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探究科技文稿编辑加工的“度”

2021-03-25 来源:《传播力研究》
  【作 者】李晓波:区机械工业出版社

  【摘 要】本文基于分析科技文稿编辑加工的“度”,首先分析出编辑加工的目的及步骤,对编辑加工人员的要求主要分为四个方面:鉴识文稿的能力,与作者交流能力,专业的技术知识与学习能力,编辑加工人员的责任意识;其次分析出科技文稿编辑加工程度的划分和科技文稿编辑加工中出现的问题;最后分析出把握科技文稿编辑加工的“度”,从而提高科技文稿的质量。

  【关键词】科技文稿;编辑加工;编辑加工的“度”

  编辑加工为编辑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对提高期刊的质量有重要作用。对于科技文稿编辑加工的“度”,取决于作者、编辑的风格,编辑的专业能力。高质量的编辑加工能够提升科技文稿的质量。

  一、编辑加工的目的及步骤

  编辑加工就是按照出版要求对文稿进行查漏补缺、消除差错、对引文进行核对等内容,发现文稿当中的不正确内容,进行修改调整,从而提高文稿的整体质量,为文稿的校对、排版提供便利,使文稿达到可以出版的要求。

  编辑加工的步骤可先通过对科技文稿内容方面的编辑加工,在对科技文稿形式方面进行编辑加工,最后对科技文稿进行技术性的编辑加工。

  二、编辑加工人员的要求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对编辑加工人员的综合要求逐渐提高,传统的编辑加工人员需要学习更多的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一)鉴识文稿的能力

  一般可以进入到编辑加工步骤的文稿都是通过审稿人员确认,能够刊登的文稿。但有时可能会由于审稿人员的疏漏或遇到文稿出现科学性或学术性的问题,因此编辑加工人员需要具备鉴识稿件的能力,以免将问题文稿刊登出来,在多数情况下很少会出现这种疏漏。偶尔有些文稿整体内容没有任何纰漏,只是部分内容表述不清或重要内容不多加以叙述一笔带过,出现大篇幅与科技文稿的核心无关的段落,基于此种情况编辑加工人员,应准确提出建议,使作者能够准确修改文稿中的问题,以此保证编辑加工过的文稿内容条理清晰、论述观点合理准确等。

  (二)与作者交流能力

  因为在进行编辑加工的过程中,编辑加工人员常常会发现文稿中的很多问题,需要与作者进行交流,来确保文稿内容的准确性。所以,编辑加工人员与作者相互交流的能力就变得尤为重要,在编辑加工人员在对作者提出文稿内容的问题时,应简单明了、通俗易懂使作者能够了解问题所在,从而进行修正,如担心与文稿作者交流过程中出现歧义,可以与文稿作者详细说明问题。如果编辑加工人员能够为作者提出具体问题的修改建议或想法,就能够使作者更加清晰明了的知道自己文稿中出现的问题是什么。因此,编辑加工人员在进行工作时要不断总结自己或他人的正确经验,加强与作者之间的交流,提高与作者的交流能力,以此来保证在编辑加工过程文稿修正的质量。

  (三)专业技术知识及与学习能力

  由于科技文稿的编辑加工会涉及到不同的领域、不同的方向。所以对编辑加工人员的专业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了解的要求很高。随着信息时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对编辑加工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传统的编辑加工人员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必须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来适应社会的发展。编辑加工人员要充分利用自身了解的科学知识,自身的专业技术知识,对科技文稿进行阅读,准确地归纳总结出科技文稿中的中心内容是什么,文稿的语言、格式是否规范合理等,将科技文稿进行整理,修正差错,以此来使科技文稿达到出版的要求。所以这就需要要求编辑加工人员能够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以及综合素质,达到学者要求,实现编辑加工人员的学者化。

  编辑加工人员还要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在进行科技文稿编辑加工时不断学习相关的科技知识,归纳总结经验,为以后科技文稿编辑加工或其他文稿编辑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四)编辑加工人员的责任意识

  编辑加工人员还有另一称呼就是责任编辑,责任编辑主要负责从专业的角度对文稿进行审查,把好文稿的政治关、文字关等方面,所以对编辑加工人员的责任意识要求较高。编辑责任意识是指编辑加工人员对自己所从事职业能够具有社会责任感,对提高科技文稿的质量起着关键性作用。

  三、科技文稿编辑加工程度的划分

  (一)浅度编辑加工


  浅度编辑加工就是根据要求对文稿进行快速加工,必须改的地方一定改好,改正错别字、修改标点符号、引文进行核对等内容,通常浅加工编辑速度快,但质量不高,多出现在新手编辑或工作量过多的编辑。

  (二)适度编辑加工

  适度编辑加工就是从开头到结尾都根据要求逐字逐句的进行阅读,不必改的地方就不改。适度编辑加工主要侧重于文稿的规范化,是编辑加工的基本形式。

  (三)深度编辑加工

  深度编辑加工就是在适度编辑加工的基础上,对文稿进行深层次的修改[1]。深度加工对编辑能力有一定得要求,它需要编辑通过阅读文稿,了解科技文稿的重点,整体分析文稿的意义,对科技文稿中出现的数据是否准确、实验材料是否合理等、参考文献的引用是否得当等。

