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分享互联网红利下半场看学报发展的契机——以《中国油料作物学报》为例

2020-12-27 来源:《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作 者】郭学兰、王丽芳、董彩华、吴克力、胡志勇、陈清梅: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中国油料作物学报》编辑部

  【摘 要】为顺应后疫情时代的新发展,提升学报影响力和品牌效应,本着学报与作者、读者互利互惠的多赢原则,复盘《中国油料作物学报》近年来的改革,深度探讨学报在互联网时代新形势下的定位和出版形式,着重解决将专业化、小众化的特点做成优势的问题,从提高内容质量、改善出版形式和富媒体出版方面提出改进的方向。

  【关键词】互联网;影响力;富媒体;增强出版

  2017年,党的十九大制订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动纲领和发展蓝图,提出要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由此,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战略。从2017到2020,战略实施短短3、4年,“互联网+”就在各行各业带动了飞速的发展,也给科技期刊出版带来了很多改变,特别是在线发表和富媒体出版。然而2020年新冠疫情的肆虐,让我们的各种短板突然浮现出来。比如作者专家处理稿件的软硬件条件以及纸质刊无法印刷或延误、居家办公对线上系统兼容性的要求、排版系统的智能化和权限及效率问题。这些都把科技期刊出版的“线上化”推向风口浪尖。同时短视频、直播和社群运营的热潮涌现也为学报出版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在这个分享互联网红利[1]的下半场,科技出版如何调整定位,抓住“用户”眼球、占领更多信息市场呢?我们将以《中国油料作物学报》(以下简称学报)为例,试着探讨这一话题。

  一、学报定位的重新认识

  1.理解什么是定位

  21世纪是开创新品类的时代,消费者以品类来思考,以品牌来表达。

  从一项产品和一项服务的角度看,学报的定位应该是用与时俱进的方式,让学报这一科技知识产品和服务,在读者、作者和专家的心智中占据一席之地,并且让它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油料产业科技领域的第一位,即打造学报的品牌效应。

  1972年美国最具影响力的营销杂志《广告时代》刊登了著名营销专家里斯(Al Ries)与特劳特(Jack Trout)的系列文章,称“定位时代来临”。那么什么是定位?定位是营销规划非常重要的一步,定位就要自问“我是谁?”“我能提供什么?”“我提供产品的核心价值点在哪?”它的“第一法则”要求企业必须打动顾客心智,成为某领域的第一[2]。这一概念发展同样适用于一份学时期刊。

  2.为什么要重新定位

  专业化和小众化曾一直是学报引以为傲的优点,然而新时代下如何让优点保持而不是劣变,则需要重新定位。

  互联网发达、自媒体大爆发的时代,学报既面临危险又面临机遇。作为创刊40余年的期刊,学报在互联网发展的新时代也面临着危险。

  首先是专业化程度过高。学报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全国唯一的一种有关油料作物专业学术期刊。主要刊登油菜、大豆、花生、芝麻、向日葵、胡麻及其它特种油料作物有关品种资源、遗传育种、栽培生理、土肥植保、综合加工利用以及品质测试技术等方面的首创性研究论文、综述专论等。所报道的内容重于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理论。在创新性和科学性的要求上更重于实用性。因此,它的专业化决定了发表的范围主要是学术论文和综述,主要反映的是我国油料产业和油料作物相关单位、课题、团队的研究性成果。相较于技术类期刊、科普类期刊,它发表的范围非常有限。

  其次是面向的读者群过于小众化。从专业化特点不难看出,无论是读者还是作者、专家,阅读和关注学报的人群主要是农业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农业相关的大学教学院系研究生,和从事油料作物相关的农业技术人员。尽管在国家粮棉油安全中居于第三的重要位置,但是由于内容上的专业化特点,学报的受众还是非常窄的。即便是跨专业跨行业的科研工作者想了解学报,了解油料作物研究进展,也未必可能通过学报的订阅来满足。更不必说普通百姓和油料消费者和生产者。

  面对越来越多与油料相关的科普、视频[3]、相关期刊及其富媒体传播,也面临国家政策的导向性改变,油料学报在读者群和作者群中的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重新认识和定位学报变得尤为重要。

