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婧璇 王坤宁
编者按
“大书城”一般是指建筑面积在一万平方米以上,以出版物销售为核心业务,同时集聚相关文化创意产业,可以同时满足广大群众购买出版物和进行文化休闲活动需求的综合性文化设施。
近年来,越来越多有别于传统书店模式的“大书城”走进百姓生活。依托“大书城”打造新型的文化商业模式,在释放出强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的同时,更赋予了实体书店新的生命力,为传统书店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目前“大书城”模式在深圳、江苏、上海等地均取得了成功,原因在于它切实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顺应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有力推动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延伸。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时代挑战,“大书城”应该怎样探索出一条实体书店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转型升级之路,《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书城版本升级的深圳模式
深圳书城经历了版本升级。1.0版本的罗湖书城,引入现代超市概念,规模大,开放式销售;2.0版本的南山书城,引入了文化生活的概念,在图书的基础上增加了文化产品和餐饮项目;3.0版本的深圳书城中心城,核心概念是体验,是一个温暖的有生活气息的场所;4.0版本的深圳书城宝安城,核心是文化创意,囊括书店、影院、艺廊、创意空间、文化活动等模块于一体。
购书环境优雅。
活动吸引人气。
又见“大书城”。 本版图片由深圳书城供图
“一个城市,如果夜晚缺少书店的灯光,就像我们每天的行路,没有一个耀眼星空的黑夜。”美国作家刘易斯·布兹比在《书店的灯光》一书中如是评价书店对于城市和人们生活的意义。而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来自全国出版发行界的嘉宾和文化、金融、互联网等行业的代表,齐聚刚刚开门迎客的深圳书城宝安城,出席“首届中国大书城精英荟”论坛,共同探讨创新“大书城”的发展模式,实现“书城+”的跨界融合,为推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协同发展、共同繁荣建言献策。
历经转型跨越 始终坚持提升
从在新华书店柜台买书到“大书城”卖场间自主选书,近年来,书店的发展历经转型和跨越。越来越多有别于传统书店模式的“大书城”开始走进百姓生活,并在深圳、江苏等地取得成功实践。
深圳书城,作为全国较早探索书城模式的典型,其罗湖书城、南山书城、深圳书城中心城、深圳书城宝安城,被尹昌龙形容为深圳书城的1.0版本、2.0版本、3.0版本和4.0版本。他回忆1996年第七届全国书市召开时,罗湖书城创造的卖场零售之最时,说道:“开业前10天,累计客流量突破100万,销售额达到2170万元,创造了当时书业的奇迹。”当年的罗湖书城引入了大规模现代超市概念,“第一代书城对于传统书店的突破在于,其规模大和开放式的销售方式,并且可以自己选书。”之后的南山书城,除了原来的图书之外,还增加了文化产品和餐饮项目,“把原来传统的超市式的书城模式再向前推进一步,开始引入文化生活的概念,并且变成了一个文化综合体,形成了书城的圈层概念。我们将其称之为文化Mall时期。”
对于部分深圳市民来讲,每周一到周五在深圳书城中心城举办的“深圳晚八点”活动,已经成为他们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在这里,书城不再是一个冷冰冰的文化场所,而是一个温暖的有生活气息的场所,“3.0版本的书城核心概念是体验,大家到此体验休闲生活。我们当时的一个口号就是‘贴着地面飞行,围绕生活提升’。”尹昌龙表示。而作为深圳书城4.0版本的深圳书城宝安城,囊括了书店、影院、艺廊、创意空间、文化活动等模块,倾力打造文化创意书城。“我们重点引进了创客和创业。”尹昌龙强调,深圳书城宝安城还将为作家提供成长、孵化的空间,“打造文学创客”。
对于深圳书城的不断升级模式,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总经理周斌颇有感触:“这有文化的定力和担当。”据其介绍,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文化Mall目前的投资已经达到80亿元,在建面积和已经建成的面积共计92万平方米,营业面积70万平方米。如此重力打造文化Mall,在周斌看来,是作为文化出版单位一直以来坚守的担当和责任。“不管是中心书城、文化Mall,还是文化消费综合体,坚持下去除了要有文化担当之外,还要有来自于企业内生发展的战略信心。”周斌说。
