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邸香平:中国地图出版社
【摘 要】地图集的编制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出版的角度,从图集的政治思想性、内容的完整性与科学性、统一协调、现势性,以及图集创新等方面论述了地图集编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地图集;编制;出版;创新
地图集在反映社会经济发展、各学科的研究成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目前,相关学者对地图集编制设计与出版均进行了大量理论研究。尹贡白等[2]从图面设计与色彩设计两个方面探讨了地图集内容表现和印刷方面的问题,王晔[3]认为地图集设计与编制中应注意原始资料的利用与转换、数据的脱密处理、地图综合的合理性、符号与色彩设计等问题。朱艳娟[4]结合实践分析了地图集编制过程中的数据坐标和格式转换、符号替换、图幅裁剪等方面的问题。还有学者从旅游规划、城市管理、国土资源分析、人口调查等方面讨论了地图集的编制问题[5-9]。从出版的角度,一般情况下,出版收到稿件后,编辑会主导完成审稿、定价、形式设计、工艺确定等环节。由于地图的特殊性,地图集作品在出版社收稿时基本是木已成舟,一旦有大的修改会牵一发而动全身,编辑对于全流程的把控就会比较被动。地图集作为出版物,必然要遵循图书的规范性。笔者结合自身地图编制和出版的经验,从出版的角度浅谈图集编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 图集的政治思想性地
图集的政治思想性是衡量地图集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地图编制涉及国家主权,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10]。因此,地图集的编制有严格的资质要求,图集的编制人员要了解国家的《地图管理条例》和编制规范。图集作为出版物,所反映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要和国家保持一致。地图行政区域界线是图集政治性最为敏感的地方,尤其是世界地图。这些资料多来源于世界各国的地图和网络数据,各国对国际事务的立场、观点和态度不同。中国地图集的编制和出版,对于国家和地区的认定、名称的表述和争议地区的界线的画法,都要严格体现中国的外交立场。有关中国国界线以及一些政治热点地区(如中国的藏南、阿克赛钦、台湾、南海等地区,克什米尔地区等)的地图更要重点关注。
地图的政治性还体现在国外地名的译写和一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处理和文字表述上,尤其是对于一些存在政治、民族、宗教等敏感问题的区域,绝不能以单一资料为准,需要多方查证,认真分析,版权引进的地图集更要谨慎。
对于中国不同地区的地图集,图集的政治性体现在不同区域对行政区划界线和行政区划单元级别的处理上,不同的处理体现了不同区域的立场。图集要以国家民政部门正式发布的文件为依据。为保证后期能够顺利出版,避免反复的修改工作,地方性图集编制之初,建议多方分析资料,充分考虑争议地区或者本省特殊情况区域的处理,与出版方充分沟通,达成一致。
总之,涉及政治性的问题,绝不可以“原始资料就这样”“现状如此”“文责自负”等为借口。地图集尽量选择中国权威部门编制的最近的正式出版物为基本资料。如果基本资料条件不具备,也要选择权威的出版物作为重要参考资料和校对依据。
2 图集内容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图集内容完整性的体现为:根据图集的用途和任务,图集内容充分考虑图集定位和读者需求,全面反映制图区域的特点,保证区域的完整性。例如,综合性的省级地图集必须包含该区域内的各行政单元,同时其内容要全面反映区域的自然社会发展状况。图集大都采取由总到分、由概略到详细的结构,层层递进地表达图集的主题内容。此外,图集的序、编制说明、目录、图示图例、图片、文字、附录等要素的有机结合和合理编排也是图集内容完整性的重要体现。
图集的科学性体现在专题内容配置的合理性和制图的规范性上。专题内容配置的合理性是针对区域的特点,合理设置内容和篇幅,公正合理地反映各地理区域的各专题内容,且内容表达紧扣主题,主次分明,避免喧宾夺主。制图的规范性主要包括地理底图的准确性和指标选取的合理性、地图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地图分幅的合理性。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世界性地图集的编制过程中,除了要对界线、地名等进行加工处理外,还要对统计数据和统计单元进行相应的科学处理。例如,国际统计数据的中国部分很多是大陆、港、澳、台分别统计的;巴勒斯坦、以色列区域,印度、巴基斯坦、克什米尔等区域都存在统计单元和地图上行政区划单元不一致的现象,做统计地图时需要着重关注和科学处理。
3 图集的统一协调
图集编制工作量大、参与人员多、资料繁杂、生产组织难度大,各图幅的编制细节不可能全部考虑到位。不同图组之间存在差异,不同编制人员之间的经验、认知和能力也有不同,势必会在统一协调方面产生诸多问题,这种问题会贯穿整个图集的编制过程[11]。因此,图集编制时,要兼顾统一协调性[12],这不仅是图集编制审校阶段应该关注的问题,也是图集出版审查的重要内容。图集的统一协调性主要体现在地图投影和比例尺的统一协调、地理底图的统一协调、文字要素的统一协调等方面。
根据地图的主题、内容和区域特点选择合适的投影,根据不同的制图区域范围和内容选择合适的比例尺是图集统一协调性的重要体现。地图投影的统一协调突出体现在世界性的地图集上,资料来源不同容易造成地图投影的多样性。在地图编制过程中,对于同区域的同类专题内容应该选择相同投影的地理底图,不同来源的资料需要根据地理底图做投影转换。一部图集的投影不宜过多,不同投影的变形不尽相同,为了便于分析和比较,图集注明投影类型也大有裨益。同时,为便于比较和使图幅之间具有科学而严密的逻辑性,图集的比例尺不宜过多过碎。
图集中全区域层面的专题地图绝大多数属于中小比例尺地图,地理底图的系统性和协调性是图集统一协调的重要条件。满足出版要求的严谨科学的系列比例尺的地理底图多是经过综合选取的。
