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传媒数字化背景下的媒介融合与全媒体传播

2021-02-23 来源:《传媒论坛》
  【作 者】张雯嘉:北京一点网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摘 要】在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科学技术不断提高,当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手机网络逐渐的普及化,传统媒体慢慢被数字化媒体所取代,媒体传播的方式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当前,我国的传媒产业仍处于一个发展阶段,也面临着很多的机遇和挑战。传媒数字化促进着新的传播技术的兴起,媒体融合和全媒体传播将会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主要阐述了传媒数字化的发展、全媒体传播的内涵与实践,分析了传媒数字化背景下媒介融合与全媒体传播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传媒数字化;媒介融合;全媒体传播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成熟,当代社会已进入数字化信息时代,我们的身边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的便利,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挑战。近年来,媒体的传播方式趋于数字化,也为媒体创造了全新的发展方向,新媒体的发展也正一步步取代传统媒体。在这个数字化传媒的背景下,我国的主流媒体也加快了融合发展的步伐,引出全媒体传播的理念,构建全媒体传播的新格局,这样的发展方向将一定会影响到世界。

  一、传媒数字化的发展

  由于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的高速发展,人类的交流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传统媒体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地位逐渐削弱。现代互联网的发展是基于数字通信的技术提高,这使得中国互联网用户迅猛增加,用户上网的时间延长,推动传统电视广播的媒体传播方式逐步向互联网传播转化[1]。

  新媒体之所以发展迅速,一方面是我国的互联网技术愈发成熟,居民家庭中的互联网基础设备也比较完善,国家加强了网络宽带的基础建设,鼓励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使得互联网传播具备了较为充分的条件,进而新媒体传播的发展步伐也就越来越快。另一方面,随着5G时代的到来,移动通信技术愈发强大,人们可以利用手机解决生活中的大部分问题,衣食住行、听音乐、玩游戏、看新闻等都可在手机上实现,人们对手机的需求越来越大,依赖性也越来越强。对移动通信的发展而言,我国不断增多的手机用户为其带来巨大的发展潜力。另外,电子数码产品如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等各式各样,人们对它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加,丰富多彩的应用能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数码产品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使得媒体传播的方式也不再单一,互联网传播使传播的速度更快,内容更加丰富,与用户之间的互动也更加强烈[2]。

  二、传媒数字化与媒介融合

  媒体融合是我国传媒产业的一场自我革命,它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媒体传播的方式、载体和渠道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也契合了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抓住了数字化信息时代的机遇[3]。曾经,我国的传播渠道较为单一,使得我们的中国文化、中国故事、中国声音等不能被外界所充分、有效的接纳,自然西方公众对中国的看法就会有所误解,容易受到不当言论的影响。那么,只有多元渠道才能扭转当前的局面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数字化传媒和媒介融合,可以将文字、图片、视频、声音等进行传播,满足人们对信息形式和内容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尽可能地让人们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全方位、立体化的感知信息,让手机的功能不再局限于通讯。媒介融合已是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未来媒体传播的必然要求和终极目标,为传统媒体转型和行业发展指明了道路。

  另外,在媒介融合的发展中,拓宽融合范围,不仅仅是互联网行业、通信行业以及传媒行业之间的交流融合,重点推进媒体融合向跨界融合的转变,这将是主流媒体的必然选择。这样的深度融合,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为人民提供多样的服务和技术,也可以为各个行业谋得更多的市场利益,促进行业改革,推动技术再创新、再升级。

  不仅如此,信息化的高效处理技术也推动着传播媒介形态功能上的融合,它赋予了每个设备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使得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处理海量的数据信息。例如,光纤等加快了信息传播过程的数量和速度,将电脑、电视、平板、手机等相对独立的领域相互融合,进而传播媒介的传播方式发生了改变,赋予单一媒介多样的功能,也为媒体媒介融合奠定了技术基础[4]。

  三、全媒体传播的内涵与实践

  (一)全媒体传播的内涵


  近年来,传媒技术变革给整个全球范围内的传播行业带来一次重新洗牌,我国媒体与西方媒体的技术差距已经越来越小,传媒行业处于迅速发展的阶段。在此形势下,我国的传媒业界在传媒数字化和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下提出一个全新理念——全媒体,这是一个全新的理念和发展策略,未来我国的传播行业将趋向于媒介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协同发展。

