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党中央着眼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巩固共产党的长期执政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整合新闻媒体资源,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要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指明了主流媒体做好融合发展的方向和路径,是我们行动的根本指南。
党报集团所属媒体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工具和资源,是国家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媒体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升主流媒体的舆论公信力、引领力、影响力、服务力、竞争力,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党报集团责无旁贷。在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的重要时期,党报集团以强烈的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有力抢占媒体融合发展制高点迫在眉睫、至关重要。
报业发展有挑战,更有机遇
如何看待报业“寒冬论”与纸媒关停现象?有四个因素不容忽视。一是新的信息技术既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冲击,也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二是报业在发展过程中走到行业重组、优胜劣汰的历史新阶段。三是在市场竞争中对手的舆论攻心战,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报业从业人员的信心。四是报业自身创新能力的强弱。报与纸是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的,报是新闻、信息,这种消费是长久的;纸是载体,是呈现方式,是随着历史发展不断演进的。今天虽然新的传播媒介大量涌现,但新生与毁灭也是不断上演,弄不好新的媒体也是看不到春天的。毫无疑问,信息传播产业的规模还会不断增长,报纸生命周期依然旺盛,需要因势而变,因时而化,通过报业融合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首先,以权威性和公信力为基础的媒体品牌。网络信息海量呈现,但质量却参差不齐,报纸仍是权威信息的传播主渠道。重要的信息,我们还是要看《人民日报》和央视“新闻联播”等。《湖北日报》连续4年改版,平均期发量由过去二三十年间一直保持的20万份左右,接连突破30万、40万、50万、60万大关,2015年达65万多份。其中,市场发行量20万份,包括自费订阅2万多份,还有企业家专门为家乡订阅《湖北日报》,这也说明主流媒体仍然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其次,拥有原创性和采访权等生产资源。由于很多网站并没有获得新闻采访权,这使得原创性和采访权成为传统媒体的一大优势。2015年4月2日,《人民日报》刊文指出新媒体需治“七种病”:内容克隆化、求快不求真、迷信点击率、标题玩惊悚、广告硬推销、剽窃成重症、媚俗无底线。反过来说,这些恰恰是传统报纸的巨大优势。现在《湖北日报》是国内外的二三百家媒体的固定选稿基地,很多作品被大量转载,其中,评论平均被转17次,多的达200-300次。
再次,独到的深度报道生产技巧。近几年,《湖北日报》推出了“风起中三角”“逐梦第四极”“湖北作家”“千湖新记”“绿满荆楚”等大型报道,产生了强烈社会反响,促进了一批问题得到解决。2014年“两会”期间,《湖北日报》推出的调查报道《跑断腿的二胎证》,促进有关部门在一个半月内取消在我省实施了30多年的“一孩”办证规定,社会各界高度评价,中宣部专发阅评肯定。
最后,本土性和接近性的传播特点。传统媒体特别是区域性报纸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湖北日报》策划推出的“新武汉造异军突起”系列报道,被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总裁薄连明在飞机上看到,随后他便下决心将投资160亿的特大项目落户武汉。这是,薄连明先生在项目签约仪式上讲述的故事。
城镇化给报业提供了三大机遇:读者市场、广告市场和新的报业形态。首先,农民进城带来新的读者市场。每年有大量农村人口成为城镇居民,这些人的阅读需要也会成为报业增长点。
其次,城镇化扩大了媒体广告需求。城镇化在人口、产业和经济等的集散效应,为媒体创造了巨大的商机。
再次,城镇化提供了报业新形态。伴随城镇化,将产生一批朝气蓬勃的“报二代”:社区报、县市报、省市合资办报、城市群报纸……比如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旗下《楚天都市报》2014年在创办美国版和台湾版的同时,成功创办《武昌读本》《美丽蔡甸》《武汉城建》等15份县市、社区及行业读本,让报纸更加贴近读者,更加接地气,从而获得新的生机和活力。
