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报道文学批评不能忽视大众性和可读性――第五届全国文学批评期刊建设暨陕西文学批评论坛开幕2015-05-1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陆航 舒建军
中国社会科学网西安讯(记者 陆航 舒建军)当代批评期刊是反映当下文学状况的重要平台,在文学批评期刊的长期坚守下,近年来,当代文学的创作发展和学科建设有了长足进步。5月16日,由《小说评论》杂志社、陕西省作家协会、西安工业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五届全国文学批评期刊建设暨陕西文学批评论坛在西安举行。30余名来自全国当代文学批评期刊的编辑与众多文学批评学者及作家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就当下文学批评现状和批评期刊建设、当代文学批评期刊和当代文学思潮、陕西文学批评和陕西文学创作等议题展开研讨。 许多与会学者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要切实加强文艺批评,把文艺批评比作镜子、利器,促使我们重新认识文艺批评的功能。我们应该坚持实事求是,坚持马列主义思想指导,借鉴西方的理论,高度重视、切实加强文艺批评。 文学批评期刊有着长期的学术积累,直接反映当代文学的现实。当前,多种文艺形式迅速发展、大众文化产品供给量急剧增加,民众获得文化产品越来越方便,选择也更多。在文学界内部,多媒体时代的到来和商业写作的迅速发展给传统写作和严肃的文学作品造成了极大地冲击。有学者指出,文学评论期刊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桥梁,是文学交流的平台,是艺术发展的载体,同时也是文学氛围的营造者和建设者。评论期刊要坚守正确立场,研究和把握自身规律,引导文学健康理性发展。 《扬子江评论》主编丁帆教授表示,当代文学期刊自上世纪90年代后,学术性慢慢强化起来,这是一个显著的进步。在现有的学术论文评价体系的引导下,文学批评越来越走向学术化、学院派的同时要时刻警惕文学批评丧失原有的尖锐犀利的文风,许多文学评论充斥着大量注释和陈词滥调,没有新意。他认为学术不应该是晦涩的理论,不应该用曲高和寡去诠释,更不应该在暗自沉浑之中,学术在强调深刻性、严肃性、专业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大众性、适用性和可读性。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