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汪曾祺别集》日前重磅推出 较完整反映汪曾祺的文学主张和创作风格

2020-12-25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夜雨

《汪曾祺别集》汪曾祺著 汪朗主编/浙江文艺出版社2020年版/ 698.00元

  摘要: 2020年是汪曾祺先生诞辰100周年,浙江文艺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北京中心读蜜传媒经过3年酝酿、筹备,于近日出版了被称为“离汪先生最近的作品集”——《汪曾祺别集》(全20卷)。

  几代读者对汪曾祺先生的爱:如冬日正午暖阳

  2020年12月23日下午,由中国现代文学馆、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共同主办的《汪曾祺别集》出版发布式与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国文联主席铁凝,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鲍洪俊,汪曾祺先生之子、《汪曾祺别集》主编汪朗为《汪曾祺别集》套装揭开红绸,首次向读者展现《汪曾祺别集》(全20卷)的完整面貌。

  汪曾祺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一九三九年就读于西南联合大学,为沈从文先生的及门弟子。其作品文字飘逸,返璞归真,在平淡中见真味,深受广大读者推崇。为纪念汪曾祺先生诞辰100周年,由汪曾祺哲嗣汪朗主编,家人及深知汪先生的作家、学者、编辑协同编选而成《汪曾祺别集》,于12月由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旗下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丛书全20卷,共约200万字,包含小说、散文、剧作、诗歌、书信等,汇为汪汪巨浸。来自文学界、学术界、出版界的数十位嘉宾齐聚一堂,共襄盛举。发布式由浙江文艺出版社社长虞文军主持。

  李敬泽代表中国现代文学馆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用“如同冬日正午的阳光那样一种温暖的爱”来形容几代读者对汪曾祺先生的爱。“我还不愿意用热爱这样的词,热爱需要充分的热度,像炎夏一样的热度才叫热爱。我们对汪老的爱就像汪老夫子自道的诗所说的那种‘人间送小温’的感觉。”“我们对他的爱中包含着对生活的爱,对生活中那些美好有趣的事的爱,对生活中那些平凡的好男好女的爱,对所有的生活中的美好的、有趣的事物,包括那种语言的爱。”这种爱,让一代又一代读者“再想起汪老的时候,都会有一种温暖的和煦的东西在心里。”回顾汪老一生的创作,李敬泽强调:“对于新时期以来的文学来说,汪老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在场者、参与者、建构者,甚至是引领者。”

  鲍洪俊代表主办方致辞。他将《汪曾祺别集》的出版视为一场跨世纪的文脉接力,“1988年,先生自编的文论集《晚翠文谈》,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1993年浙江文艺出版社又出版了先生以家乡高邮为背景的小说集《菰蒲深处》,此后浙江文艺出版社不间断地推出先生的小说集、散文集。一代代的浙江出版人与汪先生及其家属之间持续续写的文脉传承,成就了今天《汪曾祺别集》这份献给先生百年诞辰的贺礼,也寄托了我们对汪先生的温润致敬、绵绵爱戴”。

  汪朗作为《汪曾祺别集》主编、汪曾祺先生家人代表,以幽默诙谐的语言表达了对主办方、出版方及到会领导、专家、媒体朋友和《汪曾祺别集》编委们的感谢。“《别集》编得用心,出得用心,我们家老头如果在世,相信也会对大家道一声辛苦了”。他说,“我们家老头去世已经有23年了,这些年他的各种作品集,出了大概有二三百种,可以说各有侧重。但是比较完备、比较有特色的,一个是人文社2019年出版的《汪曾祺全集》,再有就是今年这套《汪曾祺别集》了。我们家人觉得,这套《汪曾祺别集》比较完整地反映了汪曾祺的文学主张和创作风格。”

  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梁飞,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李洱,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党委委员张建江,沈阳师范大学教授、《汪曾祺全集》主编季红真,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王风,浙江摄影出版社社长郑重,以及《汪曾祺别集》编委会成员等诸多领导和嘉宾出席了发布式。作家莫言、阿来和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孙郁等发来祝贺视频。

  《汪曾祺别集》:每一卷每一篇选文都经过反复推敲

  《汪曾祺别集》出版研讨会在发布式后举办。研讨会由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汪曾祺研究专家杨早主持,与会嘉宾围绕汪曾祺的时代意义、为什么读汪曾祺、为什么读《汪曾祺别集》、《汪曾祺别集》的学术价值与大众阅读价值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现场气氛热烈,原本预计一个小时的研讨会,进行了两个多小时。

