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媒体·融媒体·智媒体

2015-05-06 来源:传媒 官建文
 
  传统的媒体形式、传播格局,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来,没有大的变化,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兴起、普及之后,新的媒体形式、传播形态不断出现。当前,尽管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移动媒体等已各具特色,拥有各自的受众群体,但各方都存在很大变数,媒体形态、传播格局都尚未定型。未来会怎么样?媒体将向何处去?这是大家关注的。这里谈一点个人思考,抛砖引玉。
 
  媒体的昨天
 
  媒体是怎么走过来的,人类的传播有过什么样的方式?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说:符号传播,语言传播,文字传播,电子传播,数字传播;古代传播,现代传播;平面媒体,流媒体,数字媒体;单向传播,互动传播……还有网络说的Web1.0、Web2.0、Web3.0,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手机则从1G到5G,等等。一句话,人类的传播历史是一个进化过程,媒体形式、传播形态会随着技术的发展、时代的变化而改变。
 
  与传统媒体相比,数字传播、网络传播解决了速度、数量和覆盖面的问题。报纸、广播、电视无论在信息的传播速度、信息的承载量,还是传播的范围上都无法与数字传播、网络传播相比。网络传播,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传播,能够做到实时、海量、无远弗届、无处不达,而且成本极为低廉。这是数字传播、网络传播攻城掠地,而传统传播不断萎缩的根本原因。未来,传统的传播方式也许不会消亡,但主流的传播无疑是网络传播。
 
  现在的互联网传播,只解决了把信息从这里传送到那里的问题,其传播速度越来越快、承载的信息量越来越大,带来的问题是信息过载、信息冗余。据统计,中国互联网上每天新增300亿条信息。接触网络的人都感觉到信息泛滥,不需要的信息扑面而来。
 
  传统媒体传播的信息量少而精,但这个“精”是媒体把关人认为的“精”,不一定是受众需要的“精”,因为受众是不同的个体。网络媒体传播的信息多而杂,用户不易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尽管有搜索引擎,但搜索引擎仍然是海量搜索,没法做到精准搜索。未来的媒体一定是既能解决传统媒体存在的问题又能解决网络媒体问题的媒体。
 
  现在,互联网界提出了智慧互联网概念,认为现在的互联网必然发展到智慧互联网阶段。智慧互联网不仅能把巨量信息从此处快速传送到彼处,而且有感知、认知能力,有判断与辨别能力,把用户想要、需要的信息在最合适的时间送达。有了智慧互联网,我们的媒体就能成为智媒体了。
 
  有一种说法,“数据”仅仅是一种记录,不管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都只是一种记录;不管我们写的新闻稿、做的报告,还是我们上网、打电话留下的后台数据,都只是一种记录、记载,它客观地存在在那里。
 
  “数据+数据的意义”才能成为“信息”;“信息”+理解、推理,就变成了知识;“知识”+选择,特别是正确的选择,才能成为智慧。现在的媒体,在传播信息,传播知识,如果说它也在传播智慧的话,那也仅仅是把“智慧”作为知识在传播,而不是包含用户个性化选择的智慧传播。
 
  媒体的今天
 
  今天的媒体是什么样子?大家都看到了。我们的报纸还是报纸、电视还是电视、广播还是广播,但这是表面现象。报纸有了二维码,用手机扫一扫,可以看更多内容,可以看图片、看视频;电视上也有二维码,还有摇一摇,与手机相连,实现两个不同屏幕互动。报纸不仅可以在纸上看,还可以在电脑上看、在手机上看。在手机上可以看报纸、可以看电视、还可听广播。再看媒体后面的机构,一套人马,在出报纸,在办电视广播,他们同时也在发微博、微信,做新闻客户端、手机报、手机网。可以说,媒体都在走媒体融合之路。媒体都在做或者试图做全时段、全形态、全媒体的传播。
 
