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作家 刘海栖
2020年碰到疫情,出不了门,记挂着远方的亲人和朋友,也有忧国忧民的情怀。
同时,读书和创作,并完成了一部长篇小说。小说是写抗战期间胶东孩子生活的,材料来源于我90多岁的父亲。退休后,我搬过去照顾他,每天听他讲一点记忆碎片,用手机录下来。父亲的记忆力非常好,对于小时候的事情记得很清楚,一桩桩、一件件讲来,如数家珍。
他的讲述也勾起我的很多记忆。我的写作大都与我的童年经历分不开。每个人到了老年,潜意识都又回到童年,童年是一个人真正的归宿。父亲耳聋眼花,每天在沙发上安安静静坐着,很少能有让他情绪发生变化的事情。但一回忆起童年,他马上就兴奋起来,浑浊的眼睛都冒出光来。
我记得一开始是问他儿童团的事情,父亲也不回答,就扒拉面前的药盒子,他现在每天就是摆弄茶几上的药盒子,给我母亲和他自己找吃的药。父亲从药盒子里扒拉出一张说明书,趴上去用笔写。写好了给我看,是儿童团歌的歌词,说他们那个时候唱这个。月儿弯弯星光闪闪……我看下去,一个字都不差。这首歌我小时候也学了,记忆中是在一间教室里,梳着短发穿列宁装的音乐老师弹着风琴教我们唱……我们这一代是距离经历过战争的那一代最近的,我们和那一代血脉相连,我们很多的记忆和生活痕迹与他们密不可分。其实人就是这么一步一步、一代一代走过来的。
我写作的时候,想起我儿子小时候。那会儿父亲看电视,只要一有老家的事情就跟孙子说,看啊,那是咱老家。父亲只要一提起老家,马上眉飞色舞,只要是老家的东西,什么都好得不得了,咸鱼也好吃,玉米面饼子也喷香。后来只要电视里一有那个地方,儿子马上就喊,看啊,咱老家咱老家!
儿子长大了要填表,到籍贯这一栏,记得第一次他问我,这个怎么填?我说和我一样,填海阳啊。他问,为什么要填海阳呢?我说,因为那是爸爸的老家,也是爷爷的老家。对我们来说,有些事情是共存的。我有责任把这些写下来,把上一辈经历的过去,把他们对故乡的眷恋,把他们的童年,把他们做孩子时眼里的战争写下来,把他们对于那个时代留在身上的印记复刻下来,把这些最真切的东西记录下来,留给我自己,也留给我的后代。我们还要这么一步步一代代走下去。
我们这一代人的写作,一直与这个时代紧紧相连,是时代这个主旋律里面的一个个小小的音符。有一天我们也会坐在沙发上回忆起童年往事,也希望有人把它们这样传下去。疫情期间,我把这本小说写完了,也算了却多年的愿望,同时,也对书写战争中的儿童、战争给孩子带来的影响、一个孩子是怎样在这种影响下成长起来的等方面,做了一些思考和写作上小小的尝试。
2021年来了,我们充满了新的希望。我还会按我的计划写作,今年可能会多尝试写些短篇,也有长篇在做准备。我们这些老作者,做了多年童书出版的,看到如今儿童文学蓬勃发展,很兴奋,这来之不易,我们都要珍惜。大家各自发力,出版社在市场的大潮里,既要借势顺势,也要保持定力,做潮流的堤防和导流渠。对于写作者而言,就是要好好写、慢慢写,不随波逐流,不迷失,多阅读,多钻研,拿出更高水准的作品来回报我们的小读者,回报我们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