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祁枫博: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摘 要】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社会生存、生活方式被革新,传统媒体如纸质媒体、广播等,也因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被边缘化。基于此,本文对编辑角色在全媒体背景下的重新建构进行了分析,文章首先对全媒体概念及其背景下的编辑角色定位进行了说明,其后就全媒体时代对编辑角色建构进行阐述,最后探讨了全媒体时代编辑角色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编辑;建构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以数字化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全媒体时代来临[1]。在全媒体时代中,信息权利不能实现集中化,这是由于媒体受众自身具有了选择权。而在此背景下,编辑角色的重新建构成了媒体编辑发展的重要任务。
一、全媒体概念及其背景下的编辑角色定位
编辑是指使用物质文明设施及手段进行组织、收集、整理和审定各类精神产品,并使其传播、展现给社会大众的工作以及从事这份工作的人员。全媒体是泛指一切应用与生活、工作的媒体形态,在目前,全媒体格局已经较传统媒体形式发生了巨大改变,对于媒体受众、传媒环境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于社会发展整体进程造成了重大影响[2]。传媒形态发生的改变,使编辑功能发生转变,对于编辑的角色进行了重新构建。此外读者阅读便捷化、新媒体技术更新、新媒体传播途径改变等,也使编辑角色的构建受到影响。
以往媒体的载体主要为印刷媒体,之后转变成多种载体集群,集群中具有多样化的技术,使编辑对内容编辑极强熟练的同时,也要全面掌握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独立形态与融合形态,了解网络、电子产品及电子传播途径的运用、更新办法,并掌握信息、音频、图片和视频等处理技术方法。因此,全媒体对编辑提出了更加泛化的要求,其中最为关键的便是技术要求。现代媒体的发展过程中,核心部分已经不再被信息整合方面限制了,媒体相关知识、产品服务、思想角度的融合成为的价值链,才是目前媒体发展最为重要的部分。在该价值链建设和改善时,编辑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需要对多类媒体形态之中的信息产生的阶段进行组合。技术和环境的因素影响下,编辑从内容审核这一媒体传播角色转换成了具有多专业能力的信息组织人。在面对浩繁、巨量的网络信息,编辑不再需要进行信息缺失、源头把握的考量,而是要进行取舍,从编辑内容的思想、视角和深度进行判断,以此确认内容发布的效果。
二、全媒体时代对编辑角色建构
传统纸质媒体之中,编辑在其中的作用极为关键,是信息的控制人,对于信息的传播、展现有着直接影响。但是在传统纸质媒体中,媒体的受众只能被动的接收信息,难以发表自身对于文章的看法,受众不能进行自我需求的筛选。在传统媒体中,编辑具有较大的话语权,但是只是单向的进行内容输出,难以获得可靠的反馈。随着现代互联网快速发展,编辑角色要从以下方向进行建构:
(一)提升信息加工能力
传统媒体传播是自上而下的,只有少数人参与到发布信息内容的确认中,因此,发布信息内容只受到较少部分人的影响,内容也并非大众能够选择的。而进入到全媒体阶段,使这种要受众无法选择接收信息的状况得到改变,大众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信息,如果市场没有这一信息,大众还能通过网络发生来提出诉求。随着全媒体技术不断得到发展,依靠单一的文字、图像等方式进行传播,已经得到了改变,形成了一种复合型的获取信息。在现代媒体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使得社会大众在阅读方式、习惯上发生重大的改变,信息获得方式更加多样化,同时更加全面化,信息实现了实时传播。全媒体背景下,进行信息的获得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按照实际需要主动进行信息的获得。全媒体为社会大众提供了更大的信息获取自由度,同时新媒体具有的交互性、广泛性及实时性的特点,是传统媒体无法实现的。在这些状况下,编辑人员对于各类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加工处理等,要使发布内容能够表达作者立场、态度。
(二)转变工作定位
