编辑思考的内容。

  近些年随着国家在数媒发展上的支持,我们已经依托武汉大学重点数字媒体平台实现了乐谱书籍的融合发展,可听、可看、可玩成为了音乐图书的亮点。可是理论书籍如何实现融合发展呢?是本文主要探讨的内容,我以《申报》中的音乐史料为范本,举例说明音乐理论史料书融合发展。

  与有本可查,有据可依的中国古代音乐史相比,中国近代音乐史因其历史原因,造成了在文字上可查、可考的底本缺失,使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方面所出著作明显少于古代史。目前该学科面临1.教学和研究可用的材料非常少;2.学者们长期在大量散落的材料中寻找相关文献,却收获甚少,学科难以纵深发展。从出版者的角度来看,就是中国近代音乐史料相关的图书非常少,导致学科发展滞后,所以我们急需整理出版中国近代音乐史料相关图书。

  一、为什么选择《申报》为近代音乐史学图书出版的底本

  《申报》是我国近代发行时间最长、社会影响也最大的一份报纸[1],从出版的时长和对当时社会的影响这两个方面来看是其它同时期报纸难以企及。《申报》在当时主要的阅读对象是普通市民,直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教育改革情况、娱乐生活、音乐艺术发展等社会进程中的方方面面,我们在编辑过程中甚至找到了中小学音乐教材到书店的广告。这些生活百态从学术角度来说,就是不同学科之间相互联系和交叉研究的最原始材料,这些材料为在一个项目内进行交叉学科对比打下了基础。

  二、为什么说《申报》是适合融合发展的史料类图书

  我们在编辑《申报》这本书的时候发现了大量可供学术上交叉研究的雏形,这种雏形如果加以数字化,通过超链接或者导读的方式能够给读者带来新学科对比式阅读,能够提高学习者的阅读兴趣,通过不同学科之间交叉对比的手法,不仅增加了图书的可读性,也增加了融合发展的可能性。我们以在《申报》中发现的一则广告为例:



  如《申报》1915年11月1日的百代公司的一则广告,这是一个唱片到货广告,其内容有这样的一句话“欧战以来航运不便以致唱片多数未齐”这短短一句话,我们看到几个历史信息,1915年或者1915年之前发生了欧洲战争,这次战争对当时中国的影响是导致航运不便,一些贸易停滞了。

  通过与世界史进行对比,我们发现这里说的欧战是发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场战争,其实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百代公司的这则广告放到《申报》浩瀚的内容中并不起眼,但是通过和世界史进行对比,我们发现了这则广告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联系,又通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反过来发现了中国当时工业发展、社会发展的情况,了解到中国社会走向复兴的希望已经产生。

  根据上例我们了解到《申报》音乐史料仅仅在数据库这一个融合发展项目中,就可以嵌入大量的交叉学科对比式超链接,通过这些超链接,枯燥乏味的基础史料立刻变得鲜活生动。对于学习者而言,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通过联系曾经学过的知识,就能更加深刻地加深学习印象,提升学习效果,这种理论学习方式,也是融合发展给平面的纸书带来的新变革。

  三、5G背景下我们能对音乐史学术进行哪些技术改进

  从2019年开始,我国开始逐步推进5G基站的全国覆盖,目前的体验结果是5G比4G传输速度高一倍以上(每秒峰值可达到几十G),而这些仅仅是用户体验。数据传输效率的提高,就意味着一份文件里面可以包含更多的原始细节数据。如果用5G来传输,就可以极大地降低损耗,更加真实的还原音视频质量,这种技术手段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提供方式,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场景还原方式,让学生进行沉浸式体验。在《申报》里我们曾经收集到了这样一幅图:



  这是一篇关于中小学课程和教材图,上面提到了在初等小学里的“新唱歌”,什么是初等小学“新唱歌”,学习中国近代音乐史的人都知道,20世纪初期中国各地的新式学校中出现了一种音乐课程,我们也称这些音乐课堂上的歌曲为“学堂乐歌”。

  我们可以直接通过AR或者全息影像,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超链接,直接播放“学堂乐歌”的相关音像和音响资料,让授课老师直接对这些材料进行对比式分析。通过对这些与音乐教育相关的政策发挥的对比,我们能发现音乐教育也就是“美育”,在中国近代史中逐渐得到了重视。

  四、传统的内容加工在新技术的刺激下是否会产生新行业

  每一次新技术的产生都会对出版行业产生影响,我们这些出版人也逐渐意识到,无论技术如何变革,内容加工这个产业是无法替代的。在传输技术实现突破的基础上,AR或者VR是否能实现从虚拟地看到增加实物的触感,在这些技术的支持下,我们说到埙这个乐器的时候,可以通过虚拟触摸实现吹奏,了解这个乐器的发音方式,构造方法,甚至可以直接手工虚拟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埙。通过以上的种种畅想,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在新技术的刺激下,传统的内容加工产业又会加入新的技术种类,会有新的行业标准,新的机器产生,我们的课题教学可以根据大数据和5G网络变得支持定制,在已完成基础教学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所长和兴趣,定制课程的细分研究方向,通过数据对比、交叉学科阅读等方式,对科目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学习者在烦躁的学习中,找寻新的知识兴趣点。

  五、5G技术会给《申报》音乐史料带来什么

  通过之前对5G图书场景的描绘,我们已经对5G时代后的史料图书阅读有了一个基本认识。在《申报》的大量材料中有很多关于当时上海各大舞台的戏剧演出,其中不乏我们所熟知的谭鑫培、梅兰芳等演员,当我们交叉对比这些演员的演出材料时,在5G技术的支持下,我们能很快地查阅他们演过的舞台位置、节目名称、上座率、复演率、角色分配等情况。我们还可以根据原来留存的音频文件还原当时舞台的演出场景。在还原这些场景的时候,我们可以调阅出鲁迅、巴金、郁达夫、茅盾、叶圣陶、沈从文等著名文学家写的相关评论文章,系统的理解当时的著名文人是如何看待这些戏剧的,同时我们从《申报》现有材料中也发现了不少与当时社会情况贴近的“改良戏”,甚至找到了正式排演搬上舞台的《痴卢梭》《英雄血》《斩秋瑾》等戏的戏本、戏评,可见京剧从诞生之初一直在原有基础上变化发展,不断的推出贴合大众的新戏,延续了该剧种的生命力,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京剧为什么被称为“国粹”。

  随着5G技术的发展,《申报》这个具有数据库基础的图书,能在数据库的制作上扩展出更多内容,更多的展现方式,这些内容和展现方式的增加将会刺激该学科的发展,为学科繁荣发展打下基础。所以融合发展这个在新世纪诞生的新的内容制作方式,通过技术手段让图书阅读变得立体化,也能刺激很多读者投入到枯燥的基础理论的阅读中,方便学者累计原始研究材料,同时也让课堂教学更加生动。

  参考文献:

  [1]王桧林,郭大钧,鲁振祥.中国通史(第12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7页.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