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新时代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思考——以《人民长江》为例

2020-12-26 来源:《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作 者】刘媛、韩鹏煜、李晓濛:长江水利委员会

  【摘 要】当前,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引起了国内期刊界的广泛关注。创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不是盲目追求期刊相关指标的“国际化”,语言英文化,与其被动“借船出海”,更应该结合中国特色,主动“造船出海”。通过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提炼,从不同维度阐释了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时代内涵,结合水利改革发展的新形势,进一步厘清了《人民长江》办刊现状及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探索提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水利科技期刊的路径,以期为我国水利科技期刊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办刊实践;《人民长江》;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编辑

  据统计,截至 2018 年底,我国科技期刊总数约 5000种[1],数量众多,由于体制机制存在局限,超过 60%的高水平学术论文都“借船出海”,流失到国外有影响力的期刊上发表,致使中国科技期刊影响力有限、国际竞争力较弱[2 -5]。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党中央对我国科技期刊发展从战略层面做出了部署,号召科技工作者“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6]。 2019 年 8 月,《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出台,为当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科技期刊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一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都高度重视水利事业发展。水利科技期刊作为报道、宣传中国水利行业热难点、治水最新学术成果等的重要载体,已有 100 多年的历史,现有期刊 100 多种,初步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利行业期刊体系。打造一流水利工程科技期刊是引领科技发展,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的题中之义。作为水利期刊人,有义务办好科技期刊。笔者以《人民长江》的办刊实践为着力点,对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水利科技期刊的路径进行了探索和思考。

  一、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时代内涵

  《意见》明确指出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要“立足国情、面向世界,提升质量、超越一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科技期刊发展道路”。王继红等根据《意见》,定义了“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即立足国情,中、英文期刊并重,在国内自建平台上,面向世界展示学术创新成果、引领全球科学发展的科技期刊[7]。目前,我国在材料科学、化学和工程技术等部分领域的科研水平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受限于科技期刊的体制机制,大部分原创成果被迫“借船出海”了。要将众学者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创办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就需要“造船出海”。

  笔者结合近年工作实践和王继红[7]、郭伟[8]、张品纯[9]、刘天星[10]等人的研究,对“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内涵进行了厘定:在思想上,中国期刊要立足中国,坚守期刊初心,面向世界,中、英文并举,既要创办、扶持英文科技期刊,也要优化提升中文科技期刊,繁荣发展科普期刊; 在产业化发展模式上,应采取以市场为主导、政府宏观调控与监督的模式,给予办刊人充分的自由,并为其发展提供相关支持和保障; 在评价标准上,要实施分类评价、中外期刊同质等效使用,基础学科类期刊注重科学突破,工程技术类期刊要凸显创新性和实效性; 在出版平台上,建设科技期刊论文的“大数据中心”和数字化知识服务的“出版平台”,运用客观事实和真实数据说话,这是掌握“话语权”的重要基础。

  二、《人民长江》办刊现状及挑战

  《人民长江》是水利部主管,长江水利委员会主办的水利水电技术综合性科技期刊,办刊宗旨是宣传长江治理与开发战略规划,报道治江工作重大进展与建设成就,总结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实践经验,交流国内外水利水电先进技术。 2018 年,《人民长江》连续第 8 次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2019 年首次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年在《世界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指数(WAJCI)年报(2019 版)》水利工程学科中排名第 9 位,位于水利工程类 Q2 区第 4 位,显示出《人民长江》在世界范围的水利工程类期刊中有较强的影响力。

  2017 年 7 月,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组织召开了《人民长江》《水利水电快报》第七届编委会(扩大)第一次会议,会议强调,在下一阶段工作中,要充分发挥编委和专家的作用,进一步增强有关部门、单位合力办刊的责任意识,强化措施,将《人民长江》打造成国家精品期刊。近年来,《人民长江》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严把稿件质量、有效遏制学术不端行为、重视编校质量、优化审稿流程、大力度约稿、组织优秀论文评选、开展科技论文写作培训班等措施,已初步取得一些成效。其中,对稿件质量的把控是基础性工作,不再过多强调,现主要对其创新性措施概括如下:

  (1)《人民长江》始终坚持走打造精品期刊的发展之路,保证优质稿源,追踪学术热点,抓好重点栏目、重大治江项目、重点作者的跟踪约稿工作,并开辟“绿色通道”,优稿先发,力争优秀成果的首发权; 为提高选稿的准确性及与学科研究热点的重合度,适时开展栏目的调整优化、科学整合; 针对性地向“高影响、高层次、高水平、高产出”的核心作者群赠刊、约稿,力保优质稿源充裕。例如,近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长江保护,长江经济带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顺应新形势,2016 年《人民长江》开设了“长江经济带”专栏; 2018 年 10 月 11 日,长江干流上的堰塞湖引起了全国的高度关注,《人民长江》及时开设了“堰塞湖处理”专栏; 2020 年,新型冠状病毒肆虐,《人民长江》编辑及时约得稿件《新冠肺炎疫情期消毒剂的使用对水环境的影响:以武汉市为例》等。

