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期刊五年“借船出海”之所得所思

2020-12-26 来源:《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作 者】胡静、李俊姣、周义炎:湖北省地震局《Geodesy and Geodynamics》编辑部

  【摘 要】作者首先回顾了自己所在英文学术期刊这五年与国外出版商合作的发展状况,从稿源情况、影响因子、国际化程度等各方面进行分析,发现期刊在“借船出海”这五年确实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此种合作方式存在较大局限性,可持续性也堪忧。大层面上从以前的“借船出海”到现在鼓励的“造船出海”,就期刊本身而言,为了突破期刊目前的困境及将来更好的发展,与国内优秀的发布平台合作,寻求更多的数据库收录,更好地建设期刊官方的国内发布平台,树立自己期刊的品牌才是长久发展之道。

  【关键词】国外出版;发布平台;期刊品牌;学术期刊影响力

  2014年3月9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副主任王国庆发言题目是:对外解读传播好中国梦。报告指出:对外解读和传播中国梦,让世界准确、完整了解和理解中国梦,将伴随中国迈向“两个一百年”目标的整个过程,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着力做好六个方面工作:(1)深入推进对外传播资源共享;(2)着力提升国际传播能力;(3)大力培养对外传播复合型人才;(4)努力打造对外传播文化精品;(5)积极建设国家及对外传播智库;(6)不断提高全民对外传播素养[1]。在对外传播中国梦的进程中,科学技术期刊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国家的科技实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作者所在的期刊是一本地球科学类英文学术期刊,创刊于2010年11月,至2014年最后一期,期刊都是季刊。期刊从2015年第1期开始,更改刊期为双月刊,并于同年与科爱森蓝公司合作,期刊的所有文章在ScienceDirect上开放获取。这五年与国外出版商的合作,对期刊的整体影响非常大,期刊收获了许多,同时也有许多地方还需要进一步地去完善和改进。

  一、近五年期刊的变化

  期刊从2010年11月创刊至2014年12月,是一段缓慢发展期,因为期刊刚创刊,影响力还十分有限,所以整体而言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从2015年开始,与国外出版商合作,期刊进步比较迅速。

  1.对收稿量和拒稿率的影响

  期刊创刊至2014年第四期是季刊,一年发文量为40篇左右,那几年期刊的收稿量基本在52篇/年左右,所以拒稿率在30%左右。创刊初始,编辑部有一个举措,为了保证文章质量,当时的稿件基本以邀稿和约稿为主。



图1 期刊从2015至2019年收稿量

 


图2 期刊从2015至2019年拒稿率


  2.对影响因子的影响

  从创刊至2014年年底,期刊影响力非常有限,引用量也非常少,影响因子很低。从2015年开始,期刊影响因子开始逐步攀升,从2015年的0.324开始,2016年影响因子为0.652,2017年为0.832,2018年是0.947,2019年是1.388(图3)。

 


图3 从2015至2019年影响因子


  3.对国际稿源的影响

  期刊作者的国家分布情况是期刊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指标,我们期刊在初创阶段经历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发展过程。2015年以前,期刊的国际来稿非常有限,而且即使有稿件,也集中在越南等亚洲国家。从2015开始,我们逐渐走入国际上地球科学研究者们的视野,稿件在2015年的时候,期刊发表的国际稿件只占全年发文量的7%,到了2016年这个数字增长到了29%,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更是一路攀升,从35%,到61%,53%(图4)。

 


图4 从2015至2019年作者国际化程度


  4.稳定的国外作者群

  期刊经过几年的深耕,在国内外已经有了稳定的作者群。我们统计了在期刊上发文量大于5篇的国家(不包括中国,统计时间从2015年截止2019年12月),发文量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其次是美国、印度、意大利、土耳其、乌兹别克斯坦、德国和巴基斯坦(图5)。我们对发文量较大的国内外机构也进行了统计,按照顺序分别是中国科学院、中国地震局、武汉大学、俄罗斯科学院等等,说明期刊在国内外的一些机构已经有了相当的影响力,在这些机构的科学家对期刊也有相当的认同感(图6)。

 


图5 从2015至2019年发文量大于5篇的国家

 


图6 从2015至2019年发文量大于5篇的机构

 


图7 从2015至2019年期刊的SCI总被引频次


  期刊的SCI总被引频次不断增加,从2015年的43次到2018年的219次,以及2019年的227次,说明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在不断的增加。而且更重要的是,在这些SCI引用中,来自国际上的引用也是在不断地增加,从2015年的43次引用来自3个国家,国际引用占比为13%,到2016年,引用来自10个国家,国际引用占比为17%;2017年,129次引用来自25个国家,国际引用占比为36%;2018年219次引用来自38个国家,国际引用占比43%;2019年227次引用来自39个国家,国际引用占比50%。这些数据表明,期刊确实已经进入世界相关科学家的视野,并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对本刊引用最多的国家,除了中国以外,排第二的是美国,然后是澳大利亚、印度、德国、俄罗斯和意大利等49个国家和地区。这说明,本刊不仅在国内具有相当的影响力,还辐射至多个国家,引用的国际化程度提升较快。同时,根据我们对引用期刊的文章进行的分析,引用本刊的论文最多的12种期刊中,有8种期刊进入到相应学科的Q1或者Q2区,所以可以得知,引用本刊的论文大多都来自学科领域影响因子相对较高的期刊中。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与科爱森蓝公司的五年合作,成绩确实非常显著。借助于ScienceDirect这个大型的国际学术出版平台,通过他们成熟的国际发行传播渠道、丰富的学术出版经验和全球的网络市场,快速地提升了期刊的影响因子,极大地扩展了期刊的国际曝光度和影响力。在期刊发展这至关重要的五年时间,帮助期刊平稳地快速发展,跨进了学科的国际学术界。

