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回归理想主义——《理想在潮头:给青年编辑》评介

2021-05-17 来源:《出版与印刷》
  【作 者】李思琦: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摘 要】《理想在潮头:给青年编辑》是陈昕写给青年编辑的理想之书。他以自己的职业经验,教授青年编辑从业之道;以企业家的高度,从经济学和产业角度分析我国出版转型和文化创新等问题,拓宽了青年编辑视野。该书不仅是个人经历的回顾和思想总结,还梳理了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出版业发展脉络,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关键词】出版价值观;编辑传统;出版经济学;出版转型;出版改革;文化创新

  改革潮流滚滚向前,出版产业的变革已经来临,面对时代关口对出版人的考验,身处潮头的青年编辑应当秉持怎样的理想,对出版行业又该有怎样的认识?

  面对这样的困惑,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2月出版了《理想在潮头:给青年编辑》(简称《理想在潮头》),作者陈昕是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原党委书记、总裁,知名出版理论家。这本20万字的图书汇编自作者过往的论著,全书分为两个部分,上半部分记录了作者出版生涯的重要时刻和重要事件,下半部分是作者有关编辑出版工作的思想精华。书中无论是作者个人的奋斗足迹,还是关于出版工作的研究成果,对青年编辑业务水平和思想认识的提升都有所裨益。

  一、 从理想主义看出版事业

  1. 巢峰悖论与陈昕之问


  1989年巢峰先生提出了“出版界的二律背反现象”,即就现行政策而论,一方面强调为人民服务,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另一方面在出版经济体制上又套用工业系统的模式,以利润为指标,“政治导向与机制导向背道而驰,有对立而无统一”。[1]巢峰悖论揭示了我国出版业存在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此后出版界虽统一了思想,但二者的矛盾在出版业转企改制和股改上市过程中再次变得尖锐。这便有了后来的陈昕之问:为什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关系上的偏差会反复出现?

  “双效”之间矛盾的解决是检验出版改革成果的试金石,作者思考后将这一矛盾的解决之法落在了“出版价值观”上。值得注意的是,作者的出版价值观并非特指某一本书所传达的价值观,而是强调整个出版企业的价值取向,为了阐明此观点,作者在书中列举了苏尔坎普出版社(Suhrkamp Verlag)的例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思想界一片昏暗。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苏尔坎普出版社倾全社之力推出“彩虹计划”,以赤橙黄绿青蓝紫7种颜色标识7个书系,分门别类地介绍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重建德国的文化大厦。如今苏尔坎普出版社已成为德国最重要的出版社之一。作者借此提出“只有解决了出版价值观上的根本问题,我们才能够摆脱金钱、利润、资本的束缚”[2],出版业不同于其他行业,面对利益为上的趋势,我们要在正确的出版价值观引导下探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让理想主义照进现实。作者的“出版价值观”之说引人深思。

  2. 回归编辑的传统

  随着出版业进入资本时代,编辑队伍中涌现出一批经营型编辑,与此同时,泛娱乐化又导致传统编辑观的失落。面对浮躁的现状,作者开始着力帮助青年编辑找回编辑的传统。职业理想高远,学术造诣精深,编辑功底扎实,作者对这一编辑传统的呼唤来源于他自身的从业经历。1977年作者从部队复员后,被分配到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工作。上海是中国近现代出版的发祥地,这里仍保留着老一辈出版家的传统和风骨,出版界前辈的智慧和胆识鼓舞着作者,更引导着作者。他在书中“信念之源”一章详细介绍了老出版家们的事迹:汪道涵先生的学贯中西、高瞻远瞩,夏征农先生的坚守真理、坚持原则,王元化先生的执着、虔诚、热忱,宋木文先生勇于承担的胆气和强烈的使命感,等等。作者将出版大家的故事娓娓道来,以真实的事迹展示传统编辑的作风,让青年编辑读到此处,能深切体悟到老一辈编辑家、出版家的风骨与气魄。

  作者对编辑传统的呼唤,也源自其40年的出版经历。作者在书中详细记叙了其策划、编辑“当代学术思潮译丛”“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市场经济学普及丛书”“世纪人文系列丛书”等的过程,这些对现代中国精神品格的塑造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丛书,映照着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思想文化的发展路径。从这个角度看,《理想在潮头》这本书不再仅仅是个人经历的回顾和思想总结,在某种意义上,它还梳理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出版业的发展脉络,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二、 从经济学看出版转型

