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浅析新媒体技术在新闻传播行业的发展应用2015-05-13 来源:今传媒 许 竹
摘 要:本文通过具体了解新媒体技术在传播行业的具体应用,浅谈新媒体带来的“新”在何处,并对各种新媒体技术进行了具体剖析,指出其对新闻传播行业的影响以及带来的启示,最后预测两者未来的发展,旨在使读者对新媒体技术有更全面的了解,以及对新闻传播行业有更深的认知。 关键词:新媒体与新闻传播;具体应用;影响和启示;形势预测 在当今这个以光速发展的时代,信息的传播显得格外重要。同时,媒体技术的更新换代可以说是日新月异。新闻信息传播繁冗复杂的要求,催化了新兴技术的诞生与改革,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在促进新闻传播行业转型的同时,也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扩大了信息的传播范围、加深了信息传播对于受众的意义。新闻传播是人类对视觉、听觉、味觉和思维功能需求的拓展和延伸。笔者认为,新媒体的“新”是相对于传统媒体的“旧”而言的,“新”在传播内容,“新”在传播方式。它是一种新的媒体形态和网络工具,为网络经济和传媒产业搭建了一座相互联系的桥梁。 一、新媒体技术应用于新闻传播行业的原因 1.新媒体技术包含了声音、文字、图像与语言等特点 新媒体技术最大的特点是几乎同时包含了声音(sound)、语言(language)、文字(word)、图形(graphic)、图像(image)等进行综合的、多媒体的信息沟通与交流。 生活中每天被传播的信息85%都是通过视觉的方式进行传播的。信息通过图像传递给受众,鲜明的图案通过视觉刺激印刻在受众心里,已经实现了信息传播效果的第一步。 2.新媒体技术带给大家动感的图像和视觉效果 新媒体技术追求给受众以层次丰富的声响与音乐效果、高分辨率的图形显示以及动感的图像和视觉效果。尤其在模拟现实和制造虚拟现实空间方面效果非凡,同时具有高速度的及时传播和迅速与受众沟通的反馈。 3.传统媒体的渠道霸权逐渐消解,媒体之间的介质壁垒渐渐被打破 随着网络技术、特别是数字网络技术的发展,传媒产业的市场版图不断进行细微重构。数字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将为媒体提供更多发布渠道、商业机会和盈利模式,内容经营成了媒体经营新的增长点。 二、新媒体究竟该如何应用于新闻传播行业 新媒体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使用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传播信息,是信息科技与媒体产品的紧密结合,是媒体传播市场发展的趋势和方向。笔者认为,将它应用于新闻传播,对于传播行业无疑是一股强大的催化剂,其具体表现如下: 1.从“新”的传播内容来看 (1)个人空间与社交网络的整合。1967年哈佛大学Stanley Milgram教授创立了六度分割理论。后来,有人根据这种理论,创立了面向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服务。现在,SNS的成功应用包括:Facebook、人人网、QQ空间、新浪空间和微博等。大众通过网络平台认识更多的朋友,再通过朋友的消息分享获知更多的新闻信息,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新闻信息传播的循环流动。熟人或者陌生人可以在类似贴吧等平台根据相同的新闻话题、新闻兴趣进行凝聚、互动。同时,SNS中的人际交往可信度较高,形同于当下很流行的微信朋友圈、微博等,多实行实名制,不容易披马甲,对受众的隐私也起到了保护作用。由于兼并真实性、私密性、工具性,这种“网络社区”的建立速度非常快,随之,新闻传播的速度也非常快。 (2)网络新闻传播的应用。随着网络的全民普及和网络新闻传播的应用,新闻在互联网上的传播越来越富有魅力。传统媒介与网络合作的优势在于:①可以为各大媒介大大节省上网投资,提高媒介的广告收入能力,提供网上创收途径。同时,极大地丰富了各家的新闻资源,增强了新闻传播的市场竞争力。②联合办网站更具有群体优势。受众相信纸质媒体的同时也增强了接收网络新闻信息的能力。③以联动新闻和策划,有效保持住各家报纸的新闻资源,避免其他网站对新闻资源的蚕食和掠夺。此外,网络新闻还具有即时性、丰富性、互动性、滚动性、服务性、图文并发等特点。虚拟社交软件(如微博、人人网和朋友圈),当手机成为人们每天离不开的工具时,也就意味着新一轮的媒体传播形式开始了,它带给受众的新闻是非常迅速的,并且,它们带来的新闻信息具有海量的特征。④网络音频、视频的发布。音、视频播放技术是一门网络音视频发布的应用技术,音、视频的传播效果主要归功于以下几种技术:a.流媒体技术。流媒体技术的关键是流式传输、文件的压缩和数据的缓存。采用流式传输时,声音、影像或动画等多媒体信息由服务器向用户计算机连续实时传送,用户不必等到文件全部下载完毕,而只需要经过几秒钟或者数十秒钟的启动延时即可观看。对于新闻传播而言,这无疑大大缩短了传播时间,忠于新闻传播时效性原则。b.视频解码技术。c.P2P技术。P2P称为对等网,它的特点是非中心化、可扩展性和健壮性,同时,P2P流媒体技术性价比高且易于部署。这项技术的发明成功应用案例有IPTV、You Tube、PPLive等。 2.从“新”的传播方式来看 (1)信息获取技术的应用。新闻要传播首先得知道新闻,要想知道新闻首先得搜索新闻。多年前搜索引擎诞生是网络发展的必然结果,从网络发展之初至今,搜索引擎不断创新,受众在查询速度、查全能力、查询结果的准确度、稳定和可靠四大需求上对搜索引擎要求较高,为新闻传播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在有限传播的基础上实现了更大的突破。