  二、学报做出的努力与成效

  1.提高内容质量

  无论是哪个时代,内容为王都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近年来,学报在内容质量建设方面狠抓三审三校、吸纳科学编辑和主动约稿。

  首先是狠抓三审三校,提高稿件的质量。自由来稿的审稿通过率从2018年的55%提高到2019年的60%,做到严格初审,提高适审度,审稿质量有了质的飞跃。特别是加强编辑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狠抓职业教育,编辑从原来的大专和中级职称,到现在全部是副高级以上的人才,责任编辑全部获得博士学位,都是在科研一线有了实践经验和高水平文章写作能力的某一领域专家。

  第二是科学编辑的吸纳和培训,让它成为提高稿件质量的加分项。学报充分利用了主办单位和编委专家团队的青年骨干优势,将各个学科领域的中坚力量邀请来做科学编辑,从事稿件的初审内容把关和遴选外审专家工作,让“对的人”做对的事情。这一举措,不仅调动了主要作者层的积极性,更为稿件质量提供了准确优质的审稿专家,同时也拓宽了我们在重点作者和单位的影响力。

  第三是主动约稿和设置专题专栏初见成效。自从2009年学报开始通过玛格泰克系统在线收稿以来,自由投稿成为99%的稿件来源。这样的做法,缺点是行业引领的效果不显著,优秀作者和文章的汇聚力不够。行业和学科的波动,还会让学报陷入稿件不足、捉襟见肘的窘境。固化的学科、栏目也变得老生常谈,更无法体现“与时俱进”“国家队”和“排头兵”的地位。我们的办法是召开编委会,征集组稿人,组稿专题,充分发挥领军团队的主动性。办法是开编委会和青年编辑会,制定下一年或者调整近期的专题选题,策划和组织专家作者写稿、投稿,专家组队审稿。责任编辑负责流程的推进和在线出版。这一方法,获得了专家的大力支持。我们的稿源也变得更加丰富,专题的组稿率不仅从以往的不到1%,增加到2020年上半年的14.8%。稿件质量也有提高。过程中还不断有专家编委提出新的专题建议,充分体现了他们的办刊积极性,保障了学报专题出版的可持续性,成为学报的新亮点。

  2.改善出版形式

  从内部改革看,改进出版方式是抓手。

  一是2019年夏引入方正排版,起到了出版质量的提质增效作用,缩短了出版时滞,也把编辑从格式与内容审校的双重劳动中解放出来,重点放在学术质量上,让文章的形式更加科学美观,很好地起到了形式为内容服务的作用。特别是感谢毛善锋老师的参考文献自动校对软件,更是让学报编辑和排版员节约了宝贵的时间。

  二是微刊的出版,吸引手机用户,改善读者、作者和专家使用体验。和玛格泰克的合作,让我们的网络发表从电脑走向手机端。通过“油料科技前沿公众号”[4],我们为读者、作者、审稿专家和编委建立了互动平台,推送两刊稿件信息、热点文章以及编辑部约稿信息等。作者还可以通过手机端扫描二维码,进入学报后台,浏览已发表的论文,进入“作者在线查稿”链接进行系统操作;专家也可以实现移动查稿、移动审稿和移动阅读。这一举措,充分发挥了学报信息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从外部获取更多的支持看,研究所建立“创新传播中心”,致力于科普实践的同时,将学报的内容与科普结合起来,在更广大的读者和百姓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品牌。我们的中心重点做了三项工作:推出“中国好油”公众号[5]、举办开放日活动和参加“长江讲坛”[6]、“中油论坛”等有影响力的活动。科技传播向来都是为了百姓生活质量提高的。尽管科普工作非常艰难,责任重大,不过我们充分发挥专家和行业翘楚的威信力量,在多次举办的活动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也更了解了百姓最需要的科技是什么。