  (2)坚持强基固本,提倡“走出去”。《人民长江》全体编辑均加入了湖北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湖北省期刊协会,积极参与了国家和湖北省相关部门组织的编辑出版培训会议,增强了编辑职业认同感和行业归属感。同时,《人民长江》编辑部每年都会参加水利年会、水论坛以及其他水利类相关学术会议,一是学习并掌握行业最新研究动态和进展,二是增加本刊的知名度,现场与相关专家约稿,更体现诚意,成功率更高。另外,编辑部近两年还前往水利行业有关单位及水利工程建设工地开展科技论文写作培训工作,提高本刊的稿件质量的同时,也帮助各单位产出更多的高水平科技论文。

  然而,作为水利工程学科的综合性期刊,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还面临着一定挑战:

  (1)刊物特色有待加强,《人民长江》定位为水利水电技术综合性科技期刊,包括水环境、水文、地质、工程建设和信息化等众多栏目,但核心是宣传长江治理与开发战略规划,报道治江工作重大进展与建设成就,在收发稿件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围绕“长江”,特色立刊,品牌兴刊。

  (2)亟需政府支持及内部制度变革。①编辑部不是独立的法人单位,其办刊经费由上级单位和政府划拨,由于经费受限,导致在征稿、审稿等方面不具竞争力; 为弥补差额,还需征收作者的高额版面费,可能对期刊学术声誉造成了影响,降低了稿源质量。②编辑部办刊的人力条件受到相关制度制约,特别是发挥重要作用的编委、特聘专家常由人事指定,包括部分对期刊出版事业兴致不浓的专家,影响了期刊的用稿选择和稿源质量。

  (3)《人民长江》的办刊体制模式相对亟待创新,难以实现开放性和市场化转型。

  三、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路径选择

  通过梳理并分析《人民长江》办刊现状及面临的挑战,总结提出了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路径。

  1.明确自身定位,突出办刊特色

  建设一流水利科技期刊,要站位高远,定位准确。首先,要明白期刊“为学术之渊薮”的深刻内涵,作为期刊人要葆有学科使命和学术责任,站位于传承人类文明,引领科技发展[11]。其次,要立足于办刊实际,了解自身优势和不足。相对《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环境科学》《水文》等专业期刊而言,《人民长江》是综合性科技期刊,但综合是指专业综合,《人民长江》也有其办刊宗旨,那就是一切服务于长江,服务于水利事业的发展。长江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三大河流,要到达全社会谈及长江就主动来《人民长江》搜索文献的境地,离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就不远了。

  2.坚守办刊初心,严把稿件质量

  坚守办刊初心,严把稿件质量,是期刊办刊的基础。在稿件的选择、优化、再创造过程中,要严把意识形态关[12],剔除学术期刊中的政治性错误和纰漏。例如,《人民长江》每期除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外,有关澜沧江——湄公河等国际河流、重大未完工水利项目等都会送保密审查,加强对期刊出版中意识形态内容的管控,以免发生泄密事件引起纠纷。编辑作为学术论文第一道关口的“守门员”,要遏制学术不端行为,除进行学术不端重复率检测外,还要严格检查“隐性学术不端行为”(例如数据重复发表) ; 坚决防范审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关系稿”“人情稿”,遵守严格的学术规范和行业自律,杜绝学术腐败,坚守办刊初心。重视编校质量,例如《人民长江》除严格执行期刊“三审制”和“三校一读”制度,付印前再交由资深编辑进行检查并修正差错。优化审稿流程,建立更高效的工作机制; 不断扩充外审专家库,规范同行评议工作,提高评审的效率和专业性。

  3.坚持强基固本,加强队伍建设

  编辑队伍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出版社及其出版物产品的品牌与竞争力。面对日新月异的知识变革,期刊编辑队伍也需与时俱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编辑队伍。首先要尽量选择专业化的编辑,特别是科技期刊。例如《人民长江》包含水环境、水文、地质、施工等方面的文章,编辑部对应的编辑都是相关专业的硕士,如果专业聘用不对应,很容易在审编校文章时出现一些让人贻笑大方的问题,日积月累,会影响期刊质量。其次,要严格实施出版职业准入和岗位准入制度,选用适编者从业。随着社会的进步,现在的编辑专业素养都不错,大多是硕士或者博士,但编辑行业不同于其他科研事业,要求编辑有“工匠精神”,要甘于做寂寞的“文字匠”,甘于“为他人做嫁衣”。最后,各编辑部应该通过推进培训供给侧改革,提升编辑核心素养和能力; 建立全面认可激励机制,促进编辑队伍“激情燃烧”等措施合理用人、留人。总之,只有抓住选、育、用、留等各个环节,并通过多方协同配合,多管齐下,综合施策,才能培养造就出一支业务精良、素质过硬的编辑队伍,为开创出版事业新局面奠定基础。

