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多感官阅读视角下的报刊资源编校新思路

2020-12-22 来源:《科技传播》
  【作 者】胡健飞;王卫锋;邵华;孔庆国:济南大学图书馆

  【摘 要】文章旨在以更广义的报刊资源编校业务为视角,通过实证研究探讨编审者如何适应当代快节奏及多学科内容的业务特点,以多感官认知为切入点,以及对传统编校模式的创新、修正及实践,引导报刊资源编校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多感官;阅读;效率

  1 行业相关研究成果简述

  人们常说编者是在为他人做“嫁衣”,在笔者20多年的图书馆报、大学学报及数字期刊的编辑实践中,见证了编辑工作的辛苦与不易;而对于如何减负增效,行业学者也有诸多颇具代表性的见解。

  肖兴安等[1]认为,编辑应进行心理调适,做到心静如水,克服过度兴奋等不良情绪;同时对传统编辑模式进行创新,按文章要素进行分类校对。周奇、吕琳[2]要求编校者充分激活自身的知识储备、调动主观能动性、感悟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将生理及心理素质调整到最佳工作状态。胡慧俐[3]、张琳[4]、侯金芳[5]、刘云[6]等学者提出了三人交叉循环编校法、双人配合目次唱校法,以及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多稿同时校对、语音校对、电脑软件自动校对、通过发排软件实现的无纸化编校等创新模式。刘春萍[7]强调主流思维与逆向思维的有效结合,提倡在编校过程中要以质疑、善疑的视角去弥补主流思维的不足。

  笔者认为,这些观点虽有创新,但仍局限于传统编辑手段在宏观及形式上的完善与强化,与具体方法结合较少,缺乏实用性探讨与查证;或机械地借助信息化手段来改善现状,而对编校新理念与方式的实质探讨不够深入,当代以多感官阅读及认知理念为精髓的创新思维才是未来编校效率提升的希望所在。

  2 传统编校方式的不足之处

  传统编校,主要是指通过传统的视觉审查及静默阅读模式,对原稿及校稿等进行反复编辑、校对,直至文字及语义表达完全正确无误的过程,此外,广义的编校还包含选题策划、组稿、查重查新、送审、发行,以及编校过程中的自我能力提升、专业知识学习等等环节。现代听视读多感官编校模式,其特点是基于并突破单一化的传统编校模式,运用大量听、视、读手段组合的理念,从人体生理及心理机制上探索其细化理念与应用方法,同时,也包括借助及运用其他行业及学科的高效手段达到大幅提升编校效率的目的。

  传统的静默式纯视觉编校极易疲劳且效率较低。这种以视觉编校为特点的工作方式导致了眼、脑的过度使用,令长期从事编辑工作的同志苦不堪言。此外,非工作内容的大量视频应用如:手机、电视、计算机等,更缩短了眼、脑的休息与调整时间,使得我们的编校效率越发低下。

  3听视读多感官编校理念带来全新的提升思路及独特优势

  1)听视读多感官编校可以发现静默式视觉编校很难查觉的问题。我们编者或作者往往都有这样的体验:通读一遍稿件——发现问题——进行润色加工——停一下——再通读一遍——又发现问题——再次完善——如此反复,直至完美。在此过程中有两个特点:一是在“停一下”后,我们的思维得到了休息或转换,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更清醒地审视稿件内容;二是在读出声与不出声默读的情况下,对文章的理解效果是大相径庭的,很多语义及逻辑问题需要通过语气、停顿、轻重缓急的变化才能发现,不借助声音是很难查觉的。笔者基于工作实践,对传统视觉编校与多感官编校模式进行对比,并节选几段校稿为例说明,见图1、图2。



图1 通过听、读方式可以更快捷地发现重复或不简洁的表述示例
(划线为原有成分,方框为新增成分)


图2 通过听、读方式可以更轻松地发现及修正文中的逻辑及措辞问题示例
(划线为原有成分,方框为新增成分)

  2)听视读感官编校模式在图表数据及特殊情境中的辨是非环节具有天然优势。与众多同行一样,笔者也长期困扰于科技文献的图、表、数据的高效编校。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与有限的工作精力、知识储备以及当代高强度、大稿件量的编审工作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

  我们都知道,虽然有审稿专家的把关,但对于图、表及数据的编校过程更多、更重要的不是校异同,而是校是非,可是要求编校人员精通各专业并不现实;因此,对于科技类稿件,除电子版外,如果请最熟悉论文学术内容的作者提供包含图表数据及创新点等的音频版专业解释与阐述,则免去了大量读编双方间频繁的电话及文字沟通,非常有利于审稿人及编辑快速掌握必要的知识点,提高与作者的沟通效率,节省大量的查证及学习时间,如图3中所详述。



