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新媒体时代基础教育类刊物的转型发展——以福建省基础教育类刊物为例

2020-12-21 来源:《科技传播》
  【作 者】万丙晟:福建教育学院杂志社

  【摘 要】文章通过对传统基础教育类期刊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找准此类期刊转型发展不足的根源,论证其转型发展的必要性。在顺应数字出版发展的大趋势下,探析基础教育类期刊与新媒体的融合创新,以实现学术期刊在功能作用、传播形式、服务模式、学术评价、办刊方式以及编辑队伍建设等各方面的转型与变革。

  【关键词】新媒体;融合发展;基础教育类刊物;转型

  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席卷全球,数字化转型是所有传统媒体面临的时代课题。作为传统基础教育类期刊,刊登的基本为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基础教育教学类文章,正面临着用户大量流失、纸媒发行量大幅下降、各类广告收益日渐缩水、市场不断萎缩等诸多困境。在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和新媒体不断涌现的双重背景下,该如何取舍,并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呢?

  1 基础教育类刊物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意义

  基础教育类刊物是主要面向从事中小学幼儿园学校教育教学的教师、科研机构、教育行政部门等基础教育领域工作者的期刊。它具有鲜明的行业特征,发挥着提升基础教育教学科研水平,推动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与新媒体的有效融合,可形成诸如编辑流程的智能化、传播方式的多样化、期刊评价的精准化、品牌价值与编辑队伍水平提升的有效化,从而有利于精准开展期刊新兴业务,延伸期刊服务,走集团化发展的道路。

  2 基础教育类刊物与新媒体融合的主要问题

  大数据时代基础教育类期刊的转型发展面临的既是挑战,更是机遇。虽然基础教育类期刊已陆续开启媒体融合发展之路,但真正成功实现的少之又少。当前,基础教育类学术期刊与新媒体融合存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 现行体制机制束缚,导致融合创新动力不足

  目前,大部分基础教育类期刊挂靠学校、教科研机构、出版社等非盈利性的政府机关或事业单位,资金来源主要是上级拨款,或上级拨款与发行办刊并行。一小部分虽为企业,但主管或主办方仍有公办性质。以福建省的基础教育类刊物为例,《福建教育》《福建基础教育研究》《教育与考试》等刊物分别属于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科研机构主管或主办的期刊。像《新教师》《幼儿教育研究》等属于出版社主管主办的刊物。这些刊物在体制机制、行政管理等仍未能完全市场化,“求稳多,求进少”,缺乏市场独立生存的危机意识和紧迫感,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期刊在新媒体环境中融合发展的动力,较难建立新媒体业态下应对市场完整的运作机制[1]。另外,基础教育类刊物总体规模较小,缺乏充足的人力、财力进行大幅度的融合转型改革,现有资源也未能充分整合,难以形成规模化的协同发展效应,这些都迟滞了基础教育类刊物的融合发展。

  2.2 出版流程、传播方式相对固化,即时、开放、黏性度不够

  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教师进行科研创作时习惯于即时利用网络文献数据库检索文献,传统以纸质印刷为基础的编辑流程,传播途径单一、出版速度缓慢,已难适应当前读者需求。在期刊远程采编平台建设方面,基础教育类学术期刊还远未实现全网络化办公,通过纸质投稿和邮箱投稿的期刊还有相当大的比例。如福建省内具有正规刊号涉及基础教育类刊物中,有《福建基础教育研究》《福建教育学院学报》《福建中学数学》《幼儿教育研究》《中学理科园地》《海峡教育研究》6本刊物使用邮箱投稿,另4本《福建教育》《考试与研究》《教育评论》《新教师》虽建立了专门的投稿系统,但仍以邮箱组稿为主。已建立的投稿网站,模块基本以“投稿须知”“作者投稿”“过刊浏览”“联系我们”等,投稿作者既不能查看稿件审核进度,也不能对稿件服务提出意见。这不仅会影响审稿流程和出版速度,也会对提高用户体验的黏性和服务过程的交互性,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而所有福建省基础教育类刊物的网络传播方式均是将纸版内容委托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等数字出版商进行网络出版。当然,有一些也开通了“两微一端”等新媒体的传播形式,但基本只是将纸媒上的内容原封不动地搬上去,未能根据期刊自身的特色进行二次加工或创造性地开辟附加延伸服务。微信公众号、微博和客户端也是以转发过往期刊目录,征订广告为主,用户体验差,难以吸引读者和作者的兴趣。