文字与地图、图片内容的对应和关联性,文字自身的逻辑性和整体风格的一致性也是图集统一协调性的体现。如果图集的文字资料来源众多,各个来源的资料汇编在一起会产生文风不一致、内容前后矛盾等问题。由于版面限制,留给文字的版面有些地方宽松,有些地方相对紧张,也会造成不同专题、不同区域之间文字内容体例的不一致。有时编制者为了兼顾版面的实际情况和文字体例的一致性,排版时对文字格式做了调整,这可能会导致呈现形式不一致。总之,图集的文字说明,大到内容、风格,小到字体、字大、字间距、行间距,以及图名、图表的字体、字大和间距的设计和相互逻辑关系,任何一项处理不到位都会降低图集的统一协调性。
4 图集的现势性
图集的现势性是指地图对地理信息现状的反映程度,即地图上表示的内容与实地一致的程度[13]。使用最新的资料编制地图集是图集现势性的保证。加强图集的生产组织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缩短编制周期也是保证图集现势性的重要手段。
图集的现势性体现在制图资料的实时性上。在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数据的时效性已经成为各行业的关注重点。由于图集编制周期相对较长,保障图集编制资料的时效性是图集编制工序中值得关注的重点。在图集成图之前,要尽可能选择最新的制图资料[14]。同时,制图者还要充分考虑选取的数据资料能否反映本专题或本图幅表达的主题,专题的成就或近况,以及专题指标的变更速度与制图资料的更新速度是否保持一致等。例如,对于政区类的地图集,行政区划界线的变化、地名的变更和行政级别的调整要重点关注;反映资源环境类的地图集和普通地理图集,要准确体现相关的水文、地貌等要素的变化。
图集的现势性还体现在地图编制、出版、生产等要符合地图审核规范和相关出版规定。图集制作人员要关注同期地图审核规范的变化和新的出版规定的出台,及时和审图部门、出版单位沟通,在图集编制过程中及时响应和调整。在制作世界地图时,对于近年来世界上一些国家的独立、一些国家首都或地区的改名和迁址等都要进行及时更新。例如,2019年,哈萨克斯坦首都更名为“努尔苏丹”,“马其顿”更名为“北马其顿”。又如,近期国家相关部门陆续提出了关于“一带一路”内容在地图上的表达,以及一些敏感专题和内容出版时的重大选题备案等规定,在制图时需要对这些内容给予足够重视,使其与国家规定保持一致。
5 图集的创新
随着制图技术的发展,地图在多学科领域得到了应用。地图可视化软件的开发和信息可视化研究的发展,为图集的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图集的终极目标是更好地服务读者,更大限度地满足用户需求。因此,形式的创新应该更好地为内容服务,增加地图的可读性和易读性,让信息传达更加轻松愉悦。新型地图集的创新体现在图集的组织形式、合作模式、编制流程、产品形态和服务模式的与时俱进上。多学科融合,吸收更多新的理念,吸引更多专业的人员参与到图集编制,是图集创新的起点。
近年来,很多优秀的设计团队深入参与地图集的编制过程,使得图集的面貌有了新变化,例如,《安徽省地图集》《中国热带气旋气候地图集》以及8开本的《世界地图集》等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在新媒体时代,图集的推广和宣传模式也颇具创新性和时代印记,2020年最新出版的《深圳市地图集》中推出的微信小程序功能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据不完全统计,日均访问量约1.5万次,最高峰约3.9万次,对于图集内容的传播、用户群分析、图集不同内容的关注度分析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6 结束语
地图是用线条描绘的历史,用符号勾勒的现实,用版本积累的震撼,用技术制作的文化[15]。地图集更是技术、经验和文化的结晶,一本好的地图集可以作为收藏品永久保存。在地图集的编制出版过程中,相关工作者要共同努力、密切配合,才能保证地图的政治性、科学性、艺术性和现势性,使得地图集体现区域特色,反映时代特点。本文从实践经验出发,基于出版视角,从图集的政治思想性、内容完整性与科学性、统一协调、现势性以及图集的创新5个方面着重阐述了图集编制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为以后图集的编制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牟博.浅谈数字时代地图出版编辑[J].传播力研究,2019,3(16):168
[2]尹贡白,杜道生.地图集设计的新尝试[J].测绘通报,1988(3):36-38
[3]王晔.地图集编制特点与应注意问题的探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6,39(12):216-217
[4]朱艳娟.地图集编制过程中相关问题的探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2,35(S1):96-97
[5]蔡渊博,叶新才.旅游规划地图编制的若干问题探讨[J].旅游市场,2010(12):97-99
[6]苏守德,周维功.以江苏省海岛地图集为例探讨我国海岛地图集编制中的若干问题[J].海洋测绘,1995(4):43-47
[7]杜清运,邬国锋,蔡忠亮.多媒体电子地图集中超媒体结构的语言学机制[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0,25(1):18-24
[8]苏映平.国土资源地图集编制设计的几个问题[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0(1):39-42
[9]俞连笙.人口地图编制的几个问题[J].地图,1987(3):31-34
[10]徐加祥,张万军,柯玉和.测绘市场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测绘,2004(3):46-47
[11]陈景雄.地图集编制中的统一协调问题——以《军官地图集》为例[J].测绘科学技术学报,1990(1):114-118
[12]刘晓君,颉耀文,梁东旭,等.基于地图视觉感受的《兰州城市历史变迁图集》的设计[J].测绘地理信息,2018,43(4):120-123
[13]何宗宜,屠龙海.地图质量评判的数学模型[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1994,19(3):221-226
[14]孙明霞,何茜.浅谈城市地图的现势性[J].吉林地质,2009,28(4):160-161
[15]杨浪.地图的发现[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