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文质彬彬——中国书籍设计的审美传承

2021-06-22 来源:《美术观察》
  【作者】翟爱玲:浙江科技学院艺术学院

  中国古籍设计伴随着简牍、帛书等古籍文献的传播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始终保有自身稳定的文化特质,且历久弥新。古籍设计与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高度契合,讲究天、地、人三才统一,这是中国古人的审美追求。而宋代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则将这一命题赋予儒家的立命担当,同时也成为中国传统文人继承道统的标杆。而中国古籍则是士人传达理想精神的主要媒介,担负着继承文化道统的使命。所以历来书籍的刊刻和设计为文人士大夫以及统治阶级所高度重视,格物致知的哲学内涵在书籍设计上得到充分阐释,同时也呈现出文人的精神特质和内在情怀。古籍文献的整理和出版担当着复兴中华文化的重任,其书籍设计不仅在审美的艺术层面要与内容高度统一,承接起历史的文脉,同时还要传承中国传统古籍设计的美学,结合新兴的印刷工艺,体现出时代的符号语言与艺术特质,其核心精神就是文以载道的审美外化。

  我以《孤神独逸—丁敬涵捐赠马一浮先生书法集》书籍设计为例来阐述中国传统古籍设计美学的当代传承。马一浮先生(1883—1967),号湛翁,晚号蠲叟,浙江绍兴人,于中国古代哲学、文学、佛学、书法无不造诣精深,被儒学大师梁漱溟先生盛赞为“千年国粹,一代儒宗”。本书汇集了丁敬涵先生无偿捐赠给浙江大学的马一浮先生的全部书法作品和手稿。本书的书籍整体设计旨在传达马一浮先生博大精深的国学思想、丁敬涵先生及诸多同仁护佑圣贤之道的赤子之心,力求在审美的层面能与书稿表里如一,达到致良知的境界。



翟爱玲《孤神独逸—丁敬涵捐赠马一浮先生书法集》封面42.8×29.2厘米2017

  我在本书的封面设计上,首先传承了中国古籍从左至右的翻阅形式,这种形式有其深厚的哲学渊源。以竹木简为主的先秦时期因书籍材料—竹简的尺度及编连成册的方式经过千余年的传承而形成了稳定的视觉符号。而线装书封面设计中占据核心地位的书法题签的形式则融合了文人书法艺术的范式,成为书籍设计最为稳固的艺术形式,经过千余年的传承,一直延续至民国时期。签条的内容和书法艺术承载了书籍的核心精神和编撰者的情怀,是书籍灵魂的审美外化,是中华文化基因的延续。在古典的佛教文献和皇家的谱牒刊印设计中,信众出于经典文献的虔诚信奉或者帝王对于先祖至高无上的恭敬,签条通常以居中设计为主,呈现出庄严敬谨的书仪。本书的签条设计则传承了这种居中的签条布局的传统。本书宽约29.2厘米,高约42.8厘米,而签条宽约11.1厘米,高约33.3厘米,签条占据了书籍横向空间的三分之一强,占据版面纵向空间约五分之四。开阔的签条可使受众拥有最佳阅读空间,突显了书法之美,使观者可以轻松愉悦地欣赏题签内马一浮先生书法的内在意蕴。由于签条的渊源不仅来自于竹简的编连形式,同时越来越受到文人书法的影响,其在书籍设计的平面布局里保持着完全独立的空间层次。本书在藏青色的布面肌理的纸张之上单独粘贴白色签条也是传承了这种传统书籍刊刻中手工粘贴的方式。避免了机器直接印刷而导致的两重空间合二为一而带来的过于单调的特点。为了使受众感知这种亲和力,签条纸张选择了接近宣纸质感但厚度和韧性更强的特种纸,这不仅利用了工业时代机器印刷带来的大规模复制的便利性,柔韧性更强的纸张也克服了大开本尺度的书籍在传播过程易于损坏的弱点。

  书籍封面设计中标题的文字是书籍视觉的核心,其字体、布局、线条及笔墨所蕴含的气息决定了该书籍的艺术审美格调。在本书封面签条的设计上,由于本书开本的朗阔,签条的书法意味被大大强化。由于马一浮先生在书学领域孤神独逸、超凡脱俗,尤其在篆书上功力深厚,因此在字体的选择上首先考虑的就是选取先生最有代表性的书法来做字体的设计,这也与签条的形式相匹配。主题字体“孤神独逸”辑自马一浮的斗方篆书,因小篆书体文字独立性相对比较强,本设计将原始的斗方形制化用为纵向的签条,字与字之间的映带关系则做了调整,务求使其内在关系可以和谐统一。马一浮于书学造诣精深,钟鼎、篆、隶、行、楷、草无一不工。本书标题字“孤神独逸”取法秦代李斯的小篆,结体凝练,中宫紧收,笔画舒张,纵逸飞动,典雅肃穆,神明变化,不拘一格,同时左右相对对称,富有极强的韵律感。鉴于此字体的选择不仅可使书籍呈现出典雅庄重之气,同时签条的居中设计也最大程度地彰显了马一浮书法的高古俊逸之美,和书籍的内文相得益彰,旨在达到格物致知的哲学境界。同时签条之内原来隶属于书法条幅里的上下款内容则由“丁敬涵捐赠马一浮先生书法集”“浙江大学档案馆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的标志替代,这是书籍版式设计中偷梁换柱的法则,目的在于既保持了书法的章法形式,同时也将书籍出版必须要出现的文字做出合理地布局。不过,附属文字字体选用了方正字库中的宋体,以与马一浮的书法字体相区别。可见,中国书法因书家文化修养和书写习惯不同而形成的独具一格的艺术审美可以被化用到书籍设计之中。

  中国古籍设计讲究气韵生动,在书籍的设计中图与底形成的虚实关系尤为重要,是书籍审美气息的关键所在,对受众的阅读感受影响颇深。气的意蕴是其艺术哲学的核心命题,而虚实相生则是形成“气”的关键所在。本书的色彩设计选择藏青色有深刻的哲学渊源。五行配五色是中国古人关于宇宙恒常与色彩之间关系的哲学思辨,以东方青龙的标志色为方位色。孔子还将五德的“仁”和青色做了关联,给视觉方位色赋予了伦理道德的象征。该书藏青色底色的沉稳高古与白色签条的素雅沉静形成了色彩上的虚实对比关系,具有了理性与朴素的审美风格,这是第一层虚实对比的关系,突出了白色签条肃穆典雅的文人气质,与对于旨在传达马一浮深邃的哲学和文化思想的精神协调统一。白色签条之内,白色的底色和黑色的书法字体则又形成了第二层的虚实关系,白色为虚,黑色为实。宏观上不仅签条与底色之间、签条内部空间的文字与白色的纸张之间形成了虚实的对比关系,同时微观上签条之内的字内空间也形成了微妙的虚实对比关系。虚为静,实为动,静为阴,动为阳,层层递进的虚实空间变化形成了微妙的动静和阴阳变化的气韵之美。



翟爱玲《泰和宜山会语》封面21.7×15.5厘米2020

  《孤神独逸—丁敬涵捐赠马一浮先生书法集》的书籍设计探讨了当代书籍设计对中国古籍设计的审美传承。该书籍的设计用色所蕴含的仁爱的象征正与马一浮心怀天下的拳拳之心相辉映。大开本的选择与签条的居中设计形成的视觉张力也彰显出书籍所蕴含的海纳百川、气象万千的思想内涵。本书所呈现出的虚实相生、古朴肃穆、庄严敬谨的艺术风格与内文交相呼应、相得益彰,其“文质彬彬”的君子之风是其追求的精神境界。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