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科技图书版权引进中的典型问题与改进策略

2020-12-22 来源:《科技传播》
  【作 者】刘星宁:机械工业出版社

  【摘 要】科技图书的引进出版对于出版社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出版社集结优势作译者资源,构建知识学习系统,打造高端学术品牌。引进版科技图书正日益受到各大科技出版社的青睐,引进的数量在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是各种问题的出现。文章归纳和分析了实际引进中容易出现的典型问题,并给出了具体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科技图书;引进版图书;定位;知识体系;核心资源

  引进版科技图书是科技图书市场上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高水平的引进版图书可以满足国内读者对于高新技术资料的渴求,可以和国内原创图书产品共同构建知识学习系统,有效补充出版社的高端产品线,并且有利于出版社集结优势作译者资源,从而更好地打造原创图书产品,形成高端品牌效应,拓宽高新技术出版的护城河。正是由于引进版科技图书具有的众多优势,使其越来越受到各大出版机构的重视,引进出版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是在引进出版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本文根据作者多年的实践和思考试图揭示和分析引进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典型问题,并给出了具体的改进策略和方法。

  1 版权引进中出现的典型问题

  1.1 专业知识储备不够

  目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方向不断涌现,很多时候编辑的知识更新不及时,对于新技术和新方向的了解不够深入,就会导致引进的技术图书的内容浮于表面,未能深入到核心技术点,出版后的效果也不好;并且当前技术发展呈现融合发展态势,很多新的热点和研究成果源自技术交叉领域,技术边界不断被打破,如果编辑只固守自己的专业技术领域,而对其关联技术领域缺乏了解,就会错失很多的引进机会;技术的关键在于应用,当前技术的应用呈现多产业化,如果不能熟悉多种应用场景和领域,就很难发现新的机会,更容易陷入竞争激烈的红海。

  1.2 盲目追求市场热点

  图书市场很多时候容易陷入跟风的状态,缺乏坚守和创新。某一种类型的技术图书突然一夜之间大火了之后,很多编辑就都转了行,然后另外一种类型的技术图书火了之后,就又开始摇摆不定,始终没有自己的定位和主攻方向。编辑没有明确的主攻方向,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就无法有效积累作者资源和营销资源,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而且国外出版社还经常会针对一些新的技术和方向快速集结出版资源,出版很多的主编类图书,其实都是一些论文的合集,根本没有系统性和知识性,但是很多编辑为了盲目追求热点就会引进这样的图书,结果可想而知。

  1.3 缺乏整体套系规划

  引进版图书不同于原创图书,原创图书是根据编辑意愿来找到作者进行创作的,编辑可以按照自己的策划意图来梳理知识体系、搭建产品线,而引进版图书都是国外出版社已经出版的图书,编辑只能是在这些现有图书中进行挑选,而且很多技术方向不是由一个编辑统一负责引进的,如果引进项目在内部不透明,就会造成重复出版、层次重叠的问题,浪费了很多的出版资源。

  1.4 未能抓住核心资源

  在进行科技图书引进时,对于国外出版资源的调研不够深入,不了解将要引进的技术方向哪些国外出版社实力强劲,不知道哪些作者是该方向的技术大牛,只是简单地凭借搜索来选取品种,未能与核心出版社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从而在信息获取和报价的时候占领先机,也就很难获得优质的版权资源。

  1.5 拖期出版现象严重

  国外出版社的版权授权合同都有一条很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对于合同有效期的规定,如Wiley的合同有效期是5年,这是出版和销售的总时长,即如果授权图书的出版时间是3年的话,销售时间就只剩下2年了,这会使图书的销售周期很短。而科技图书的动销时间一般较长,如果剩余销售周期过短,则授权图书经常会出现库存较多却无法销售的局面。要想延期继续销售,就只能再次支付版权费用。如果这样的产品过多,不仅仅是费用高企的问题,还会影响与国外出版社的合作。

  1.6 未能第一时间报价

  报价速度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尤其是在当前版权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是否能在第一时间报价很多时候就是获取优质版权资源的关键所在。尤其是对于看好的图书或者是热点图书,要快速做决策,一定要在第一时间报价,很多国外出版社都是按照报价的先后顺序来授权的。即使是对于竞价图书,第一时间报价很多时候也是占领了先机,同等条件下一般也会将版权授权给第一报价人。