最后,跨界融合可满足读者新需求。传统媒体还可通过社区服务、医疗服务、物流服务等跨界,获取更多的读者信息,综合多维信息,从而为其提供更加精细化的个性服务。《湖北日报》近两年举办“楚天名医大讲堂”,100多位医生深入社区、企业、机关服务10多万读者,成为《湖北日报》的新品牌。
报业在坚持内容为王、做好深度报道等强化权威性公信力的同时,要借助互联网平台,在多个方面推进媒体融合。首先,强化互联网思维,高度重视“内容为王”。网民通过手机终端可以在“一定场境下得到信息体验”,“既读又说”,实现“信息+体验+场境”。新的“内容为王”应成为新闻传播、活动策划、商业思维的起点。传统媒体要建构互联网思维,在传播技术、思想观念、经营管理等方面与新媒体实现同一个平台上的融合。
其次,调整新闻生产模式,搭建全媒体运作平台。在新媒介环境下,新闻发生地就是新闻生产地,现场的每一部智能手机都可以完成新闻的采、编、发,我们要进行去噪、系统、深化处理,发挥出相应优势。
再次,开发大数据资源,加快投入智库建设。在情绪化比较强烈的网络环境中,网民容易对事物产生误判、误解和猜疑。因此,在新的媒介环境下,舆论引导工作更加重要。报业集团有人才、智力等独特优势,可以借助大数据管理系统,加快智库建设,发挥新的作用。
在融合发展中迎接报业春天
近年来,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大力实施“全媒体、多元化”战略,报网融合发展呈现良好开端。目前,旗下新媒体集团拥有7家网站18家公司,涵盖网站、手机报、移动客户端、杂志、户外电子屏、电子商务、大数据服务、无人机航拍、音视频直播录播、专业软件研发等业务,日均受众人数突破3000万,党报集团传播力影响力服务力竞争力明显提升。2014年,集团在世界媒体500强中名列271位,较2013年提升46位。
一是建设新采编平台。集团着手开发“新闻数字化聚合平台”,并探索“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发布、多渠道融合、多平台互动”的新型采编和发布流程,可为平面媒体、网站、新媒体、手机报、移动客户端等终端同步供稿,实现报业核心竞争力与信息网络传播技术的深度融合。二是自主研发全媒体指挥中心,将应急指挥技术嫁接到传媒领域,具有同步视频采访、全媒体编辑、实时发布、舆情监控等功能。三是成立楚天云图航拍中心,无人航拍机可以在1000多米高空连续工作半个多小时,大大提高了音视频报道的冲击力。四是建立舆情监测系统。对全省17个市州进行24小时监测,平均每天处理信息逾2亿条,成为政府及社会各方面舆情处置和服务社会的好帮手。2014年,得知一名孕妇早产下一斤半婴儿,但因费用问题而面临困境,大楚网联合《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等媒体发起拯救婴儿的爱心捐款行动,2天吸引10590位网友网上捐款54万元,创造了湖北互联网历史上的一次爱心奇迹。
建立起以业绩为导向的人事管理机制,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干创造良好环境。旗下新媒体集团技术研发中心团队研发“神码”全媒体客户端,取得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且申报相关专利,目前已有100多万用户。大力实施以名编辑、名记者、名主持人、名经营家为目标的“名家”工程。一批编辑记者迅速成长为能编能写能熟练运用新媒体的多面手。先后从相关媒体、上市公司、商业网站、高新技术企业引进近30名高级专业人才,成为集团加快报网融合发展的中坚力量。
2012年以来,集团不断加强产品研发与创新,着力构建以传统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大数据中心于一体的“三网一中心”的新媒体产品方阵,提升报网融合发展的能力。
一是发挥互联网功能。成立楚天尚漫公司,以新闻动漫的形式,提升主题报道、舆论引导、公益宣传等方面的传播力、影响力和感染力。2014年原创新闻动漫作品2700幅,其中,《党群系列漫画》在武汉历史革命博物馆公开展览,观展人数达到10万人次,成为中纪委“2014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对话”的宣讲素材。
二是发展移动互联网。新创办的湖北手机报,目前订阅用户突破750万。2014年7月,荆州市公安县果农王永程葡萄滞销,手机报推出《公安葡萄滞销 果农心痛求助》,仅2天时间,当地几十万斤葡萄全部售罄。大力发展微信微博。目前,集团媒体官方微博粉丝数已增长到1400多万。大楚网与武汉警方合作,建立武汉交警微信平台,在全国第一个实现了驾驶员违章信息查询、手机代缴罚款、路况信息等多种实用功能,已有用户50多万,行业相关部门高度关注。
三是探索物联网。结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神码”客户端成功开发了集远程监控、实时报警、定位跟踪等功能于一体的车辆防盗报警和追踪服务平台,推广后将大幅降低电动车盗抢案件发案率。
媒体融合发展潮流浩浩荡荡,是挑战,更是机遇。我坚信,只要我们顺应潮流,奋力开拓,努力推进融合发展,传统报业就一定会迎来蓬勃发展的春天。
(作者系: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党委书记、社长、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