移动新媒体的诞生突破了有线网络传播,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实现用户在移动中获取网络连接。移动新媒体是一个全国性的,以宽带IP技术为核心的,可同时提供语音、传真、数据、图像等高质量电信服务的新一代开放的基础网络。如今,大多数人是利用手机无线网络进行新闻的浏览和知识的传播,不仅简单易操作,且让新闻消息被接收得更为迅速,一键分享后即可实现信息的传播。 (3)存储、发布信息的CDN技术的应用。随着网民数量的激增和可访问资源的日渐丰富,造成了对网络带宽的大量需求,导致网络访问延时与等待一直存在。而且,这些情况导致了新闻的内容传送性能下降。因此,内容分发网络(即CDN)的出现,满足了用户的需求。CDN叠加在互联网上,由分布在不同区域的节点服务群组成,将网站的内容高效稳定地发布到最接近用户的网络“边缘”,使用户可以就近取得所需的内容。受众与新闻信息的距离越近,受众传播新闻的可能性就越大。 (4)数据存储的底层技术的应用。海量数据是TB、PB、甚至EB级的数据集合,能够有效管理和存取海量数据,根据服务器类型可分为封闭系统的存储和开放系统的存储。海量存储技术为服务器或者PC提供了大容量的存储空间,为新闻信息的上传奠定了基础,使新闻的传播过程更加流通与顺畅。 (5)数字化电视和数字化主持人的体验。目前,大多数的电视节目是属于“被动性”的。个人觉得任何电视节目都需要观众的参与。因此,以下新媒体的应用不得不谈:①“交互式”电视,又称“双向”电视,其概念包括了从互联网的全部功能到简单的节目点播的所有东西。②数字化主持人的流行。③数字电视能够实现高度保真,受众如果通过数字电视接收到新闻消息,在享受更高等视觉效果之余,也会大大增加其想要传播新闻的欲望,这对于新闻的传播是一股无形的助推力。新媒体的发展总会出现“大浪淘沙,适合生存”的阶段,重要的是发掘新媒体的优势所在,并将之巩固发展。要想利用得好,就必须总结技术影响,得到传播启示:一方面用户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加,参与度增强;另一方面是新闻媒体信息的表现形式越来越丰富。 三、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给新闻传播机制带来的具体影响 1.传播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多元化 在新技术的应用下,传统媒体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传统媒体的内容以新的表现方式通过新的媒体渠道传播出去;二是传统媒体利用新媒体技术提高受众和媒体之间的互动能力;三是新旧媒体之间的结合。例如传统媒体纷纷推出自己的网络门户,打造网络媒体传播平台。 2.网友参与挑战传统媒体的权威 随着用户更多地参与到新闻内容制作和传播的领域,内容的产生和消费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网络用户通过论坛、博客、微博等转发新闻、分享视频、发表评论,从而完成对新闻内容的生产和消费的统一过程。值得一提的是,部分“意见领袖”(如粉丝超过几百万的微博大V)的影响力已经初具规模,极有可能超过部分媒体。 3.新的分工合作模式带动网络新闻生产传播流程再造 互联网新技术的发展将促使网络新闻生产和传播更加细化、专业分工更加明确,将呈现出传媒与其他企业进行多元化的合作的模式。现今,传统媒体充当着纯粹的内容提供者,技术公司充当内容的电子化包装者和发行者,网络运营商充当新闻传播的渠道平台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 四、新媒体技术与新闻传播行业的未来预测 1.媒体技术肯定会更新,但受到的关注度会一代不如一代,经典性也一代不如一代 一方面,就像“第四媒介”若是走上经验主义的窠臼,就会逐渐终结;另一方面,受众对于技术的新鲜感类似于对新闻的新鲜感,一旦失去求知的欲望,就意味着该媒介的隐退消亡或者该新闻的传播缓慢。 2.电视再怎样数字化,其传播效果都无法超越“第五媒介” 我们通过每天收看电视节目可知:几乎每隔几分钟电视就会传播给我们完全不同于上一条的信息(就广告而言),受众对于信息的接收显得错乱无章且印象不深(每条广告或新闻的播放时间短)。 3.新媒体技术若不及时更新与整合,将会给新闻传播行业带来巨大的冲击 在新闻传播被新媒体技术所承办的时代里,受众接受的信息有好有坏,这些信息引导受众自身对于新闻传播心理的形成。假设新媒体技术遭到滥用,再加上新闻传播行业的迅猛传播,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但同时,如果新媒体技术的开发有着完备的形成体系与检测系统,那么这对新闻传播行业的发展注入的力量将是不可估量的。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教师) 参考文献: [1] 苏志武.科技与传播[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2] 陶丹.新媒介与网络广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3] 程洁.新数字媒介论稿[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07.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