  2 针对典型问题的改进策略

  2.1 加强学习提升专业能力

  科技图书区别于普通图书的关键所在就是其科学性和技术性,这就要求科技图书编辑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知识,否则很难对图书内容进行评估,而内容又是科技图书的生命线。这就要求编辑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多积累、多总结,不断提升专业技术水平。而目前正处于技术快速变革和融合发展的时代,新技术、新方向不断涌现,技术固有的边界不断被突破,多产业应用成为常态,这对编辑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能力要求,编辑必须要突破原有专业知识和专业领域的界限,要持续学习、不断优化自身知识体系,才能在科技图书版权引进中做到有的放矢、精准引进。

  例如,最近几年图书市场很火爆的人工智能方向的选题,如果想引进该技术方向的选题,首先需要了解很多新的专业技术知识,如“深度学习”“强化学习”“迁移学习”等的技术内涵及很多的细分知识点;人工智能又与很多学科都有交叉,需要用到多学科知识,如计算机、自动化、心理学、哲学、数学等,这些和人工智能融合发展的学科,也是编辑需要重点了解和学习的知识点;人工智能还有着很多的实际应用场景,如在工业、医疗、教育、金融、制造业等中的应用,这同样要求编辑需要对这些实际应用领域有一些了解。专业知识储备不同,引进出版的图书的销量就会千差万别,这一点已经在人工智能图书市场得到了很好的证明。

  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知识储备,才能紧跟时代发展,才有可能引进受到专业读者欢迎的科技图书。

  2.2 明确定位和重点方向

  在版权引进中首先要明确的一件事情就是定位,要做详细的调研和数据分析来确定引进的主攻方向,不能因为市场热点的变换而随意改变自己的主攻方向,这样无法形成资源的有效集结,也无法形成口碑和打造品牌,更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要结合国家和行业政策、出版社的基因、编辑自身的优势、图书的市场表现及外版资源情况等因素来综合定位,明确要引进的重点方向,所有的引进工作要围绕做大、做强主攻方向来展开。

  以人工智能方向为例,是否可以将该方向作为重点引进方向?从国家和行业角度来看,人工智能发展迅猛,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政府报告和各种战略规划不断提及,最新的是“新基建”,人工智能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向,并且在资本市场上各种人工智能公司不断涌现并受到资本的广泛欢迎,政策和产业促使人工智能有着非常好的发展前景;从出版社的基因来看,机械工业出版社是业内顶尖的科技出版社,深耕科技方向60多年,在计算机、通信、自动化、电工电子、汽车、机械等领域积攒了大量的作译者资源,并在行业内形成很好的口碑,这为引进出版人工智能方向选题奠定了基础;从编辑自身角度来说,需要评估编辑是否具备开拓和创新的能力,是否具备人工智能交叉学科的背景;从图书市场表现来看,需要评估竞争对手的情况以及需要考虑图书方向的成长性和可持续性;从外版资源情况来看,要研究优质外版资源的分布以及该方向的外版资源是否能够支撑长期的版权引进。

  当然了,需要确定引进的重点方向,还有很多的细节需要考量,可以通过综合评估各方面的情况来最终确定。

  2.3 构建微型组织确定套系

  在引进某一技术领域的图书时,可以采用负责人+小团队的方式来开展,负责人首先要做顶层设计,要从技术和需求两个纬度来综合考虑组建套系,要对团队内人员的引进方向进行统筹,并做好进度管理。统一的套系有利于出版资源的有效整合,可以构建知识学习系统,实现反复购买,并且可以最大化利用营销资源,降低引进出版的风险,有利于出版品牌的打造。

  以人工智能类图书为例,在着手引进之前,可以考虑在部门内组建负责人+小团队的组织模式,负责人召集团队内成员来开展人工智能方向的调研,结合市场热点,可以从人工智能技术本身来构建丛书,如人工智能技术系列、人工智能关键技术丛书、人工智能书系等;还可以从人工智能包含的细分技术方向和当前市场热点来组建套系,如机器学习系列、深度学习系列、机器视觉系列等;也可以从人工智能行业应用的角度来构建套系,如人工智能应用丛书、人工智能+丛书等。

  组建套系之后,负责人要统筹管理版权引进状态,团队人员分头展开引进,定期开会沟通版权引进中遇到的问题并更新版权引进状态,通过统一管理、分头实施可以有效整合资源,避免出现重复引进、层次重叠等问题,可以在某一技术方向上实现快速突破。

  2.4 画出核心资源地图

  做好科技图书版权引进的重点就是要抓住核心资源。外版图书的核心资源其实主要涉及核心出版社、核心研究机构和核心作者3个资源。在开展版权引进工作之前要做好调研工作,最重要的是要画出核心资源地图,要明确知道哪些出版社是核心出版社,哪些研究机构是该方向的顶尖研究机构,哪些作者的作品是必须争夺的优质资源,这也同时涉及后续的报价策略。只有抓住了核心资源,才有可能在版权引进中实现突破,才有可能打造畅销的引进版产品。

