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编辑加工流程的新思考

2020-12-22 来源:《科技传播》
  【作 者】李碧鹰: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张红梅、董晓鸥、刘振宇: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检验检疫学刊》杂志社

  【摘 要】文章简述了编辑加工的作用,重点介绍了编辑加工的过程,包括:专家意见返回后认真通读全文;作者返修后审核修改情况;认真进行第二遍通读,边通读边编辑;让作者再修改;统一格式。文中对每一个过程如何去做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对文章的创新之处进行讨论和总结,以期为新编辑更快掌握编辑加工方法提供参考。

  【关键词】编辑加工;作用;过程

  所谓期刊稿件的编辑加工,就是经过编辑初审、同行专家复审拟定采用的稿件,按照编辑原则、审稿人意见和期刊出版要求对文稿的内容进行修改,以改正错误,统一体例、处理图表、润色文字,使其完善,将作者的原稿这一半成品加工成合格的可以出版发表的成品的过程[1-2]。近年来,科技期刊由于来稿作者的年轻化,使相当一部分来稿的质量较差,另外,由于一些审稿专家日常工作较忙,审稿时间较少,所以审稿意见较简单,且稿子里有些学术性错误经常会被遗漏或忽视。鉴于以上原因,认为编辑加工对稿件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经过编辑加工,才能使稿子从内容到形式上达到出版的要求。关于编辑加工,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编辑加工涉及哪些内容或对编辑加工的某几个方面进行介绍[3-9],本文试图从编辑加工流程角度探讨一下编辑加工,通过流程的探讨,可以使年轻编辑,尤其是新编辑能更快更好地掌握编辑加工的方法。

  1 编辑加工的作用

  编辑加工作为编辑出版中的重要一环,不是可有可无的,是必需的,在整个出版过程中是耗时最长的环节,也是最能体现编辑水平高低的过程。具体来说编辑加工有以下3方面的作用。

  1.1 提高稿件质量

  关于稿件的质量,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高:

  1)政治性。对于科技期刊来说,牵涉到的政治性问题较少,但不能认为这和科技期刊无关,所以对于每一篇拟采用的稿子,我们都要先从政治角度考量,比如像我们期刊经常会遇到的中国地图的规范性问题,涉及台湾和香港的问题,国内新发植物疫情的报道问题。另外有的期刊可能会遇到一些重大政治性问题、重大历史性问题、社会敏感问题以及宗教和民族问题,如果在编辑加工过程中发现有政治性问题,应予以改正或回避,甚至退稿。

  2)科学性。在编辑加工时,经常会发现来稿中存在以下错误:文章中某些观点是不正确的,对文中的图和表分析不正确或不一致,同一数字在摘要、结果与分析、结论与讨论里描述不一致,参考文献和文后不对应或没有顺序编码的,漏字或错字的,等等,错误比比皆是,通过认真的编辑加工,可以使这些错误尽量减到最少,但是不能完全避免,我们可以在校稿中进一步消除这些错误,从而使稿子达到出版的要求。

  3)篇章结构。有些文章内容创新性很好,但文章条理不清,逻辑关系较乱,意思表达不清楚,这样发表出来,不仅影响到作者和编辑部的形象,还会影响到出版后的传播。通过编辑加工,可以使文章结构更合理,层次更清晰,语句更通顺。

  1.2 使稿子更规范,更标准化

  为了使期刊和图书等出版工作更规范,更标准,国家先后发布了一系列与出版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例如:数字的用法,量和单位,图书、期刊、论文的编排等。这些规范和标准,许多作者并不十分清楚,所以就需在编辑加工过程中进行修改,使稿子符合国家的标准和规范。

  1.3 统一稿子的格式

  每个期刊的作者来自于许多不同单位,且每个作者都有各自的书写习惯,来稿格式各种各样。另外每个期刊都有自己的编辑规范,所以当内容编辑好之后需要对格式进行统一的调整,以使整本刊的格式统一。

  2 编辑加工的流程

  2.1 专家意见返回后认真通读全文

  对于一篇稿子专家审回后,如果决定采用,先不要着急进行编辑,要认真仔细通读全文,在阅读过程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审核文章:

  1)看是否有知识性错误,观点错误。

  2)看整个结构是否合理,层次是否清晰。

  3)看是否有没有表述不清楚,前后逻辑关系较乱的。

  4)看是否数字有没有统计错误的,前后不一致的。

  5)看文章有没有要删减或补充的内容。

  6)表格是否规范。

  7)图形是否标注规范、正确,图片清晰度如何。

  8)看文章摘要是否合乎要求,文章题目是否与正文统一。许多审稿专家在审稿过程中比较关注文章的学术性问题,经常会忽视对摘要的审核,所以在通读时对摘要的审核是个重点,在编辑过程中发现摘要经常会有这样一些问题:组成结构不全的,如结构式摘要里缺少一部分或几部分;摘要中内容在正文中没有体现的;摘要没有概括出全文主要内容的;摘要中数字或结果与正文不一致的。

  9)参考文献在文内标注是否正确,文后参考文献格式是否规范。

  经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审核,把审核发现的问题在文中具体位置一一进行标注,并具体、准确描述需要修改的内容,以使作者更好地理解需要修改的地方。如有的地方需要修改太多或感觉作者不好理解,最好电话与作者沟通交流,交流时要明确告诉作者应该怎样修改,这样能使作者更好地理解修改意见,修回的稿子也更符合编辑部的要求。然后把标注修改意见的附件以及处理过的专家审稿意见一同发给作者。这次通读很重要,可以在正式编辑文章之前,让作者把错误的、需要删减或补充的,格式不规范的尽量在编辑前进行修改,一方面可以减少作者的修改次数,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编辑效率,免得编辑后才发现文章需要大改,这样等作者修改之后,还要进行第二遍的编辑。

  2.2 作者返修后审核修改情况

  作者修回后,不要急于编辑,要看看作者的修改情况,重点看看一些需要大改的地方是否修改,如果改好了再进行下一步的编辑,如果没有修改或修改得不合适,需要作者再修改,然后再编辑。

  2.3 认真进行第二遍通读,边通读边编辑

  2.3.1 编辑顺序

  编辑时的顺序为:先编辑前言,再编辑结果与分析,然后编辑结论与讨论,最后编辑中文摘要和英文摘要以及题目,等这些编辑完之后,再编辑参考文献。

  摘要是用来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的,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只有对全文有了较全面的把握之后才能对摘要进行更好地理解,所以摘要要在编辑完正文之后再进行编辑。

  2.3.2 编辑过程

  1)前言的编辑。通读时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前言:(1)必需的内容是否齐全:一般需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前人研究的不足,本文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采用的方法以及预期的结果,本文的意义。(2)个别观点有没有错误。(3)有没有需要补充或删掉的内容。(4)语言逻辑关系是否合适,语言描述是否清楚和准确,标点符号是否正确。

  2)材料与方法的编辑。来稿中材料与方法这部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在结果与分析里有,但在材料与方法里没有,这些需要补充,或者与主题无关的内容,这些需要删掉。(2)有部分描述,但还缺少一些必须内容的,需要补充。(3)里边有常识性或科学性错误的。(4)语言前后逻辑关系凌乱,语言描述不清楚,需要重新再修改。(5)在方法里,已有参考文献里有详细方法,而且对于同行来说也比较熟悉的内容,可不必详细写出方法,经常还有作者写的非常详细,这时可让作者简写,标注参考文献即可;还有些必需要标注参考文献的,但没有标注,也需作者补充。(6)小节之间逻辑关系乱,需要调整顺序。

  3)结果与分析的编辑。这部分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编辑:(1)把材料与方法里内容写在该部分,需要作者移到对应位置。(2)把讨论或结论里的内容写在此部分,经常写一些推测方面的内容或讨论部分的内容,应让作者写在对应的位置。(3)描述的结果与表或图不一致的,需要修改为一致。(4)描述是错误的,需要作者纠正。(5)语言描述逻辑顺序紊乱,语言表述不清楚,标点符号用错的,需作者再修改。(6)小节之间关系乱,需要调整顺序。(7)图和表的编辑。图表的编辑是本部分的重点,经常会出现:对图表没有任何分析,只放图或表的,需要作者补充分析内容;表中数据有误的;图中信息有误的;图和表的格式不规范的,这些都需要作者进行修改补充。

  4)结论与讨论的编辑。结论一般来说存在描述范围过大或过小,或者根本得不出相应结论,可从这几方面考虑进行编辑。讨论部分经常出现以下几个问题:(1)内容写了很多,但和本文的关系不大,需要删掉。(2)涉及数字与上文不一致的,需作者在全文统一。(3)段落之间逻辑关系紊乱的,需要调整顺序。(4)语句表达不清楚,错别字、漏字,标点符号等小问题。在编辑时可关注以上主要问题及其他小问题进行。

