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浅谈手工图书的翻译和编辑加工问题

2020-12-21 来源:《科技传播》
  【作 者】余水秀: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

  【摘 要】在审读引进版权的手工图书时发现,这些图书的译文存在不少问题,其中不乏共性问题。比如,书名的翻译过于干瘪,译文做不到“信达雅”,专业名词翻译不规范甚至翻译错误,等等。另外,在译文的编辑加工中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提高手工图书的内容质量,既需要出版社和译者共同努力,也需要政府机构和行业协会共同努力。

  【关键词】手工图书;翻译;编辑;审稿

  当今时代,中外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引进版图书在国内图书市场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引进版图书种类丰富而且不乏新奇之作,对我国图书市场的影响很大。这些外来的“和尚”激发了国内读者的强烈阅读兴趣,并弥补了原创图书的不足之处,同时也激励作者创作出内容更加丰富的图书[1]。随着国内手工爱好者不断增多,引进版权的手工图书也人气渐涨。手工图书包括编织、拼布、纸艺(折纸剪纸)、刺绣、羊毛毡、串珠、黏土、皮革等门类。编辑在审稿时发现,这些图书的译文存在不少问题,其中不乏共性问题。

  1 书名的翻译过于干瘪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译文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图书的成败。高水平的译者可以最大程度还原作品原貌,使读者在阅读译作时就像在阅读原作,而阅读蹩脚的译文犹如咽下糟糠,不仅浪费了出版资源,还损坏了引进版图书市场的整体形象[2]。书名是作品的窗口,是作者创作的结晶,读者可以从书名中窥见图书的主题和内容。书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引进版图书的成败。直译过来的书名固然可以备用,但编辑不必亦步亦趋地选择直译,一味追求忠实于原文。编辑在拟定引进版图书书名时,可以多考虑以下几个问题:书名是否符合手工图书的市场风格和读者期待?书名的长度和表达方式易于理解吗?是否朗朗上口?能否反映出图书的主题和特色?[3]

  《此刻四季花开》是一本花朵主题的纸雕书,译者在翻译书名时,直译为《花朵纸雕(花の切り絵)》,这显然是缺乏美感的。在出版时,定名为《此刻四季花开》。“刻”是双关,有“雕刻”的意思;“四季花开”意指书中讲了不同季节的花朵纸雕作品。这样的书名,即反应出图书的主题,又具有美感。出版7年重印27次的《名家经典编织花样1000》,初稿翻译的书名为《编织花样1000(模様編み1000)》。如果没有根据内容加上“名家经典”四个字,这本书的销量无疑会大打折扣。

  在当今这个“眼球经济”的时代,书名对作品的销量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书名对整个作品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它的价值不容忽视。

  2 译文做不到“信达雅”

  近代著名翻译家严复在《天演论》中讲道:“译事三难:信、达、雅。”信,是指译文准确,不随意增减;达,是指译文流畅,准确表达作者的意图;雅,是指语言得体,行文优雅。现在,“信、达、雅”已经成为行业通用的译文衡量标准。对译文翻译的要准确、不随意增减、不歪曲事实,不局限于原文的形式,要通俗易懂,选词得当。

  在审读《此刻四季花开》译文时,作品名称中出现了“花和丝带的纸雕”“菊花花环”“刀叉用具底座”“秋花壁挂”“松竹梅摆台”的表述。虽然翻译正确,但过于直白,且毫无美感。仔细斟酌之后,依次改为“花环之恋吊饰”“重阳金菊花环”(文中提及九九重阳)、“醉美‘食‘光”、“五谷丰登吊饰”(作品主体是麦穗、果实等,给人丰收的感觉)、“岁寒三友摆台”,提高了语言的美感。

  图书翻译质量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图书的翻译质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读者对一个品牌、一家出版单位的信任度[4]。一名优秀的译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优秀的外语水平和中文功底。但出版社很难找到符合这三个条件的专业译者。在图书正式翻译之前,出版社可以选择几名名译者进行试译。试译时,选择语法构成相对复杂、信息量较大的文本,以此来考查译者的真实水平,避免滥竽充数。翻译时,要求遣词造句恰当,行文流畅[5]。严复为确立读者认可的翻译文体付出了巨大的心血,更有“一名之立、旬月踟蹰”的名言。连翻译家都会为一个单词的译法思考很久,何况普通译者呢?