  (四)过度编辑加工

  很多时候编辑的修改由于未能理解作者的思路,造成了过度的编辑加工,而非是“锦上添花”。过度加工通常由于编辑在遇到一些不了解的知识点时,没有查阅相关资料,以自己的想法进行修改[2]。还有一种编辑在确定文稿的版面是大幅删减文稿内容,将科技文稿中的表格图例删掉,使文稿的质量大大降低。

  四、科技文稿编辑加工中出现的问题

  (一)主观原因


  由于编辑人员的自身专业领域的不同,在科技文稿编辑加工中,要注意科技文稿的一致性,图例与文字说明是否一致,这就需要编辑人员具有科技文稿相关知识。由于编辑加工人员每天的工作量较大,导致对科技文稿无法进行细致阅读。个人编辑加工责任意识淡薄等。

  (二)文题方面的问题

  文题是显示文章主要内容的标题,通常在文题形式的安排上出现问题[3]。很多作者文题的设置上多采用与科技文稿内容无意义的词语,非大众了解的缩写词语等。

  (三)科学性问题

  编辑加工中的科学性问题通常为原理、概念、定义等内容的叙述不够清楚,时间、数据、图表文献等内容的插入不适用文稿[4]。

  (四)政治性问题

  在引用政治文献或领导人的话语时,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避免歧义发生,必须逐句阅读后引用到科技文稿中,不可断章取义;在涉及到需要引用外国文献或地名时,必须尊重其习俗等[5]。

  五、把握科技文稿编辑加工的“度”

  想要使科技文稿质量提升就要把握住编辑加工的“度”。

  (一)科技文稿内容的加工

  科技文稿从内容上一般分为两种类型:实验性、论述性,所以由于科技文稿的内容形式极为丰富,导致有一些内容的论述具有“隐形”功能,不易被编辑发现,所以在进行科技文稿内容的加工时需要避免浅度编辑,注意反复推敲内容。

  (二)科技文稿结构的加工

  科技文稿的结构是作者的思想脉络,在必须需要修改的时候,要经过作者的授权同意,不可擅自作主对科技文稿结构进行修改[6]。例:某些科技文稿的内容很好,但是逻辑混乱、层次不清晰,前后矛盾重复;论述观点不集中等,需要编辑进行调整,可以适度或深度进行编辑加工,使科技文稿的结构更加严谨,层次分明,适当删减重复内容,集中论述观点,以此来突出科技文稿的结构、主题。

  (三)科技文稿文字的加工

  句子是通过词语和词组合在一起的通顺的具有完整含义。不但要注意句子的表达效果,还要注意句子的逻辑是否通顺,所以科技文稿的编辑中文字的加工也尤为重要。例“缺少物理学家和各种专业人士”一句中,“各种专业人士”已经包含了“物理学家”,属病句,概念重复。

  在对科技文稿文字的加工中还需要编辑消除歧义句。歧义句就是指在理解上会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理解的可能,因为科技文稿中的观点、论述都应该准确,词语只能拥有一种含义,避免多种理解含义[7]。例“现河流调研完毕30km,采取动植物标本60种”这句话中,没有说河流有多长,如果河流只有30km应说“河流30km现以调研完毕”,如果河流的一半为30km,并不是河流的全部长度,就不应说调研完毕,而应为“河流以调研30km,采取动植物标本60种”。

  (四)科技文稿的技术性加工

  技术性加工并非通过技术工具进行加工,而是通过科技期刊编辑要求形成的细致的技术化加工。技术性加工通常不需改变文稿的主要内容,主要是为了提高文稿的质量。

  核对文稿中的格式,必须规范得体,使用统一的专业术语,编排模式合理。核对科技文稿中的引文、参考文献,一定要对照原文进行核对,避免二手材料的出现。

  (五)避免过度编辑加工

  编辑加工中,过度编辑是大忌。为了避免过度加工需要编辑人员在对文稿进行修改时,与作者进行沟通,自行查阅相关资料或联系专家。采用交叉校对法,以便于发现问题。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科技文稿编辑加工的“度”中,必须要避免浅度编辑加工和过度编辑加工。提升编辑加工人员自身的专业素养,根据实际情况出发,保持与作者的紧密沟通交流,做到适度编辑加工或深度编辑加工,从而提高编辑加工的质量,确保科技文稿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翁志辉,周琼.论科技文稿编辑加工的“度”[J].编辑学报,2007(5):18-19.

  [2]崔云莉,宋素梅,马少怡,李迎新.论科技期刊论文编辑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编辑之友,2012(3):96-98.

  [3]彭桃英,骆超.科技论文题名及其编辑加工[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9):218-220.

  [4]塔世根•加帕尔.科技文章编辑加工中的几个问题[J].编辑学报,1997(2):88-90.

  [5]贾翠娟,武文.科技文稿编辑加工的时机把握与修改技巧[J].编辑学报,2013(1):43-44.

  [6]勤志.论科技期刊稿件的编辑加工[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6(4):109-112.

  [7]邸美仙,刘菁,孙茜,杨程伍,保健媛,殷冬梅,焦姣.科技期刊编辑加工应注意的问题[J].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2014(6):47.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