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5月13日,国内一手机厂商“承包”了《人民日报》的4个版面,其中3个广告版整版只有一个二维码,而文案版也只有一句话。无独有偶,5月11日的《华商报》在头版头条用大量的空白凸显3个字“头条呢?”来为该报APP做广告,标题底下也是印了一个二维码。版面大量留白“开天窗”、让二维码成为主角,对报纸广告和平媒营销而言,深意何在?
《人民日报》的4个版手机广告。
□点评人:上海沐邦咨询管理顾问 李克
《人民日报》4个版的“无字天书”广告在微博和微信等社交媒体上刷屏了,很显然,这是一次公关策划活动,是一个技术性操作。
从技术操作层面来说,媒体投放是一个关于投入产出比的计算,直观地说是两个字:值吗?在以前,二维码作为广告只是配角,在经过重重视觉和文案的渲染之后,顺便附一个二维码,意思是“方便的话就请扫一下吧。”这种情境下,投放二维码是一个投机行为,考虑的是“就算不扫我也不亏”。而这一次,只在占据1/50版面的视觉中心放一个小小的二维码,其余整版留白,可谓一个二维码定生死:“请关注二维码,请扫描二维码”。二维码这一次是主角。
有人担心《人民日报》的读者是不是广告主的目标受众,这种担心多少有些多余。《人民日报》会有多少读者扫这个二维码并不重要,这个载有二维码的广告会在社交媒体上带来多少扫描和关注才更为重要。和央视春晚与微信合作一样,多少人看春晚并不重要,摇一摇红包的参与人次和红包数量才更为重要。
从后续的实际效应来说,一个小小的二维码,当它成为一个流量入口后,因为好奇心引起的一次扫描关注,就让品牌商获取了用户数据,获得了和用户持续沟通的机会,获得了持续将这些用户转化为消费者的机会。那么这和在纸媒上只有一次性常规宣传的机会,哪一种方式性价比更高,哪一种方式更值,真是太显然的事情了。
在“扫一扫”时代,二维码是万物的入口。只是这一次手机品牌的刷版广告做得很绝,它将《人民日报》作为投放渠道,目的却是完全将读者偷运到移动互联网上去。二维码的确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最佳工具,当越来越多的品牌商具有这种互联网自觉性,学会充分利用好二维码来做类似的广告和公关行为后,就像蚂蚁搬家一样,这将成为一种吞噬,最后成为一种瓦解,或者如果对传统媒体的未来怀抱良好愿望,那么它会是一种共生。
腾讯公司总裁马化腾说:“二维码将成线上线下关键入口。”二维码是一个简单的科技工具,当它和移动互联网天然无缝结合后,它的巨大力量并非来自其规模,更来自其自我增强的天性。传统媒体上的二维码投放会成为一种必要逻辑,并将和广告主的关键商业流程完全结合,此时的二维码将成为广告投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个时候,想要去掉二维码,必然会对整个媒体和广告生态造成致命的损害。也就是说,二维码将让自己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连接方式。
一个和二维码共生的《人民日报》,一个和二维码共生的传统媒体渠道,一个和二维码共生的不管是线下还是线上的信息融合的媒介环境,就是这个世界如今最真实的样子。也许有一天,《人民日报》去美国时代广场打广告,也会附上一个自己的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