拥抱新技术 让服务无处不在
从书店到网络,从纸质出版到数字出版,从单一的业务支持ERP到现在互联网、物联网引导整个行业发展,从原来的实物要摆着卖到现在可以随时买的数字出版物,互联网技术在丰富和改变我们消费习惯的同时,也在丰富出版发行行业的服务手段和价值链。
“在互联网新技术的冲击下,‘互联网+’为出版发行行业指明了一条道路。我认为一定要回归商业的本质,回到出版发行的本质。”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总监张践阐述着自己对于互联网时代下出版发行行业的看法。他认为,从纸质书到数字书,从“千人一面”的书到按需印刷再到定制出版以及相关影视的衍生品,对出版从业者而言,层面更广。但关键是我们要如何应对,根据不同的场景展现不一样的产品。在建设崭新的网络渠道的同时,并配之以相应的供应、物流以及营销管理等服务。
“我认为‘互联网+大书城’,是一个文化和科技无处不在的商业综合体。”陈钢表示。身处这样的场所内,借助于技术实现场景化的连接服务,“让互联网服务无处不在,而且随时可以跟用户发生连接的数字化服务。”陈钢举例说,“我们力图在这样的场所内布满场景化服务,身处其中的人们,会发现自己想要的东西都会随时呈现在自己面前。”陈钢指出,当技术渗透到所有行业以后,这个数字的世界就会了解每个人的需求,并在一个合适的场景满足这些需求,“这就是互联网对我们现实世界的改变”。
在作家出版社文学作品研发中心总监吴滨看来,互联网时代,随着我们阅读方式、购书方式以及创作方式的改变,对于书店而言,既是一种冲击也是一种机遇,“读书需要交流”,在书店你可能会碰到志同道合的人,“书店是一个聚集了所有时空里面的作者来试图跟他的读者发生关系的场所。”
“新技术或者互联网的冲击并不恐惧,如果我们去拥抱它,我们的整个产业会更加辉煌。”对于互联网时代的出版发行行业,张践信心满怀。
“大书城”未来 路在何方
“大书城”的未来发展之路又在何方?对此,尹昌龙表示,深圳书城未来的努力方向,一是做内容的贩卖者和阅读的指引者。“我们将邀请国内一批阅读专家、媒体人士等共同为书城每月推选好书。我们还会推出‘三金工程’,即金牌店长、金牌买家和金牌导购员,‘让卖书的人成为懂书的人’,这是我们推动书城建设的一个重要梦想。”二是做空间的生产者和体验的创造者。“书城作为一个文化空间,一定要形成自己独具的魅力。而体验也是我们和电商竞争的最后法宝,在书城实现网上无法完成的体验,用生活抗拒虚拟的世界。”三是做平台的打造者和文化服务的提供者。“书城要做的是平台不仅仅是卖场。如何让更多的元素在书城中进行有效组合,打造成功的平台才是关键。作为文化服务的提供者,我们要为读者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贴心服务,才会让书城最有吸引力。”尹昌龙坦言,“大书城”模式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政府是支持书城发展的重要前提”;离不开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活动远远超越传统的文化馆、文化站,让一个图书的大卖场同时变成文化活动的大舞台。同时,书城的业态组合更是其发展的生命线。”
对于凤凰集团的文化Mall建设,周斌表示,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采取五大战略积极推进,第一是数字化战略。“实体书城我们考虑更多的是一些数字化、信息化建设问题。苏州凤凰书城,作为第一家文化Mall建成之后,我们的要求就是建立一个智慧书城。”第二是内容创新战略。“实体书城的建设对我们整个出版单位的创新工作也有极大的推动作用。”第三是市场拓展战略。“从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近年的发展来看,大、中、小、特、精品书店都以不同的方式在建设,对整个渠道的拓展,对好书、精品书的推广和传播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第四是人才战略。“书城建成以后,对人才特别是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和培养非常重要。”第五是国际化拓展战略。“去年我们收购了美国出版国际有限公司童书业务项目,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书城并购。因为对方的全球销售网络涉及20多个国家,而他们也看中我们国内上千家门店的资源。”周斌表示,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期待能够通过“大书城”的建设对整个产业链的连接和整个产业生态圈的融合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
张践强调,以实际门店销售和电子商务相融合的方式来积极推动“大书城”建设,信息服务、到店服务、进货服务等,一切对于电商企业的支持,如果在“大书城”都可以实现的话,这个书城真的就是一个智慧书城、智能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