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的兴起与快速发展给传统的纸质媒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全国近万种期刊中,党刊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面对高发行量、高知名度、低阅读率的“两高一低”现状,党刊必须通过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传播力来应对危机与挑战。
携优秀基因
抢占新媒体场域
新媒体突飞猛进的发展,给传媒业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以微博、微信、移动视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快速崛起,对党刊的影响力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信息资源传播时效滞后让读者不能第一时间获得来自党刊的信息。今年的全国两会,《北京支部生活》杂志刊登的两会专题,因为出版周期的原因,在两会结束后10多天才与读者见面。而网站利用各种最新的互联网技术,使网友第一时间“零距离”感知两会。
党刊信息资源传播内容有局限,与受众群体的互动手段也有限。一项针对党刊的调查中,有57.79%的读者认为党刊反映群众声音“不充分”,有20.8%的人认为“太少”,两者加起来将近80%。这种评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党刊近年来内容偏重宣传教育,忽视了民生民情,未能兼顾党的事业发展和社会民生两个方面。《北京支部生活》的《党员笔谈》《编读互动》等栏目,虽然注重了与党员和群众的互动,但是由于版面和时间跨度上的限制,贴近群众的方案在执行过程中难免受到影响。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党刊的这一盲区暴露得更加明显。
全媒体时代党刊的发展虽任重道远,但前景仍是光明的。作为主流媒体的党刊,其先天基因就决定了它能够在众声喧哗的新媒体场域脱颖而出。纵观新媒体的舆论场,以微博为例,不难发现党刊天生带有“大V”基因,只要亮出“身份”就能相对轻松地获得数十万的关注者。尤其是面对突发性重大事件时,受众更愿意相信主流媒体所发布的信息,其权威性无可匹敌。
党刊的体制优势、人才优势、品牌优势也为其更好地适应全媒体格局提供了政策和人力保障。党刊长期积累的专家和学者等人脉资源,也极大地提高了团队的专业性。在内容品质的保证上,党刊仍是内容市场中的王者。
在这样的背景下,党刊如果能够利用自己特定的品牌优势,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新媒体的冲击,迎合受众媒介接触新方式,大力推进全媒体战略,一定可以在危机重重的环境中闯出一条生路来。
拓宽渠道
寻找用户共鸣点
在互联网时代,内容和平台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随着网络的发展,党刊应主动发挥微博、博客、微信、网站、客户端等新媒体优势,拓宽信息传播渠道,实时全方位贴近群众。
今年,北京支部生活杂志社在加强内涵建设、品牌建设,做好传统业务工作的同时,积极转变发展思路,通过创办自己的网站、手机报刊等多种形式来增强自己在新媒体时代的生存能力,实现跨媒体、集团化经营,不断扩大党刊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北京支部生活杂志社先后开通了首都党建网以及微信公众号,在官方网站发布理论成果及要闻,在微信公众号发布时政要闻、理论文章精华内容以及读者喜闻乐见的趣闻、杂文等,多方位提高党刊影响力。
新媒体为党刊增添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使党建类期刊放下高大全的面孔,更加接地气,促使杂志更加注重时尚、实用。北京支部生活杂志社在把握好“党心民意共振点”的基础上,及时、积极、主动地回应网络热点问题,根据网络信息设定报道内容,根据网络舆情调整报道角度,坚定对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话语权的把握,使党刊的舆论引导成为社会的主流声音。
媒介技术决定传播方式,传统纸媒的萎缩甚至衰亡,根本原因在于它不重视和善于利用新技术。然而,仅仅寻求技术应用的突破,而不转变思想,也是不够的。互联网电商专家丁辰灵就旧媒与新媒的活法说:“问题还不止出在终端的差距,更在于媒体自身的意识和思维方式。做受众单方面接受的内容让旧媒有种养填鸭或开大学食堂的心态:爱吃就吃,不爱吃饿着。新媒体则一开始就把自己定位为店小二:客官,请点菜?本店品种齐全,您一定爱吃!套用时髦的词,这就是互联网思维。”
从全国党刊看,在新技术应用方面仍处在探索初期,观念更新与思维方式变革,比建网站或开发移动信息平台更紧迫。如果不打破僵化的思维模式,一切创新、转型都无从谈起。党刊要放下架子,向新媒体学习,树立互联网开放、快速、互动的传播理念,树立新媒体“用户至上”的服务意识,吸收应用媒介传播的新技术,积极探索纸媒数字化、视频化融合发展之路。要以新技术应用为动力,体制创新为保障,创新党刊表现形式和传播平台,以朴实的文字、直观的图像,实时互动基层组织和党员,以权威、真实、准确、深刻的信息传播提升党刊的公信力、传播力。
(作者单位:北京支部生活杂志社)