  2.3 新媒体编辑队伍素质不高,难以适应现实需求发展

  基础教育类文章普遍篇幅不长,发文量大,且学科分散,审稿编辑工作量大,且长于对内容的精加工,对于互联网的应用、大数据的计算、运营模式、管理方式、“两微一端”及平台的建设等缺乏专业能力和精力。受限于体制机制、资金投入等客观条件,较难吸引高端融合型技术人才,只有极少数的期刊集群可以依靠规模和平台优势进行独立自主的数字化平台建设。就福建省内的基础教育刊物来说,都是各自为营,相互间基本没有联络协作,更不用说集群化运作。

  3 基础教育类刊物转型发展的路径选择

  新媒体时代,要想适应不断发展的媒体业态,基础教育刊物应从机制体制创新、出版传播方式、编辑队伍人才建设三方面转型升级,以满足读者多层次的阅读需求。

  3.1 加强顶层设计,深化机制体制改革

  媒体融合不仅仅纸质刊物在传播渠道上的转变,而是涉及诸如体制机制融合、渠道融合、平台融合、技术融合、内容融合、经营融合、管理融合等。因此,要融合发展就必须从顶层设计开始,改革现有机制体制,优化媒体融合转型发展的管理环境。具体来讲,就是在坚持政治正确的前提下,以读者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内容为保障,逐步弱化办刊的行政管理,简化行政审批的流程,强化期刊数字化市场的主体地位,坚持走跨区域、跨国域的集成型发展之路和产业形态耦合、业态融合的转型、重构之路。以行业龙头为引领,集中基础教育类刊物的优势资源,预留技术接口,将分散的期刊聚合于综合平台,打通产业链的“最后一米”[2]。

  3.2 改革出版流程方式,促进更广更深的传播

  期刊借助新媒体平台,使读者成为用户,是提高读者覆盖面、扩大品牌影响力、实现数字化转型与发展的有效手段[3]。不少期刊已经借助网站、微博、微信和各种移动客户端,实现期刊内容的迅速和广泛传播。一方面,期刊实现了与读者零距离交流,另一方面,期刊可以联系学校,组织开展线上导读活动,让阅读期刊不受时间和地点等条件限制,大大方便了与读者间的联系。

  1)加快期刊的网络化建设。深化刊网互动与融合是当下最为紧迫的任务。对于尚未建立编辑部网站的期刊而言,可通过购买方式,借助成熟商用第三方采编平台(如腾云采编系统、勤云采编系统、玛格泰克远程处理系统等),尽快建立独立的编辑部网站和期刊远程采编平台,实现全网络化办公。同时,注意及时举报制止虚假网络中介公司的不正当行为,尽力维护刊物网站的良好声誉。对于已经建立独立网站的期刊,要优化网站设计,扩展网站功能,如增加高级搜索功能、专家审稿提醒功能、作者稿件进度查询功能等,加强网络的经营运营、推广和宣传。例如,《福州大学学报》的期刊官网,不仅实现了服务于期刊出版业务的在线投稿、专家审读、稿件状态查询、论文检索及下载等功能,还建立了基于用户服务的在线留言、问题解答、编辑介绍、荣誉资质展示等板块,基本满足了期刊的论文出版、用户服务及品牌宣传等需求。