  三、仍需要解决的问题

  改革后出现了自由来稿时滞长和富媒体人才与技能匮乏的新问题。

  首先是出版时滞。在自由来稿的同时组织专题发表,对原有的自由来稿出版有冲击。自由来稿的作者可能要等更长的时间才能得到公开出版的机会。

  第二是人才和新技能的匮乏。比如科普,我们的编辑更多地在自己曾经研究过的领域较为熟悉。然而科普较之学术出版要求更高、涉及的领域更广,需要的知识背景更大。因此需要更加广博的知识和更大的责任心。做好这项工作,是非常有影响力的,也是非常艰巨的。再比如微刊出版、公众号推送,都是文字形式的,仅仅是图文,没有音视频,内容显得单一,没有吸引力。还包括富媒体出版的人才与技能匮乏,社群运营也没有经验。科普活动线上线下同时开展会收到非常好的效果,但是线上用户的维护就需要更专业的人才,特别是具有抓取用户心智的视觉创新性人才,需要有美术、设计、IT专业功底的人才,懂社群运营的专业人才。

  四、展望

  新时代的问题需要新思维去解决,互联网的用户思维就是其中之一。目前的互联网时代,做社群和做直播是用户运营效能最高的方式,也将是学报出版可参考借鉴的方式,因为读者、作者就是我们的用户。

  针对时代特点,要想留住广大的读者和用户,我们需要在坚持实现社会责任的基础上,有侧重地解决内容和出版形式存在的问题。

  首先坚持宗旨和肩负社会责任。我们是国家队,必须坚持“用户第一”,即以国家和人民的油料需求第一为原则,坚持办刊宗旨,本着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农业科技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建设一流学术期刊的总要求,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需求。

  同时围绕办刊形式和主体做改革。在继续办好专题专栏,甚至办好专刊专辑的基础上,同步最优秀的油料科技团队,第一时间发表优秀成果和论文。主体上真正实现专家办刊、编辑辅助的改革。随着科研人员骨干力量的迁移和年轻化,学报的专家团队也要不断迭代更新,让拥有最新理念的人才积极主动参与办刊。

  调整思维方式和服务方式要变。思维方面,编辑需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成长,跟上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智慧社会和线上时代的变化,培养和发现富媒体出版的人才,特别是懂得社群的管理、视觉表达[2]的人才,以适应新时代的到来。服务方面,借助网络首发、微刊、微视频、开放科学计划(OSID)等富媒体形式;加快网络出版、在线首发的速度,同时提高稿件质量,优中选优。重视新技能培训,包括结构思考力、沟通力和表达力提升,摆正位置,为新时代的专家和读者服好务,打造好信息交流平台。

  定好位造好品牌是需要创新的。增强出版[7]、线上直播、专业论坛也是一种富媒体的出版形式,即在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所主办的期刊就通过增强出版的方式,制作VR和农业小视频[8],推广果树栽培技术,收到很好的效果。另外,也可以向中国知网学习,围绕油料科技、食用油安全,做一些更接地气的传播工作,发动专家讲述科研成果背后的故事[9],让科学家们“走下神坛”,让更多的百姓了解科学、了解科学家。

  黑天鹅事件从来不单单是危险,更是天赐良机。危险是高质量的科技信息变得稀缺;机遇是,互联网的发展红利正在如火如荼地走向用户运营。所有为跟上时代重新定位的努力都将是值得的。

  参考文献:

  [1]陈逵.互联网+的红利时代[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

  [2]劳拉•里斯.视觉锤[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3]李子柒,等.一番播种,一份收获,见证小小油菜籽的成长[OL].腾讯视频,https://v.qq.com/x/page/n3035rhkjn3.html.

  [4]油料科技前沿.http://wxzgylzw.magtechjournal.com/wx/WkJwenzhangs!wangzhan.action?pager.start=0&shezhiid=1716625305.

  [5]中国好油.https://mp.weixin.qq.com/s/NtV3hqNhPvHb3wc4UOV7gg[OL].

  [6]胡志勇,李芊,喻江平.未来可按个人体质定制油脂摄入[N].楚天都市报,2019-07-02,A08.

  [7]张健,蔡新元.“增强现实”在传统出版领域中的应用探索[J].科技与出版,2013,(10):90-94.

  [8]高羽洁.中国农科院4种期刊影响力不断增强[OL].http://www.caas.cn/xwzx/yw/305878.html,2020-06-30.

  [9]如何在新媒体上讲好科学故事[OL].http://k.cnki.net/CInfo/Index/7165.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