  以人工智能方向为例,要做好调研,要了解国外出版人工智能图书的核心出版社及其资源情况,如MIT,其出版的图书多为精品,但版权竞争激烈,要价较高,可以通过博达代理来联系;O'REILLY,擅长出版算法类、平台类图书,图书质量较好,国内有固定合作的出版社,可以通过北京办事处联系;Packt,多为实用类图书,出版规模较大、出版节奏快,价格居中,可以通过英国本部直接联系等等。

  除了要画出国外出版社的核心资源地图,还要画出核心研究机构和核心作者资源地图,这对于获取优质版权资源非常重要。例如,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深度学习》一书,其三位作者来自该方向顶级研究机构谷歌和蒙特利尔大学,并且三位作者都是该方向技术大牛。

  2.5 制定译者备选方案

  目前引进版图书出版中很严重的一个问题就是拖期出版的问题。国外的授权合同都有明确的出版时间和销售周期的要求,如果大量的图书未能按时出版,不仅会浪费花大力气引进来的优质图书,而且续期出版和销售还需要再次付费,更重要的是会影响和国外出版社的合作关系。

  目前拖期出版最常见的原因是译者未能按时交稿。这一点只要是做过引进版图书的编辑应该都会深有体会。科技图书的译者不好找,这是共识,因为科技图书的翻译不同于一般大众类图书,英语好只是一个前提,最主要的是还需要译者具备很强的专业背景,否则翻译质量很难保证。这样的译者大多数都很忙,而翻译是一件长期并且艰苦的事情,译者在此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情况,经常会导致无法按时交稿。

  针对这一现象,在选择译者时最好选取两三个人组成的小团队来翻译,这样可以减少每个人的工作量,使译者所花时间减少,并且一旦有译者退出,还可以通过团队内译者来完成剩余翻译,或者通过团队内译者来寻找新的译者加入。当然了,还要制定一到两个的备选方案,一旦第一选择出现问题,快速启动备选方案,这样才能保证书稿的按时交稿。

  2.6 定期搜集最新信息

  要做好科技图书的版权引进工作,难度非常大,尤其是现在处于移动互联时代,信息分发和传播的速度极快,这就要求编辑要随时随地通过各种渠道来获知版权信息。

  可以通过哪些渠道来快速获知版权信息?一是Amazon及国外出版社官方网站,国外很多专业出版社如MIT、Manning、Packt、Wiley、Springer等都有自己的出版社官网,其名下的新书信息都会在网站上发布;Amazon是外版书销售平台,几乎所有的国外出版社图书都能在Amazon上找到,很多新书在没有出版之前就会有相关内容的介绍,并且Amazon还有各种销售排行榜可以查看,对于编辑选书非常有帮助。二是国际书展,每年国际书展,各国出版社云集,都会拿出自己的重磅产品来展示,这是获得头部产品版权的好机会,并且通过参加国际书展也可以发现很多优质的中小型出版社,其中也有很多不错的版权资源。三是作者推荐,很多作者都有海外留学背景,与很多国外专家都有合作,能够获知国外专家写书的最新动态,并且作者有很强的专业知识,推荐图书的内容质量都较高;四是国外出版社出书计划,通过与国外出版社版权经理或者代理直接沟通,来获取其最新的出版计划和重点书计划,提前布局。

  要注意通过多种渠道来了解最新的国外图书出版动态,要提前做好功课,一旦发现优质出版资源,不要犹豫,一定要在第一时间报价,很多国外出版社是按照报价先后顺序来出售版权的,第一时间报价拿到版权的可能性最大,并且成本最低。

  3 结语

  科技图书的版权引进远远不像想象中那样简单,而且因为有不菲的引进版权费用,使得出版引进版图书的风险远大于原创图书。在开展科技图书版权引进工作时,必须提前做好调研和规划,要掌握版权引进工作的特点和方法,要勇于实践和复盘,不断调整和优化引进策略和方法,努力获取优质外版资源,打造引进版精品图书。

  参考文献

  [1]张凌凌.严选精选定选题——以工匠精神引进科技图书[J].科技与出版,2020(3):114-117.

  [2]陈祥.版权引进助推品牌建设,品牌效应带来良性循环——以海燕出版社为例谈图书版权引进的体会与思考[J].出版参考,2016(11):34-37.

  [3]付承桂,徐明煜,罗莉.如何做好科技图书版权引进工作[J].科技与出版,2013(5):60-62.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