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俊智(人民出版社编审)
毛泽民(1896—1943),字润莲,毛泽东之弟。1925年冬,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刚刚结束学业的毛泽民,就奉党组织之命赶到上海,投身于党的出版事业。
早在1924年5月,中共中央成立出版部,张伯简担任首任书记,领导过上海书店的工作。1925年1月,中央出版部更名为中央发行部。同年秋,张伯简调任广东,中央秘书长王若飞兼任中央发行部部长。五卅运动爆发后,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进入高潮,革命出版物的读者范围和需求也日渐扩大。为加强上海书店的力量,中央决定调毛泽民出任中央发行部经理,主要负责上海书店的秘密发行工作。就这样,毛泽民来到了上海。他化名杨杰,公开身份是印刷厂老板。
毛泽民首要的工作是搞好上海书店的各项经营。他在上海书店内部进行调整,分门别类地建立发行系统。他还从湖南党组织中选拔一批优秀年轻党团员充实到上海书店的发行人员当中。这批青年党团员能吃苦,革命热情高。不到半年,书店的发行量增长一倍多。
据毛泽民夫人钱希均回忆,毛泽民接手中央发行部的时候,经济上比较紧张。中央拨给《向导》每月60元广告费,而《向导》每月在《申报》《新闻报》《民国日报》三报的广告费就要72元。毛泽民努力扩大发行,使《向导》迅速发行到8万份,由中央发行部直接印发的就有4万份,《共产主义ABC》在半年之内就销售3万余册。
毛泽民主持上海书店发行业务,经常在全国奔波,来往于上海书店在武汉、广州、长沙、宁波、青岛、重庆等地的发行网点,巩固和发展了上海书店的这些分支机构,对扩大发行有很大帮助。
1926年年初,上海书店被查封后,毛泽民奉命留守上海,坚持党的地下出版工作。随着革命形势的高涨,秘密订购革命书刊的读者越来越多。扩大出版书刊就需要前期预付大笔的印刷费,毛泽民就向总书记陈独秀借钱。陈独秀回答:没有钱可借,自己去想办法。毛泽民的公开身份是印刷厂杨老板,于是他就利用自己的身份向同乡、朋友、熟人借钱。他还找一家小厂子代为装订图书。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毛泽民根据党中央的指示,乘船离开上海奔赴武汉,短暂担任过《汉口民国日报》总经理。不久,汪精卫在武汉分共。毛泽民离开武汉,回到家乡。
1927年11月,毛泽民奉命二次回到上海,仍担任发行部经理。他经常往来于中央发行部机关和党领导下的上海协盛印刷所之间,组织地下的出版发行活动,从排版、校对、铅印,到购买纸张等等,他亲力亲为。1928年四五月间的一天,反动密探发现了协盛印刷所正在印刷的党的宣传品,随即严密封锁了弄堂口。毛泽民正在厂子里,他装作是商人,巧妙应对,机敏脱身。
鉴于党在上海的出版活动已经暴露,1929年春,毛泽民又一次撤离上海,奉周恩来之命转移到天津开办印刷厂。他组织人力把上海的印刷机器设备秘密打好包,伪装成别的货物,通过轮船运抵天津。他在顺直省委的帮助下,在原英租界广东道找到一座洋楼,创办华新印刷公司,继续从事出版活动。他在楼下出售发票、请柬之类的印刷品作掩护,楼上继续从事党的内部读物、文件、传单,以及河北省委主办的《北方红旗》等刊物的印刷工作,有时还翻印些马列书籍。就这样历尽艰辛在天津坚持了两年多,为在北方传播革命火种作出了贡献。
1931年1月,毛泽民奉命第三次回到上海。这时上海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到处是一片白色恐怖。毛泽民以开设“天生祥酒行”为名,为恢复党的秘密组织和重建印刷厂而日夜奔走。4月,顾顺章叛变,党中央紧急通知毛泽民撤离上海去香港,并经香港前往江西。1931年深秋,毛泽民辗转进入瑞金中央苏区,就此结束了这段从事党的地下出版工作的惊险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