  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作家李洱用“碧绿透亮”来概括汪曾祺先生的生活态度和写作语言。他认为,汪曾祺所使用的“烟火气十足的口语,是提醒我们作家,写小说要说人话,他的这种口语化的写作,意义重大,这种写作语言的探索和我们所知道的书面语写作,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关系,这套语言发展脉络和谱系也非常值得研究,这条路还很漫长。”针对汪先生去世之后受到越来越多的阅读和研究的现象,李洱表示,“汪曾祺是那种死后生长的作家,他的人生态度和作品里的精神,对这个时代持续发生影响,对这个时代的人有不断的提醒。”

  沈阳师范大学教授、《汪曾祺全集》主编季红真感慨:“汪曾祺的语言能力得天独厚,不服不行”。对于《全集》和《别集》之不同,她说:“同样是汪曾祺的作品集,《全集》侧重于学术性,强调研究和文献价值,编辑必须克制自己的个性;而《别集》,侧重鉴赏性,更适合普通读者阅读,《别集》作为选集,更凸显编选者的个性,《别集》的编委因袭汪曾祺选编《沈从文别集》的思路,也是忠于汪曾祺个性的,《汪曾祺别集》必然是一套有个性的、独树一帜的选集。这套书的出版,对汪曾祺的阅读与研究是功不可没的。”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王风回忆起自己关注汪曾祺的缘起,也在于汪曾祺的特别。“汪先生是少有的从民国时期过来,同时又成为1980年代文学构成的一个特殊存在。”这种特别性也同样体现在了《汪曾祺别集》的设计中,小开本的设计,在王风看来便于日常阅读,在沙发上随便打开就可以读,他说,“现在,地铁上都是手机低头族,希望这套便于携带的《汪曾祺别集》能从手机那里争取年轻一代的关注”。

  《汪曾祺别集》的编委们也从各自的角度做了精彩发言。《茱萸小集》《逝水集》编者龙冬视《汪曾祺别集》为“活着的一套书,常读常新。”他说,一家三代,甚至四代都可以读汪曾祺,这是了不起的阅读现象。《羊舍一夕》《旅途杂记》编者、被誉为“天下第一汪迷”的苏北认为,是对汪曾祺超乎寻常的喜爱将编委们聚集在一起。回忆与汪先生的交往,他介绍了自己1986—1988年抄写了一遍二十余万字的《晚饭花集》,让他对汪曾祺的作品有了“脑速极快”的理解。

  《拟故事集》《桥边散文》编者李建新、《非往事集》《烧花集》编者徐强因故不能到达现场,通过会议连线的方式参与研讨会。李建新介绍了《汪曾祺别集》的编选思路,“贴着人物去编”是主旨,“权威和准确”是基本要求,《别集》是既满足于民间阅读又有助于学者研究的版本。徐强从“别”的角度与大家探讨了《汪曾祺别集》。他追溯了《别集》的取义渊源,最后总结《别集》之“别”,“别在选篇、别在体例、别在校勘、别在设计,还有一点,别在编委团队。”

  《晚饭后的故事》《梨园集》编者汪卉作为“汪三代”代表也以《为什么是汪曾祺》为题做了精彩发言。她认为,对于普通读者而言,汪曾祺作品不矫情、不沉重,没有高高在上的距离感,带着鲜活的烟火气,极容易代入和共情,但是文字却又是无比地妥帖与讲究。她也与大家分享了参与《汪曾祺别集》编选工作的感受,“从某个碎片进入他的整个作品里面,去沉下心来静静地细读,是会被传统文化的美、语言文字的韵,还有里面的情所打动的”。她说,“这套《汪曾祺别集》会带领读者走进一个更加立体、更加真实、更加鲜活的汪曾祺。”

  主持人杨早是《鸡毛集》和《五味集》的编者,在为研讨会做总结致辞时,他说,《汪曾祺别集》的每一卷每一篇选文,都是经过反复推敲的。《汪曾祺别集》的编者们,通过这套书,不仅是在编汪曾祺其文,更是在编汪曾祺其人,这套“混选”的《汪曾祺别集》,每一卷都有一个主题,都是一个侧面,通过对这些侧面的阅读、观察与理解,有助于大家读透汪曾祺。

  此次出版研讨会也在腾讯新闻、凤凰新闻、bilibili、当当、京东等多家平台直播,网上观看人数近十万人次。“只可自怡悦 不堪持赠君——汪曾祺百年书画展”也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展出中。

  12月23日,暖阳普照,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与会嘉宾们发言的高频词汇是“躬逢其盛”“不胜荣幸”。正如李敬泽所言:“《汪曾祺别集》的出版与汪老百年诞辰书画展的开幕,都是冬日里北京文化生活的盛事和韵事”。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