  二、未来面临的问题

  在期刊快速发展的这五年,进步是明显的,但是我们还是面临着许多问题,如优秀稿源的获取、更广泛的国际传播等等,这些是期刊长久良性发展下去的根本,同时我们也在思考“借船出海”所带来的问题或潜在的问题[2]。期刊在出版传播这方面与国外合作得越紧密,捆绑也就越紧,若要更换合作方,则是伤筋动骨的大动作,故长久下来未免有受制于人的困扰,可持续性堪忧。且合作的一方是精心经营了上百年的“大而强”的公司,我们一家期刊的力量是非常小的,在这样力量悬殊的双方对比之下,如何在合作关系中一直保持自己的主动性,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要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解决:

  1.寻求国内更多更广泛的平台合作

  在科技期刊的发展和国际竞争中,平台是核心,是难点,也是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的关键所在。只有拥有一流的传播平台,我国科技期刊才能搭乘这条大船走向国际[3]。然而,放眼国内,中国目前还没有一家面向国际的、整合式英文期刊出版平台,绝大多数的英文刊都与本刊的情况一样,采用的是“借船出海”的措施。根据2018年的统计数据,我国75%的英文学术期刊选择与海外出版商合作,其中占市场份额最大的是施普林格和爱思唯尔[4]。《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17)》指出,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需要从“借船出海”向“造船出海”转变[5]。这就需要从更大的层面上来解决这个问题,例如从国家层面依靠行政力量,或者大型公司依靠雄厚的资金和技术人才[6-8]。从技术上,我国的科学技术绝对已经具备实力来建设这样大型的网站;从国家层面上,主管部门已经将“造船出海”的战略大计予以落实,在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中对集群化试点项目的支持力度巨大。作为科研院所的一本期刊,我们欣喜地见到国内一些平台的成长和壮大,并且对期刊的合作需求也是非常欢迎。增加平台的合作,也就使得期刊有了更多的曝光率和认识度。另一方面,更多的优秀科技期刊又能够成就一个优秀的数字出版平台。所以平台品牌和期刊品牌是相辅相成的,双赢是最好的局面。

  2.寻求更多国内外数据库收录

  目前,收录本刊的国内外知名数据库主要有: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DOAJ),Emerging Sources Citation Index(ESCI),Engineering Village–GEOBASE,GeoRef,INSPEC,Scopus,Ulrichsweb,CNKI,《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等等。现在的科研工作者多是使用搜索引擎查找自己所研究课题的相关文献,本刊优势是,所有文章都是开放获取,所以在搜索过程中,被检索到、全文被看到的几率相对而言比较大,所以越多数据库收录,可以增强期刊的国际曝光度和影响力。

  3.建设期刊官方的国内发布平台

  无论何时,期刊官方的国内发布平台都不能没有,即使点击量和浏览量低于国际的发布平台,这是我们退可守的大本营。对英文刊来说,最好中英双语均要建设,最新的文章、实时新闻等内容都要同步更新。

  4.树立期刊品牌

  在期刊发展的下一阶段,必须树立良好的期刊品牌,良好的期刊品牌必须以良好的稿件质量为核心,优秀的编委团队、良好的编辑服务为基础,共同创立出来。优秀的编委应该是期刊的大使,支持和促进期刊发展,帮助期刊寻找好的稿源,在进行这些工作时,编委代表了期刊的品牌形象,所以要充分调动编委积极性。同时,编辑部在与作者、读者、审稿人联系时,也要及时响应,主动沟通。

  英文期刊面对的是全球作者、读者,如何将品牌进行推广尤其重要。首先,参加大型的学术会议,进行期刊的广泛宣传,或者请编委在参加学术会议时,利用宣传页等方式,对期刊进行介绍。其次,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将新发的文章,高影响文章,专刊等各种内容推送到目标读者和作者,并及时跟踪推送结果。最后,利用互联网技术,新媒体建设来不断提升期刊的显示度,扩大期刊宣传范围。

  所以,总的说来,“借船出海”的这五年时间,期刊确实获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接下来的道路才是需要去认真思考的。上船容易,下船呢?能下船吗?一直在船上吗?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本来处于弱势方的期刊要占据主动,必须提前布局、超前谋划。一方面,期刊本身要快速成长得更强,更强才意味着有更大的话语权;另一方面,期刊也要寻求国内更多的合作,积极寻求与各科研机构的科技期刊的资源整合,形成优势学科的期刊集群品牌,并利用集群品牌不断地树立和推广自己期刊的品牌,并反过来支持集群品牌和平台品牌,与同类期刊资源互通,这才是我们小期刊今后长久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王国庆.对外解读传播好中国梦[EB/OL].[2020-07-05].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4/03/id/1226379.shtml.

  [2]游苏宁.中国科技期刊:造船出海势在必行[J].科技导报,2017,35(15):13-14.

  [3]初景利.科技期刊国际化:从“借船出海”到“造船出海”(科学新闻2015年11月刊封面)[EB/OL].[2020-07-05].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6/1/335599.shtm?id=335599.

  [4]鲍芳,张月红,吴坚.中国英文学术期刊综合数据与国际影响力分析(1887-2017)[J].中国出版,2018,(12):3-8.

  [5]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17)[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6]于成,古雅琳,张文彦.世界科技出版公司科技期刊“造船出海”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9,30(7):766-772.

  [7]王守业的博客.浅议中科院所属科技期刊的未来发展[EB/OL].[2020-07-05].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63591-446877.html.

  [8]任胜利,肖宏,宁笔,等.2018年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发展回顾[J].科技与出版,2019,(2):30-36.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