  《理想在潮头》的作者陈昕既是一位出版家,也是一位出版经济学家,因此他在研究出版业时就有了更加多元的视角。他既可以向下挖掘,沉潜出版;也可以跳出桎梏,从经济学角度对出版现象进行理性分析。例如作者在分析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竞争时,就没有陷入窠臼,只关注二者在复制技术、阅读方式上的博弈,而是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观察。他认为数字出版之所以处于优势地位,并逐步呈现出替代趋势,原因在于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的边际成本不同。数字出版的边际成本会随着销售数量的增加趋向零值,而对传统出版而言,纸质书的平均生产成本虽然随着销售数量的增加逐渐下降,但边际成本是一个大于零的绝对值。由此作者得出结论,传统出版应该致力于“牢牢把握出版业内容提供的核心功能”[3]232,深度开发内容资源,以数字技术重构出版产业链,以互联网思维改造出版业务流程,从而推动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融合发展。

  作者将传统出版数字化转型的期待放在了人工智能上,他介绍了图灵奖得主费吉鲍姆(Edward A. Feigenbaum)和专栏作家麦考黛克(Pamela McCorduck)合著的《第五代:人工智能与日本计算机对世界的挑战》中所描述的“专家系统”。“专家系统”是一种计算机程序,它能帮助出版业搭建知识库,依托“专家系统”,计算机可以通过“深度学习”获得知识,从而帮助出版业掌握海量的知识信息。从这个角度看,人工智能就是帮助出版业“牢牢把握出版业内容提供的核心功能”的利器。

  然而遗憾的是,目前许多出版企业更关注人工智能对数字出版流程的再造,而对人工智能的本质——知识信息处理仍缺乏理解,对建立“专家系统”和知识库的意义也认识不足。《理想在潮头》中对人工智能本质的深刻阐述,在提升青年编辑对出版业转型的理解和认知的同时,也试图唤起业内对人工智能真正价值的重视。

  作者将全球数字出版的商业模式分为三种:网络营销、网络运营、网络营销+网络运营。这一研究可以帮助国内出版业判断当前所处的模式,以及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目前来看,国内的数字出版要平衡营销和运营的关系,关注网络运营,深入研究专业知识库,运用人工智能的理念和技术提升知识信息处理的能力,才能真正推进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

  三、 从产业角度看文化创新

  《理想在潮头》的作者陈昕善于将出版引入历史的维度,当一件事反复出现,就会引起他足够的重视。他在书中写自己早期与国外传媒集团谈合作时,外方均一致表示要尊重中国的文化传统和意识形态,这引起了他的思考:为什么他们的愿望会如此一致,事情真的如此吗?

  作者对此进行研究后发现,文化是一个特殊的产业,与国家的文化认同问题密切相关,而由于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开始采取文化保护主义政策,因此当他们在向外扩张时就常会遇到文化保护的壁垒,这迫使他们不得不说出同样的话。同时作者还发现,发达国家不仅实施文化保护主义,还非常注重发掘民族文化的创新能力。作为出版企业家,作者在书中从产业的角度带领读者分析了“文化创新”的价值。从文化产业的角度,他提出了“出版业的三个维度”:内容、技术和资本,而文化创新应当在内容和技术两个维度上发挥不同的作用,体现不同的价值,相辅相成,在这个过程中,资本将成为重要推动力,因此我们还需兼顾对资本的驾驭能力。

  出版界面对文化创新的命题时,产生了“拿来主义”的声音。从产业角度出发,作者认为“拿来主义”虽然短期内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但如果不下功夫培养本民族的文化创新能力,将可能导致文化产业长期发展乏力。而我们对文化创新的强调,不是要把文化创作的成果放于书斋,而是要把“文化创造的成果通过不同的方式,直接地、间接地同产业发展结合起来”[3]329,这样才会真正推动文化生产力的提高。

  作者站在产业的高度,看到了文化创新的核心价值,但他真正关心的还是青年编辑身为文化工作者的使命:致力于文化创新,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软实力。作者从理想主义出发,延伸到经济学和文化产业,最后回归理想主义,他对出版业的研究成果值得青年编辑再阅读、再思考、再揣摩。

  四、 结语

  《理想在潮头》是陈昕写给青年编辑的理想之书。青年编辑刚刚入行,会面临很多困惑,作者以自己的工作经验为依据,在书中一一解惑,为青年编辑传授从业之道。作者在书中还写了出版企业管理之术,他从一位企业家的高度,引领青年编辑在面对纷繁复杂的出版转型问题时,能用更多元的角度去思考破解之道。更难得的是,作者所书写的与改革开放紧密相连的工作经历,还可以帮助青年编辑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出版业复杂的发展进程。

  当然,由于这部汇编作品中收录的文章有一定时间跨度,书中有少许重复叙述之处,但瑕不掩瑜,书中所倡导的理想主义情怀以及现实导向,将有助于青年编辑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正确的出版观,并且引导青年编辑重塑内化于编辑传统中的工匠精神。投身出版,无问西东,这正是作者对青年编辑的殷切期盼。

  参考文献

  [1]巢峰.出版论稿:增补本[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2]陈昕.我的出版观[N].中华读书报,2017-11-08(6).

  [3]陈昕.理想在潮头:给青年编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