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新中国宪法发展70年》:修订过程严谨创新 力求实现内容增值

2021-03-22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徐平
  一部法律史著作,经过两次修订,在我国第七个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与广大读者见面。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中国宪法发展70年》一书通过对新中国宪法发展70年历史的客观描述,介绍了社会变迁中宪法发展的客观进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宪与修宪的历史背景与相关知识。在这部著作出版的背后,倾注了作者与编辑团队十年磨一剑的心力。

  根据定位甄选作者

  《新中国宪法发展70年》是一部法律史著作,而非一部讲述法理的著作,图书内容既要体现学理性,又要兼具知识性,还要用一支历史之笔清晰生动地勾勒出新中国宪法发展的脉络。学历史出身的广东人民出版社总编辑钟永宁对《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坦言:“本书应该以史笔来叙述新中国宪法的发展历史,书中可以做一些分析阐释,但历史叙事是主体内容。”

  在选题策划、审稿、编辑加工书稿、校对书稿等内容生产环节,出版方颇费心力。图书的内容体例、读者对象是谁、由何人执笔,是选题策划需要解决的问题。钟永宁认为,图书策划之初的读者定位很重要,这是必须跟作者明确的。这样一个主题的图书,关注的人群可能会比较广泛,但还是要考虑核心读者群。当时考虑面向的主要读者人群是非法律专业出身的干部,因此决定了本书内容必须深入浅出。

  读者对象敲定了,作者人选则经历了较长时间的信息收集和甄选过程。“一本书需要好作者,好作者必须在这个领域具有权威性,并且是能贯彻选题内容定位和读者定位的人选,具有著述基础。”钟永宁说,最终选定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韩大元编纂此书,皆因他是我国宪法学、宪法史学领域当之无愧的权威,且曾参与我国宪法修订工作,并有做好本选题的历史积累——著有《1954年宪法制定过程》《中国宪法学说史研究》等著作。

  “怀着忐忑之心向素未谋面的韩教授提出征稿后,他爽快地答应了我们的请求。”钟永宁回忆,在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他在百忙之中答应担任《新中国宪法发展70年》的主编,并承诺以后每10年增补修订一次。“在北京组稿过程中,常有幸运之事,这是其中的一件。”钟永宁笑着告诉记者。

  进行系统梳理阐释

  《新中国宪法发展70年》是在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新中国宪法发展60年》一书的基础之上修订,但因年代久远,作者和出版方都找不到原书稿的电子版。于是,广东人民出版社将《新中国宪法发展60年》进行了文字识别扫描,初步校对后发给作者修订。

  后作在前著的基础之上修订而成,在框架与体例上与原书保持一致,但又根据2009年以来宪法制度与理论的发展补充了新内容、新资料。韩大元向记者详细讲述了全书修订情况:“本书最早可以追溯到2000年作者为纪念新中国宪法50年编纂的《新中国宪法发展史》一书,2009年进行了第一次修订。本次修订在内容上增加了2009年以来我国宪法与宪法相关法修改完善的内容,特别是2018年宪法修改的相关内容。此次修宪所涉及的各项重要内容中,关于保障宪法实施、推进合宪性审查的制度安排,尤其具有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法治意义。”

  在理论上,该书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所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和阐释,力求将新中国宪法发展的历程置于历史条件和历史背景中去考察。“一方面,这些研究的新成果体现了对新中国发展史有更为全面的认识,本次修订除了对2009年以后的宪法发展情况做出相应调整补充,也对2009年以前的部分章节做了修改,比如对于《共同纲领》、1978年宪法制定过程的资料补充等。另一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有了一些新表述、新发展,本书结合最新的理论主张,力图在中国宪法发展史的研究中体现这些理论立场与创新观点。”韩大元告诉记者。

  编辑审读认真细致

  原广东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批复,《新中国宪法发展70年》需要重大选题备案,出版社组织了精干编校力量对全书进行审校,并与作者及时沟通协调,保证书稿及时送审。

  钟永宁介绍,负责审读的部门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尤其是大事记部分要求修改较多,需要将一些与宪法关联不大的内容删掉,并补充相关内容。编辑将审稿意见反馈给作者后,作者立即按要求修改,并增补部分年份宪法修改小组召开会议的情况,使得大事记更加精练,也更能反映新中国宪法发展70年的脉络。

  该书责任编辑廖智聪没有参与过《新中国宪法发展60年》一书的编辑工作,但作为最先接触到修订书稿的人,他需要一切从头开始,依据选题主旨和图书产品实际,进行书稿审读和编辑加工。由于该书旨在让读者对新中国70年的宪法发展史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因此会有敏感时期的情况,而且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不可避免会涉及较多政治内容。廖智聪说:“责任编辑接到书稿后,不但要针对宪法有关知识进行审读,还要针对敏感内容和涉及政治的内容进行审读,因此必须要打起十二分精神,不能让政治性差错出现在书中。”

  书稿由多位作者合作完成,书中难免出现不少前后不一致的情况。为体现学术著作的严谨性,也为了整本书体例统一,责任编辑对书中的体例和用语进行了统一。此外,针对图书的封面,美术编辑先后设计了三稿,最终稿与前面两稿有很大的区别,就是为了体现出一本宪法学著作应有的庄重与威严。

  全书在五章内容之外,还附有《新中国宪法发展大事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为读者提供了详尽的新中国宪法知识。廖智聪告诉记者:“书中所附的1982年宪法全文,编辑书稿时我们特意购买了宪法的单行本,对其采取折校的方式进行校对,以保证准确性。”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