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锡市一中,一本名为《Newland》的杂志风靡校园。这是该校学生自己编辑、出版、发行的双语期刊,其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富有品味和内涵,因而备受同学们关注。马上新一期的杂志又要“出炉”了,昨天社长赵志骅正在和印刷厂做最后的沟通,表示发行量将超过2000册。这本由学生通过市场化运作自办的校园杂志已然成为市一中的一大品牌。
校园杂志连家长也抢着要
“我想要加入你们杂志社,我会的东西很多的,我工作积极主动,英语好,文笔也不差,你们让我加入吧,我一定能做好的!”每年社团迎新时,《Newland》杂志社总是最受欢迎。经过5年时间,从一个默默无名只有十几人的年轻社团成长为一个全校瞩目,拥有上百名成员的大社团,《Newland》杂志社有不少“秘诀”。
在编辑强潇瑜看来,一本杂志的成功取决于内容能否吸引人。“我们每一期都会想一个主题,比如上一期是关于成人仪式的,我们的主题就定为‘琥珀光年’,里面的征文、电影、漫画以及音乐的推荐也都是和成长有关的。”
记者翻了一下最近几期杂志,发现这是一本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色彩绚丽、制作精良的校园期刊。除了杂志社成员采写的校园新闻,在同学中征集来的美文、摄影和绘画创作,以及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影视、音乐赏析等内容外,每一期还都设立了一个讨论话题,专门针对社会和国际上的热点,发动同学们踊跃参与。即将投放的一期就涉及到了马航事件,详细介绍了前因后果,还附有多篇评论,表达了同学们的观点与见解,这也代表着该本杂志有它深层次的精神内涵。
据了解,《Newland》 杂志每一期发行量约2000册,各个班级学生几乎人手一本。在辅仁中学、大桥中学等兄弟学校进行宣讲和发放时,也有部分学生对杂志社产生浓厚兴趣,通过网络参与到社团的活动及杂志的制作中。
不光如此,连家长们也不停地打听可以上哪儿领取。家长顾国新说,每次看到这本杂志,心中就很感动,仿佛看到一个个活力四射的青年在跟自己分享他们的生活和思考。“我想有一天,孩子们会感谢能有《Newland》 的这份经历。”
第一笔广告费拉回3000多元
这个校园杂志社有着明确的分工。活动部负责社团活动的筹划和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工作;信息部负责采访及提供原创的各类稿件;编辑部是社团的核心,也是英语能力最强的部门,担任所有稿件的审核以及排版、印刷;外联部在各种活动中负责宣传和海报制作,以及承担拉赞助从而取得办刊资金的任务。
“策划、采写、校对、印刷可以学生自己说了算,但拉广告就不一样了,真是一场互相妥协的拉锯战。”外联部成员马斯葭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出去拉赞助的情景。当时她在网上搜索了某英语培训机构的电话,约好时间便直接“杀”上门面谈,详细讲述了在一中制作并出版杂志的计划。对方一开始加了不少额外条件,比如要求学生发放传单等,马斯葭予以拒绝,并与对方三番两次论价后,终于敲定了两个版面的广告,她的第一笔赞助拉回了3200元。
如今,杂志社有五六个长期合作的稳定客户,每一期杂志有4—5个版面的广告,费用加起来约8000元,正好抵消制作和发行成本,有时略有盈余,就被用作活动基金。
“与学校的众多社团一样,校方不给经费,放手让我们自己运作,杂志经营完全是自负盈亏。”社长赵志骅说,起初经验不足的同学们都胆怯于与外界交流,也不知从何下手才能拉到赞助。通过一次次的磨练,大家提高了与人沟通的技巧,这对将来的职场会非常有帮助。
将《Newland》开垦成一中品牌
记者了解到,出版一期杂志要花费一两个月,曾有家长质疑过这会给孩子的学习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针对这样的情况,同学们在杂志社的鼓舞下,不仅埋头苦干,还空出了更多时间放在学业上。一名成员也因此在一个学期内由班里二十几名一下进步到了前五名。就这样,家长的疑虑打消了,杂志社也办得更加顺利了。
“其实,我们的英语写作能力正是在办杂志的过程中锻炼出来的。”学生顾一帆说,由于是国际班创办的双语杂志,同学们需要对部分文章进行中英文翻译,有时还会创作英文诗歌,真正做到了学习活动两不误。有外国友人来校交流时,同学们也会将杂志作为礼物相赠,因而杂志内容非常注重与国际接轨。
“这是一片完完全全由学生自己开辟、自己耕种的‘Newland’,他们从中收获了激情、肯定、乐趣和方向。”国际部主任陈博表示,学生自办杂志不仅考验了他们的组织能力、公关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也是提供了一个表现自我、展现青春的舞台,代表的是一中的校园文化和校园品牌。
商报记者/陈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