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说说“文学期刊的式微”

2014-05-15 来源:甘肃日报 作者:包光潜

  文学期刊的式微,已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地方的文学期刊。但静观细想,作为文学期刊本身的生存,并非那么悲观。我认为,文学期刊的式微,只是一种现象,并不是残酷的现实。因为中国各级文联或作协主办的文学期刊,基本上是不走市场的。也就是说,它们靠政府财政养活,而且许多期刊活得还比较滋润,只是没有产生比较多的精品而已。

  作为地方文学期刊,曾有两个使命:一是培养地方文学人才,二是繁荣地方文学事业。过去的几十年,这两个使命都完成得比较好,也确实产生过不少的文学精品。毋庸置疑,经济繁荣之后的中国,地方文学期刊的两个使命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真正的文学人才,有不少从它的摇篮边擦身而过,似乎沃土与牛奶都与他们无关。因此,他们也就没有必须回报地方文学事业的心理压力,更没有感恩的心理与行动,甚至“客大欺店”,甚至有人根本上就不承认自己是个什么作家或诗人,弄得地方作协十分尴尬。因此,地方文学期刊虽然活着,而且也不欠滋润,但毕竟没有了过去的那种人气,即繁荣昌盛的景象。

  我认为文学期刊式微的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经济大潮的冲击,人们阅读的品位越来越宽泛,快餐式阅读很大程度上替代了慢阅读与深阅读,甚至出现一些人不阅读文学期刊,连看一眼都觉得头痛的情况。他们认为文学是没有用的东西,既不能像1980年代那样给人带来盛名兼有不错的饭局,也不能像当下的影视剧那样给人名利双收。到地方新华书店走一走,你就知道,养生、美食、育儿书籍,以及教科书和学生辅导用书等书柜前人比较多,而文学书柜几乎无人问津,更不要说阅读文学期刊了。

  二是网络阅读的冲击,这也是不争的现实。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放弃了纸质阅读,而进入网络屏幕阅读,包括电脑、手机等。这种阅读方式快捷、方便、随意,还可以读到一些感兴趣的话题,来得快,又新鲜,对口味,就像喝热牛奶。可以肯定地说,网络阅读的冲击只会越来越大,不会减弱。文学期刊只能成为极少数人阅读的种类。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屏幕阅读往往带有欺骗性很强的表象,更多的人打开屏幕,不是阅读,而是玩游戏,聊QQ,或自拍。

  三是文学期刊的圈子化、官场化越来越明显,或者说一直就是这样。越来越多的文学人,放弃了对文学期刊的追求,失去了对文学期刊的那种神圣感——望着光彩照人的地方文学期刊,许多人没了创作的激情或阅读的快感。

  我认为,如果不放下架子,如果还端坐在主席台上,当下的文学期刊虽然不会立即死掉,但必然瘫痪。这并非耸人听闻,现实已经给了我们答案,这个答案越来越明朗。毫不掩饰地说,我本人曾经是个文学期刊的狂热阅读者,家里收藏的书籍至少有三分之一是文学期刊。但近些年来,我却越来越喜欢阅读历史、文化、知识类书籍,而很少购买或订阅文学期刊,也很少阅读文学期刊了。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