  过去,我们是在信息匮乏的条件下做传播,采集信息困难、成本很高,媒体对信息的承载也有限,受众从媒体中获得的信息量有限;如今,我们不仅是在信息冗余、信息泛滥的条件下做传播,而且是在传播手段、传播方式、传播形态、传播渠道多种多样,有诸多选择的条件下做传播。传播的难度加大了,传播的投入增加了,传播的方式增多了,因此,单一的传播方式、以不变应万变的传播模式已经难以支撑了,未来,这种单一的传播方式是没有生存空间的。
 
  坚守单一传播方式的媒体已经很少,大多数媒体,包括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都在走融合发展之路。2014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之后,各媒体融合发展的步伐大大加快。现在,几乎所有的全国性媒体、省级媒体和多数地市级媒体,都开通了微博、微信公众号或者新闻客户端,有的还开设了手机网,甚至推出HTML5页面。
 
  融合传播、全媒体发展,现在才刚刚起步,处于探索阶段。它至少包括几个“全”。全媒体: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各种传播方式、介质;全覆盖(终端全覆盖):传统端、PC端、移动端、新终端——各种已出现或将出现的新型传播终端,包括穿戴设备、智能电视、交通工具端、智能家居端、楼宇及户外屏等;全功能:单向、互动、访谈、BBS、SNS等;全时段:7×24,随时发布。
 
  今年的“两会”报道,是一次很好的尝试。各地召开省级“两会”,媒体都试探新的传播方式。全国“两会”,表现更为突出,几乎所有来北京报道“两会”的国内媒体的记者都既要给传统端供稿,又要发微博、微信,有的还给手机网、客户端供稿,还有的媒体设立了“中央厨房”,把新闻制作成不同形态的产品,通过不同渠道发布。也许可以说,2015年的“两会”报道,是迄今为止中国媒体对重大政治活动进行融合传播、全媒体报道所进行的一次最广泛最有成效的尝试。
 
  媒体的明天
 
  未来的媒体应该是智媒体,具有感知能力,能够提供多方面、多层次、个性化、小众化信息服务。现在的普通互联网将发展成智慧互联网,建立在智慧互联网之上的媒体,具有智能是无疑的。
 
  目前,智媒体产生的条件远未成熟,但从发展趋势、从部分媒体的努力来审视,可以说已经露出了些许端倪。例如“猜你喜欢”虽然还算不上智媒体,因为它还不是个性化的,充其量算是小众化,而这个“小众化”所依托的数据量也还比较有限,对小部分用户的服务也还不够精确,但是它朝这个方向做出了努力。断点阅读或浏览,用户在PC端或智能电视中看视频节目,之后从手机端接着看,点开视频后可立即从断点位置往下看。这是识别用户、记忆断点的一种能力,只是极初级的智能。还有如“今日头条”,后台采用个性化的智能推荐机制,这可以视为智媒体的端倪,但仍然是比较初级的。智媒体,需要与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相结合。大数据,积累的数据量越大,智能化程度越高。电脑越了解你,就越能够给你提供贴心的服务。这需要用户让渡某些个人信息的使用权,个人信息的合理应用是智媒体的前提。
 
  “微软小娜”是微软发布的全球第一款个人智能助理,她能与用户对话,记录用户的行为和使用习惯,为用户提供一定程度的服务。“微软小冰”是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发布的一款人工智能伴侣虚拟机器人,添加其为微信账号好友后,她可与你对话。这是两款试验品,达到了一定的智能程度。小娜、小冰“长大”后,完全能够成为“虚拟秘书”,媒体达不到智能程度,通过她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享受智媒体。
 
  未来的智媒体,最突出的一点是个性化服务,每个人、每一个小群体,只要有需要且让它获得你足够多的个人信息,就能提供专属性的信息服务,垃圾信息都能摒弃,可以按需定制,也可按需推送,你没有时间的时候它不会打扰你;媒体的版面,可以为你而排,你最感兴趣的排在头条位置;你需要以什么方式送达,都能满足,包括推送到你方便观看的终端:车载屏幕、手机、客厅电视、厨房家电屏,等等。
 
  智媒体不是梦,它正在未来某一天恭候各位!
 
  (作者系:人民网副总裁)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