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把差错和问题消灭在成书之前

2021-06-22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梁雨聆(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出版集团)

  质量是图书的生命线。2019年,中宣部印发《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首次对出版物社会效益进行量化。该办法的出台把出版界对图书质量的重视程度提升到新高度,各出版单位也积极采取各项措施提高图书质量。近年来,笔者主要从事图书质量管理工作,在工作中深刻体会到加强印前检是提高图书质量的重要举措和关键环节。

  为什么要加强图书印前检?内容质量和编校质量是图书质量检查的重点,一般采取印前检和成书检两种方式进行。两种方式各有侧重,彼此互为补充,但无法替代:成书检是一种事后的补救措施,对于区分编辑人员和校对人员的工作责任,对不合格品相关责任人进行必要的惩罚,警示作用明显,但对于投入市场的图书质量于事无补。而印前检则具有提质、增效、止损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具体而言:

  可以避免造成负面影响。每年中宣部质检中心都会对成书质量抽检不合格的图书进行公示,不合格品无论通过何种方式被公之于众都会对出版单位甚至整个出版行业造成负面影响。通过严格的印前检,可以把质量问题消灭在成书之前,减少以至避免问题产品给图书出版单位带来的负面影响。

  避免造成经济损失。一旦发现成书的质量问题,出版单位需要立即将问题产品封存或销毁,如果已经发生了销售,还要穷尽各种手段召回,给出版单位造成很大损失。而如果在印前发现质量问题,不会产生印装、配送、上架、回收处理等方面的损失,节省了时间成本,提高了成本产出效率。

  避免误导读者。图书作为精神文化产品的属性,决定了其内容低劣对读者误导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即使不合格品被及时发现和召回,这种误导的影响也是无法消除的。

  印前检重点检查哪些图书?一些出版单位由于质检力量不足等原因还不能实现印前检品种全覆盖。因此,必须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优先保障各类重点产品的印前检。笔者以为,还不能做到印前检全覆盖的出版单位,应确保对以下产品进行印前检。

  列入国家重大出版项目的图书和本社重点图书。如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主题出版等方面的图书,在适当增加审校次数的基础上,必须进行印前检。否则,一旦出现质量问题,轻则项目不能如期结项,已经资助的资金可能被收回,重则对出版单位追加处罚,列入相关项目的黑名单。以笔者所在的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入选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的“中国收入分配与劳动力市场研究”系列丛书为例,我们对其所含的12卷图书全部进行了印前检,在确保书稿质量全部达到优良等级标准后才准予付印,这为项目的顺利结项提供了保障。

  重要学术著作。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对重点学术著作都要进行印前检,以避免因图书质量问题造成负面的社会影响。如前两年一本关于社保精算的学术著作,作者通篇从自己认识的角度,也可能是为了吸引读者眼球,片面夸大今后若干年后我国社保基金的缺口,我们在印前检中发现该问题后,立即会同有关专家与作者沟通,对书稿中的一些提法进行了修改,在业内产生了较好的正面影响。

  普法和政策解读类图书。一定意义上,这类图书是读者的行为指南,一方面要求对法律和政策的解释权威、准确;另一方面,要尽量用老百姓看得懂的语言,最好是用老百姓平常使用的语言来表述。这类图书一旦发生差错,甚至会成为违法犯罪的理由。所以,对于这类图书,也必须质检全书。

  印前检主要关注的方面。是否存在导向性错误。如是否存在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符的内容,是否存在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利于民族团结,不利于社会稳定的内容。导向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重要政治问题、政治概念的提法与中央或新华社的提法不一致。二是诋毁和攻击革命导师及其思想和著作。三是抹黑中国革命史、抹黑共和国历史。四是诋毁改革开放。五是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六是贬低中国和中国人。七是宣传封建迷信或者评论宗教孰优孰劣。

  是否存在违反保密纪律的内容。如是否引用了涉密文件;是否引用了尚未公开发布的资料、数据;是否引用了尚在酝酿或征求意见阶段的文件,也包括引用的重要文件、资料、数据等是否准确无误。

  是否存在知识性错误。书稿中是否使用了旧的标准、规范;是否引用了陈旧的数据和过时的理论观点;是否存在概念错误、原理错误、表述不符合科学实际等;是否引用了已经废止的名词、术语等;观点、提法和数据是否前后文一致。

  印前检主要检查书稿的哪些部分?前后辅文。辅文不是正文,但在一本图书中的作用往往比正文还要重要。所以,印前检中对于前言、序言、导言、后记等要予以重点关注,一方面要检查相关内容与正文是否一致,更重要的是要检查辅文的观点是否正确。

  封面、封底、扉页、版权页、书脊。这些部分往往是读者最初关注或重点关注的,一旦存在错误,会大大降低读者的阅读愿望和阅读体验。除此之外,还要检查丛书名、主书名、副书名、作者、著作方式、国籍、出版社名称等信息是否准确,前后一致;书名拼音的拼写是否规范、无误。

  重点章节。当然,质量检查人员首先要搞清楚哪些部分是一本书的重点章节,这方面可以和作者、编辑进行沟通,搞清楚哪些部分是一本书的重点。除此之外,也可以听取作者和编辑的意见,了解他们在写作和编辑过程中,哪些部分是比较吃力的,他们希望重点检查哪些部分。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