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结合用户对书籍封面的感知规律,探究视知觉原理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应用。甄选国内外艺术设计类书籍,借助眼动仪实验设备得到相关的热点图、轨迹图及焦点图,结合视知觉原理的性质和特点,探索用户的视觉偏好和视觉认知过程,思考其在书籍装帧中的设计思路,为书籍装帧的设计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关键词】视知觉原理;书籍装帧;封面设计;视觉偏好
伴随公众审美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在选择实体书时也越来越关注书籍的装帧设计,然而,传统的书籍装帧设计已经无法适应时代发展。通过对视知觉理论的研究,了解视知觉的形成与特征,探寻其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突破口,使书籍在满足阅读功能的同时,符合消费者心理方面的需求。文章通过探究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创新路径,对增强实体书籍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1]。
一、书籍装帧设计与视知觉原理的关联性分析
视知觉原理为书籍装帧设计及用户交互心理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为设计师提供了一个新的观察视角和设计新认知。视知觉原理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应用,主要是指以消费者的视知觉为基础,充分考虑其心理方面的需求,在书籍装帧设计中考虑人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使消费者和书籍产生共鸣。消费者的满意程度是实体书籍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视知觉通过对文字、图像的有效配置,吸引消费者的注意,使书籍装帧更加自然且印象深刻,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使当代书籍装帧设计更加符合消费者的观察习惯,从而带来更优质的交互效果与用户体验[2]。书籍装帧设计是消费者所能接收到的第一手信息,如果书籍的封面设计不足以引起消费者的兴趣,那么它在消费者的心目中将被大打折扣。因此,做好书籍装帧设计,才能更好地引起消费者的阅读兴趣,进而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促进实体书店的发展。
二、视知觉原理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应用实验研究
为了更加客观地探究视知觉原理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应用,按图1的实验步骤,筛选国内外6本艺术设计类书籍,采用眼动仪实验的方法对20名高校大学生进行测试,通过设备追踪用户视线,记录实验数据,采用定量方式分析书籍封面的文字、图形等元素对被试者视线焦点、视觉轨迹等的影响。

图1 眼动仪实验步骤图
根据实验结果,从以下三点进行分析:①书籍封面的简单与繁复。如图2的热点图所示,简化的封面相比复杂的封面更易抓住用户的视觉焦点,引导用户将视线聚焦于重要的信息,进而有利于增强对书籍的关注。如《极简包装》这本书的封面采用绳扣式的开合方式,促使读者与书籍互动,更加深刻地理解书籍内容,也增强了封面的影响力。②书籍封面的对称与变化。如图3的焦点图所示,被试者对书籍《DALI》封面中的图像区域关注较多,根据访谈数据补充,被试者普遍倾向于关注对称的图案,集中于对图像的差异性比较。书名是书籍外在形象的设计核心,承载着体现书籍品质和内涵的重要作用,因此,封面设计可以利用消费者心理变化及视线的移动关系,使书名、图案形成必要的联系,从而相互衬托。③书籍封面的单一与重复。被试者对文字信息的关注容易受到图片面积、图片构成形式、图文对比度的影响,例如《图样设计》的测试结果显示被试者对书名的关注度非常少。如图4的轨迹图所示,发现被试者的视线大都由图像转向文字,在访谈中80%的被试者表示采用重复构成手法的图片更能首先吸引视线,同时被试者也更容易被中心的图像所吸引,可见,图像信息在书籍封面设计中占据重要位置。