  2)加强微信、微博、客户端等公众平台的功能融合。作为学术期刊新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依托和常见手段,微信、微博、客户端(简称“两微一端”)公众平台集中了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传播优点,能够为传统出版业进行媒介转型提供必要的技术基础和实践经验。通过”两微一端”公众平台的功能整合,构建不同媒体间相互融通的网状媒体融合立交桥,形成学术期刊线上线下交互联动机制。具体而言:(1)贯通”两微一端”公众平台与期刊编辑部网站的功能融合,实现通过移动终端(尤其是智能手机)就能浏览期刊网页和信息的目的。(2)贯通”两微一端”公众平台与期刊采编平台的功能融合,实现用户通过”两微一端”公众平台就可以便捷查询和处理稿件。(3)贯通”两微一端”公众平台与纸媒期刊的功能融合。即要对纸媒期刊内容进行多种数据格式的多媒体呈现,通过”两微一端”的交互功能,加强学术期刊与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联系,实现对纸媒期刊内容的二次传播和营销。(4)贯通不同新媒体间的功能融合和链接切换,依托不同的新媒体介质(如QQ群、微信群、微博好友、其他社交软件等)的功能,保证用户能在多种新媒体间实现切换与浏览,从而改变传统纸媒期刊单向度、一次性的传播方式,形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新媒体间的立体传播和功能融合的新格局。

  3)创新出版模式及其应用范围。随着新兴科技的日新月异,传统出版模式变革周期越来越短,诸如优先出版/网络首发、域出版、HTML5、预出版等新型出版模式不断涌现,但大部分基础教育类期刊似乎还没有意识到创新出版模式对于媒体融合的重要意义。因而,基础教育学术期刊需要转变传统出版思维(按时整期出版),不断运用新兴技术创新出版模式,探索适宜于自身发展的快速出版机制。如:实现学术期刊的优先出版(包括单篇优先和整期优先),如此将不会被限制在以往的条条框框内,变被动为主动;加快域出版数据更新速度,保证域出版数据的及时更新,通过域出版平台重构移动出版学术传播的新秩序,实现不同的新媒体介质之间进行传播,方便用户随时随地进行阅读和浏览;建立预出版机制,摒弃传统出版流程,坚持“录用一篇、出版一篇”的原则,即不需要过分地关注格式、形式、栏目设置、页码、刊期等外在结构要素,而是稿件一旦被编辑部录用,就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包括期刊数据库优先出版、“两微一端”公众平台及时推送、数据库及时上传等)实现预出版。

  3.3 加强编辑队伍建设,提升编辑队伍素质

  刊物与新媒体的融合,关键在人的融合。数字化时代,基础教育期刊编辑不仅要具备专业精湛的内容加工能力,一定的写作评述能力,还要掌握最新的媒体加工技术、数据库技术、检索技术等。

  一是健全长效的培养机制体制,如引入绩效分配、职务晋升等竞争机制、激励机制,有效调动编辑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持续动力。二是加强新媒体培训,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对于青年编辑,加强其在新媒体运营、数字出版、信息交互运用等方面的培训;对于中老年编辑,充分发挥其行业专业方面的引领作用,把握好新媒体融合发展和期刊发展的大方向。三是引进数字化出版专业人才和新媒体人才,带动其他编辑,打造复合型的编辑团队。

  不同于普通大众的阅读具有浅阅读、碎片化、娱乐化的特点,基础教育类学术期刊追求精确、严谨的学术内容挖掘和有深度的学术信息呈现,关注的是科研领域的学术热点,内容讲究规范和严谨,具有专业性、科学性、公益性、严肃性的学术特征。长久以来,刊物的受众群体相对固定,影响面也比较狭窄,但以其深沉而专业的视角,为广大基础教育领域的教师专业成长做出了重大贡献。我们不能因为传统纸媒的发行量下降,传播力的逐渐弱化,就彻底否定纸媒优良内容生产和扩散后形成的强大社会影响力。因而,在恰当把握期刊与新媒体深度融合的同时,应始终坚持“内容为王”这一生存发展的根本,努力打造有思想、有温度、有特色的基础教育类刊物。

  参考文献

  [1]鲍勇.新时代背景下学术期刊媒体融合发展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8(3):112-122.

  [2]邓渝.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现状及转型路径探析[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5(12):66-68.

  [3]王静,赵建梅.新媒体时代的少儿期刊转型与创新研究[J].出版广角,2017,25(11):53-55.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