  3 专业名词翻译不规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编辑工作者的案头需要备齐一些常用的工具书,例如《辞海》《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等等。同时,还要利用好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创办的术语知识服务平台“术语在线”(termonline.cn)。“术语在线”聚合了由全国科技名词委权威发布的名词数据库以及各种权威的工具书数据库等资源,共有50万余条规范术语,涵盖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120个学科领域。

  手工图书的译者,一定要特别熟悉所翻译的领域,比如一本刺绣书的翻译,如果丝毫不了解刺绣,很难想象如何准确无误地完成翻译。在审读《唯美手编5》时,“下摆的前后差”应为“前短后长的下摆”,“钩3针锁针起立针”应为“立织3针锁针”,“平针编织”应为“下针编织”;在《手缝皮革技法圣经》中,“衬垫儿皮”应为“衬革”,“青棒”应为“磨刀膏”,“研磨油”应为“机油”,“平行缝合”应为“平针缝”,“鸡眼环”应为“气眼扣”。译者可以关注“手工图书百花园”等相关公众号,或者去“玩美手工”等相关网站查阅不同手工领域的资料。

  国务院曾明确批示,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各学科名词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全国各地的科研教学、生产经营、新闻出版等单位应该遵照使用[6]。如果是专业性内容较强的图书,比如医学、生物、计算机等,一定要注意专业术语的表述是否规范。专业术语一般由译者把关,编辑也应多方查找相关资料,保证术语翻译符合规范。

  4 译文错漏百出

  译者的职业素养,直接关系到译文质量的好坏。一名合格的译者不仅要有扎实的中文功底和优秀的外语水平,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然而,很多译者对待翻译的态度不够严谨,经常出现错译、漏译甚至擅自改译的现象,还有译者为了能在交稿日期内完成任务而采用机器翻译,严重缺乏职业道德。

  引进版图书的编校人员最好具备一定外文基础,以识别译文中的错误。《此刻四季花开》的初稿中有这样一句话:“这些彩蛋精美漂亮且富有装饰性,它们代表着人们的美好心愿”,看起来似乎没有大问题,比对原文后发现,这纯粹是译者胡诌。日语原文为“多産のウサギは繁栄を意味し、卵と並ぶイースターのシンボルです”,意思是“生育力旺盛的兔子象征着子孙兴旺,和彩蛋同为复活节的象征。”

  引进版图书的编辑出版不限于语言的切换。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涉及风俗、传统、历史、地理、宗教、艺术等各方面的知识。同样在《此刻四季花开》书中,关于耶稣的叙述,“耶稣顶在十字架上行刑时遮盖用的刺灌木的花冠”,不知所云。“遮盖”在日语“かぶった”是个多义词,此处的意思应该是“戴”,“刺灌木的花冠”是直译,通用译法是“荆棘冠”。所以原文的意思是“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行刑时头上戴着荆棘冠”。

  译者一定要对翻译对象有充分的了解,一旦承担了翻译工作,就应该全力以赴,不能用“大意了”“时间太紧”等给错漏百出的译文找借口。翻译过程中遇见困难,要积极查阅资料或者向相关专业人员请教,切不可蒙混过关。

  5 编辑的改稿尺度

  通过加工、润色、优化等方法对决定采用的书稿进行技术、内容、形式上的加工,使其达到出版水平,编辑的这种行为称为改稿。陈仁风认为:可改可不改者不改;不可妄改,歪曲作者本意;不能捉刀代笔,替作者立意。这突出了改稿的实质工作应该围绕书稿原作者,不可“越位”,也绝不能“缺位”。坚持改必有据的原则,力求改动精准,避免擅自揣摩、凭空更改。这就是编辑改稿工作的实质。

  引进版图书编辑工作的重中之重是,选择能够胜任的编校人员。外版图书由于多了一道翻译工序,编校过程中会涉及译文与原文的对照问题,因此编校过程更加复杂。一些编辑对待译文视同己出,逐句逐句比对原文,务求准确无误;一些编辑认为,编辑可以按照对待原创图书的态度对待引进版图书,译文是否正确、流畅,应当交给译者本人负责[7]。改稿时,编辑应当尊重译者,每个译者都有自己的翻译风格和表达习惯可以在不影响译文风格的基础上可以对字、词、句进行合理修改;对于译稿中疏漏、差错之处,则可以大胆修改。另有,有些内容还要进行本土化处理。比如,《此刻四季花开》一书中,在描述复写纸时提及“可在100日元商店中购买到”,可以将其处理为“可在普通商店中购买到”。另外,有些图表是按照日语假名顺序排列的,应该按照汉语拼音顺序重新排序。