在传统媒体下,各个媒体都有自己较为固定化的读者群体,但在现阶段全媒体背景下,受众不再简单的针对某一群体,而是综合性的,受到获取方式的限制也越来越小了。传统媒体在应用的过程中,大众是无法发声的,虽然可以代表性的进行发声,但是无法实现所有群众的发声。在全媒体背景下,受众发声不再受到限制,大众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发声,不再受到发声途径影响。全媒体能够使大众在平台上自由地进行观念、体会发表,他们既能够是信息的接收者也同时是信息提供者,这使得传统媒体大众难以发声的情况得到改善,使网络社区得到开发,大众可以因为某一发布内容临时组成网络聊天群体,阅读发布内容并对其进行评价。传统媒体中,编辑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受众进行沟通,但是更多时候,仍然是信息传播的控制者、编辑者。全媒体背景下,信息质量不等、来源众多等使得编辑的工作任务更为繁重,除了要保证自身内容审核的工作以外,也需要进行信息整合、精华提炼以及质量提升。
(三)改革工作方式
在全媒体背景下,进行内容发布中有了更多的形式,而新媒体中传播内容更是结合几种形式为多个端口用户提供服务,其中最为广泛的还是智能手机终端用户。传统媒体编辑中,进行信息整合时,方式是依靠工作人员的自身判断以及单一渠道,而在现代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中,编辑收集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内容形式更为多样,需要应用高新技术进行图片、文字等内容的接收,并通过受众阅读反馈进行发布内容的修改、整合。在目前阶段中,手机终端是主要的交流方式,媒体编辑及媒体受众都能随时发布信息。因此,编辑要进行专业技能的提升,同时要进行能力的提升,要按照全媒体时代中传媒环境发生的改变,掌握计算机的操作、信息的检索、媒体的转换等能力。在全媒体时代中,编辑具备的专业技能,即编辑能力会逐渐被淡化,而其他职能将则会逐渐变得重要。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发展,更需要复合型的编辑人才,因此,对于媒体转换、网络平台、信息技术等也将更为依赖。
(四)加强读者本位意识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编辑对于信息源的控制能力逐渐弱化。互联网和其他新媒体发展,也导致信息传播的实时性、便利性得到提升,信息的传播更为简单,渠道会更为多样。这对于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重视信息的处理、筛选,以此使内容的质量提升。同时,要重视读者反馈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将读者作为本位,进行内容信息的筛选和处理,强化编辑为读者服务的意识。我国较多传统媒体,都在互联网各类平台中进行了官方账号的建立,以此使读者能够有反馈的渠道,这使得各类媒体和读者交互性提升,进而使编辑工作效果得到改善。同时也要提升去伪存真的能力,传统媒体也强调把关意识,但到现代社会,由于互联网极为复杂,就需要加强把关意识。现代网络信息量极大,在对此进行探讨的过程中,要重视版权,对于部分版权存疑的内容要核实后发布。对于内容传播的思想、价值观等也要进行审核,坚守主流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意识,重视内容政策性、政治性内容,具有社会效果、思想倾向等内容中、信息选择中的知识性和艺术性要秉持着敬业的态度进行核实,对于部分存在问题的,要及时发回修改。
三、全媒体时代编辑角色的发展建议
英克尔斯曾经说过,个体的现代性是推动国家现代化的基石,现代性不是现代化完成后的附属物,是经济和制度发展的前提条件。因此,编辑在进行创造性劳动的过程中,也要努力进行现代性的提升,与全媒体时代能够实现融合。提升编辑主体的现代性,首先要使编辑这个角色更加的层次性,编辑进行文字校对,是创造性劳动者,要通过技术手段传递信息;其次,要提升主体自主性和自觉性,要更新观念和思维方式,建立立体、多维度、全方位的知识结构,以此保证编辑主体在思想上具有前瞻性和开放性;最后,全媒体信源多样性、信息传播渠道多样性的条件下,要努力进行编辑的信息鉴别能力,以此使受众需求的信息被筛选出来。在全媒体时代,信息在生产与传播的过程中,是无序、芜杂的,因此,要进行有序化和系统化的调整,要进行信息渠道以及媒介的整合,促使传媒产业的销售渠道、价值链、结构等方面产生极大的变化,编辑要进行内容的采集,并进行集成,再而进行分销。另一方面,跨媒介进行融合,能够使得用户成为编辑的主体,其多元化、个性化需求,能够使编辑形式得到改变。对于读者来说,编辑要对信息进行标签化,实现内容精细化生产。
四、结束语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社会生活、工作有了极大地改变,尤其是互联网的开发,使得传统交流、沟通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基于全媒体时代背景,对编辑角色的重新建构进行了探讨,以期为编辑角色转换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张志安,李宜乔.公共传播领域中的媒体协同发展——论大众化媒体、专业性媒体与全媒体传播体系构建[J].新闻与写作,2019(8):20-25.
[2]封静.全媒体时代医学期刊编辑素养的建构途径[J].科技经济导刊,2018,648(2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