  全媒体的不断发展,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也应运而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全媒体这个概念[5]。一方面,全媒体就是所有现有不同形式和功能媒体的一个总和,具有一个整体意义。另一方面,除了媒体概念之外,全媒体还包括了媒体传播过程中的内容、形式、技术空间等方面,不只是媒体之间的相互组合,体现的是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传统的新闻报纸与新兴的电子报纸相互融合,提供多样服务,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多途径实现信息的全方位传递。

  (二)全媒体传播的实践探索

  全媒体传播是以媒体平台为载体,媒体技术为支撑,利用网络共同构建出的一个强大的传播体系。它对于传媒行业而言,是一种新型的发展模式和策略,通过结合各种媒体,再次改造传播流程,产生新的传播模式,从而实现媒介融合。

  从20世纪末,西方国家部分传媒巨头充分利用数字化发展,实现了自身跨媒体战略转型,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例如,英国的BBC成功地将电视台、网站的新闻编辑进行了统一,并开始尝试全媒体化的采编。近年来,在政策的支持下,我国也开始积极探索并尝试全媒体运营,加快媒介融合的发展步伐。例如,广电媒体在央视网的基础之上,尝试了中国网络电视台的运营,效果良好[6]。

  四、传媒数字化背景下媒介融合与全媒体传播的发展趋势

  20世纪末,西方国家已经开始结合科学技术和人类发展的需求,挖掘数字化媒体传播的趋势,以巩固并扩大自身在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同时,部分传媒机构率先提出靠媒体的理念,并实施跨媒体运用,为自己谋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利益。基于中国为传媒业提供的政策支持,凭借互联网的发展优势和发展潜力,我国也开始研究全媒体传播,重视科学技术,利用传统媒体人才优势和新媒体的数字化传播优势的紧密结合,推动中国传媒产业由传统方式向数字化发展方向转型。要深刻把握住移动互联网这一强大的发展潜力,不断创新技术,引领用户的价值需求,为用户不断开拓创造新的需求,使得体验感更佳。同时,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传播方式,深度融合手机、电视、互联网等电子产品,促进互联网媒体主流化,加快传统媒体的转型,确保信息的全方位传播。

  全媒体传播的发展之路,主要体现在内容、渠道和平台的融合,新的传播方式并不代表完全摒弃以前的媒体,而是要在此基础上,创新媒介形式,丰富信息内容,提升传媒技术水平,改革创新媒介融合体系,多途径传播准确、有价值的信息,实现真正意义上有深度和广度的全媒体传播。同时,在全媒体化的理念引领下,传媒行业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在满足人们多元化需求的同时,也要保留自身的特色,并结合特定时期、特定背景的时代发展需求,建立新模式,建设新的人才队伍,在创新和改革中,向着全媒体传播的道路不断前进,促进传媒的完美转型,推动传媒整合,最终实现长远的发展目标。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传媒数字化背景下,媒介融合与全媒体传播是未来国内外传媒行业的发展大趋势。在全媒体化概念的引领下,我国的传媒产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及时调整并构建发展战略,推动传统传媒与新媒体的融合,创新现代科学技术,促进媒介融合与全媒体传播的发展,是传媒行业需要积极探讨并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肖静.谈传媒数字化背景下的媒介融合与全媒体传播[J].才智,2019(31):77.

  [2]徐波.探究传媒数字化背景下的媒介融合与全媒体传播[J].科技传播,2017,9(10):7-8.

  [3]马莹.传媒数字化背景下的媒介融合与全媒体传播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7,8(04):191.

  [4]刘丽丽.传媒数字化背景下的媒介融合与全媒体传播[J].传播力研究,2017,1(08):73.

  [5]张宇庆,姬庆庆.全媒体时代高校校园媒体融合现状与发展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2020(06):38-40.

  [6]张继学.新潮传媒:拥抱“新潮”流,用数字化颠覆行业[J].成功营销,2018(Z1):57.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