  止庵先生曾经指出,编辑改稿可以分为三种:改错为对,改对为对,改对为错。其一为职司所系,其二系多此一举,其三乃大忌。要避免“改对为错”,编辑要掌握丰富、全面的知识,做到“胸中有丘壑”,同时要勤于查找资料,在改稿时细致、用心,做到改必有据,有时甚至需要查找不同来源的依据提供支持。止庵先生所说的第二种情形“改对为对”要求编辑在改稿时要克制。“改对为对”的内容尽量不要修改,以免增加工作量,同时会影响译文的风格,甚至还会引起译者不满。

  6 政治敏感问题

  译者翻译的稿件质量参差不齐,进行编校加工后才能够达到出版的要求。在审读译稿时,除了注意修改错别字、语法错误、标点符号错误等,还要与原文进行仔细核对。最重要的一点,编辑在审稿过程中要留意图书是否包含敏感内容,确保图书内容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比如不能将台湾称为“福摩萨”,不能将钓鱼岛及其周围岛礁称为“尖阁群岛”,不能将东北地区称为“满洲”,等等。特别要指出的是,编辑一定要熟知需要报新闻出版署备案的十五类重大选题。未经备案,不得出版发行。

  手工图书中也会隐藏一些政治问题,需要我们慧眼去识别。比如在《毛线球34》的初稿中,在“世界手工新闻”栏目中,将台湾省作为一个国家和芬兰并列,分裂了祖国的统一。

  避免政治差错,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有明确的政治意识、政策观念,保持应有的职业敏感性。

  2)了解相关文件的规定,熟知出版管理法律法规。

  3)严格履行三审三校制度,遵守国家行政主管部门的送审规定。

  4)必要时需要做一定的技术处理。在审稿时,遇到任何在政治性上欠妥的情况,均应根据相关政策要求酌情作改编、删节、隐去等技术处理。

  5)注意用语规范。凡涉及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国内外时事以及重要史实史评等内容,均有可能遇到敏感问题,须特别注意用语规范。

  7 结语

  引进出版优秀的手工图书,不仅需要优秀译者,更需要优秀的编辑对译稿质量进行把关。编辑改稿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文稿质量,使之适用于社会传播,并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一般来说,译者有自己的翻译风格和语言表述习惯,编辑改稿必须从译文本身出发,合理修改,尊重译者的翻译风格。引进版图书的编辑不仅要审读错别字、标点符号、图文版式等,还需要比对原文查找译文中是否存在漏译和改译的现象。遗憾的是,现在许多出版社都没有配备专业的外文编辑,他们借口译者文责自负,放弃对译文质量把关[8]。

  现在,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大量优秀受手工图书陆续被引进出版。提升引进版图书的出版质量,不仅能够促进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还能为中国培养大批优秀的手工匠人。这不仅需要出版社和译者共同努力,也需要政府机构和行业协会共同努力,一方面加快制定相对完善的翻译质量评价标准和体系,做到翻译图书质量评估有据可依,为国内图书市场的蓬勃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参考文献

  [1]李爽.如何提高引进版图书编校质量[J].传播力研究,2018(5):104-106.

  [2]王均松,田建国.引进版图书翻译质量控制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97-99.

  [3]张蘅.浅谈引进版图书的译稿加工重点[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06-19.

  [4]李婧璇,王坤宁.有价值的引进版图书该怎么引?[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06-10.

  [5]赵英梅.浅谈如何提高引进版图书的编校质量[J].传播与版权,2020(2):64-65.

  [6]李明清,李红彦.出版物常见编校差错实例分析[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16:151-156.

  [7]何本国.浅议翻译图书编辑改稿的尺度[J].出版广角,2019(13):67-68.

  [8]闫明.引进版图书的翻译现状与对策探讨[J].学园,2014(19):12-13.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