图2 热点图

图3 焦点图

图4 轨迹图
三、基于视知觉原理的书籍装帧设计思考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电子书籍越来越盛行,设计师应立足于消费者的视角,重新审视书籍装帧的设计。一方面充分考虑书籍开本方式的创新,另一方面重新思考书籍封面的设计,注重用户的视觉记忆及感受,即用户对书籍封面的视觉体验。同时,加强对视知觉原理的研究也有利于丰富和发展自身的设计能力,改善传统的设计观念,将与时俱进的设计观念运用到书籍装帧设计当中,从而促进书籍装帧设计的发展。
1.塑造封面视觉焦点
信息时代改变了用户对信息的处理方式,由此产生了新的行为模式,导致大脑的注意力、记忆力过于碎片化。因此,在海量的信息中,大脑也倾向于关注更加特别的事物。通过观察消费者的认知行为,发现图像信息更容易形成视觉焦点,然而书籍的标题也十分重要,是吸引读者关注的核心要素,如果设计师对繁复的设计把控不够精准,将会出现封面过分堆砌的设计漏洞,无法把握图像和文字之间的关系[3]。因此,合理地平衡文字信息、图片信息、封面风格之间的关系,把握用户集中关注的热点,适当概括视觉元素,减少干扰信息,才能更好地吸引消费者的视觉注意力。
2.构建视觉核心记忆点
在浏览书籍封面时,用户普遍运用大脑的感觉记忆和短时记忆。感觉记忆过程中的信息只能被保持约0.25〜2秒,如若未受到注意,记忆将会很快消失[4]。如图3焦点图中的书籍《DALI》,以达利的人像作为封面,被试者的关注点大都集中在眼睛和怪异的胡子上,即传达了书籍所要展现的主题,又使消费者对达利的核心特征记忆深刻。因此,在书籍装帧设计中应遵循用户的记忆认知规律,封面设计风格尽量特色鲜明,引起读者的注意,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达到构建核心记忆点的目的[5]。
3.强化视觉张力引发联想
阿恩海姆指出要深入研究视知觉,首先要从事物的“完形性”岀发,这是格式塔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一切组织原则都由它展开。格式塔心理学表示,任何“形”都是知觉进行积极组织后的结果,而并不是客体本身就存在的。这种完形心理学在绘画领域被广泛运用,在看到物体部分形态或特点的情况下,大脑就能立刻想象出物体的全貌。因此,在书籍装帧设计中要求设计师巧妙地进行封面构图,把握书籍封面设计的宏观方向,提取事物重要特征点,以塑造封面的视觉张力,达到引发消费者联想的效果。
4.注重视觉隐喻引导注意力
视觉隐喻作为广告设计中的一个常用技巧,和写作中的隐喻相似,既将一个概念比作另一个不相关的概念。通常使用世界上一些标志性人物、物体、思想等元素在广告中创造新的含义;或选择和主题有关联的视觉元素,重组次序,进行前后对比,以视觉隐喻的方式暗示封面主题,视觉隐喻设计时需要使消费者便于理解其中的内涵,不能太过隐晦。通常用户在观察一幅画或者一个物体时,能够通过视觉将其中的特殊点找出来。在艺术家埃舍尔的许多作品中都通过分割、对称、循环、连续等方法,将三维的物表现在二维平面上,构成相应的矛盾空间,通过独特的构图方式吸引消费者注意力。
四、结语
电子书对实体书籍的巨大冲击将引导设计师挖掘用户与书籍之间更深层次的联系,用户对书籍的需求也从追求质量的层面,上升到对书籍整体的视知觉感受层面,因此,需要设计师适当地融合心理学的知识和理论,提升实体书籍的价值。通过探索视知觉原理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运用,从视知觉原理中寻找突破口,了解大脑对视觉信息的感知规律,探索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创新途径,追求更为丰富的表现形式,使书籍更加符合用户的感官需求,为用户带来优质的交互体验,对促进实体书籍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龚理.“力”与平衡——浅析阿恩海姆视知觉理论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应用[D].陕西师范大学,2014.
[2]杨梅.李航.格式塔心理学视知觉原理在扁平化设计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2019,40(8):72-75.
[3]周睿.罗彬菲.“互联网+”背景下的学术期刊封面设计视觉体验探析[J].装饰,2016(03):85-87.
[4]马振玲.杨仲乐.感觉记忆信息的受控加工[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3):26-29.
[5]徐赫楠.格式塔心理学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理论价值[D].东北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