  4.加强国家政策引导,加大办刊经费资助

  长期以来,学术期刊面临的办刊经费短缺问题,在相当大程度上限制了学术期刊办刊质量的提高。造成学术期刊办刊经费短缺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学术期刊的读者主要集中于学者及专业人士,导致其发行量有限,发行收入不足以支撑期刊发展[13] ; 二是部分事业单位属下或者大专院校的期刊,办刊经费均由政府统一划拨,资金不能满足竞争日益激烈的期刊市场化的需求[14]。创办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需要期刊“动”起来,主动约稿、参加会议、举办会议,等等,走向市场化的每一项都需要资金的支撑,因此,需要加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对科技期刊的财政投入和专项基金支持; 加大各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对创办期刊的重视程度,加大人力、财力方面的投入。“拿笔杆的军队”也要有经费保障,否则有可能陷入财政预算紧缩——加收版面费或做专辑专栏——期刊质量下滑——来稿量减少的循环。

  5.创新工作模式,加快推进科技期刊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

  媒体融合给科技期刊的发展带来了冲击,传统科技期刊出版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需要。当前,大多数科技期刊都在新媒体发展上需要自身突破,比如,创建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以及微博账号等,但由于缺乏相关经验、技术及资金等,许多传统科技期刊在媒体融合发展道路并不顺畅[15]。在媒体融合环境下,科技期刊转型发展应树立媒体融合发展的思维,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优势,推进期刊出版流程再造,突破传统的纸刊出版理念; 以创新媒体融合发展为驱动,打造专业化、特色化的一流科技期刊品牌[15]。

  四、结语

  创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应凸显中国特色,强化自身优势领域,而不是盲目追求期刊相关指标的“国际化”。通过总结典型水利期刊《人民长江》近年办刊实践和亮点以及面临的挑战,探索提出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可参考的路径:明确自身定位,突出办刊特色; 坚守办刊初心,严把稿件质量; 坚持强基固本,加强队伍建设; 加强国家政策引导,加大办刊经费资助; 创新工作模式,加快推进科技期刊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水利科技期刊应苦练内功、放眼世界,进一步提升学术质量和影响力,做优做强,跻身世界一流期刊行列。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编.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19):世界一流期刊发展路径专题[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

  [2]代小佩.《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18)》发布,专家认为:打造一流科技期刊,还需多方发力[N/OL].科技日报,2018-10-24(3)[2020-07-02].http://www.stdaily.com/app/yaowen/2018-10/24/content_723254.shtml.

  [3]詹媛.办出世界一流的科技期刊:访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恩哥、高福[N/OL].光明日报,2018-01-29(8)[2020-07-02].http://news.gmw.cn/2018-01/29/content_27484138.htm.

  [4]陈建强.如何办世界一流的学术期刊[N].光明日报,2015-07-21(5).

  [5]吴楠,李华.建设一流中医药科技期刊的路径思考——以《中医学报》办刊实践为例[J].传播与版权,2020,(2):58-61.

  [6]赵存如.钱学森科技期刊办刊思想[J].编辑学报,2019,31(1):7-10.

  [7]王继红,骆振福,李金齐,等.培育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内涵与措施[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0,31(1):4-9.

  [8]郭伟.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的新契机——试论《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政策亮点及实施建议[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9,30(10):1029-1033.

  [9]张品纯.对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几个相关问题的思考[J].出版广角,2019,(5):6-10.

  [10]刘天星,武文,任胜利,等.中文科技期刊的现状与困境:问卷调查分析的启示[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9,34(6):667-676.

  [11]李东辉,陈艳芬,赵佳荣.特性与规律:学报特色栏目的辩证把握[J].出版发行研究,2014,(2):85-88.

  [12]吴楠,李华.建设一流中医药科技期刊的路径思考——以《中医学报》办刊实践为例[J].传播与版权,2020,(2):58-61.

  [13]许宏.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对资助期刊办刊质量的影响——基于2012—2017年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情况通报》的文本分析[J].编辑之友,2018,(12):31-36.

  [14]刘瑞明,赵仁杰.政府支持、制度变革与学术期刊进步——来自中国“名刊工程”的经验证据[J].经济学(季刊),2020,19(2):473-498.

  [15]陈建华.媒体融合环境下我国科技期刊转型发展的困境及对策[J].编辑学报,2020,32(2):150-154.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