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新闻评论新媒体转型,先转“三态”2015-06-05 来源:人民网研究院 张春贵
随着媒介融合时代的来临,传统主流媒体的新闻评论,如何适应新媒体的传播形态,在移动化、碎片化的网络空间中生存、发展,以完成舆论引导的功能,是摆在许多传统主流媒体评论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题。 很多传统媒体的做法是,把传统媒体的评论略作修改就直接发布在新媒体官方账号上,结果发现这样做根本没有效果,一如泥牛入海。很多人断定,传统媒体根本不可能到自媒体上去做新闻评论。 但也有一些传统主流媒体的评论账号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如《侠客岛》《团结湖参考》等。不仅吸引到足够数量的粉丝,还发挥了传统媒体所不能做到的舆论引导作用。 传统媒体新闻评论的新媒体转型,必须经历彻底的思维转变;要了解新媒体网络空间的特性,对症下药才能有所作为。那么,传统媒体评论转型的真正的困难是什么? 一是不了解新媒体读者的习性。 新媒体上的读者以年轻人居多。他们思维敏捷,蔑视权威;生长于网络空间,有自己的话语体系和语言风格。是否接受一个微信、微博公号或客户端,他们在乎的是好不好玩,而不在乎背后的权威来源。他们喜欢机智、幽默的文字,而不喜欢一本正经、长篇大论的说理。 习惯了高高在上的传统媒体评论,是否愿意适应“社交一代”人的阅读习惯呢? 二是不了解新媒体传播的机理。 新媒体传播是爆发式传播(或称病毒式传播、链式扩播)。一旦找到爆发点,账号就会一夜爆红。如《团结湖参考》,抓住了周永康案件公布的敏感时间点,连续发表三篇评论(人称“蔡三篇”:《周永康落马,从暗号到信号》《后周时代的九大猜想》《乐观改变中国》),引爆了舆论场。之前其微信粉丝才2千多点,三篇文章发布之后,三、四天之内粉丝涨到9万,成为传统媒体评论转型的一个标志。 大量传统媒体的评论账号,不了解新媒体传播机理,仍在用传统思路辛苦“耕耘”,不免淹没于数以百万计的账号中。 三是不了解新媒体生产的流程。 在传统媒体,评论作者只要写完了文章交给编辑,就算是完成了。在深度社交化的新媒体上,作品实际上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完成的。写完、发布只是第一道工序,发布之后的阅读、评论、转发,才是真正的生产。因此,在写作之初,作者就要考虑好,如何说动用户转发? 四是难以把握新媒体舆论话语的尺度。 现在,网络空间的言论尺度是很大的。在传统媒体上不能说的事、不敢说的话,在网络空间早就是波澜不惊了。传统媒体评论到了网络空间,如果不能放开尺度,那么就会在言论市场上沦为平庸;如果尺度过大,动辄被删除、封号,也会影响自己的形象。如何把握好这个度,也是需要新媒体运营者格外用心的。 这四个门槛,是绝大多数从传统媒体转过来做新媒体的人没有意识到、或意识到了但没有解决好的。因为解决不好,90%的人在新媒体做评论意义不大。 引导新媒体空间的舆论,新闻评论是最为直接和有效的形式;而且人们也需要评论的指导,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意见领袖、微博大V。新媒体舆论场上,新闻评论仍然大有可为。 但传统媒体的新闻评论要想在新媒体空间站稳脚跟,先要实现心态、姿态和语态的转型。 一是心态要转变。 在自媒体空间,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任何人都不能高高在上;无论发表什么样的言论,希望别人接受,都要“以理服人”,以自己的独特风格、魅力吸引人。无论一个公众号背靠多么大的权威、有多么深厚的背景,吸引力不够,就干不过读者的食指。 因此,到新媒体平台做评论,首先心态要转变,要放下身段,不要再“端着”。要主动揣摩读者的心理,抓住受众的痛点、痒处,甚至动用一些小技巧来吸引用户。 二是姿态要转变。 中国的写作者一向有“代圣人立言”的传统;以往的新闻评论,也是强调代表报社机构、代表组织、代表公理正义说话,不允许个人在文章中“出场”,以保证公正、客观、理性。 文章高大上,作者不出场,没有体温、没有情感、没有情怀,这在新媒体上完全行不通。新媒体上,人们喜欢的是有个性的文章,喜欢个人姿态、立场大过权威;可以允许作者有错误,但不可以没风格。非人格化的、滴水不漏、四平八稳的评论,根本不可能存活下去。 我们看《侠客岛》微信公号。这本是人民日报海外版的一批年轻作者搞起来的。但在最初的时候,他们并没有显示自己的背景,而把自己虚拟成一群侠客,故作神秘,吸引大批粉丝。又如《团结湖参考》,最初的一段时间,是蔡方华一个人在打理。他毫不避讳地以个人的身段出场,大打情怀牌,所见所思、所喜所忧,皆写入文中。大受欢迎。 其实以这样的姿态出场,对于评论作者也是一种解脱。以机构、组织的身份,往往对很多热点事件不方便及时、深入地点评,而新媒体时代的人们太需要“指导”了。以个人身份出场,反倒是方便多了。 三是语态要转变。 转变语态是指文章写法要改变。 不要过度论证。传统媒体新闻评论讲究逻辑严密、论证充分。但在新媒体空间、在碎片化阅读的环境下,过度论证反而是有害的。在新媒体平台,关键是要有明确的立场,要通过不断宣示、渲染自己的立场,获得粉丝的支持。至于论证,相信读者会“脑补”的:懂你的人,一点就懂;不懂你的,说破大天也不会懂的。 一定要有情怀。在网络空间,情怀是个永远有效的通行证。只要有情怀,再滥的文字都会畅销,否则“是中国人都转”这样的东西早就绝迹了。 又如中国地震台网速报的微博,在5月11日晚发布一条内容极其简单的感慨:“七年了……”。第二天早上,博主发现,此条微博有5万多次转发,9000多次评论,7000多个赞,阅读量超过了1500万。 正是这一点情怀,胜过多少篇缅怀文章!情怀,在促使读者做下一个动作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要有个好名字!如果说在传统媒体上,好名字占到50%的分量的话,那么在自媒体中这个比例就可能占到90%。 在传统媒体,标题和内容是一起呈现的;标题起得不好,若内容好,尚有可能挽回一些。但在新媒体上,如果标题不能吸引读者点开,内容再好也白搭。 相反,如果读者被一个吸引人的标题忽悠一把,会不会生气呢?例如,有这样一个标题:“你为什么不能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点进去只看到俩字:“没钱”。读者会不会勃然大怒?至少笔者读后,反而为作者的机智莞尔一笑。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