  5)摘要的编辑。编辑时先编辑中文摘要和关键词,然后再编辑英文摘要和关键词,出现的主要问题已在上文有所提及,在此不逐一赘述。

  6)题名、作者、单位和首页脚注的编辑。题名一般有描述范围过大或过小,或描述的意思含糊不清,或描述的不通顺,应主要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考虑。作者一般存在拼写形式五花八门,与本期刊格式不一样的,需一一统一过来;经常还出现中英文作者不一致现象;还有拼读出现错误也是一种常见现象。单位一般存在中英文不一致,或格式与本刊不一致现象。脚注主要看格式和需要补充的内容。

  7)参考文献的编辑。文内参考文献常出现没有按顺序编码,数字编号较乱(本文仅讨论顺序编码制),或参考文献与文后不对应。正文后参考文献格式以最新GB/T7714-2015标准为参考进行编辑,数量看是否与文内一致;内容上看是否太旧或与正文无关。

  2.4 让作者再修改

  一般来说,经过第一次编辑后,文章会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在文中进行批注,重新发回作者让他再修改,如有需要,此过程要反复进行。

  2.5 统一格式

  等作者修改后内容上无任何问题后,这时应从题目、摘要、前言、结果与分析、结论与讨论、参考文献顺序把全文的格式统一为本刊要求的格式。

  3 小结与讨论

  近些年来由于国内评价机制的影响,使很多优秀的稿件外流,对于一个非核心期刊来说,来稿的质量更不好,加上现在很多稿子是年轻作者写的,这样的稿子如果不经过认真的编辑加工,发表出来可能错误到处都是,不仅严重影响期刊的品牌,而且会误导做研究的读者,可能会使有些读者误入歧途,影响他们的实验进程,所以,对于一般刊物的来稿,必须要经过编辑加工后再在网上首发或纸质出版。在编辑加工时,要掌握适度原则,比如一些观点,数据,逻辑关系紊乱等需要作者去修改,有的地方还要与作者协商去修改完善,但如果可以不修或没有错误的地方,不能要求作者必须按照编辑的意愿去修改,或代替作者去修改。总之,编辑既要起到严格把关的作用,即编辑出来的稿子篇章结构更合理,错误率降至最低,又不能代替作者去修改文章中重要的结果,结论等,甚至帮作者去重新写摘要,前言等内容。

  关于编辑加工这个问题前人已有很多讨论,但以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编辑加工分哪几方面及其编辑方法,或就编辑加工的某几个具体方面进行介绍,比如针对图或表,针对如何与作者交流沟通等等[2-9],而本文试图从流程角度,或者说是编辑时的顺序角度来探讨编辑加工问题,这样来写,使读者一目了然,可以使新编辑能更快地掌握编辑加工的方法,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编辑稿子的质量。另外本文从题名以及到参考文献的编辑加工,每一部分都提到在编辑时应考虑的问题,使读者更能明确各部分的加工方法,但本文谈到的每一部分的注意事项是稿子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本文还提到摘要的编辑加工应放在编辑完正文之后,这在以往的研究中鲜有报道,经过本人多年的实践和应用,是非常好的一种方法。

  编辑加工是出版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其编辑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期刊的质量,作为编辑,应不断地学习好的编辑方法,优化编辑流程,从而达到高质量出版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孙占锋,李扬杨.期刊稿件编辑加工及编辑应具备的素质[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27(6):188-190.

  [2]吕迪,赵志萍,贾翠娟.科技期刊编辑加工时“问”的技巧[J].编辑学报,2017,29(S2):45-46.

  [3]陈竹,王华菊,金丹.做好审稿、编辑加工与校对,提升论文学术质量[J].编辑学报,2011,23(S1):86-89.

  [4]郎禹.学术期刊编辑加工简析[J].毕节学院学报,2011(6):125-128.

  [5]王胜,兰景华.农业技术类期刊稿件的编辑加工[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4):139-141.

  [6]许玉艳,刘欢,张晓琴.科技期刊编辑审读加工方法新思考[J].编辑学报,2017,29(2):122-125.

  [7]朴红梅,穆楠,姜媛媛,等.科技期刊编辑加工原则及方法之我见[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3,25(2):140-142.

  [8]王艳梅,孙芳.科技期刊编辑加工的质量控制[J].编辑学报,2018,30(S1):57-58.

  [9]陈雷.科技期刊办刊及稿件编辑加工策略[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6(3):237-242.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