图3 通过听视读校方式可以对科技文献中的数据图表等内 容进行更高效直观的编校示例

  总之,在实际工作中,使用以音频为主的听视读多感官编校方式可以让我们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对内容的思考上,即边听边思考,而不是边看边思考。另外,我们与其在心里一遍一遍的默读体会,不如将它首先读录为音频(作者也可以附加比纸质稿内容更丰富的音频稿,加入更专业的说明与解释),从而在后续的听校中节省精力并提高效率。这种多感官编校的基本思路就是:要尽可能地调动人体各感官协同工作,不仅可提高大脑兴奋度,还可在相互转换中各自得到大量的休息调整时段,从而提升编校效率。基于笔者及同事的实践工作经验,我们总结了以听校为主,听视读结合的多感官编校方案,如图4。


图4 听视读结合编校方案示意图

  图4中所采用的编校方案看似环节较多,但所谓:磨刀不误砍枈工,在实践中,其编校效率比传统简单、重复的纯视觉编校有大幅提高。这种编校方案的设计不仅是几种视、听、读方式的简单结合,它符合了人体生理及编辑工作的特点,在转换手段的同时,也达到了脑力及体力的转换,即我们常说的“换脑筋”效果,特别是在长时间或面对较复杂内容的编校后,“换脑筋”的编校方式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另外,据笔者经验,可先针对理解难度较大的段落应用该法,在熟练后可推及全文。

  4 听、视、读多感官编校模式是切实可行的

  1)基于作者及编者生成的音频稿件,并结合比较成熟的专业校对软件如:黑马校对软件、IBM语音识别系统,以及网络微媒体的语音功能等(如:百度、搜狗、讯飞),可以大幅提高效率。

  2)实践中,我们曾建议作者在退修过程中,自己对有问题的段落先读一遍,同时可用手机录音,再听一遍;作者的反映往往是在第一次读录过程中,就可发现不少问题;而在第二遍听校过程中,结合暂停与原稿视校,即可发现更细节的问题,也缓解了疲劳的神经,确实事半功倍。

  3)在实际应用中发现,这种举措并不会增加作者的负担,因为:第一,作者在投稿前及修改过程中,原本就需要反复审阅自己的论文;第二,阅读过程不仅不会增加负担反而会起到自查的奇效,同时也减轻了作者反复多遍修改的体力负担;另据调查及访谈,有过教学经历的人都知道,将稿件发声读一遍或模拟课堂教学讲一遍与静默看一遍相比,其校对效果大相径庭,在读与讲的过程中会发现很多看的过程所无法体现的语义欠缺之处;第三,提高投稿及审稿效率。在投稿、送审及退修等过程中,完全不必录入过多的文字,个人对专业内容的解释及建议、审稿意见等,均可采用语音录入,主编及责编可以首先结合纸质稿,大概听一遍稿件的音频解释与说明,特别对于图表数据部分,音频稿是以专业解释与说明为主,而不是简单的数字与文字复述。在此基础上,可以比较快速准确地初步确定该稿件的内容及水平。这种做法比之寥寥几个字的在线投稿附言、审稿专家意见及推荐等等更能实现双方的精准、快速沟通。

  5 结语

  综上,以多感官认知理念为核心的编校新模式,是未来编校效率提升的趋势。网络时代的报刊发展要求我们不应局限于编审人员自身的各种方法及途径,应该基于多元化、开放性、跨界式的理念及视角来思考与解决问题,不断提升我们的编校质量及效率。希望能为业界同行带来有益启示。

  参考文献

  [1]肖兴安,肖建洲.科技期刊编辑如何切入校对工作[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7,18(3):532-534.

  [2]周奇.校对理论研究七年[J].出版科学(增),2002,1(39):40-45,39.

  [3]胡慧俐,常春喜,敬星.三人交叉循环进行文字编辑、校对、质检的方法[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8,19(4):702-703.

  [4]张琳.提高编校效率:将“优化”理念注入日常工作[J].编辑学报,2016,28(4):359-361.

  [5]侯金芳.校对在现代编辑中的意义和工作模式[J].新闻研究导刊,2015,6(12):228.

  [6]刘云,邢建民.一种网络化稿件编辑校对方法[J].今传媒,2013,22(8):119-120.

  [7]刘春萍.浅谈编辑加工和校对中的思维差异及转换[J].采写编,2016,26(4):78-79.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